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三章口语法和情景法背景(background):这种方法起源于英国教学法专家在20-30年代的研究。
在开始阶段,一些杰出的教学法专家发展了了语言教学中原则性理论到方法的基础。
在这个活动中的两个领导人物是Harold Palmer和A.S.Horby,他们是20世纪英国语言教学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两个就像Otto Jespersen 和Daniel Jones一样熟悉语言学家的研究以及直接法(Direct Method)。
他们尝试发展一种比曾在英语教学口语理论的直接法中证实的更加科学的基础。
结果是一种原则和步骤的系统研究,这种步骤适用于语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词汇管理(Vocabulary control)受到注意的设计方法的第一个方面的一种是词汇的角色。
在20-30年代一些大规模的外语词汇研究机构开始着手研究。
这项研究的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在像Palmer这样的语言教学专家中存在着普遍的共识,即词汇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影响就是在一些国家中作为外语教学目的的越来越注重的阅读技巧。
这是Coleman报告的推荐,也是另一个英国语言教学专家Michael West的独立结论,Michael West考察了20年代在印第安的英语的作用。
词汇被看做是一个词汇阅读的必要部分。
这引起了词汇管理原则的发展,词汇管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对英语的教学产生了主要的实际的影响。
频率计算指出大约2000个单词经常使用于写作,而且这些单词的含义在外语阅读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Harold Palmer,Michael West和其他的专家制作了一本称为《词汇选择的临时报告》的指南,这本指南用于将英语作为外语讲解时需要的词汇,这本指南以频率和其他的一些标准为基础。
这本书在1953年被West修订并出版,名为《普通服务英语单词列表》,这本书成为了教学材料发展中的标准参考。
这些对于向选择语言课程词汇内容引入了科学和合理的基础的成果代表了在语言教学的大纲设计的建立原则的第一次尝试。
语言教学的流派介绍语言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广泛的学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
不同的流派在教学方法、理论基础、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的学习者。
本文将就语言教学的不同流派进行详细探讨。
传统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传统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以文法知识和翻译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强调学习者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以及语言之间的对比和翻译技巧的培养。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通常以母语解释语法规则,学习者通过翻译文本来练习语言应用。
此外,这种方法偏向于书面语,对口语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优点: - 强调语法规则,使学习者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结构; - 培养学习者的翻译技巧,有助于跨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 适用于训练学习者阅读和写作能力。
缺点: - 重视书面语,对口语能力培养相对薄弱; - 缺乏真实的交流和场景练习,学习者难以实际运用所学的语言; - 难以激发学习者兴趣,过于注重机械的语法记忆和翻译。
情景语言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情景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景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创造真实的交流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
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力求提高学习者的口语和沟通能力。
优点: - 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流利地运用语言;-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 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帮助学习者拓展词汇和语法知识。
缺点: -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法知识讲解较少,可能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深层次语言学习需求; - 无法覆盖所有语言知识点,可能存在知识片面性。
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通过语言的交流和互动来学习语言。
教师注重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在教学中强调学习者的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鼓励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
语言教学法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认知派:强调自觉掌握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人本派:强调情感因素功能派:强调交际运用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二语读写能力。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别称:又叫“传统法”、“古典法” 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德国官能心理学(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不重视口语和听力(重读写,轻听说)2、以系统语法知识为纲,采用演绎法,通过翻译练习巩固3、词汇是课文内容,用对译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与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阅读文学名著优势与不足:1、语法翻译法是二语教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体现理性派教学法特点2、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精读课有较大影响3、忽视口语教学与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训练4、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5、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6、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7、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主张口语教学为基础,按照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别称:改革法、自然法代表人物:早期代表人物菲埃托《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德国教育学家贝力子、创造“系列法“的法国语言学家古安,典型教材:英国艾克斯利的《基础英语》语言学基础: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靠感觉和记忆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采用扮演角色或演戏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的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做一个总结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第一性符合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4、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者孤立的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后来的贝力子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流派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一门新的语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1. 语法-翻译法:这种流派主要强调学习者对语言的规则和结构的理解,通过翻译文本来帮助学习者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学习者需要通过翻译来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从而建立起对语言的系统性认识。
这种方法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也受到一些批评,认为它忽略了交际能力的培养。
2. 印度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印度语言教学法强调学习者通过与母语人士进行沟通和实际交流来学习语言。
这种方法提倡学习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通过与母语人士的互动来提高听说能力。
3.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基于图形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图表和图形来组织和呈现语言知识。
学习者可以通过构建和解读思维导图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词汇的理解。
思维导图法被认为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记忆语言知识。
4. 沉浸法:沉浸法是一种以浸泡于目标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语言的方法。
学习者通过生活在说目标语言的国家或环境中,与母语人士进行互动和交流,加速语言学习过程。
沉浸法认为通过完全沉浸在目标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
5. 语境法:语境法认为学习者需要将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才能真正掌握语言。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真实的情境和语言材料,让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语境法强调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帮助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6.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这种流派主要关注学习者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
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法通过提供具体任务和情景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通过任务的完成来促进语言学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理念。
语言教学法流派引言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针对语言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语言教学领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实践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语言教学法流派,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主要语言教学法流派1. 传统教学法1.1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注重语法规则和翻译技巧的教授。
其特点包括:•侧重教授语法知识和翻译技巧•以母语为桥梁进行翻译和理解•忽视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1.2 词汇-语法法词汇-语法法是传统教学法的另一种形式,注重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
其特点包括:•侧重教授词汇和语法知识•注重词汇的记忆和语法规则的应用•忽视口语和听力能力的培养2. 情景教学法2.1 基于交际的语言教学法基于交际的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真实情景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2.2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实际语言需求和目标•通过真实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语言知识解决问题3. 个性化教学法3.1 个别差异教学法个别差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风格差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3.2 情感-认知教学法情感-认知教学法是一种将情感和认知因素纳入教学过程的方法。
其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通过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力语言教学法流派的选择与应用选择适合的语言教学法流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等。
以下是一些应用语言教学法流派的指导原则:1.针对初学者,传统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法基础和词汇量。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盛行于18世界末,代表人物奥伦多夫。
主要特点:①教授语法学家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
②注重书面语,不重口语。
③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
、④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⑤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先教字母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语法课顺序:○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2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
○3用本族语和外语互译方法巩固所学语法规则。
理论基础:说法不一○1没什么理论基础。
○2机械语言学和联想心理学○3传统语言学(重视确定语言规范,定出各种语言规则)○4官能心理学○5唯理主义哲学优点:1.利用本族语,把翻译作为讲解与巩固外语的手段。
2.主张讲授语法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3.注重阅读,注重学习原文,特别是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训练,对口语要求不高,不需要发杂设备和教具,教学进程易于检查和控制。
缺点:1.忽视口语2.过分依赖母语3.过分强调语法。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别名【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口语法、妥协法、综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渐进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后,代表人物:贝力兹、艾盖尔特和帕默教学原则和特点:主要原则1.直接联系的原则:建立语言与外界经验的直接联系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口阶段的主要手段和目的3.句本位原则: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进整句出。
4.以模仿为主的原则:通过模仿手段重复所学句子,养成习惯,达到自动化的地步。
此外还有精选语言材料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原则,趣味性。
教学过程:口语教学:不翻译而演示;不解释而动作;不演说而问问题;不模仿学生错误而纠正;不单说词而说句子;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不使用教科书而使用教学计划;不要离题而要按计划进行;不要进度太快,而要保持学生的适当进度;不要说得太慢而要用正常语速;不要说得太快,而要说得自然;不要用大嗓门儿,而要说得自然;不要急躁,而要放松。
第二章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第一节认知派与经验派一、语法翻译法教学过程: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再教语法课,系统的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
教学步骤:1)先讲词法,后讲语法;2)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即先解释语法规则,后举例句,并翻译成学习的母语。
3)练习。
用母语和目的语互译的方法巩固所学习的语法规则,语法形式的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而句子内容则无关紧要。
二、课文教学的步骤1)用学生的母语介绍课文;2)逐字逐句翻译3)朗读课文4)用母语和目的语狐疑的方法巩固课文第二节人本派与功能派教法1、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人本派1)团体语言学习法小组集体讨论。
(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也称“咨询法”创立时间:60年代,美国;代表,美国心理学家,柯伦;典型特征,整体学习观,重视整体因素,集体合作2)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认知思维与情感相结合,相协调。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6要素:安全感、注意力、进取心、记忆力、思考、辨别。
优点——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主观性和学习的心理特征,教师和学生共同切磋。
缺点——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足,学生决定内容,教师比较被动,这样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经验要求就很高,语言规则,指导言语交际活动,对于促进交际重视度不够。
2、默教法教师少说话,鼓励学生对参与言语活动,促进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代表:美国,教育家,加诺特创立时间:60年代初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学习应该解决问题式和创造式、发现式的活动,反对重复。
特点——教师沉默是最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更重要,强调自己改错,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随后培养读写能力,把词汇看作是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强调词汇的核选择,用少量的词创造大量的句子,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挂图、手势、实物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禅。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时间:18世纪末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语言学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等。
它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历史地位:❖“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左焕琪,2002);❖该教学法在替代了改变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于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s & Rodgers, 2000);❖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
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鲁宗干,2001)。
主要特点: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教学过程:[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
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
[3] 讲授句法、语法:讲解句法、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逐句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这里说的自然法不是指19世纪出现的自然法,那时的自然法是直接法的前身,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强调口语教学。
这里的自然法是指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自然法。
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她的同事泰勒尔(Tracy Terrel)。
自然法的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技能,也就是日常会话能力。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1.语言学习始于理解性的输入,主张推迟口头表达,直到言语“出现”(speech“emerges”)。
2.一般不纠正学生的错误。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表达前阶段(The PreProduction Stase)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2.早期表达阶段(The Early Production Stage)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
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
3.最后阶段(The Last Stage)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
自然法的指导思想是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这种理论重视自然的交际,强调非正式的习得,而不注重形式语法的分析。
跟全身反应法一样,自然法强调先充分理解后再表达,不强迫学生表达,这对外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是,自然法提出,到学生的言语“出现”时再表达,那么,什么时候才“出现”呢?如果永远不“出现”,该怎么办?另外,不纠正学生的错误,也有一定的问题。
外语教学法流派: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心理学教授阿舍尔(James T.Asher)。
各语言教学法流派一览图一、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流派项目产生时间代表人物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优点缺点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19世纪奥伦多夫【德】语言学:历史比较(所有语言都始于一种原始语)心理学:德国官能心理学(训练官能)1.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2.注重培养阅读、写作、智力,不重视口语和听力3.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4.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文学名著1.奠定了科学的外语教学法基础2.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较好地培养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体现了理性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能力过分强调语法学习,依赖母语,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略口语教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自然法、口语法)19世纪下半叶贝力子【德】帕默【英】语言学:语言是习惯;不同语言并不对等,反对翻译法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教学过程模仿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1.直接联系原则,排除母语,用直观手段,常用表演2.以口语为基础原则,先听说后读写3.以模仿为主原则,直接感知4.句本位原则,句子是基本教学单位5.归纳途径教语法原则6.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原则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外语学习途径,为听说法、视听法等流派开了先河,促进了翻译法变革,首开经验派教学先河2.制定了一整套练习体系,编出了有成效并广泛推行的教材,在世界外语教学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抑制了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2、偏重经验,重视感觉,忽视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3、早期过分排斥母语,一点就透的也不用母语讲反而影响教学情景法20世纪20—30年代帕默霍恩比帕默的语言观:学习语言有两种能力,有意识的和天赋的,两种要同时运用;并且教学方法要取各家之长1、教学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掌握语言结构是前提 2、从口语开始3、课堂使用目的语4、新的语言点在情境中介绍并操练5、先掌握词汇语法之后再叫阅读和写作1、继承了直接法的特点,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特别是对词汇和语法的控制方面以及强调运用情景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时间:18世纪末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语言学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阅读法、普鲁士法(the Prussian Method)等。
它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历史地位:❖“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左焕琪,2002);❖该教学法在替代了改变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于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s & Rodgers, 2000);❖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
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鲁宗干,2001)。
主要特点: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教学过程:[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
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
[3] 讲授句法、语法:讲解句法、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逐句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
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新知识。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优点A.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比较高。
D.便利易行,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缺点:A.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视口语教学,使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形成了较大的缺陷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总结: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法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并没到“废弃”的地步。
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本国教学情境的教学法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直接法Direct Method名称: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西欧法国德国提出者:菲埃拖(V . W . Vietor)德国代表人物:贝力子(M . Berlitz)德国古安(F . Gouin)法国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 E . Eckersley)定义:就是一种旨在单词和短语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意义重新还原为形象具体的现实。
相关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1.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存在完全等值关系(uncle)2.语音学3.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斥母语,排除翻译。
2 不先学习语法规则,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 句本位原则5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局限:1 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考虑不够;2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3 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 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过高。
训练方法:1.实物法2.动作启发法(表演法)3.情景再现4.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5.词语拓展法体现了以下基本教学原则:1.掌握目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3.加强目的语学习环境,加大目的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4.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5.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6.加强直观性原则影响1.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自觉”就是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从自觉到直觉。
“实践”就是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形成外语实践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自觉实践法”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的基础心理学基础: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认为目的语学习过程就是用目的语思维的过程,只有在学习者内部中运用目的语,做到用目的语思维,才能培养自动的言语熟巧和语感,达到直觉掌握目的语的程度。
而用目的语思维及自动的言语熟巧及语感,只有在大量的目的语言语实践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直觉的掌握是从自觉的实践中获得的。
语言学基础:谢尔巴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
并根据这一学说将第二语言教学分为语言教学、言语教学和言语活动教学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自觉实践法的特点:自觉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口语领先原则以句型为基础的原则综合性原则考虑母语原则直接法与自觉实践法相对比相同点: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认为句子是言语的单位,在句子的基础上学习单词和语法;不同点直接法(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感知,形成自动的习惯;教学中排除母语;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自觉实践法(强调学习者要自觉掌握语法理论知识;初级阶段不排除有限度地使用学生母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
◆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评价自觉实践法是一个科学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它继承了语法一翻译法(强调自觉掌握语言规则的主张)和直接法(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培养听说读写技能)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二者的片面和极端之处,而且积极吸取其它教学法流派的长处,如:美国听说法中的句型练习、法国视听法中的情景设置、英国交际法中的交际性原则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注重用理论研究新成果丰富充实自己,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改用自觉实践法之后,前苏联的外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普遍的提高,成为更为全面、成熟、更为综合性的教学法。
认知法认知教学法,又称认知-符号法,或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4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理解基础上进行学与练:强化外语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利用母语、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利用母语进行与外语的对比分析,严格使用母语或中介语⏹运用电教手段营造教学情境: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认知法的评价认知法的贡献:1.最大的贡献是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2.对其他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性继承,把认知心理学、当代语言学引入对外语言教学使之更加科学。
认知法的不足:1.创立时间较短,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还比较模糊。
2.较多地运用在教本国人学外语上,缺乏用认知法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因此尚需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索视听法定义: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产生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50年代,听说法和直接法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病,法国人在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短期速成教学法。
首创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所以也叫“圣克卢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理论基础1、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
2、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刺激,反应和强化形成语言习惯。
完形心理学强调完整的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整体结构感知。
所以视听法也叫“整体结构法”。
视听法特点1、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整体结构感知。
(视听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以词汇语法为例,先通过图像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教学顺序是: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运用。
对视听法的评价1、长处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不足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忽视了阅读训练,单纯通过听说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语言的精确度。
3)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难以满足学习者实际的交际需要。
应对策略:❖各教学法相结合(这个是指各教学法在坚持自己的主要原则,保持自己的主要特色的同时,克服片面性,吸取对立面教学法的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课堂上单一的视听法往往都忽略了阅读训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巧妙地将视听法和阅读法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视听法单一忽略阅读的缺点,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听说读写能力都能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