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毒剂分类及消毒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18.00 KB
- 文档页数:39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常用消毒剂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消毒剂的分类及选择
1.1 化学消毒剂
1.1.1 次氯酸钠
1.1.2 醋酸
1.1.3 过氧化氢
1.1.4 醚类消毒剂
1.1.5 其他化学消毒剂
1.2 物理消毒剂
1.2.1 紫外线
1.2.2 高温消毒
1.2.3 高压蒸汽
二、消毒剂使用方法
2.1 次氯酸钠的使用方法
2.1.1 配置稀释溶液
2.1.3 水质消毒的使用方法2.2 醋酸的使用方法
2.2.1 确定浓度和使用量2.2.2 表面消毒的使用方法2.2.3 空气消毒的使用方法2.3 过氧化氢的使用方法2.
3.1 确定浓度和使用量2.3.2 表面消毒的使用方法2.3.3 空气消毒的使用方法2.4 醚类消毒剂的使用方法2.
4.1 确定浓度和使用量2.4.2 表面消毒的使用方法2.4.3 空气消毒的使用方法2.5 其他消毒剂的使用方法2.
5.1 确定浓度和使用量2.5.2 表面消毒的使用方法
三、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3.1 阅读并遵守使用说明书
3.2 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3.3 避免混合使用不同消毒剂
3.4 避免过量使用
3.5 正确储存消毒剂
四、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次氯酸钠:一种化学消毒剂,俗称漂白粉,能有效杀灭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5.2 醋酸:一种化学酸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常用于表面消毒。
5.3 过氧化氢:一种氧化剂,可发挥强力氧化杀菌作用,常用于细菌、真菌、的消毒。
5.4 醚类消毒剂:一类化学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常用于医疗器械、手术室等消毒。
消毒剂分类使用指南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一、按杀灭微生物能力分类(一)高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常见高效消毒剂有如下几种。
1、灭菌剂戊二醛:广谱、高效,有气味,低毒,对金属腐蚀小。
过氧乙酸: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或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
2、高效消毒剂过氧化氢: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或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
二氧化氯:广谱、高效、速效,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大,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
过氧化氢银离子消毒剂:广谱、高效、速效、长效、无毒、无味、无刺激,可杀灭各种细菌及病毒,能去除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稳定性好。
二溴海因:化学名为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是一种释放有效溴的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真菌和病毒,高效、广谱。
(二)中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指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常见中效消毒剂有如下几种。
碘类消毒剂:中效、速效、低毒,对皮肤无刺激,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
复合碘、乙醇:中效、速效、无毒,对皮肤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
(三)低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指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常见低效消毒剂有如下几种。
胍类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无刺激,对金属织物无腐蚀,受有机物影响轻微,稳定性好,包括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等。
季胺盐消毒剂:包括单链季盐消毒剂和双长链季胺盐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小,稳定性好,如百毒杀、新洁尔灭等。
二、按照用途分类按用途可分为物体表面消毒剂、医疗器械消毒剂、空气消毒剂、手消毒剂、皮肤消毒剂、黏膜消毒剂、疫源地消毒剂等。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一、醛类消毒剂1、甲醛甲醛以液体、气体烟熏剂广泛用于医院消毒和卫生防疫消毒;低温甲醛蒸汽则用于医院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
甲醛作为消毒剂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其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如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过敏反应、全身性毒性(如呕吐、腹痛及全身性休克等)和致癌作用。
(1)适用范围: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醇溶液可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①4%~l0%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者浸泡作用30 min,细菌芽孢污染者浸泡作用6h 以上可达消毒要求。
②8%~12%甲醛-乙醇(70%)溶液,浸泡作用18~24 h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③直接加热福尔马林或福尔马林与氧化剂等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用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的熏蒸消毒。
如福尔马林(40ml/m3)与高锰酸钾(30 g/m3)法、福尔马林(20 m1/m3)与漂白粉(20 g/m3)法、福尔马林(80 ml/m3)与三合二(70 g/m3)法等。
2、多聚甲醛(1)适用范围:多聚甲醛可用于特殊环境中室内空气、物品表面等的气体或烟雾熏蒸消毒。
(2)使用要求:①加热熏蒸消毒将多聚甲醛放于容器中在热源上直接加热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②氧化多聚甲醛熏蒸消毒应用多聚甲醛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在各因素水平处于不利时,多聚甲醛浓度增加至20mg/L,作用时间>4h时也可达到消毒要求。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需要加热使温度到达20℃,以便多聚甲醛和高锰酸钾在加水后可快速反应。
熏蒸容器内壁和处理物品表面不应有水珠,以防甲醛凝聚。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1)适用范围:低温甲醛蒸汽灭菌适用于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包括手术器械、内窥镜及其附件,由玻璃、塑料、橡胶、皮革制品和热敏材料制造的各种用品与器械等。
猪场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卓宜恒一、消毒剂的分类1、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有机汞类等。
2、中效消毒剂:醇类、酚类、碘制剂等。
3、低效消毒剂:季胺类(新洁尔灭)、洗泌泰等。
二、常用消毒剂1、卤素类消毒剂1.1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伏氯净)、三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等。
1.2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1.3含溴消毒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2、氧化剂类消毒剂:过氧乙酸、高锰酸钾3、醛类消毒剂:福尔马林、2%戊二醛4、酚类消毒剂:2%来苏尔(煤酚皂溶液)、复合酚(菌毒敌、农福、消毒净、消毒灵、农乐)、鱼石脂、5%苯酚(石碳酸)、克辽林、菌球杀。
5、季铵盐类消毒剂:5%洁尔灭、5%新洁尔灭、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20%洗必泰、0.1%-0.5%度米芬、0.05%-0.1%消毒净、10%百毒杀(葵甲溴铵溶剂)、0.2%菌毒清(辛氨乙甘酸溶液)。
6、醇类消毒剂:酒精7、酸类消毒剂:2%盐酸(加食盐15%)、0.5%硫酸、乳酸、醋酸、草酸等。
8、碱类消毒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生石灰、石灰乳、草木灰水、碳酸钠等。
9、新型高效消毒剂:喷雾灵、高氯灵、复合醛、强氧化高电位酸性水等。
三、常用消毒剂的浓度与使用1、猪场内外环境、猪舍、栏圈、通道、排污沟、车辆等的消毒。
0.5%强力消毒灵、0.3%过氧乙酸、2%-3%火碱溶液、1:800卫康、1:300百菌灭、1:100菌毒敌、1:1000百毒杀、1:200-1:600灭毒净、1:800消毒威、1:500全安、1:1200绿养宁、1:300消杀威、3%来苏尔、1:300碘酸、1:100速效碘、5%碘伏、5%石炭酸、1:200抗毒威等,均可有效的杀灭病毒与细菌等病原体。
2、猪场的供水设备、饮水器、水管及水箱等的消毒。
用含有效氯20%以上的漂白粉稀释成3%水溶液浸泡或冲洗消毒;也可于10升水中加百毒杀1毫升或每吨水中加消毒威15克,或于每升水中加4克抗毒威或于每吨水中加碘酸0.8千克消毒后,饮用。
常用消毒药剂使用方法常用消毒药剂使用方法1.消毒药剂的介绍1.1 消毒药剂的定义消毒药剂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1.2 消毒药剂的分类- 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等,常用于表面消毒。
- 酮类消毒剂:如丙酮、醋酸盐等,具有杀菌作用,适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
- 蒸汽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常用于医疗设备、血液制品等的消毒。
- 氯化物消毒剂:如氯胺T、次氯酸钠等,具有广谱杀菌作用,适用于水质消毒。
- 其他消毒剂:如碘伏、高锰酸钾溶液等,常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2.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2.1 醇类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将适量的醇类消毒剂倒入清洁的容器中;- 将所需消毒的表面或器械浸泡于消毒液中,保持5-10分钟;- 取出后自然晾干或用干净的纸巾擦干。
2.2 酮类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将适量的酮类消毒剂倒入清洁的容器中;- 将所需消毒的器械浸泡于消毒液中,保持15-30分钟;- 取出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放置通风处晾干。
2.3 蒸汽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按照蒸汽消毒器的说明书操作,注意加入适量的蒸汽消毒剂;- 将医疗设备、血液制品等放入蒸汽消毒器中;- 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等待消毒结束,取出消毒好的物品放置通风处晾干。
2.4 氯化物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将适量的氯化物消毒剂加入清洁的水中,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 将所需消毒的水质浸泡于消毒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取出浸泡好的水质,用清水冲洗干净。
2.5 其他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操作,注意使用合适的浓度;- 将适量的消毒剂倒在干净的容器中;- 使用消毒剂对所需消毒的皮肤或黏膜进行消毒。
3.附件本文档无涉及附件。
4.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无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消毒剂的定义:消毒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用于消毒各种表面、物品以及人体皮肤。
2.消毒剂的分类:2.1 高级消毒剂:高级消毒剂能够有效地消除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一般常用的高级消毒剂有漂白粉、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辐射等。
2.2 中级消毒剂:中级消毒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细菌和一些,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病原体可能不够强效。
中级消毒剂常用的有酒精、碘酒和过氧乙酸等。
2.3 低级消毒剂:低级消毒剂主要用于日常卫生清洁,可以抑制一些普通的细菌,但对于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较弱。
低级消毒剂有肥皂水、洁厕灵等。
3.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3.1 高级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将漂白粉与水按比例混合,然后涂抹在需要消毒的表面或物品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将过氧化氢稀释后,喷洒在表面或物品上,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拭去。
●使用紫外线辐射进行消毒:将紫外线紫外灯置于需要消毒的地方,开启紫外线灯,照射一段时间。
注意对人体的辐射危害,不可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下。
3.2 中级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酒精进行消毒:直接将适量的酒精喷洒在表面或物品上,使用纸巾擦拭,待干燥即可。
●使用碘酒进行消毒:将适量碘酒倒在棉球上,涂抹在需要消毒的部位,然后等待干燥。
3.3 低级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使用肥皂水进行消毒:将适量的肥皂水倒入清水中,将需要清洁的物品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
●使用洁厕灵进行消毒:将适量洁厕灵倒入马桶或需要消毒的地方,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水冲洗干净。
附录: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标准消毒操作流程图、常见消毒剂的安全使用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消毒: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使人体、环境和物品上的病原体减少到一定安全水平的过程。
●病原体:指导致疾病的生物体或其毒素。
●漂白粉:一种含有氯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消毒和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