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规范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61 KB
- 文档页数:7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礼仪知识,提升自身形象和素养。
3.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
教学重点:1. 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2. 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教师礼仪2. 如何根据不同场合运用教师礼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礼仪。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师礼仪?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1. 教师着装要求:整洁、大方、得体,符合职业特点。
2. 教师仪容要求:整洁、端庄、大方,展现教师风采。
3. 教师言行举止要求:文明、礼貌、热情、严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1. 教师与学生交往礼仪: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教师与同事交往礼仪: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与家长交往礼仪:尊重家长、倾听家长意见、沟通协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课堂讨论1.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教师礼仪。
2. 分组讨论:针对不同场合,如何运用教师礼仪。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2. 提问:同学们,在上节课的讨论中,你们有哪些收获?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教师礼仪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教师礼仪的运用是否得当。
三、课堂互动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模拟教学,展示教师礼仪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教师礼仪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教师礼仪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教师礼仪的情况3.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开展教师礼仪主题活动,如“教师礼仪之星”评选等。
教师礼仪教案教案标题:教师礼仪教学目标:1. 了解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3. 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专业素养。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教师礼仪a. 定义: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学和与学生、家长、同事等交往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b. 重要性:教师礼仪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塑造教师形象至关重要。
2. 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a. 穿着整洁得体:着装要得体,干净整洁,符合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规定。
b. 语言文明得体:用语要文明、礼貌,避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语言。
c. 仪态得体:保持良好的仪态,姿势端正,不随意走动或坐卧。
d. 互动得体: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交流时,要尊重对方,注重礼貌和谦和的态度。
e. 时间管理得体:准时到达教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
3. 教师礼仪的技巧a. 建立良好的眼神交流: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表达关注和尊重。
b. 善于倾听和回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问题,积极回应,展现关心和关注。
c. 适当的身体接触:在与学生接触时,遵守适当的身体距离,避免过度接触或侵犯个人空间。
d. 用语得体:使用适当的语言,注重语气和措辞,避免过度严厉或过分宽松。
e. 信任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知识讲授:介绍教师礼仪的定义、基本规范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3. 讨论与实践:分小组讨论教师礼仪的具体应用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模拟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等的交流过程。
4. 总结归纳:学生回顾教师礼仪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教师礼仪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教师礼仪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能够运用教师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教师礼仪课程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全体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和需要提升职业形象与礼仪的教育从业者。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备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专业从事教师礼仪研究与培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与行为规范。
- 学会运用专业礼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操作。
- 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增强与学生、同事及家长的沟通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并运用礼仪知识。
- 通过模拟教学情境,培养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场合中的得体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 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服务学生的宗旨。
- 塑造教师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传递正能量。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教师基本礼仪知识,包括着装、仪表、言谈举止等。
- 教师在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如课堂、会议、家长会等。
- 礼仪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及家校沟通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礼仪规范的内化与实践,使教师能够自然地将礼仪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中。
- 礼仪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教育情境时的灵活应用。
- 改变教师固有习惯,形成符合职业要求的礼仪行为模式。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展示教师在不同场合下礼仪的重要性,引发学员对教师礼仪的思考。
- 授课教师简要介绍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强调礼仪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2、新知讲授(20分钟)- 详细讲解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个人仪容、着装规范、言谈举止、礼貌礼节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礼仪,提升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
- 强调教师礼仪与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员分组,每组针对一个特定教学场景,讨论并设计一套合适的礼仪行为方案。
《幼儿教师礼仪训练教程》教案一、第一章:幼儿教师礼仪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教师礼仪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
2. 教学内容幼儿教师礼仪的定义;幼儿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礼仪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 介绍幼儿教师礼仪的定义。
(2) 分析幼儿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3) 探讨幼儿教师礼仪的影响。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幼儿教师礼仪的应用。
(5)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二、第二章:幼儿教师仪容礼仪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基本要求,提升自身形象。
2. 教学内容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实践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小组讨论法。
(1) 介绍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基本要求。
(2) 示范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实践技巧。
(3) 分析幼儿教师仪容礼仪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仪容礼仪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三、第三章:幼儿教师仪表礼仪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提升自身形象。
2. 教学内容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实践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 介绍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
(2) 示范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实践技巧。
(3) 分析幼儿教师仪表礼仪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仪表礼仪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第四章:幼儿教师言谈礼仪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提升沟通技巧。
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实践技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1) 介绍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要求。
(2) 示范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实践技巧。
(3) 分析幼儿教师言谈礼仪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
教师礼仪规范教案1. 引言本教案主要旨在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礼仪意识和规范行为,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表,犹如家庭的主人,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并将其展现在工作中。
2. 目标•培养教师的良好的礼仪意识,提高其形象和修养水平•让教师了解并遵守教师的礼仪规范•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3. 教学内容3.1 礼仪意识培养•介绍礼仪的定义和重要性•分享成功人士的礼仪故事和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3.2 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仪容仪表:包括着装、仪表等方面的规范,并提供示范和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教师语言礼仪: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规范,如尊重学生、礼貌用语的运用等•教师举止礼仪:包括课堂纪律的要求、与学生交往中的表现等方面的规范3.3 教师与学生关系建立•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分析教师行为对学生影响的案例和实例•提供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技巧,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4. 教学方法•组织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教师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教师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应对礼仪问题的能力•讨论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进行思考和反思•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5. 教学评估•知识测试:通过知识测试,考察教师对礼仪规范的理解程度•角色扮演评估:通过角色扮演,评估教师在实际场景下的应对能力和表现•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评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学效果6.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和示范礼仪规范•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场景和问题•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分析真实案例,并引导教师进行思考和反思7. 教学时长安排本教案建议在5个学时内完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单元1 教师礼仪概述学生学习目标了解礼仪的发展与变迁;掌握教师礼仪的内涵、特点、原则与作用;了解教师礼仪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方式。
学时安排本章安排2学时。
教学大纲第一课礼仪的由来与发展一、礼仪的由来就礼仪的起源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层次上来说,我国与西方都是不同的。
我国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与西方有所不同,因此礼仪产生的原因也就有区别。
1. 我国礼仪的由来2. 西方礼仪的由来二、礼仪的发展礼仪产生以后,在我国和西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国与西方在礼仪方面的进程还是有差别的。
(一)我国礼仪的发展(二)西方礼仪的发展第二课教师礼仪的内涵与特点一、教师礼仪的内涵1. 注重礼仪修养是前提2. 施展礼仪修养是核心3. 强化礼仪修养是必要二、教师礼仪的特点1. 规范性2. 共同性3. 渗透性4. 操作性5. 变迁性第三课教师礼仪的原则与作用一、教师礼仪的原则1. 自律2. 尊重3. 教育4. 适度5. 随俗二、教师礼仪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1. 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对几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决定着他们的生活,决定着他们的前途和未来。
儿童青少年时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是影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家长、教科书、计算机和大众传媒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2. 教师礼仪的现实意义(1)对形成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
(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形象。
(4)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好坏。
第四课教师礼仪的培养一、高度重视教师礼仪二、加强教师礼仪教育三、营造良好的额礼仪环境和氛围四、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单元2 教师仪容仪表礼仪学生学习目标掌握教师仪容仪表礼仪的基本要求;掌握教师服饰礼仪、化妆礼仪的意义与内容;能积极运用所学教师仪容仪表礼仪于实践中,改善和提升自己的仪容仪表。
学时安排本章安排6学时。
教师礼仪规范礼仪,对于个人,是文明与教养的表现;对于学校,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是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教师的礼仪规范与修养,是我校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对塑造学生的良好个人形象,提高社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希望全体教师能认真学习、对照执行,严格要求、形成习惯,加强修养、提升素质,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一、基本礼仪要求1.发型的要求女教师:长发:所有发髻要梳紧,束起来,盘于脑后(若需要只能用黑色小头卡),长发无刘海,短发不过眉,不允许有碎发(尤其是两侧鬓角处),不染彩色发,要求自然颜色,可适当用啫哩水进行整理。
男教师:要轮廓分明,样式大方,修剪整齐。
并保持三不过原则(前不附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不留长鬓角。
不允许烫、染彩色发,要求自然颜色,不留奇异发型,可适当用啫哩水进行整理。
2.手和指甲的要求保持手部的干净美观,指甲白色边缘长度为不超过1mm.禁止美甲。
3.化妆的要求上班期间需化淡妆,(孕妇除外)保持容貌的清雅、秀丽,不允许涂抹浓重眼线、睫毛,不允许粘假睫毛,禁止戴美瞳。
4.饰物的佩戴要求在着制服时,尽量少戴饰物,制服本身是不需要装饰品的朴素的衣服,它要求展示的是共性而不是个性。
戒指:只戴一枚,设计简单,戴在左手的中指或无名指上;耳钉:只允许戴一副且直径不超过5毫米禁止戴耳环、耳扣;项链:佩戴款式简单的颈链。
禁止佩戴贵重、夸张的首饰、手镯、手链、脚镯、脚链。
5.服饰的要求1)上班期间必须着学校统一正装,戴工作牌。
2)服装要求整洁、干净、无褶皱、无污渍,两天清洗熨烫一次。
3)胸卡佩戴于左胸前,不得翻戴。
4)女裙、裤不得高过膝盖10厘米,忌穿拖鞋。
二、实用礼仪要求1.校园礼仪1)进入校门时,主动向门卫及值周教师和学生问候:“早上好”,同时行点头礼。
2)离开校园时,主动与门卫及值班老师道别:“再见”,同时行点头礼。
3)校园内同事之间相遇礼仪:遇到同事必须微笑问候以岗位职务相称“某某您好”并行点头礼。
教师礼仪仪态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全体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及需要提升职业形象和礼仪的教师。
三、授课时间总课时:2学时每次授课时间:45分钟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师礼仪培训经历。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教师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
- 能够正确运用教师仪态,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
- 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展现出教师的专业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教师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实践环节,提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教师形象,培养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行为规范。
- 教师的专业形象展现,包括仪态、语言等。
2、教学难点- 如何将礼仪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行为中。
- 如何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实际案例引入,例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导致的学生不满,引发学生对教师礼仪的思考。
- 提问学生关于教师礼仪的初步认识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新知讲授(20分钟)- 介绍教师礼仪的基本概念,包括教师形象、言谈举止、职业装束等。
- 详细讲解站姿、坐姿、走姿的正确方法,并示范动作要领。
- 强调礼貌用语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提供常用的礼貌用语实例。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教师礼仪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通过教师礼仪来提升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 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教师礼仪知识。
-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即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培训教案一、培训背景1.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与家长、学生及其他教职工的交往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
2. 礼仪规范的培训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训目的1. 帮助幼儿园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幼儿园教师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园务工作的专业水准。
三、培训内容1. 礼仪概述1.1 什么是礼仪1.2 礼仪的重要性2. 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2.1 穿着仪容2.1.1 教师着装的注意事项2.1.2 仪表端庄、大方2.2 言谈举止2.2.1 语言文明礼貌2.2.2 注重言谈礼貌礼仪2.3 与家长交往2.3.1 客观真诚2.3.2 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2.4 与学生交往2.4.1 亲切友善2.4.2 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2.5 团队协作2.5.1 尊重同事2.5.2 合作共赢3. 礼仪培训案例分析3.1 分析不规范的礼仪行为3.2 提出改进意见3.3 分析优秀的礼仪表现4. 角色扮演4.1 设计不同场景,进行角色扮演4.2 总结经验,共享感悟四、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1.1 讲师以PPT形式介绍礼仪概述和幼儿园教师礼仪规范1.2 学员与讲师互动,讨论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2.1 讲师邀请学员共享幼儿园教师礼仪不规范的案例2.2 讲师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3. 角色扮演3.1 学员按组进行角色扮演3.2 角色扮演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共享五、培训时间和地点1. 培训时间:2天2. 培训地点:幼儿园教室或培训中心六、培训评估1.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2. 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不合格者需接受补习并进行再次考核。
七、培训效果1.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礼仪素养和专业形象,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
2. 促进园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八、培训总结1. 培训需要反复进行,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2. 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礼仪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形象,为幼儿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礼仪教案-师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师言行的规范要求,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2. 培养学生尊敬教师、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3. 通过教师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言行的基本原则2. 教师礼貌用语的使用3. 教师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要求4. 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交往的礼仪规范5. 教师形象塑造与个人修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教师言行的基本原则,教师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要求。
2. 难点: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交往的礼仪规范,教师形象塑造与个人修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教师礼仪行为。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案例,引发学生对教师礼仪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师言行的基本原则,教师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在不同场合的言行举止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教师礼仪行为。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教师礼仪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加以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言行举止、礼貌用语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教师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覆盖了教师礼仪的各个方面,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学生反馈: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礼仪教案-师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能够做到礼貌、尊重、真诚和适度。
3. 提高学生在与教师沟通时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a. 礼貌性原则b. 尊重性原则c. 真诚性原则d. 适度性原则2. 教师言谈礼仪的具体技巧a. 使用礼貌用语b. 尊重对方c. 真诚表达观点d. 掌握说话的节奏和音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师言谈礼仪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师言谈礼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教师言谈礼仪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教师言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教师言谈礼仪的理解和经验。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场景,实际操作和体验教师言谈礼仪的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教师言谈礼仪。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礼仪运用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教师礼仪问题,如如何向老师提问、如何表达不同意见等。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讨论的问题,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建议。
3. 情境模拟: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模拟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互动场景,如课堂提问、学术交流等,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反馈。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礼仪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集:收集一些真实的教师礼仪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视频材料:寻找一些有关教师礼仪的教学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教师礼仪教案-师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师言行的规范要求,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教师言行的影响力,以及如何与教师良好沟通。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教师言行的规范要求。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教师礼仪。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言行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教师言行的影响。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实践教师礼仪。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案例:收集一些关于教师言行的正面和负面案例。
2. 角色扮演道具:如教案、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言行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师言行的规范要求,如尊重学生、耐心解答问题、严谨治学等。
3. 案例分析:分析负面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规范言行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学校生活中践行教师礼仪。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践教师礼仪。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尊重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六、教学内容1. 教师语言表达的规范: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课后以及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表达的规范要求。
2. 教师非语言表达的规范: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课后以及与学生沟通时非语言表达的规范要求。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教师语言表达的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教师语言表达的规范要求,如清晰、简洁、准确、温和等。
3. 案例分析:分析负面案例,让学生了解不规范语言表达带来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语言表达。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践正确的语言表达。
八、教学内容1. 教师着装的规范:讲解教师在工作场合、重要活动等场合着装的规范要求。
####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站姿、坐姿、走姿等仪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自我修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 教学重点:1. 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2. 站姿、坐姿、走姿等基本仪态的规范训练。
#### 教学难点:1. 将礼仪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实践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礼仪的重要性,引出教师礼仪仪态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礼仪概述- 介绍教师礼仪的定义、原则和作用。
- 强调教师礼仪对个人形象、学校形象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性。
2. 基本仪态规范- 站姿:讲解正确的站姿要求,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 坐姿:讲解正确的坐姿要求,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 走姿:讲解正确的走姿要求,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练习站姿、坐姿、走姿,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教师礼仪仪态知识。
二、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站姿、坐姿、走姿的练习,互相评价。
三、案例分析- 分析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礼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进。
四、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课堂表现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对教师礼仪仪态的掌握程度。
#### 教案范文:教师礼仪仪态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站姿、坐姿、走姿等基本仪态。
- 能力目标:提高自我修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 情感目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教师礼仪规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注重形象的意识和习惯。
3. 提高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沟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教学内容:1. 教师礼仪的定义与意义2. 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3. 教师形象与仪态礼仪4. 教师交际礼仪5.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礼仪。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锻炼沟通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角色扮演道具。
4. 小组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教师礼仪的定义与意义,引发学生对教师礼仪的重视。
2. 讲解:详细讲解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教师形象与仪态礼仪、教师交际礼仪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礼仪。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锻炼沟通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仪态礼仪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成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团队合作等。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教师礼仪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
2. 邀请专业礼仪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的重要性。
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礼仪意识。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大学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教师仪容、仪表、仪态、语言等方面的礼仪要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 大学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教师仪容、仪表、仪态、语言等方面的礼仪要求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礼仪知识2. 如何在遇到礼仪冲突时作出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教师礼仪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
二、讲授新课1. 大学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尊重他人,关爱学生。
(2)真诚原则:真诚待人,诚实守信。
(3)适度原则:适度表现,不夸张。
(4)礼貌原则: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2. 教师仪容礼仪:(1)仪容整洁:保持头发、指甲、面部整洁。
(2)着装得体:穿着符合职业特点,端庄大方。
(3)仪态端庄: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和走姿。
3. 教师仪表礼仪:(1)面容和蔼:面带微笑,眼神亲切。
(2)手势自然:手势大方,不夸张。
(3)表情丰富:表情自然,富有感染力。
4. 教师语言礼仪:(1)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2)发音清晰:发音标准,语速适中。
(3)语调亲切:语调平和,富有感染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师现场示范,学生跟随练习教师仪容、仪表、仪态、语言等方面的礼仪要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教师礼仪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礼仪知识:(1)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尊重学生的个性。
(2)营造良好氛围: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礼仪电子课本教案教案标题:教师礼仪电子课本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教师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培养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1. 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 教师如何在电子课本教学中展现良好的礼仪。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电子课本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师礼仪;2. 如何通过教师礼仪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教学准备:1. 电子课本及相关教学资源;2. 视频或图片展示教师礼仪的案例;3. 学生参与互动的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教师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二、讲解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0分钟)1. 介绍教师礼仪的定义和作用,强调教师礼仪对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的影响;2. 解释教师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关爱、平等、公正等;3. 分析教师礼仪的技巧,如言行举止得体、语言文明、仪容整洁等。
三、教师礼仪在电子课本教学中的应用(15分钟)1. 分析电子课本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礼仪在其中的重要性;2. 指导教师如何在电子课本教学中展现良好的礼仪,如适时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反馈等;3. 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模拟教师角色,在电子课本教学情境中展示良好的教师礼仪。
四、师生互动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互动活动中的教师礼仪表现,进行评价和讨论;2.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礼仪在电子课本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延伸:1.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观察和总结教师的礼仪表现,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2. 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礼仪培训或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和探讨教师礼仪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互动活动中展示的教师礼仪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师礼仪的认识和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