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和控制前沿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是一项旨在保障建筑和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技术。
随着建筑和工程结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监测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
一、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结构的运行状态和健康信息。
这些技术主要利用振动响应原理,通过对结构振动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结构状态的监控。
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应变计和压力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振动响应、变形和应力状态。
目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桥梁、建筑物、风力发电机组等结构的安全评估和预警。
例如,对于桥梁结构,可以利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桥梁挠度、应变和塑性变形等信息,以判断桥梁结构是否存在潜在的损伤和疲劳。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前发现和修复结构中的潜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结构损伤识别技术结构损伤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变形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结构中的损伤或缺陷。
通过损伤识别技术,可以在损伤出现之前或损伤程度较轻时即时发现和评估结构的损伤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主要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和模型。
通过对结构振动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和模态分析等,可以提取结构的特征参数,并进行损伤识别和评估。
在结构损伤识别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模态参数法、频域参数法和时域参数法等。
模态参数法利用结构的模态特性来识别损伤,频域参数法和时域参数法则通过分析结构的频谱和时间响应来识别损伤。
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和工程结构中。
例如,在桥梁维护中,可以利用损伤识别技术实时监测桥梁的挠度、频响和模态等参数,以识别桥梁中的损伤和缺陷。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结构中的损伤,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与应用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结构健康监测已成为确保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也日益成熟,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结构健康监测的定义与重要性结构健康监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对工程结构的性能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诊断。
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结构可能存在的损伤、劣化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从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对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大坝、隧道等重要基础设施而言,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结构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荷载和复杂的环境作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桥梁的坍塌会导致交通中断,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大坝的失事可能引发洪水灾害,给下游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二、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眼睛”,它们能够感知结构的各种物理参数,如位移、应变、加速度、温度、湿度等。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
其中,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精度高、能够实现分布式测量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有效的采集和传输,才能到达数据分析处理的终端。
数据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器等设备,能够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存储。
数据传输方式则包括有线传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传输(如蓝牙、WiFi、Zigbee 等)。
无线传输方式具有安装方便、灵活性高等优点,但在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3、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采集到的大量监测数据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处理,才能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模式识别等。
探究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然后提出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展望,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光纤传感,原理,土木工程,健康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光纤传感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国际上将光纤传感器用于大型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时间不长,目前正处于从萌芽到发展的过渡期。
1989 年,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门德斯(mendez)等人首先提出了把光纤传感器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监测 [1]。
之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先后对光纤传感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日本、美国、和瑞士的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相对较广泛,已经从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扩展到桩柱、地基、桥梁、大坝、隧道、大楼、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复杂系统的测量或监测。
idriss 等联合美国联邦公路局在新墨西哥州的 rio puerco 桥上安装了 40 个 sofo 位移光纤传感器和 24 个温度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在浇筑前预埋入结构中,用于监测预制梁的预应力损失。
结果表明,浇筑温度对早期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影响非常大,浇筑温度越低,其预应力损失越严重[2-3]。
kronenberg和 g1isic 等在瑞士和法国边界一个发电站水库的大坝(emosson dam)上安装了光纤传感器。
由于一些原有的传感器操作不方便,对温度、湿度和电磁场等敏感,安装困难,所以用光纤传感器取代传统的传感器来测量坝体的裂纹和基础的位移。
安装了两根超长位移计,一根长 30m,另一根 60m。
测试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与原来的杆式伸长计结果非常吻合,测量结果更精确,更灵敏。
唯一的缺点是需要约 60 天左右的传感器校正时间,用于调整光纤传感器涂覆层在运输过程中的变形。
inaudi 等在一个现存的隧道旁30m 距离处修建的另一个隧道壁上安装了8 个距离不等的光纤伸长计,安装位置为从已存的隧道在通向新隧道的小孔洞中,用于监测修建隧道时土石的受压情况。
综 述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周 奎1 王 琦1 刘卫东1 张 简2(1.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93;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工程系,洛杉矶 CA90095) 摘 要:对于大量进入老龄和维护期的土木工程结构,其安全性倍受重视,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则是支撑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适时维护的一个有力工具。
首先对各种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和无线智能传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讨论了在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最后对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损伤检测;振动参数;智能传感技术A SUMMARY R 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R ESEA RC H ON STR UC TUR ALHEALTH MONITORING FOR C IVIL ENGINEERING INF RASTRUCTURESZhou Kui 1 Wang Qi 1 Liu Weidong 1 Zhang Jian 2(1.Depart 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 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 ghai 200093,China ;2.Depart 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alifornia Univers ity at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90095,USA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disciplinary is a powerful tool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and appropriate maintenan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varieties of damage detection methods and wireless smart sensing technology are stated .The focuses of the online SHM are discussed and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to SHM and damage detection are addressed .Keyword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amage detection ;vibration parameter ;s mart sensin g technology*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资助项目(062512028)。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S)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该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分析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土木工程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预警与决策四个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捕捉结构的状态信息,如应力、应变、位移等;数据采集与传输负责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实现对结构状态的实时评估;预警与决策部分则根据评估结果发出预警信息,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三、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一)传感器技术发展传感器是SHMS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光纤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
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传感器正朝着小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进步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是SHMS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LoRa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中。
这些技术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性等优点,为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数据处理与分析是SHMS的核心环节。
目前,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取结构的状态信息,实现对结构状态的实时评估和预测。
四、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进展(一)大型建筑结构监测SHMS在大型建筑结构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布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等状态信息,为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维护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土木工程的稳定性,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通过不断地监控土木工程的结构变化,及时揭示出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维护技术。
一、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意义土木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也需要考虑工程使用阶段的安全和耐久性。
然而,在土木工程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结构变形、裂缝及松动现象。
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土木工程的安全问题。
因此,及时地监测土木工程的结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意义之一,就是能够实现土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工程结构的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维护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维护公共建设的安全运行。
这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其次,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实施能够节约资源。
如果仅仅使用传统方法对土木工程进行维护,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而通过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工程状况,选用更加精准、有效的维护措施,使得修缮工程更加精准、专业化,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实施方法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包括两大类:现场监测和在线监测。
现场监测主要是通过在工程现场设置相应的监测仪器,对结构变化进行实际检测和分析,例如温度、裂缝等,以实现状态的监测。
而在线监测,则是通过网络连接,实时在线地监测结构变化的情况。
具体的实施方法不尽相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灵活使用,如重点监测关键部位、出现异常情况时做出及时反应等。
从技术角度来看,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时候涉及的技术非常多,从传感器到数据的分析、预测,甚至到人工智能的应用。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随着工程结构的寿命不断延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结构中的变异和缺陷,以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并采取及时的维修和加固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一、视觉检测方法视觉检测是最简单、直观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人工巡视和摄像设备记录,可以观察和记录结构表面的变化和缺陷,如裂缝、腐蚀等。
然而,这种方法只能对表面进行审查,对深层缺陷难以检测到。
二、应变测量方法应变测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安装应变计在结构上测量应变变化,判断结构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应变计包括电阻应变计、光纤传感器等。
这种方法能够对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但需要安装大量传感器,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
三、振动测量方法振动测量方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加速度计或振动传感器,测量结构的振动频率和幅值变化,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这种方法对结构的整体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需要对振动信号进行复杂的分析和处理。
四、声发射方法声发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通过在结构表面或结构附近安装传感器,检测结构产生的声波信号,以识别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变异。
这种方法能够实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并能够检测到隐含的缺陷。
但是,该方法对监测环境的噪声和其他声波干扰非常敏感。
五、无损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方法是一类非破坏性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电磁波、热红外等技术,在不破坏结构的基础上检测结构内部的缺陷和变异。
这种方法可以对结构的内部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但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监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结构健康监测不仅能够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还可以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成本,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健康监测的新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对建筑物、桥梁、塔楼等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疲劳、震动等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延长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使用安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电阻应变计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结构健康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也使监测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无损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将无损检测仪器与可检测介质相结合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物理学的磁、电、声、热等效应,将测试信号引入被检测物体中,通过测量信号的变化来判断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裂纹等疵点。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检测、扫描面积大、速度快、操作方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大型机电设备等领域的结构健康监测中,可以对结构材料进行在线监测,发现材料的损伤并及时处理,有效地提高结构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阻应变计技术是一种用来测量杆件或板件位置、长度、形状、体积和应变等参数的高精度检测技术。
它可以实时测量物体的变形情况,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工程师提供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以便及时发现结构疲劳、变形和裂纹等问题发生,便于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电阻应变计技术不但测量准确可靠,而且可安装位置多样,既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监测,也可以在工程结构现场进行监测,能够监测到微小的变形信号,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用于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
它能利用光学原理实时测量物体的温度、应变、形变、压力等参数,并将其采集的光信号直接转化为电信号输出,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以便工程人员及时监测结构改变的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由于光纤传感器技术的高灵敏度、可靠性和实时性,因此广泛用于大型桥梁、地铁、隧道、室内空调管道等各类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
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传感器监测法:通过安装传感器在结构关键部位,如梁柱节点、支座等,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
传感器可以测量结构的振动、应变、温度等参数,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2. 声发射监测法:通过放置传感器在结构表面,检测结构中的声发射信号。
当结构发生裂缝、疲劳破坏等情况时,会产生声发射信号,通过分析这些信号可以判断结构是否出现问题。
3. 非破坏检测法:通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结构进行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红外热像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无损地获取结构的内部信息,用于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4. 图像处理监测法:通过使用摄像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对结构进行图像采集和处理。
通过分析结构的形变、位移等信息,可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
5.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结构监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来建立结构健康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监测数据中的特征,预测结构的剩余寿命和健康状况。
综合使用以上方法,可以对工程结构进行全面的健康监测,及
时发现结构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运行。
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监测手段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测量建筑结构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有效地维护和管理高层建筑工程。
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应用引言健康监测技术最早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应用于建筑领域。
起初,它主要用于桥梁。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建筑中。
就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而言,是目前一种新型的研究内容。
然而,它的应用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的有效性,及时了解建筑结构,更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结构健康监测概述结构健康监测是指通过在施工现场嵌入或粘贴表面传感器的方式,检测神经系统中是否存在损伤结构,并将检测到的建筑结构损伤报告给控制台,以提高建筑结构健康检测的效率。
结构健康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报警设备和监控中心。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大型建筑结构,如大型桥梁、建筑物等。
如虎门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利用GPS动态监测系统对建筑物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将建筑物结构的数据从光纤的各个测点传输到GPS接收机。
在监控系统的处理系统中,图形工作站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通过局域网实现数据传输。
然而,由于一些信号线的老化,数据传输效率大大降低,结构健康监测的精度也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信号分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结构分析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通过对建筑结构状况的连续实时在线监测,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管理效率。
2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与检测的异同分析建筑结构监测与检测的同一点在于它们具有相同的目的,即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得到反映建筑结构健康、稳定和安全的指标,进而评价建筑结构的可靠性。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工程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安全稳定性对于社会和人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逐渐成为了目前结构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从而为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参考和了解。
一、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基本特点1.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学、数学、机械工程、土建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的技术,对于监测结构性能、评估结构稳定性、预测结构损伤和故障等具有重要意义。
2.多参数监测综合分析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涉及的参数众多,包括结构自身的受力、形变、振动、温度等,还包括环境状况如风、雨、温度等因素,这些参数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远程监测和实时响应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还具有远程监测和实时响应的特点,在监测点部署传感器、仪器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到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实时响应。
这种特点的存在使得工程结构的监测更加高效和及时,能够更好地保障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二、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1.桥梁健康监测桥梁是交通设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桥梁受到强大的风雨侵蚀和车辆负荷的冲击,易产生损伤和疲劳,一旦发生严重问题就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预防桥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在桥梁设计、施工和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布置传感器对桥梁的状态进行持续监测,及时检测到异常情况,从而保障桥梁的安全和稳定。
2.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建筑结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包括住宅、公寓、办公楼、工厂等。
尤其是高层建筑,存在很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很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仪器等设备对建筑结构的状态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力学中的振动控制与结构健康监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复杂性的增加,振动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在现代工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力学领域,振动控制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小或消除结构的振动响应,以改善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结构健康监测则是通过实时的监测和诊断结构的运行状态,提供结构失效预警和维护指导。
本文将探讨力学中的振动控制与结构健康监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振动控制振动是结构在受到外力刺激或内部能量激发时产生的周期性的机械波动。
振动控制旨在减小或消除结构的振动响应,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主要的振动控制方法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是利用各种被动元件,如阻尼器、质量调节器和隔振器,来消耗振动能量、改变结构的刚度或改变结构的振动模态。
被动控制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简单结构,但局限性在于无法动态地调整控制效果。
主动控制则是通过在结构上施加控制力,以实时地改变结构的振动响应。
主动控制方法需要使用传感器来获取结构的信息,并通过控制器计算控制力的大小和时机。
由于需要实时的数据获取和计算,主动控制方法的实施比较复杂,但可以实现动态调整和高效的振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结合了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通过调节控制力的大小和时机,实现对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
典型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包括液体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方法在实现相对灵活的振动控制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简单和经济的实施方式。
二、结构健康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是通过实时的监测和诊断结构的运行状态,提供结构失效预警和维护指导。
结构健康监测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维护人员了解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结构的振动响应特性来分析和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包括振动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和声发射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地采集结构的振动数据、应变数据和声发射信号,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来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1 引言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如桥梁的突然折断、房屋骤然倒塌等,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引起人们对于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关心及重视。
另外,我国有一大部分桥梁和基础设施都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它们的安全性能如何?是否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近些年,地震,洪水、暴风等自然灾害也对这些建筑物和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还有一些人为的爆炸等破坏性行为,如美国世贸大楼倒塌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这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对重大工程结构的结构性能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并评估其安全性,预测结构的性能变化和剩余寿命并做出维护决定,对提高工程结构的运营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已经成为现代工程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也是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反结构服役状况的相关数据,采用一定的损伤识别算法判断损伤的位置与程度,及时有效地评估结构的安全性,预测结构的性能变化并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因而可以较全面地把握结构建造与服役全过程的受力与损伤演化规律,土木是保障大型工程结构隐建造和服役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健康签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分析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达到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一些变化。
损伤识别:工程结构一般会受到两种损伤,即突然损伤和积累损伤。
突然损伤由遭地震、洪水、飓风、爆炸等严重的自然或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而积累损伤则一般是结构在经过长时期使用后缓慢累积的损伤,具有缓慢积累的性质。
对于损伤识别的目标,有工程师提出了损伤检测的5个层次:判断结构中是否有损伤产生,损伤定位,识别损伤类型,量化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结构的剩余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