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狼群》第一课时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4
《狼群》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狼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俯首帖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狼群的集群生活方式,边读边批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狼群的团结、勇敢。
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狼的多媒体资料(文字)。
学生:收集一些狼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媒体开篇,导入课文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多媒体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把你看到的介绍一下吧。
3.师:是啊!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
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5.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说说狼群给你留下的印象。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7.再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语句旁作批注。
8.学生交流。
三、熟读课文,合作学习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狼群的生活习性?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狼群》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见过狼吗?请形容一下。
2.你知道哪些关于狼的故事?
四、参考资料
《狼》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
户了。
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狼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理解“默契”、“惩罚”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狼的故事、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
课时 1。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出示介绍狼的生活情况的资料。
2.师:同学们,这就是狼的生活。
一只狼是孤独的,它苦苦挣扎在食物链的终端;一群狼是强大的,它们有资格笑傲“江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让我们一起走进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
(板书课题)11狼群3.质疑: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狼群有哪些特点?是如何顽强生存的?二、新课学习(一)故事分享同学们知道有关狼相关知识和故事的吗?讲一讲和同学分享一下。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在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读生字,注意:“撤”是翘舌音,“逻”的声母是L,不是N。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了解词语的褒贬色彩。
呼啸、退避三舍、默契、俯首帖耳、身先士卒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分小组读课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7.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课文想要表达什么精神?老师解答。
三、结论总结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认识了课文的生字词,整体上掌握文章结构,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资料,了解狼的特点。
理清文章的条理,指导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狼群生活的特点的。
3、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了解狼群威力巨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特点。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懂得团结协作对于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你见过原野上纵横驰骋的狼吗?你听过山谷中凄厉的狼嚎吗?一只狼是孤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选择了群居生活,共同进退。
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我们一样过着群居生活的狼的世界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整体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如: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在文中指一边跑,一边叫。
表现速度快,气势大。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
畏,害怕。
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不与狼相争。
默契:没有明白说出谁做什么,但彼此却有一致的配合和行动。
至高无上:最高的,没有比它权力更高的了。
俯首帖耳:一切听从别人的命令,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3、指名分段读课文,理解文章结构: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狼友良好的群居生活习性。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狼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团结,力量十分强大。
第三段(第4至11自然段):写头狼的产生、权力、责任。
第四段(第12自然段):总结全文,狼正是依靠这种集体力量生存下来的。
4、抽生回答。
5、指名反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狼群的生活特点?
三、读文本,体会特点
1、教师导读: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狼群威力巨大、“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特点。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自己读文后的感想旁注在边上。
2、指名反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狼群威力的巨大?
(1)“一只狼的攻击力量是有限的,而一群狼呼啸而过,能使凶猛的老虎、棕熊望而生畏。
”
①指名说说“望而生畏”的意思。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③教师小结:这一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狼群威力的巨大。
(2)“有人曾亲眼看见一只几百千克重的巨大棕熊,被狼群追得走投无路,乱扑乱咬,结果被狼群一拥而上,扯成碎片。
”
①指名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感想。
②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③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一只狼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群狼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这就是狼选择集体生活的原因。
4、教师指名反馈:那么,在这个强悍的集体中,它们是怎样分工的呢?抽生读第三自然段。
5、画出关键的句子。
“围的围,追的追,拦的拦,截的截。
”
6、想象狼群捕猎的画面。
7、教师小结:狼就是这样的团结,即使在瓜分食物的时候,它们也从不为争食而互相撕咬。
狼群捕食的成功给予你什么启示呢?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阅读,我们不仅了解了狼的特点,还了解了狼群的生活上的特点,并被狼群的巨大威力所震撼,被狼群的团结协作所感动。
下节课,我们在继续走进狼群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课后的成语。
2、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