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 格式:docx
- 大小:29.87 KB
- 文档页数:4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能够掌握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了解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人体内的传播。
4.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1.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掌握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传播。
2.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功能2.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呼吸和内呼吸–肺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的过程3.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内的传播。
–血液从肺到心脏的循环–气体在血液中的传播4.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如何预防吸烟对身体的伤害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口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呼吸系统主要有两个功能:1.从外部吸入氧气,进入肺,然后输送到身体每个部分,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能量。
2.从外部除去二氧化碳,维持体内呼吸道的酸碱度,从而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
第二节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一、外呼吸和内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
外呼吸是指人体从外部吸入氧气,通过肺和血管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从全身各个部位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肺,然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外呼吸主要靠肺的呼吸作用和肺循环完成。
内呼吸是指细胞内发生的氧气和糖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内呼吸做法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血管被带回到肺部,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然后与呼出的空气一起释放到体外。
二、肺的结构和功能人的肺的分为左右2个肺,左肺只有2个叶片,右肺则有3个叶片,肺被胸膜包裹着,位于胸腔中,呈叶状菜花状。
肺部结构比较复杂,在肺部的呼吸单元中存在很多小球状的肺泡,肺泡壁上有丰富的血管分布,气体在肺泡和血管壁上进行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及气体运输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香水。
学生:做好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PPT出示气体成分数据表格: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知道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有明显的不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吧。
二、讲授新课(一)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教师】提出探究目的: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针对探究目的,你们能制订探究的计划吗?在具体的实验中,应当如何操作?【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并制订探究计划。
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并完善探究计划。
各小组选择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学生】全班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们思考:1.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变化?2.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相比,氧气的含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对于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教师】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要明白这个内容,我们先来了解有关肺泡的结构特点。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师】图片展示肺泡的结构,提出问题: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逐步形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
让学生通过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在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增加感性知识,补充空气清新剂、红墨水的扩散等实验,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以此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二、教学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内容。
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可为进一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奠定基础。
本节知识点,一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二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其中探究活动是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理化知识有限,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有一定困难。
所以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对扩散现象进行解释。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解决问题,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准备和课上的实验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教学中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2)通过分析图表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本章共分为五节,内容较多,在本册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明确人体内物质运输及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为学生学习人体其他生理活动和功能奠定基础。
本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人体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学习人体的能量供给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前一节学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因此对气体交换原理难以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来阐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概述肺泡里气体交换过程②概述组织里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①尝试探究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②通过竞赛,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概述肺泡内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组织内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1.解说肺泡内和组织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2.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引导探究法、竞赛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10.4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方案一一、实验探究方案二方案三肺泡处的气体交换二、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组织处的气体交换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实施实验并得出结论,各小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重难点的学习采用学生自学,学生讲解,教师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4-1气体交换10-4-2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示意图10-4-3氧在血液中的运输10-4-4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10-4-5呼吸气体在体内的交换与运输10-4-6煤气中毒的生理因素分析10-4-7肺换气与组织换气10-4-8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10-4-9氧气的运输10-4-10二氧化碳的运输10-4-11运动时的呼吸调整10-4-12呼气和吸气时胸廓、膈和肺的变化10-4-13支气管结构图10-4-14组织里气体交换图10-4-15肺泡内气体交换图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0-4-1气体交换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为气体分子顺其分压差趋向平衡的方向。
需透过有关交换膜,即:肺泡内表面层的液膜,其中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膜;肺毛细血管内皮的基膜和肺毛细血管上皮等结构的弥散过程。
例如肺泡气的氧分压较混合静脉血高,氧必然从肺泡向毛细血管弥散,而混合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高,则二氧化碳必然由肺毛细血管向肺泡弥散。
氧、二氧化碳易溶于脂肪,这些气体弥散透过肺泡上皮细胞膜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都不会受阻,而氧与二氧化碳需通过细胞间液和血浆时,由于呼吸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弥散速率亦不同。
气体交换速率与气体弥散速率、弥散面积与距离、及呼吸膜两边分压差等因素有关。
气体在肺的交换气体在肺的交换可用肺的弥散量DL为指标,即单位时间内(分钟)所摄取气体容积(V)与气体在肺泡膜两侧分压差(P1—P2)的比值:在静息条件下,血流通过肺毛细血管时间约0.75秒。
在肺毛细血管起始端,肺泡气与静脉血之间氧分压差很大,所以扩散速度很快;二氧化碳分压差虽较小,但扩散速度却比氧还快。
约经0.3秒,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即可与肺泡气达到平衡,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氧的弥散量一般用间接方法测量,健康成人静息时,氧的肺弥散量平均约为33毫升/分钟·毫米汞柱,肺泡气—肺毛细血管血液平均氧分压差约为7.6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说出组织内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提高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三、学习总结及评价展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模式图带领学生一起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及结果。
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这一过程的理解。
思维被激发学生思考,发言。
知识结构。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进行学习评价。
【板书设计】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交换过程:(1)交换过程:氧气氧气肺泡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二氧化碳(1)交换结果:(2)交换结果: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10.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重点)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实验方案,并能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扬集体精神。
、难点:气体交换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空气清新剂;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材料用具2. FLASH (1)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2)气体交换的过程;(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图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活动[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观看图表,了解空气(吸入气)中主要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
7题。
[播放FLASH :肺泡里的气 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 程。
[讨论]:绘制简图,描述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和组织 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全班交流]:在实物投影 仪下展示各小组的简图,进行 评价。
[播放FLASH :总结人体内 的气体交换。
[小结]:肺泡和外界环境 间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了 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血液和组 织细胞间发生的气体交换使动 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第10章 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板书设计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观看FLASH 更 加直观地理解气体交换过 程。
小组讨论,并在书上 画出简图。
观看FLASH 关注气 体交换与血液性质之间的 关系。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设计对照实验证明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含量的变化概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概述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形成设置对照实验组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体内两种气体交换,感受生命的神奇二、教学重点: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三、教学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时间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7 min 复习(1)气管、支气管、肺、膈(2)呼气过程、吸气过程、舒张、收缩10min二、两种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有两种:一种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指的是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中的气体交换。
一种是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指的是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我说完了,说清楚了吗?你们接收到了吗?我再重复一次。
我们问几个问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种,是哪两种?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指的是哪里和哪里的气体交换?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指的是哪里和哪里的气体交换?接下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具体情况。
了解了组织里和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区分一下这里的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种气体交换。
通过反馈得到左侧是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右侧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根据气体的转移途径。
答:肺泡中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气体交换指的是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指的是组织细胞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从左到右依次是二氧化碳、氧气。
氧气、二氧化碳。
3min三、总结最后咱们做一个总结,气体从进入人体到出去人体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组内总结。
气体的转移路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
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导学展示】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1.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什么变化呢?
2. 探究实验: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讨论:这个实验方案不足之处主要是什么?
3.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阅读P65页,尝试绘制两处气体交换的简图。
a.肺泡内气体交换
b.组织内气体交换
【个案补充】
【盘点收获】
【反馈矫正】
1.氧气进入人体最终到达( )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3.煤气中毒的原因是( )
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紧密,使组织缺氧
B.血红蛋白被破坏
C.身体各部分组织缺少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进入细胞
4.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的成分变化是( )
A.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C.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D.静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5.人体生理活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泡
B.血液
C.细胞
D.组织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