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讲义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6.11 MB
- 文档页数:79
地层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岩石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地层。
岩石地层是一种具有一定时代、一定岩性、一定空间分布和一定组合特征的地质体。
在岩石地层学中,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地层的性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1. 地层的性质地层的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物理特性等。
岩石的成分主要指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它们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
岩石的结构主要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的外部结构,它们反映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
岩石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岩石的密度、强度、热传导率和电导率等,它们是岩石性质的重要表现,对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2. 地层的特征地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地层的分布规律、岩石的构造和岩性的变化等。
地层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地层的水平分布和倾向分布。
岩石的构造主要包括岩石的节理、岩层、褶皱和断裂等,它们是地层的构造特征,反映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变形历史。
岩性的变化主要包括岩石的岩性变化和岩石的叠加关系,它们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3. 地层的分布规律地层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地层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地层的垂直分布主要包括地层的层序、叠置关系和侵入关系等,它们反映了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层的形成历史。
地层的水平分布主要包括地层的展布范围和地层的变动范围,它们反映了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层的成因环境。
二、沉积地层学沉积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各种沉积地层。
沉积地层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体,它们是地球表面的岩性基础和地质记录,对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沉积地层的类型沉积地层根据其成因和性质可以分为岩性地层和沉积岩性地层两大类。
岩性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地层、变质岩地层和堆积岩地层,它们是地球内部岩石和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积岩性地层主要包括碎屑岩地层、化学沉积岩地层和生物沉积岩地层,它们是地球表面的独特产物和地球历史的重要记录。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第一篇古生物学基础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的内容及其研究对象一、古生物的内容(一)古生物学及其分科::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的科学。
它研究的不仅是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资料。
如遗体、遗迹(痕迹、遗物),甚至于旧石器时代猿人的石器。
2、分科:和古动物学和古并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化石藻类学(低等古植物)、高等古植物学、孢子花粉学(又可列入微体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介形虫,牙形刺等NVIDIA体古生物学:NVIDIA浮游动物,化石致密结构小,大在10um(微米)以下。
1um=1/1000mm古生态学、痕迹化石学、古生物矿物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分界。
(二)学习古生物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古生物学就是自学地球科学的基础课,它肩负B3J94PA生物学和地质学服务的双重任务。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1)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2)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3)结合岩性及其它特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2、意义:(1)确认地层的地质时代;(2)研究和古地理、古气候;(3)为普查勘查和地质勘探服务;(4)为积极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更多实际资料和论据(5)为研究生物进化、物种绝种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fossil(一)化石:留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即1.必须充分反映一定的生物特征:形状、大小、结构、纹饰等。
但树枝石(假化石)就是软锰矿树枝状结晶,不是化石。
姜结人黄土中的钙结核2.必须是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它们都保存在地史时期的岩层地层中,并经受了石化作用而形成。
(二)化石留存的条件:1.生物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体2.生物死后迅速埋藏(但密封、冷冻、干燥环境下亦可)3.较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它有三种方式石化作用有三种方式:(1)矿质填充促进作用生物软空隙为地下水矿物质caco3所充填,变小的球状柔软减少重量,且留存硬体中的致密结构。
地质学基础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基本概念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确切的说,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一门学科。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4.其它: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第二节: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1.学科的实践性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
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
3.认识的局限性由于人类的技术手段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造成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十分有限。
例如,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大约为12公里,不到地球半径的2‰,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情况,另外,人类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0岁,而一次造山运动的形成过程则长达数百万年至上千万年,因此对单个人来说我们也无法观察到其形成的全过程。
大陆科学钻——江苏省东海市鉴于地质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它学科,其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1.野外观察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系统地观察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本手段。
地震地层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地震层序★1、地震地层学的概念地震地层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结合钻井资料、测井资料、露头资料,研究地层的分布及沉积特征,分析盆地的演化史,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评价石油地质条件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震地层学的作用①进行等时地层对比;②预测沉积环境;③古地貌恢复;④预测和评价储集岩;⑤预测和评价烃源岩;⑥进行盖层识别和分布预测:⑦识别和预测岩性地层圈闭;⑧预测地层压力。
3、地震反射界面代表哪种地层单位界面?为什么?地震反射界面代表年代(时间)地层单位界面。
地震反射主要来自层面和不整合面(以及流体界面和断面等),由于不整合面以及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分隔了不同的年代地层单位,所以这就使得地震反射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
★4、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连续的地震反射相当于地质界面,即层面及不整合面;地震反射与地质界面基本平行,但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地层内岩性的变化只改变波形特征,并不产生连续反射。
5、地震层序的概念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由一套互相整合的、成因上有关联的地层所组成,这套地层的顶界和底界都是不整合面以及与之相连接的整合面。
6、整一与不整一的概念是什么?(1)整一:是指地层与层序的顶(底)界的原始水平面、倾斜面或不平整面平行。
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层序内的反射同相轴与层序顶、底界面平行。
(2)不整一:是指地层与层序的顶(底)界的原始水平面、倾斜面或不平整面不平行。
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层序内的反射同相轴与层序顶、底界面不平行。
7、地震层序顶、底界反射终端模式:削蚀、顶超、上超、下超的概念及成因是什么?(1)削蚀:是指地层对着层序的顶界横向消失,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反射同相轴对着层序的顶界的横向终止,常由侵蚀和构造断裂造成。
★①构造削截:是指由构造断裂引起的地层在层序顶界侧向消失。
②侵蚀:是指由侵蚀作用而引起的地层对着层序顶界侧向消失。
(2)顶超:是指原来倾斜的地层逆倾向对着层序顶界厚度逐渐减小以至于消失,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反射同相轴逆倾向对着层序顶界倾角逐渐减小以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