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ppt
- 格式:ppt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54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农村移民安置规划一、移民安置规划设计阶段划分和主要任务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初步的设计与技术施工设计;而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规划计划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预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移民安置实施。
两者在程序上虽有较大出入,但其主要任务一致,即确定工程所需征地以及移民的范围、调查因征地而影响的具体人口数量、国民经济对象的经济损失;评估项目可能会对社会、周围环境及周遭地区造成的影响;论证工程的建设方案与规模是否合理;制定详细的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开展农民移民安置工作;改建并恢复专业项目;处理工业企业迁建;规划与设计与项目相关的防护工程;清理水库库底;编制年度计划与总进度计划并实施;估算建设征地所需的移民补偿等。
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移民安置规划的设计工作,在不同阶段,虽设计内容基本一致,但在处理淹没对象时,其设计的深度是不同的。
在水利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其主要包含了如下内容。
一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征地范围;调查所需征地范围内的实物、移民区及移民安置区内的经济社会状况、承载环境资源的能力,移民安置规划设计的一切工作均需围绕已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大纲来进行。
二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必然会涉及到洪水、泥沙淤积等内容。
为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应合理设计水库淹没处理标准内容,制定合理的泥沙淤积年限,精确计算水库洪水回水量、风量爬高值及船行波的影响。
三影响预测及复核。
水库淹没所影响的处理范围应由水库回水计算成果对其影响的预测成果来确定。
若该项与第二项工作满足设计阶段所要求的深度,那么在此项工作完成后,下阶段只需进行必要的复核便可。
四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调查。
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需对项目所涉及的水库淹没区与移民安置区做好经济社会调查,评估水库淹没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安置1各地征地调节金征收情况2004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以《关于增强和改进征地工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冀政[2004]37号),提出设立征地调节资金。
以统一垫付征地补偿费用、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的经费补助。
市(县)政府承担的费用可在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列支,集体承担的费用可从土地补偿费用中列支,个人承担部分在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
2004年,浙江省磐安县出台《统一征地管理办法》,建立征地调节资金,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一次性拨付500万元,每年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2%充实资金。
征地调节资金主要用于垫付征地补偿费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以及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经费的补助。
2009年4月,诸暨市人民政府出台《诸暨市集体土地征收规定》(诸政发[2009]29号),提出市政府建立征地调节资金,专项用于政府补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
征地调节基金主要从土地出让等收入中筹措,筹措标准为:在全市范围内的出让土地中,按经营性用地60.0万元/hm2,其他用地22.5万元/hm2,由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开发委)在宗地结算中提取。
河北省、浙江省磐安县、浙江省诸暨市等地政府都设立了征地调节资金,但使用范围却有所不同。
河北省和浙江省磐安县的征地调节金用于统一垫付征地补偿费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补助,以及被征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经费的补助;浙江诸暨市设立的征地调节资金使用范围更小,其专项用于政府补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
各地征地调节资金的来源也不同,河北省的征地调节资金来源主要为土地出让金纯收益、土地补偿费用和征地安置补助费;浙江省磐安县和诸暨市的征地调节资金来源为土地出让金收入。
根据三地征地调节资金的使用范围、资金来源同口径对比,河北省和浙江省诸暨市虽然征地调节资金的定义、范围不同,但资金的实质范围更一致,即市(县)政府承担的费用可在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列支,集体承担的费用可从土地补偿费用中列支,个人承担部分在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2 百万移民及其安置相关素材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地理位置适中,使之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归纳起来,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达1 82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
这就相当于建设一座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特大型煤矿或年产2 500万吨的特大型油田,10座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以及相应的运煤或运油的铁路,发电效益十分可观。
三峡工程在开始施工准备后的第11年,也就是2003年,第一批机组就可发电,以后连续6年,每年可投入280万千瓦(4×7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投入一个葛洲坝水电站的装机总容量。
因此,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这两个地区和四川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2.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 000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
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千瓦的错峰效益。
同时,还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3.三峡水电站经济效益好,是三峡工程还清贷款本息的主要收益来源。
三峡水电站每年售电收入达156亿~181亿元(每千瓦时电价暂按0.18~0.21元计算),除可在几年时间内还清贷款本息外,还可成为向国家缴纳利税的大户。
4.三峡水电站对国家贡献大。
按华中、华东地区每千瓦时电量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为增加工农业产值5 040亿元提供电力保证。
5.三峡水电站还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100万~200万吨二氧化硫,1万吨一氧化碳,37万吨氮氧化合物,以及大量灰尘、废碴,将减轻环境污染和因有害气体的排放而引起的酸雨等危害。
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策略摘要:移民安置条例对规范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库区和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移民安置目标是移民安置条例的核心和关键。
文章阐述了移民安置目标修订、完善的思路及原则;通过方案比选推荐“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并能与安置区居民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完善方案策略,并分析完善后的移民安置目标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安置条例;安置目标;完善方案策略1问题的提出1.1现行移民安置目标简介1991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74号令),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支持开发性移民,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生产扶持的办法”。
第四条第(二)点提出移民安置目标:“移民安置与库区建设、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经济发展相结合,逐步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
1.2问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土地管理法》修订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制订工作的不断深入,移民安置条例的修订工作也将开展。
移民安置目标是移民安置条例的核心和关键,指配置给水库移民全部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或指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应该达到的程度,对指导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
2充实和完善移民安置目标的必要性(1)切实维护移民利益和合法权益的需要。
移民安置目标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应实现和达到的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移民安置相关政策和措施都应围绕目标来制订和实施,移民安置目标的制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维护移民合法权益,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推动移民安置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的需要。
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移民安置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条件适时充实和完善移民安置目标,对推动移民搬迁安置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常识第一部分移民安置基本概念1、大中型水库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作用。
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
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
按2000年水利部颁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标准:大中型水库是指库容量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
总库容小于10万立米时称为塘坝,10—100万立米为小(二)型水库,100—1000万立米为小(一)型,1000万立米-1亿立米为中型水库,一亿立米(含一亿)以上为大型水库。
中国最大的水库三峡库容393亿方,湖南最大的水库东江81亿方。
另:按装机来分,5万-30万装机的水库枢纽为中型,30万(含30万)以上为大型,5万以下为小型。
2、水库淹没设计洪水标准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中不同的淹没对象(耕园地、林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公路桥梁等专项设施)依据其重要性差异所采用的洪水频率或某种洪水标准。
淹没对象越重要,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越高。
如现行规范规定耕园地淹没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5年一遇(当前湖南、江西采用2年,其他省份采用5年),居民迁移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20年一遇(全国基本采用20年),林地和未利用地按正常蓄水位平水调查。
3、移民安置是指对非自愿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居住、生活和生产的全面规划与实施,以达到移民前的水平,并保证他们在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移民的去向安排,移民居住和生活设施、交通、水电、医疗、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安排,土地征集和生产条件的建立,社区的组织和管理等,是为移民重建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系统的全部活动,是一项多行业、综合性、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移民安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进展、效益的发挥乃至社会的安定。
4、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条件下,按照拟定的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通过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后,该区域经济所能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
长江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及其安置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库区移民的基本情况、库区移民安置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了解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优点。
2.理解三峡农村移民安置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大农业.3.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条件和移民安置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有利条件的分析和开发性移民的含义及其好处三、教学难点:学生对库区移民安置知之不多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法六、讲授提纲:一、移民概况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
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
二、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1移民数量大:现有两省市21个县的84万人口(1993年统计)需移民;预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成时,移民人口总量将达到113万人口,但由于各种原因,移民人口将突破113万人.2.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由于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人多地少,耕地不足,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得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3.库区经济、科技和文化贫困落后:受人文因素的影响,该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低,加上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加大了移民安置的难度.4.移民思想复杂多样:由于安置移民涉及量大、面广,如若安置不当,将会影响地区安定。
三、移民安置条件1.库区有较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2.移民大多可就地后靠、就近安置3.移民安置有足够的时间4.政府重视和全国支援四、开发性移民1、基本概念由一次性发放移民补偿资金变为补偿与开发并重,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除去一次性补尝,把部分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作全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