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 格式:pptx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88
第十二章物态变化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3.温度计的使用: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侧壁和底部,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气固液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蒸发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十三章内能和热机一、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六种物态变化2、常见的物态变化的实例:熔化:冰化成水、蜡块变蜡油、解冻冻品、铁变成铁水、沥青晒后变软凝固:水结成冰、蜡油变蜡块、铁水铸造成铁汽化:湿衣服干了、酒精挥发、水的沸腾、液氮沸腾、雾水散去;液化:雾、露、“白气”、眼镜片上起雾升华:结冰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碘变成碘蒸气、干冰、雪人变小凝华:霜、雾凇、窗户内侧结的冰花、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冰箱里的“粉”、冰雹的形成例题1: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例题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例题3: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下列图 1 中描述的物理现象正确的是()考点二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①摄氏温度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②热力学温度T ,常用单位是开尔文,单位符号是K 。
③摄氏温度t和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T=t+273.15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如:温度计、寒暑表和体温计。
3.温度计的使用:玻璃泡“一浸没,二不碰。
“;示数“三不超”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③测液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⑤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值和单位。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一、温度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开尔文。
通常用摄氏温度, 用t表示, 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 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 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15K4.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 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或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 目的是: 温度变化相同时, 体积变化大, 上面的玻璃管做细, 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 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②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 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 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分度值是0.1℃。
二、物态变化1. 熔化(1)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熔化需要吸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