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30.79 KB
- 文档页数:15
2024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要求我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早计划,早打算,早下手,早收获,是今年我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力推动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并积极支持学校的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思想方面:作为____世纪的教师,我们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我应始终如一地提高觉悟和意识。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业务方面:首先,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
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其次,不能放松对自己道德修养方面的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
所以,我自己要学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怎样拥有健康的心态,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教育动向,了解时事,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三,面对未来,我满怀激情和信心,但是教育经验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必须从备、听课抓起,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备、听课的重要性,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如今的教学改革更要求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措施,对学生的成长的利弊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的进行总结,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体现。
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学习,自己也应该给自己加压。
附1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申报书
学校名称XXXX科技职业学院(盖章)
专业类型□本科■高职高专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640106
是否同意按品牌专业培育点建设■是□否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制
2015年3月
填写说明
1. 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
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本科“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请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填写,高职高专“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请按《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已公布的专业或经教育部备案的目录外专业填写,不得为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或其他形式。
3. 表格各栏目均可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本表请用A4纸张双面
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简况表(高职高专专业请填写此页)
二、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基础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与举措(到2018年)
四、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五、专业负责人承诺与声明
六、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意见
七、学校审核、推荐意见
云南山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页脚内容
云南山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附2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申报汇总表
学校名称(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
注:1. “序号”请与申报专业的排序一致;
2. 汇总表填写内容请与各专业申报书一致。
页脚内容。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的通知(苏教审〔2013〕6号)省属各高校、厅直管中专校,各直属事业单位:为加强对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我厅制定了《江苏省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11月6日附件江苏省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省属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协发〔2009〕19号)和《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省人民政府第88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是指高校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投资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工程和修缮工程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审计是指省教育厅和省属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以下简称内审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适当性、有效性进行的确认和评价活动。
第四条建设项目审计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改善工程管理,促进高校建设工程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建设项目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一)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技术经济审查与审计控制、审计评价相结合;(三)控制工程造价与促进工程管理相结合;(四)加强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监理等机构的协调与沟通。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文件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学科办〔〕号关于做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增列立项学科项目任务书制订工作的通知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政办发〔〕号)和《关于公布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增列立项学科的通知》(政办发〔〕号)精神,拟于近期开展一期项目增列立项学科项目任务书制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一期项目各增列立项学科的建设要求与一期项目个已立项学科的建设要求一致。
各项目责任高校要组织增列立项学科认真按照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推进大会精神和省管理协调小组提出的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要求(详见学科办〔〕号文件的附件),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以《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增列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为基础,认真制定《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增列立项学科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项目任务书》,格式见附件),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建设责任,细化建设任务,强化建设措施。
二、各增列立项学科制订《项目任务书》要注重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要突出重大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
填写《项目任务书》中的“目标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栏目,要分别填写涉及本学科的“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和本学科“针对性细化项目任务与预期标志性成果”。
针对性细化项目任务不得低于指导性基本项目任务要求,也不得低于《申报书》提出的目标任务。
三、各增列立项学科具体建设项目,在《项目任务书》中如能分年度表述的,应分年度表述;对于跨年度、连续性的建设项目,应明晰提出项目实施阶段及其起止时间。
四、项目责任高校应对各增列立项学科的《项目任务书》逐一认真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
《项目任务书》由校(院)长和学科带头人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
五、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对上报的增列立项学科《项目任务书》进行审核确认后正式下达。
《项目任务书》将作为项目实施、经费拨付、检查验收的依据。
路㊀红,刘义亭,钱㊀夔,刘兰英,杨颖红,汪凤林(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江苏㊀南京,211167)摘要: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㊁校企合作育人㊁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建成一流专业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㊂学校应以兄弟院校一流专业为标杆,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构建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㊁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㊂关键词:一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产出为导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中图分类号:G642;TB14收稿日期:20191230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8YB14,2019YB02);南京工程学院教改课题(YZKC2019029㊁YZKC2019030);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C-c /2020/01/22)作者简介:路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㊁信息处理㊁人工智能㊂E-mail :zdhxlh@引文格式:路红,刘义亭,钱夔,刘兰英,杨颖红,汪凤林.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8083.㊀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当今被普遍称为时代标志的信息科技三大支柱之一,是光机电㊁自动控制㊁信号处理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构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程度深浅往往反映在仪器仪表的装备水平上㊂为社会和行业需要培养更多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合格人才,是本学科首要完成的任务[1]㊂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为 十二五 省重点建设类专业㊁校第一期重点建设专业培育点㊂2012年该专业获江苏省本科重点建设类专业㊂2016年所在一级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入选省 十三五 重点建设学科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 的通知“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文件总体部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打造新时代一流应用型本科㊁提高专业及所培养人才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㊂但如何进一步彰显专业特色和定位以吸引优质生源㊁把握 产出 和行业需求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㊁培育教学和科研团队以凝练标志性成果等,仍然是推进该专业向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迈进面临的艰巨任务㊂一㊁专业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㊀㊀1.专业特色和定位根据南京工程学院对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也在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㊁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㊂学校根据对南瑞继保㊁中兴㊁航天科工㊁十四所等大型集团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将人才需求高涨的嵌入式技术㊁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㊂自2011级起,该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逐渐确定了 测控一体㊁计算机信息化特征 的专业定位㊂2019年初,人工智能跃升国际 网红 ㊂2019年3月, 智能+ 首次出现在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面对全球竞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加强原始创新㊂通过人工智能的新思想㊁新方法对传统的信号检测㊁处理㊁融合等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是测控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㊂如何增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 智能+ 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第20卷第4期路㊀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81㊀行业背景下的竞争力,彰显专业发展的先进性,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是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㊁突出办学特色和定位所亟待思考的问题㊂2.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立了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能力强化 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㊂近年来该专业学生申请国家与省科创29项㊁校科创43项㊁专利26件;获国际㊁国家㊁省部级学科竞赛奖8项;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比例达80%以上㊂该专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就业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9%,平均考研升学率11%,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㊁社会整体评价好㊂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为了与世界接轨,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正按照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培养目标和指标点分解规范,将课程体系㊁课程大纲㊁课程考核方法朝着以产出为导向㊁以教学目标达成度为标准的方向改进㊂然而,根据2020年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如何根据本专业实际合理制定面向产出的教学评价方式㊁如何制定基于评价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㊁如何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 底线 要求,还在摸索中,需要持续地总结和探究㊂3.团队凝练及标志性成果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专职实践教师5人,博士8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4人,企业兼职教师6人,生师比达17ʒ1㊂专业教师主持国家基金项目6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㊁EI等收录论文30余篇㊂专业教师荣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省优秀毕设指导教师4名,省333培养对象1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㊁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㊁省双创计划科技副各1名㊂一流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专业 赋予应用型高校在自身类型定位下追求卓越㊁争创一流的新期冀[2]㊂然而,对照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要求,省级团队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仍然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向一流专业迈进的软肋㊂如何激发专业教师的合力,凝练教学和科研团队,将教师们多年积累的教学和科研经验㊁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教学和科研推动力,孵化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色的标志性成果,还需要深入思考㊂二、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引导的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㊀㊀1.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打造专业时代特色的可行性随着 智能+ 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㊂基于视觉的非接触式信息检测和基于计算机并行运算的数学信息处理技术,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传统理论和技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㊂现有的课程体系已经设置了视觉检测和智能信息处理类的课程,如必修课 光电检测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 智能仪器 以及选修课 现代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 等㊂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智能信息检测和处理的能力㊂如果能够将 智能+ 的理论和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入整个课程体系中,并在专业特色上彰显出来,必将大大推动符合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一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㊂2.以面向 产出 为导向,构建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3],使通过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成为专业建设的又一大里程碑㊂一流应用型专业以五化㊁五注重为建设目标,与工程教育论证中面向 产出 的知识体系是相符的,其核心理念都是以学生为中心[4]㊂工程教育论证强调的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一流专业建设夯实了落脚点,并对专业建设的过程给予了循序渐进的切实保障㊂而一流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和标志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为工程教育论证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制定,突出了工程教育论证的五个培养目标,即工程知识与专业能力㊁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㊁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㊁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㊁组织领导与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㊂培养目标中包含了对学生学习能力㊁创新能力和获取各种标志性成果的要求,为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㊂3.以 对标找差 为指导,打造一流应用型专业的可行性目前设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国高校约有290所,其中江苏省有27所㊂江苏省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有东南大学㊁南京理工大学㊁南京邮电大82㊀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2月学等㊂将一流专业建设的标杆对准这些省内兄弟院校(如南京邮电大学)所设置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够在专业特色建设㊁人才培养模式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及标志性成果培育等方面借鉴相关方法㊂这些高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建设点,其在专业建设关键目标上的举措和标志性成果,对本专业建设 对标找差 ㊁践行卓越教育人才培养理念㊁提高优质生源的招生率㊁快速建设成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㊁推动人才培养达到国际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㊂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㊀㊀1.立足行业㊁着眼世界,凝练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应符合国家乃至世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更新应能够反映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趋势㊂身处 智能+ 时代的现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是非常强的,但这需要把对等的信息量及时教授给他们㊂传统的知识为学生奠定了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但是一味灌输传统知识而很少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势必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㊂因此,专业特色的凝练首先要立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根本,在光㊁机㊁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㊁互联网技术㊁现代信息检测和处理技术等融入基本的知识框架中㊂比如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知识点中增加视觉传感和检测技术,在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课程知识点中增加视联网技术,将 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知识点中传统二维数字信息的检测和处理技术延伸到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中,结合实际应用和前沿发展趋势进行讲授,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㊂2.遵循校企双方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具有深远意义[5]㊂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的道路㊂面向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应切实建立在企业调研以及对行业技术需求的分析基础上,同时要立足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逐步扎实推进㊂因此,与企业共建实践场地,能够让人才培养方案走出象牙塔,走进企业,并能将在企业实践中的所见㊁所学㊁所得回馈和升华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堂教学中㊂目前,测控专业已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㊁南京计量测试研究院㊁南京埃斯顿㊁美国NI 虚拟仪器㊁西门子㊁美国Rock-well 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实习基地10余个㊂基于OBE 理念[67],该专业构建了校内外结合㊁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初步研讨㊁反复修订的基础上,建立了图1所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㊂图1㊀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20卷第4期路㊀红,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83㊀㊀㊀然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的2周企业实习进一步反映出了企业生产需求和学生实习需求之间的差距,技术水平低的工种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难度大的工种学生又招架不住㊂因此,企业实习大纲和实习方案的顶层设计很重要,需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双方根据本专业知识结构和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协商制定,而不是仅仅由学校或企业单方面给出实习方案和具体内容㊂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局来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建设一流应用型专业的必经之路㊂3. 有破有立 培育团队,突破标志性成果壁垒随着学校内培外引力度的加大,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持续增长,获批准的国家级㊁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也逐年递增㊂然而,对照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要求,省级以上团队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仍然是该专业向一流应用型专业迈进的软肋,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每位教师的科研方向侧重点不同,形成真正协作的科研团队并不容易㊂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同一专业大类下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性特点,因此,打破学术壁垒,在交叉学科上进行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上取长补短,方能加快培育和孵化省级以上科研成果的步伐㊂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直接决定了专业发展的活力和先进性㊂培育教师团队要打破传统课程教学舒适区,敢于挑战 麻烦 ;从课程建设入手,建立教学团队,遴选若干门核心课程打造校级精品课程㊁校级网络课程等,如 数字信号处理 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学校平台为起点,集中骨干教师,凝练教学团队,积累教学成果,持续培育省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指标壁垒奠定基础㊂四㊁结语㊀㊀一流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高标准㊁严要求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指明了需要努力建设的方向㊂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以产出为导向,遵循持续改进原则逐步完善专业建设,进一步为一流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保障㊂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师资队伍㊁教学资源㊁校企合作育人㊁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和科研成果建设等方面,已具备了建成一流专业的基础条件,但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践行和完善㊂参考文献:[1]㊀杨晖,刘宏业,范彦平,等.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4):369373.[2]㊀张晞,顾永安,张根华.地方应用型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推进策略 基于江苏20所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861.[3]㊀王波,王美玲,刘伟,等,基于产出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224227. [4]㊀周春月,刘颖,张洪婷,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的阶梯式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206208,220.[5]㊀刘志敏.产教融合:从 融入 走向 融合 [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425.[6]㊀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7]㊀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3135.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First-cla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 under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LU Hong,LIU Yi-ting,QIAN Kui,LIU Lan-ying,YANG Ying-hong,WANG Feng-lin(School of Automation,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211167,China)Abstract:Despite space for improvement,basic conditions for a first-class major such as teaching staff,teaching resources,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al talent training,diversified talent training mode,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major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a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y taking some exemplary colle-ges as a model,a system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needed by governments and markets is proposed.This system aims to improve talents overall abilities of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ed undergraduate majors.Key words:the first-class major;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output-oriented;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s。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2.01•【字号】苏教外﹝2015﹞89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合作与交流正文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外﹝2015﹞89号各市教育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教育局,各普通高校:根据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推动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2015-2020年江苏将全面实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
现将《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附件1)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申请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机构和项目培育点的高校,请于12月15日前将申请材料(材料清单详见附件2)报送至我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联系人:张舒,电话:************,邮箱:*****************,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邮编:210024。
附件:1.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申报材料清单3.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机构)任务书4.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任务书5.最新一届学生培养方案课程信息一览表省教育厅2015年12月1日附件1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56号)“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发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教外办学[2013]91号)“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决定2015-2020年实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二0一二年三月目录一、专业办学背景简介 (1)二、专业建设方案 (1)三、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5)(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5)(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6)(三)师资队伍建设 (9)(四)教学条件完善 (10)(五)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 (13)四、改革与建设的主要方面及所做的工作 (16)(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6)(二)教材建设 (23)(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5)(四)教学管理 (28)(五)合作办学 (30)五、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31)(一)经费投入 (31)(二)规范管理 (33)六、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33)(一)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形成“教学工场”人才培养模式 (33)(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取得实质进展,实现核心主干课程的全覆盖 (34)(三)引入和借鉴企业实际产品,开发教学项目,推行项目教学 (34)(四)实施双师工程,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优秀教学团队 (35)(五)社会化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取得重要进展 (39)七、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40)(一)构建“校企共育、工商复合”的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40)(二)建设“校中厂”和“工程中心”,引进企业项目,实境实练 (40)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一)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持续加强,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提升学校的“四技服务”能力 (41)(二)“双师”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提高,必须持续加强教师的企业锻炼培育“教学名师”和吸引企业优秀“技术大师”来校上课 (41)(三)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的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42)一、专业办学背景简介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初创于2001年,本专业前身为“通信与信息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2005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该专业已成为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区域内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技术好、懂营销、善沟通”的工商复合技术服务人才。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书桌上,那些关于品牌建设的灵感,像一群欢快的精灵,在脑海中跳跃。
我深吸一口气,让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流淌成文字。
一、项目背景我们的品牌,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但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和培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视。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呢?1.1市场需求1.2行业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之间的较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体现在品牌形象、文化内涵和创新能力上。
二、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将品牌打造成为行业的领航者,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
2.1品牌形象我们要塑造一个年轻、活力、专业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一看到我们的品牌,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专业。
2.2品牌文化我们的品牌文化,应该是包容、创新、共进的。
我们要通过品牌故事、企业文化等传播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我们的品牌内涵。
2.3品牌价值我们的品牌价值,就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为他们带来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
三、实施方案就是我们的重头戏——实施方案。
3.1品牌策划我们需要对品牌进行全面的策划,包括品牌命名、LOGO设计、品牌口号等。
这些元素都要体现出我们的品牌特色和价值。
3.2品牌推广在品牌推广方面,我们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线上方面,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网络广告等方式进行推广;线下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参加展会、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推广。
3.3品牌服务优质的服务是品牌建设的关键。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售后跟踪等,让消费者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专业。
3.4品牌创新创新是品牌的生命力。
我们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以保持品牌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实施步骤我们将详细阐述实施步骤。
4.1调研阶段在调研阶段,我们需要对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为后续的品牌策划和推广提供依据。
附件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实施办法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做好一期项目(含“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下同)组织实施工作,特制定如下办法。
一、建设规模及分布
一期项目将立项建设200个品牌专业,其中本科150个,高职高专50个;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其中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
采用2015年一次遴选、分两批建设的方式进行:第一批建设期为2015-2018年,立项建设150个品牌专业(本科120个,高职高专30个),3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15个);第二批建设期为2016-2019年,立项建设50个品牌专业(本科30个,高职高专20个),20个品牌专业培育点(本科15个,高职高专5个)。
本科立项项目的学科分布比例原则上为农医10%、社科30%、理工60%,高校类型分布比例原则上为“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35%、博士授权高校35%(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其他本科高校30%;高职高专立项项目的服务产业分布比例原则上为第一产业10%、第二产业45%、第三产业45%。
二、申报范围及要求
(一)申报范围
申报的本科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已公布的专业,申报的高职高专专业须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已公布的专业或经教育部备案的目录外专业,
不得为专业类、“专业(专业方向)”或其他形式,并同时满足以下至少2个条件:
1. 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包括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信息产业、交通运输产业、海洋产业、文化产业、社会建设与管理等重大领域相关专业;
2. 办学实力强的主干专业,主要是综合实力校内排名前10%的专业;
3. 社会认可度高的热点专业,主要是高考第一志愿符合率、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位居本校前列的专业。
以下专业应优先申报:
1. 上述3个条件均具备的专业;
2. “十二五”省重点专业(按专业建设,或按专业类、群建设的核心专业);
3. 在省内同类高校的同类专业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专业。
(二)申报数量
各高校依据限额申报,基础名额和补充名额相加为各校的申报数量。
基础名额:普通本科高校(含部委、省属、市属、民办)每校4个;高职高专院校每校2个。
独立学院暂不安排申报。
补充名额:本科高校中,“985工程”高校4个,“211工程”高校3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2个,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1个(交叉类型取最高值、不重复计算);高职高专院校中,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1个。
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按品牌专业一次申报,评审结果分为品牌专业和品牌专业培育点两类。
(三)申报内容
1. 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基础
(1)本专业在全国和省内的综合实力排名情况;
(2)本专业建设的主要经验和突出特色,特别是过去3年的主要成果;
(3)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或吸引力(培养结果的跟踪调查和外部评价情况、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4)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确定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流程;
(5)本专业学生毕业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
(6)支撑本专业现有人才培养的条件。
2. 专业建设的目标与举措(到2018年)
(1)国内外同类专业建设的标杆,以及本专业与其差距;
(2)通过自我剖析和与国内外标杆专业的比较,描述本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3)本专业未来4年的建设目标,以及为达成该目标,专业建设的具体举措;
(4)经过4年的专业建设,预计产出的标志性成果。
3. 专业建设的经费预算。
根据所考虑的专业建设内容,详细列出各项建设内容所需的费用,并按照教师发展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材资源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等6个方面进行汇总。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1.高校认真组织学习《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及本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定本校实施细则并在校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