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工程
- 格式:pdf
- 大小:73.78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1. 背景介绍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项目。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培养出一批各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为了适应当前工程技术领域的新发展,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也应运而生。
2. 专业定位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旨在继承和发扬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优秀传统,同时结合当前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教育培养。
该专业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加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也将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程技术领域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3. 课程设置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的课程设置将综合考虑国家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传统的工程专业课程外,该专业还将着重开设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团队合作等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还将开设多门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4. 实践环节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环节中,学生将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工程技术设备,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还将有多个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供学生选择,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提升实践能力。
5. 师资团队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将聘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团队。
这支师资团队不仅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还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他们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在专业领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6. 学生培养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分析提纲: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2. 需求分析及市场前景3. 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5.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需求分析及市场前景软件技术行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工作岗位需求量庞大,但是供给仍然不足。
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软件技术领域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
因此,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三、建立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功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
这需要教育机构重视招聘和培训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还需要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师徒传承等活动,培养更多有经验的软件技术教育专家。
四、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软件技术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实践教学是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软件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践教学还应该更好地与产业对接,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行业趋势,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案例:1.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先软件学院之一,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除了基础软件知识的教授,其实践课程也备受赞誉。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诸如全球软件发展与测试等实践课程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拥有一支由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及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1.1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计划1.1.1软件工程专业简介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主要建设内涵。
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创办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要求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以进一步推进办学机制改革,主动推进国内合作办学与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基本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注重行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符合学校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1年被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全专业、本硕贯通的软件工程“卓越计划”。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软件工程教育兼具科学教育属性与工程教育属性。
软件工程的科学教育属性是引导学生对人类意识与智慧进行科学理解,增强学生运用软件本质特性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基础研究人才;软件工程的工程教育属性是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等科学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与方法,提炼、固化知识来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培养的是软件工程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
1.1.2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的本科教育重点培养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专业标准(软件工程专业) 1 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1.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1)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2)风险识别、基于数据和知识、概率以及统计学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理论;3)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4)政治、法律法规、资金机制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1)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运算方法,具备今后从事科研活动所必需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2)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理解代数思想与公理化方法,具备代数运算和矩阵分析能力;3)掌握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理解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与概念,具备运用概率模型分析和处理随机性数据的能力;4)掌握力学分析和电路分析基本原理,了解振动与波、光学、现代物理、电磁学基础知识。
1.3工具性知识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
包括: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表达能力,掌握专业方向的专业词汇;2)了解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1.4专业知识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
包括:1)掌握电子电路的初步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具备解决实际电路中的常见问题的能力;2)掌握微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了解微机的常用总线标准、输入/输出、中断、DMA传送等基本接口技术,具备可编程器件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具备熟练操作Windows、Linux等常用操作系统的能力;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常用网络结构和协议,具备计算机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能力;5)掌握线性表、树、图、索引等基本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及应用,掌握常用的排序与查找的方法,掌握算法设计的步骤与分析方法;6)掌握集合论、关系与映射、无限集、代数系统、图论、数理逻辑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具备抽象思维、缜密概括、逻辑推理的能力;7)掌握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掌握形式语言、自动机、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 问题的提出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专门制订了行动路线,明确提出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产教融合”作为应对第四次产业革命、高端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双一流”大学建设,以及新工科教育改革等一系列挑战的有效举措,被寄予空前的厚望。
产教融合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持续转化,加强智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在宏观层面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能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此外,“产教融合”远超出了传统人才培养的范畴,它是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从长远来看,“产教融合”将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打造新型的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使高校与产业界围绕产业与技术变革中的核心要素,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和产业体系之间的互动演进关系,推动国家实现科技自主创新与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变革。
然而,纵观当前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产教融合”教育的现状,机械工程专业也逐渐出现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在新工科专业建设布局下,迫切需要我们去探索如何进一步明确“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的整合课内课外资源、校内校外资源、国内与国际资源等开展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开展实践探索工作,推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上海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工作方案上海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工作方案资料一、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亟需培养大批优秀工程师人才。
•为了满足上海的工程技术需求,特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工作。
二、目标与意义2.1 目标•培养一批在各个工程领域有出色表现的卓越工程师。
•提升上海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2 意义•创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上海工程领域的发展。
•增强上海在国内外工程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城市形象。
三、方案内容3.1 选拔与培养•选拔阶段:–通过面试和综合素质评估,从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
–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
•培养阶段:–在校期间,为选定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和科研课题。
–提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和竞赛活动。
–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提升学生技能和专业素养。
3.2 实践交流•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参观工程项目和企业实践的机会。
–提供实习岗位和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程项目。
•交流与互动平台:–搭建学生与工程师的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分享和学习。
–组织定期的工程师讲座和学术研讨会,增强学生对工程领域的了解。
3.3 资金和资源支持•提供经费:–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学生的优秀成果和创新项目。
–支持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竞赛,扩大学生的学术影响力。
•提供设施和设备支持:–提供实验室和工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更新和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设备,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评估与持续改进•建立评估机制:–设立专门评估团队,定期评估培养效果和学生表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养方案和提供支持。
•持续改进:–针对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不断完善方案和培养内容。
–组织校企合作,了解工程领域最新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五、总结•上海卓越工程师培养专项工作旨在提升上海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选专业攻略上交大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3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7个。
提起交大,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强悍的理工科,但其实交大的经管类和法学类也非常优秀。
在教育部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交大的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和工商管理这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船舶是上海交大最好的专业之一,上海造船厂的主要工程师都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
上海交大的船舶类专业在国内绝对是独具鳌头的。
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是依靠本校的船舶海洋工程学科为基础,与机械、电信、材料和生命等强势学科交叉融合而成,设立这个国家实验室,主要还是依托了该校原有的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平台搭建而成。
目前这个国家实验室已率先建成了一批在国内领先并不可替代性的实验装置,如我国首座海洋工程水池、国内第一座双轨道船模拖曳船池、国内第一座工程实用空泡水筒和我国首座装备与功能已居世界前二位的海洋深水试验池等。
临床医学专业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流专业,师资雄厚,和机械工程一样名列前茅,就业面宽广。
除了船舶类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的其他专业同样“风起云涌”。
计算机是上海交大第一大系,与微软中国合作最紧密;机械系培养出不少名人,如香港大福证券上海首席分析师;新合并的二医大以前是排在上海第五的学校……上海交大的很多学生在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工作,现在也跳出来自己搞创业。
在中国“四大交大”之中,上海交大是最善于培养管理人才的,在上海汇丰银行的高层之中,上海交大毕业生占了半壁江山;在上海的跨国机构的一把手,技术类行业交大人数最多。
上海交通大学王牌专业名单1、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工程、医学检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护理学、法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生物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
2.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及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2.1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工程型人才培养计划2。
1.1软件工程领域简介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工程教育、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获得学生和业界的普遍认同。
2011年软件工程被列为一级学科,上海交通大学获得软件工程一级博士授予权。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结合行业需求以及软件学院教师科研人才结构,结合一级学科建设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设置“软件科学理论”、“软件工程技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四个培养方向。
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领域获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并实施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的全覆盖。
2。
1。
2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重点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在软件领域和信息领域从事软件产品的定义、设计、开发、演化、分析、维护、使用和服务工作的工程设计人才,以及了解本学科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具备工程设计、工程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2.1.3规范与要求2.1.4学制、毕业要求与学位软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
5年。
修完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总学分(30学分,其中19学分学位课程)和学位课程平均级点大于等于2。
0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导师审核;达到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2。
1。
5课程体系构成软件工程硕士“卓越计划”课程体系中,要求至少完成30学分课程学习,其中19学分的学位课程主要是:由自然辨证法、英语、专业英语等构成的公共课程;由算法分析与设计、高级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构成的专业学位课程。
而非学位课程,则按研究方向或行业需求设置课程。
除此之外,由《软件产品研发与管理》、《软件创新》构成企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对企业产品研发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创新模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卓越工程师班招生方案一、招生宗旨卓越工程师班是面向具备较高工程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旨在培养出色的工程师。
我们将通过全面的培训和教育,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二、招生对象1. 具有较高工程技术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学生;2. 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4. 热爱工程领域,追求卓越,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招生计划1. 招生名额:每年招生名额为50名,其中本科生占比70%、硕士生占比20%、博士生占比10%;2. 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软件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工程专业;3. 招生条件:入学考试成绩优异,经过初试和面试评定;四、招生流程1. 报名:学生可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进行报名,提交个人信息和成绩材料;2. 初试:根据报名学生的资料进行初审,通过的学生将被通知参加初试;3. 复试:初试合格的学生将参加复试,包括面试、技能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估;4. 录取:综合初试和复试成绩确定录取名单,录取通知书将通过邮件寄出。
五、培养模式1. 课程设置:学生将接受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内的全方位培养;2. 导师制度: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3. 实践项目:每学期组织实践项目,提供实际工程场景下的解决方案;4. 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竞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能力。
六、教学团队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师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指导。
同时,还将邀请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学术支持。
七、校企合作学校将积极与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举办各类研讨会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工程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八、评估与考核1. 学生考核:学生将根据课程成绩、毕业设计和实践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将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专业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全国重点大学。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专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上海交通大学有哪些专业1、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微电子学、信息安全、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设3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业工程、医学检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力学、生物工程、护理学、法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生物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
拓展:一、学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二、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有专任教师3236名,其中教授98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包括1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5名,青年拔尖人才24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2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6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者73名(青年项目获得者7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Exemplary Engineer Education)一'培养目标I.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工程研究人才。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英语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duce the individuals with thorough theoretical grounding,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apacity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discipline, including information retriev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Students with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ability can be prepared for any professional role they might choose —research, desig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s and other community groups, and pursue their advanced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ther related fields and cross subjects.二、基本规格要求II. Skills Profile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信息学科所需的数理基础;2.掌握信息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了解信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动态;4.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5.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的能力;6.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理论、软件项目管理及政策法规等知识和方法,完成软硬件项目组织及管理的能力,特别是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团队合作能力;7.具有良好的中外文交流沟通、文档撰写、环境适应和知识更新能力;8.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职业、社会、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