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开发5-3
- 格式:ppt
- 大小:708.50 KB
- 文档页数:37
神木气田开发地质效果评价黄锦袖;朱玉杰;高哲;李君【摘要】神木气田2011年进行试采评价,2012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经过5年的产建开发,产能规模已达到24.9×108m3/a.本文通过对双A井区、双B井区、米A 井区钻遇效果、试采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优选有利储层富集区,为气田开发调整,优化开发效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气田开发管理积累经验.【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5页(P98-101,105)【关键词】神木气田;钻遇效果;试采效果【作者】黄锦袖;朱玉杰;高哲;李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陕西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51.1 基本地质特征神木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
构造上为宽缓的西倾单斜,坡降6m/km~10m/km。
研究表明,低缓鼻隆构造对天然气聚集不起控制作用。
主力气层为太原组、山西组、盒8,其中太原组为海陆过渡带型的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其中太2段砂体连片性较好,厚度6m~18m,厚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山西组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砂体呈近南北向条带状、网状分布,厚度4m~14m,主力层山22横向连片性较好。
另石盒子、本溪、下古马五也发育有效储层,多层系特征明显[1-3]。
储集层岩性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太原组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7.8%,渗透率为0.64 mD;山西组主要发育岩屑溶孔、粒间孔及晶间孔,平均孔隙度为6.8%,渗透率为0.85 mD。
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见表1)。
1.2 开发简况1.2.1 资源概况截至目前,神木气田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3 334×108m3,其中2007年在双A井区提交935×108m3,2014年在米A区块提交2398.9×108m3。
教书育人工作计划要点本学期,我主讲“天然气工程”课。
为了上好本课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思想上和专业技术上都获得较大提高,特制定如下计划: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以党的政策为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培养学生热爱石油工业,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和为石油工业奉献的精神。
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创业精神。
3、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经常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及学习方法。
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4、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所学知识,又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学习严格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考勤,经常抽查,对迟到、早退的学生要严格批评、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6、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和讲课,做到内容熟练和精练。
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讲解中突出重点,注重启发,培养能力。
7、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注意效果。
内容提要:第一章天然气工程绪论概述我国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天然气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有关学习天然气工程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天然气的主要物性参数(复习)第一节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第二节天然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比容第三节天然气的偏差系数第四节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第五节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第六节天然气的粘度第七节天然气中水蒸气含量第八节天然气的热值第九节天然气的爆炸性第三章烃类流体相态第一节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烃类相态基本概念、单组分和两组分烃的相态特征及临界点定义之差异,反转凝析现象及解释,各类气田(干气、湿气、凝析气)的P-T图等。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正常压力系统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当原始气藏压力等于或略大于埋藏深度的静水压力时,称之为正常压力系统气藏。
下面按其有无天然水驱作用划分的水驱气藏和定容气藏,对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加以简单推导。
一.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对于一个具有天然水驱作用的气藏,随着气藏的开采和气藏压力的下降,必将引起气藏内的天然气、地层束缚水和岩石的弹性膨胀,以及边水对气藏的侵入。
由图3-1看出,在气藏累积产出(GpBg+WpBw)的天然气和地层水的条件下,经历了开发时间t,气藏压力由pi下降到p。
此时,气藏被天然水侵占据的孔隙体积,加上被地层束缚水和岩石弹性膨胀占据的孔隙体积,再加上剩余天然气占有的孔隙体积,应当等于在pi压力下气藏的原始含气的体积,即在地层条件下气藏的原始地下储气量。
由此,可直接写出如下关系式:(3-1)式中:G—气藏在地面标准条件下(0.1OlMPa和2O℃)的原始地质储量;GP—气藏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累积产气量;其他符号同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所注。
由(3-1)式解得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3-2)对于正常压力系数的气藏,由于(3-2)式分母中的第2项与第1项相比,因数值很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得到下式:(3-3)将(2-5)式和(2-6)式代入(3-3)式得:(3-4)由(3-4)式解得水驱气藏的压降方程式为:(3-5)由(3-5)式看出,天然水驱气藏的视地层压力(p/Z)与累积产气量(Gp)之间,并不存在直线关系,而是随着净水侵量(We-WpBw)的增加,气藏的视地层压力下降率随累积产气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两者之间是一条曲线(见图3-2)。
因此,对于水驱气藏,不能利用压降图的外推方法确定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而必须应用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进行计算。
图3-1 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图图3-2 气藏的压降图将(3-3)式改写为下式:(3-6)若考虑天然水驱为非稳定流时,即,则(3-6)式可写为:(3-7)若令:(3-8) (3-9)则得(3-10)由此可见,与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相似,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同样可简化为直线关系式。
附件2
环保风险企业分类评估标准(试行)
二、环保风险评估
1. 油气田企业
(1)环境敏感性评估
表1-1 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
(2)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
表1-2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
表1-3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分级
2. 炼化企业
(1)环境敏感性评估
表2-1 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
(2)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
表2-3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分级
3. 管道企业
只针对输油管道公司进行分类评估,输气管道公司直接划定为三类企业。
(1)环境敏感性评估
表3-1 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
(2)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
表3-2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
表3-3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分级
4. 销售企业
(1)环境敏感性评估
表4-1 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
(2)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
表4-2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
表4-3 环保综合管理水平分级
5. 工程技术企业
(1)环境敏感性评估
表5-1 环境敏感性评估指标
(2)环保管控能力评估
表5-2 环保管控能力评估指标
表5-3 环保管控能力水平。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标准第1章勘探准备与地质调查 (4)1.1 勘探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 (4)1.1.1 资料收集范围与内容 (4)1.1.2 资料分析方法 (4)1.2 地质调查与评价 (5)1.2.1 地质调查内容 (5)1.2.2 地质评价方法 (5)1.3 勘探目标确定与设计 (5)1.3.1 勘探目标确定 (5)1.3.2 勘探设计 (5)第2章物探技术与数据处理 (6)2.1 物探方法选择与数据采集 (6)2.1.1 物探方法选择 (6)2.1.2 数据采集 (6)2.2 数据处理与解释 (6)2.2.1 数据处理 (6)2.2.2 数据解释 (7)2.3 物探成果评价与应用 (7)2.3.1 物探成果评价 (7)2.3.2 物探成果应用 (7)第3章钻井与完井技术 (7)3.1 钻井工程设计 (7)3.1.1 设计原则与要求 (7)3.1.2 设计内容 (7)3.1.3 设计步骤 (7)3.2 钻井液与固井 (8)3.2.1 钻井液体系 (8)3.2.2 固井设计 (8)3.3 钻井过程监测与控制 (8)3.3.1 钻井参数监测 (8)3.3.2 井控技术 (8)3.4 特殊钻井工艺与技术 (8)3.4.1 侧钻井技术 (8)3.4.2 水平钻井技术 (8)3.4.3 大位移钻井技术 (9)3.4.4 超深井钻井技术 (9)第4章试油试气与储量评价 (9)4.1 试油试气工艺 (9)4.1.1 试油试气目的 (9)4.1.2 试油试气方法 (9)4.1.3 试油试气工艺流程 (9)4.2 储量参数测定与计算 (9)4.2.1 地质储量参数 (9)4.2.2 可采储量参数 (10)4.2.3 储量分类与评价标准 (10)4.3 储量评价与报告编制 (10)4.3.1 储量评价方法 (10)4.3.2 储量评价结果分析 (10)4.3.3 储量报告编制 (10)4.3.4 储量报告审查 (10)第5章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 (10)5.1 开发地质研究 (10)5.1.1 地质条件分析 (10)5.1.2 油气藏评价 (10)5.1.3 油气藏模拟 (10)5.2 开发方案设计 (10)5.2.1 开发原则 (10)5.2.2 开发方式 (11)5.2.3 开发井网设计 (11)5.2.4 开发参数优化 (11)5.2.5 设备与工艺选择 (11)5.3 开发试验与评价 (11)5.3.1 开发试验 (11)5.3.2 开发效果评价 (11)5.3.3 经济效益评价 (11)5.4 开发方案优化与调整 (11)5.4.1 优化依据 (11)5.4.2 优化方向 (11)5.4.3 调整措施 (11)5.4.4 动态监测与调整 (11)第6章油气田生产与动态分析 (12)6.1 油气田生产管理 (12)6.1.1 生产计划与调度 (12)6.1.2 生产过程监控 (12)6.1.3 生产安全管理 (12)6.1.4 生产成本控制 (12)6.2 生产数据分析与处理 (12)6.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12)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2)6.2.3 生产趋势预测 (12)6.3 动态监测与评价 (12)6.3.1 动态监测技术 (12)6.3.2 油气藏评价 (13)6.3.3 生产效果评价 (13)6.4.1 生产参数优化 (13)6.4.2 生产工艺改进 (13)6.4.3 生产组织与管理优化 (13)6.4.4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3)第7章油气藏改造与提高采收率 (13)7.1 油气藏改造技术 (13)7.1.1 酸化技术 (13)7.1.2 压裂技术 (13)7.1.3 挤压技术 (14)7.1.4 油气藏改造工艺优化 (14)7.2 提高采收率方法与工艺 (14)7.2.1 化学驱油技术 (14)7.2.2 热力驱油技术 (14)7.2.3 气体驱油技术 (14)7.2.4 微生物驱油技术 (14)7.3 改造效果评价与分析 (14)7.3.1 采收率评价方法 (14)7.3.2 改造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5)7.3.3 经济效益评估 (15)7.3.4 环境影响评估 (15)第8章环保与安全 (15)8.1 环境保护措施与实施 (15)8.1.1 环境保护原则 (15)8.1.2 环境保护措施 (15)8.1.3 环境保护实施 (15)8.2 安全生产与应急预案 (16)8.2.1 安全生产原则 (16)8.2.2 安全生产措施 (16)8.2.3 应急预案 (16)8.3 环保与安全监测 (16)8.3.1 环保监测 (16)8.3.2 安全监测 (16)8.3.3 监测数据应用 (16)第9章节能与减排 (16)9.1 节能技术与应用 (16)9.1.1 节能技术概述 (17)9.1.2 节能技术应用 (17)9.2 减排措施与实施 (17)9.2.1 减排措施概述 (17)9.2.2 减排措施实施 (17)9.3 节能与减排效果评价 (18)9.3.1 评价指标 (18)9.3.2 评价方法 (18)第10章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信息管理 (18)10.1 信息采集与处理 (18)10.1.1 信息采集原则 (18)10.1.2 信息采集方法 (18)10.1.3 信息处理技术 (18)10.2 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18)10.2.1 数据库设计 (18)10.2.2 数据库建设 (19)10.2.3 数据库管理 (19)10.3 信息安全与共享 (19)10.3.1 信息安全策略 (19)10.3.2 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19)10.3.3 信息共享机制 (19)10.4 决策支持与智能应用 (19)10.4.1 决策支持系统 (19)10.4.2 智能技术应用 (19)10.4.3 应用案例分析 (19)第1章勘探准备与地质调查1.1 勘探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1.1.1 资料收集范围与内容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前期,需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分析。
大牛地气田马五段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发布时间:2022-04-23T03:39:49.55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2期作者:温宏刚[导读] 通过井震结合分析明确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中下组合地层岩溶作用围绕断裂发育,该研究对气田奥陶系储层认识深化及开发选区具有积极意义。
温宏刚(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河南郑州,450006)摘要: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目前处于开发试验评价阶段,为深入研究马家沟组储层发育特征,本文从沉积环境、白云岩化作用、古岩溶作用、裂缝或断裂与储层发育特征入手,明确了潮坪潮下带沉积环境形成的灰坪是马五5亚段粉-细晶白云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同时白云岩化作用对储层发育起着积极作用,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分析,明确研究区三期岩溶作用发育时期。
通过井震结合分析明确断裂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中下组合地层岩溶作用围绕断裂发育,该研究对气田奥陶系储层认识深化及开发选区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马家沟组;沉积环境;白云岩化作用;裂缝;储层特征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development in M5formation of Daniudi gas fieldAbstract:TheMajiagou Formation in the Daniudi Gas Field is currently in the development test evaluation stage.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iagou Form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dolomitization, paleokarstification, fractures or faults and reservoi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 it is clear that the lime flat formed by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subtidal zone of the tidal flat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lt-fine-crystalline dolomite reservoirs in the Ma55 sub-member, and dolomitiz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rvoirs. And logging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the three-phase kars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Through well-seismic combined analysis, 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faults on the reservoir is clarified, and the karstification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assemblages develops around the faults. This stud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in the gas field and selecting areas for development.Keywords::Majiagou Formation;Sedimentary environment;Dolomitization;Fracture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段,盆地经历了三次大的海退-海侵[1],构成了马家沟组六个大的地层岩性段。
毕业论文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与动态预测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与动态预测摘要油气藏产量衰减曲线是油气藏工程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往在许多重要文献和著作中,一直把产量衰减曲线作为经验方法加以应用,本文通过不同的方法分析衰减曲线,以便更好的研究油田产量衰减规律。
在三点配线法中,通过插值确定c,再建立线性关系确定参数;在典型曲线拟合法中,根据实际曲线与理论图版的拟合确定最佳拟合曲线,从而确定参数N进行计算;后面三种的线性方法则是根据公式变形推导出可采储量Q的不同形式与t的线性关系,根据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该直线的斜率、截距即为所求,公式变形中可采储量Q的不同形式决定了该方法的准确程度。
总之,通过建立修正的衰减曲线的三参数方程中的线性关系,来确定其参数,以此最后确定油气田可采储量或进行动态预测。
而修正的衰减曲线的三参数方程难以直接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求解,为此相继出现了多种分析方法。
基于精度分析,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便于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递减阶段衰减曲线线性分析线性回归目录中文摘要 (iii)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油田产量变化规律 (2)2.1 产量递减规律 (2)2.2 递减率的定义 (2)2.3 Arps提出的三种递减规律 (3)2.4 产量衰减规律 (3)第三章研究油田产量衰减规律的理论基础 (6)3.1 三点配线法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6)3.2 典型曲线拟合法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7)3.3 诺模图法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9)3.4 线性分析法1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10)3.5 线性分析法2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11)3.6 线性分析法3研究产量衰减曲线 (12)第四章现场实例分析 (14)4.1 油田递减阶段开发数据 (14)4.2 方法一(三点配线法) (14)4.3 方法二(典型曲线拟合法) (15)4.4 方法三(线性分析法1) (16)4.5 方法四(线性分析法2) (17)4.6 方法五(线性分析法3) (18)4.7 结论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7)第一章前言一个油田的产量一般都要经历上升、稳定、和下降三个阶段,当油田进入后期,也都要经历递减生产阶段。
200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利用油气田生产数据和各种监测方法采集到的资料来分析、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发展变化,从而展开开发方案及其有关措施的实施,预测油气田开发效果,并为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全部工作称为油(气)田开发动态分析,下面就日常工作所涉及动态分析相关监测方式方法展开论述。
1 产能试井将若干油井、气井以及水井工作制度改变,可有效测试每个阶段的工作制度稳定产量以及井底压力,确保测试井具备足够的测试层产能、无阻流量。
依次为如下试井:稳定、等时、修正等时、不稳定四方面。
改变测试井的产量,井底压力会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变动,以此可测试单井以及测试层的特性参数。
一般的压降试井是一口井开井生产,测量井底压力,看是否随时间变化,保证测试井以及测试层间的特性参数。
这便需要该井生产期间产量恒定不变,使其压力恢复到一定试井范围内。
单井经由恒定产量进行生产后可关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内,测量井底压力是不是跟随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从而测试单井以及测试层间的特性参数。
根据流体性质分类包括如下:油井试井、气井式井、水井试井、多相试井。
一般试井会在油田开发中,依据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展开工作,根据注采井需求不同,来有效开展勘探开发部署以及油田调整挖潜工作,进而给予不同试井目的。
展开探井地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动态评价、增产措施评价、边界特征、井间连通等。
从大的方向来看,采用试井资料,依据资料可高效率解决如下问题:推算地层压力、确定地层参数、估算完井效率、井底污染状况、酸化、压裂等效果、分析边界与井间连通状况、估算单井储量。
2 不稳定试井发展概况早期时段,能反应出井筒四周动态,例如:污染、增产措施。
中期时段可以看出整体油藏动态,获得地层系数(k、kh)等。
到晚期,可以看出主要受边界影响,进而取得油藏平均压力,清楚油藏的形状。
到中晚期的资料,测试时间较长,很难对低渗油藏获得中晚期资料,较难确定数值起点。
受到续流的影响,井筒四周污染较为严重,将变得更为困难。
1941 概述油气是深埋于地下、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钻井开发才能有效加以利用的重要的能源资源,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用燃料和原材料,也是城乡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油气开发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储层环境、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产能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如何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和手段,有效提高油气产量,是目前石油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1]。
目前油气田的一次开发生产,仅仅能够采出油气资源地质储量的40%左右,对于剩余的油气储量则需要进行二次三次开采,因此,在油气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增产技术提高油气产量,促进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
2 促进油气田开发增产的总体思路目前油气田开发增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单井产液量,进而提高整个油田的产量,实现增产的目的。
目前技术条件下,促进油气田增产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1)热力采油增产技术。
该项技术是利用高热蒸汽做介质,通过将其注入地层产生热量,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变原油的流动状态并实现增产的一种技术方法,主要有蒸汽驱油技术、蒸汽吞吐技术、气-汽驱油技术等。
(2)压裂酸化增产技术。
通过对储层实施压裂酸化施工,利用压裂液的作业使储层产生新的裂缝,使用裂缝支撑剂对裂缝进行支撑,提高油藏的渗透性能并增产。
(3)注水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注水井向储层注水,改变地层压力而达到增产效果。
3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增产的具体措施研究3.1 热力采油增产技术热力采油增产技术是通过向油藏储层注入高热蒸汽降低原油粘度增加原油流动性并实现增产的一种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蒸汽驱油技术、蒸汽吞吐技术以及气-汽驱油技术等。
热力采油增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原油加热促进油水分离,大幅度降低原油的含水量,提升原油的纯度,进而达到油气产量增加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向储层注入高热蒸汽,在蒸汽进入高周期并产生接近大气的压力时,利用这种压力可实现油水的有效分离,使驱油效果得到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