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城东闲游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45 KB
- 文档页数:1
热点04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30分钟)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
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
【考点解读】涉及古代诗歌的考点:1、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考查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因情造景、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象征、用典等;2、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
考查分析古诗词最难把握的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
因此古诗词的情感主要通过知人论世来把握主旨,即“诗言志”、“诗缘情”。
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3、赏析古诗文的语言运用、古诗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
考查赏析古诗词的语言运用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主要是赏析和品味某个字词在诗词中的表达效果,另外一个是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
揣摩诗歌的深层含义。
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
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
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
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的,它需要考生有整体阅读能力。
有的诗歌有弦外之音,要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联系诗词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解题,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
诗词的标题和注释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
4、赏析古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考查赏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区别。
城东闲游刘禹锡赏析“城东闲游”这首诗,刘禹锡写得那叫一个妙啊!就像带着我们走进了一个他专属的悠闲世界。
诗里说“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你看,他这是在感慨那些池台的主人啊,大多住在交通要道附近,花了千金买下这绝佳的境地,却让它常常属于闲人。
这就好比现在有些有钱人,买了豪华的别墅却没时间享受,倒是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有机会去欣赏周边的美景。
我有个朋友,他家附近有个很漂亮的公园,原本是开发商花了大价钱打造的,结果那些业主们忙得没时间去,我朋友就经常去那公园里闲逛,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就有点像刘禹锡诗里说的这种感觉。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这几句把那种闲适的游玩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想象一下,沿着蜿蜒的竹径走进花林,慢慢巡视着周围的美景,多惬意啊!就像我上次去一个郊外的花园,那里面也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两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我就沿着小径走着,欣赏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阳光洒在身上,感觉特别舒服。
等到傍晚的时候,其他游客都渐渐散去了,整个花园就好像被我一个人“承包”了一样,那种宁静和美好,真的就像诗里说的“空锁一园春”。
这时候,我仿佛能体会到刘禹锡当时的心情,他在城东闲游,享受着这份独处的美好,同时也可能有点小小的感慨,这么美的景色,却只有他这样的闲人能好好欣赏。
从整首诗来看,刘禹锡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城东闲游的画卷。
他通过对池台、竹径、花林等景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地方的宁静和美丽。
同时,他又借景抒情,通过对池台主人和自己这个闲人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很美好的东西,但是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珍惜。
比如说一些古老的建筑,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很多人却匆匆路过,没有停下来欣赏。
而刘禹锡就像是那个会停下来,细细品味这些美好的人,他用诗歌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让我们也能感受到。
这首诗里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闲适和自在。
【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田园居【魏晋】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拔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园言怀【唐】李白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鸪,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淇上田园即事【唐】王维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秋中雨田园即事【唐】耿湋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
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
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关于田园风光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含课本注解和翻译)————————————————————————————————作者:————————————————————————————————日期:第三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加横线处为高频鉴赏考点和高频默写诗句(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注解】1.【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2.【深林】这里指“幽篁”。
3.【相照】相互映照【主题归纳】全诗描绘出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注解】1.【玉笛】笛子的美称。
2.【故园】故乡,家乡【主题归纳】本诗主要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园(圆)(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解】1.【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 2.【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3.【凭】请求,烦劳4.【传语】捎口信【主题归纳】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诗人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3)。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5);每有会意(6),便欣然(7)忘食。
性嗜(8)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9)知其如此(0),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2),期在必醉(3);既(4)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5)。
环堵萧然(6),不蔽风日,短褐穿结(7),箪瓢屡空(8),晏如(9)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0)。
盛赞(2)曰:黔娄(22)之妻存有言:“不戚戚(23)于富贵,不汲汲(24)于富贵。
”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顶戴闲游(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以意为哪里人。
许,除此。
2、详:知道。
3、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并列后自立别名称字。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求领会要旨,无此一字一句的表述上过分探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嗜:喜好。
9、亲旧:亲戚朋友。
旧有,这里指旧交,旧友。
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3、期在必醉酒:期望一定喝酒。
期,希望。
4、既:已经。
5、曾有加情争执不下:五柳先生态度率真,去了就饮酒,喝就跑。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不忍心。
争执不下,意思就是返回。
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7、短褐穿结:衣裳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2022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A15.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
苏轼古诗《东坡》原文译文赏析《东坡》宋代: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赏析】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
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
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
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
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
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
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
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
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
“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
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
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
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
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
闲游,游于山水之间,观云影之徘徊,听泉声之淙淙。
步履所至,心随景迁。
山川之胜,鸟兽之奇,草木之异,无不耳闻目见,心向往之。
夫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目。
山川者,天地之形胜也;鸟兽者,天地之精灵也;草木者,天地之生气也。
吾人游于其间,如置身于天地之大观,俯仰之间,有得于吾心。
一日,游于赤壁之下。
壁立千仞,临江而立,风涛之声,震耳欲聋。
登高而望,江水之阔,天空之远,使人神往。
壁之上,石刻斑斓,如龙蛇走墨,有如画图,令人目不暇接。
忽闻松风之声,徐徐而来,如歌如泣,如怨如诉。
余乃舍舟登岸,循声而往。
见一古松,苍翠欲滴,其下有一石台,台上有一石桌,桌上有石杯,杯中酒犹在。
余遂坐于石台之上,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照得江面波光粼粼。
遥望对岸,灯火阑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余醉卧于石台之上,听松风之音,赏月之明,心旷神怡,不知东方之既白。
又一日,游于西湖之上。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游船之上,与二三好友,品茗谈笑,谈古论今,忘却尘世之烦恼。
忽见一白鹭,掠水而过,翩翩起舞。
余乃命舟子泊船,欲观其舞。
白鹭舞罢,又见一鸳鸯,比翼双飞,婉转悠扬,令人心醉。
余乃赋诗一首,以记其事:西湖美景共谁赏,白鹭翩翩舞碧波。
鸳鸯戏水成双对,醉卧舟中忘却家。
夫游者,所以散心也。
山水之乐,可以陶冶性情,启迪智慧。
余常思,人生在世,若能常游于山水之间,则心灵必得解脱,智慧必得启迪。
《闲游》译文:闲游,即在山水之间游玩,观赏云影的徘徊不定,聆听泉水的潺潺流淌。
每一步的足迹所至,心灵也随之而变迁。
山川的壮丽,鸟兽的奇异,草木的异样,无不耳闻目睹,心中向往。
山水的乐趣,源于内心而寄托于眼目。
山川,是天地间的形胜;鸟兽,是天地间的精灵;草木,是天地间的生气。
我们在其间游玩,就像置身于天地的大观之中,一俯一仰之间,心灵得到了满足。
有一天,我在赤壁之下游玩。
墙壁高耸入云,临江而立,风涛的声音震耳欲聋。
登上高处远望,江水的辽阔,天空的遥远,令人神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全文赏析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幺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城中闲游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日,天气转凉,阳光不再那么灿烂,在这样的时节里,漫步在街上,也别有一番风味。
那路边的一抹橙黄的橘绿便是我最爱的景色。
今天我来到了乡下,感受着乡村特有的气息。
远处传来一阵又一阵悠扬悦耳的鸟鸣声,我顺着声音寻去,原来是几只鸟儿在树丛中自由地玩耍。
它们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时而发出婉转动听的叫声,时而又停在树枝上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
远处的小河边也有几只鸟儿在嬉戏。
它们或在树枝间跳跃;或在水里嬉戏;或在草丛里嬉戏……我看着它们欢快的样子,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路边,几只狗趴在地上睡得正香呢!也许是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吧!但它们丝毫不影响它们对这美景的享受。
我凑近一看,那一条金黄金黄的大狗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它们爱吃的食物呢!
一旁那条黑狗正趴在地上打着哈欠……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池塘。
池塘边的一群鸭子正在快活地嬉戏打闹。
那一只只可爱的鸭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
—— 1 —1 —。
城东闲游刘禹锡翻译
原文:
城中闲游(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译文:
首联写诗人打听到洛城中池苑楼台的主要,他们大多位居在显要的职位。
颔联写池台的主人虽然花费重金买到了一处处风景绝佳之所,却整日把他们们托付给闲散之人,自己没有时间前来欣赏。
颈联运用互文的手法,写在池台中的幽美风景中流连。
进入池苑,可以沿着两边长满竹子的曲折小径、开满鲜花的盘曲树林往来欣赏徘徊。
尾联写夕阳西下,一众宾客散去,园中只剩下满园落寞的春色,热闹不在,繁华不再,无人来赏,无人来会。
吾性喜闲游,每遇晴日,必携酒一壶,琴一具,于山水之间,寻一幽静之处,以适吾心志。
译文:我生性喜欢闲游,每当遇到晴朗的日子,我便携带一壶酒,一具琴,在山水之间,寻找一处幽静的地方,以此来满足我的心灵之志。
吾行至山巅,见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于是,放下行囊,席地而坐,仰观天空,听鸟鸣山间,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烦恼。
译文:我走到山顶,看到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
于是,放下行囊,坐在地上,抬头仰望天空,聆听山间的鸟鸣,心情愉悦,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饮酒之际,偶得佳句,遂以琴声和之,悠扬动听,如天籁之音。
此时,山水静默,万物皆生,似与我共赏此美景。
译文:在饮酒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句好诗,便用琴声与之相和,悠扬动听,如同天籁之音。
这时,山水静谧,万物生长,仿佛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
游至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川,景色宜人。
吾与友人相对而坐,谈笑风生,畅谈古今,尽享人间乐趣。
译文:游玩到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满了山川,景色十分宜人。
我与友人相对而坐,谈笑风生,畅谈古今,尽情享受人间的乐趣。
夜幕降临,月儿升起,清辉洒满大地。
吾漫步山间小径,步履轻盈,心随月舞,宛如仙境中的仙人。
译文: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大地。
我漫步在山间小径上,脚步轻盈,心灵随着月亮起舞,仿佛成为了仙境中的仙人。
闲游一日,心旷神怡,恍若隔世。
归家之后,仍回味无穷,宛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
译文:闲游了一天,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回到家后,仍然回味无穷,宛如昨天的事情,历历在目。
吾深知,人生短暂,光阴似箭,故而珍惜闲暇时光,于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以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译文:我深知,人生短暂,光阴似箭,因此珍惜闲暇时光,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以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韩愈《闲游》赏析引导语:《闲游》是韩愈的作品,一共两首,在第一首中,韩愈勾勒了一幅雨后恬淡释然的美景图,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韩愈《闲游》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赏析:本诗采用寓情于景手法。
韩愈在《闲游》中勾勒了一幅雨后恬淡释然的美景图,但颈联和尾联用“独坐”、“孤斟”、“幽咏欲谁听”幽怨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寓情山水但美景并未解韩愈胸中悒郁。
闲游二首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
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翻译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
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
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
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
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
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
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运行。
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
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
韩愈《闲游二首》原文及注释韩愈《闲游二首》原文及注释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闲游二首》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闲游二首作者:唐·韩愈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注释①数:多,频繁。
②汙池:蓄水池。
汗,低陷。
③乌:全诗校:“一作莺。
”讶:同“迓”,迎接。
④子云:汉扬雄的字。
《汉书·扬雄传》:“有以自守,泊如也。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
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
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
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
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
《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
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主要作品韩愈的作品非常多,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门人李汉曾编其遗文为《韩愈集》40卷,今有《韩昌黎集》传世。
《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
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
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韩愈《闲游》中心思想及赏析引导语:《闲游》是韩愈的作品,,对抒发作者情感起到了反衬作用。
“幽咏欲谁听”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贬官后无人理解的寂寞与孤独。
韩愈《闲游》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赏析:本诗采用寓情于景手法。
韩愈在《闲游》中勾勒了一幅雨后恬淡释然的美景图,但颈联和尾联用“独坐”、“孤斟”、“幽咏欲谁听”幽怨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寓情山水但美景并未解韩愈胸中悒郁。
闲游二首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
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
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
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
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中心思想闲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絮悠闲怡然的姿态,与下句一起构成了一幅怡然闲适的画面,对抒发作者情感起到了反衬作用。
“幽咏欲谁听”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贬官后无人理解的寂寞与孤独。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
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拓展《幽兰操》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释义】本词分为上中下三阙。
上阙,中心是兰香是王者之香。
译文: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分析:孔子是思想之王,故后世有素王之说。
孔子一生看似被权贵所弃,但在其思想深处,有一种“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信与豁达,而这份自信,源于其坚信他所传承的是“祖宗珍视而为后世子孙所需要”的思想之香!中阙,中心是兰只为王者而香。
古诗与贾岛闲游翻译赏析
《与贾岛闲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
其古诗全文如下: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鉴赏】
开头两句点明诗人对城外初春景色的感觉。
去年的冬天,诗人被困倦于长安繁忙的事务,难得在外边闲游。
而此时的长安城外,正值雪融初春,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城外一看,果然春郊的景色给人一种新意。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水北原南乃指渭河之北,渭河平原之南。
由于是初春,天气盎然,一派生气勃勃的样子,小草吐出新牙,长出新绿,到处是青青的颜色。
春风ORg吹来的阵阵暖意,使冰雪已经融化,即使行人车马走过,再也扬不去飞尘,这真是春游的好日子啊!此两句是铺叙,尽数城外好春色,为下面的议论做铺垫。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诗人闲游欣赏着无限的春色,便想到那嘈繁乱杂的长安城里,一定是车水马龙,这些人大都忙于急功进取,或求闻达于朝堂,或为生机而争名夺利。
他们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能真正闲下来的人有几个?此句乃张籍的的感慨之叹。
他和贾岛也曾为进取忙碌不已,但功效甚微,贾岛还一度看破尘事为僧。
而此时二人从繁乱的长安城中解脱出来,来到这城外闲游,才觉是另外一种境界。
一个“闲”,涵意颇深,有心闲与身闲之分。
身闲
者,不若心闲者也。
而那些在城中整天忙于争名夺利,是无法体会这城外的好春色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城东闲游翻译赏析
《城东闲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注释】1、宠辱:荣宠与耻辱2、朝市:指朝廷3、营营:追求奔逐4、信:听任5、信马行: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翻译】荣宠与耻辱、忧愁和欢乐不放在心里,任凭他人在朝廷径自追求奔逐。
独自去城东寻找秋景,骑着马无目的地在白鹿原头闲逛。
【鉴赏】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
是诸多以此原和原下的灞水为题的诗作中的一首。
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
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想呕吐了。
却终于说不出口呕不出喉,或许是不屑于说或吐,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