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仅供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3有关0的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3有关0的计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包括0的加减法、乘除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0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理解0在运算中的特殊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于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0在运算中的特殊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乘除法,能够熟练运用0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0的加减法、乘除法,能够熟练运用0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难点:理解0在运算中的特殊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0在运算中的特殊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发现0的加减法、乘除法规则。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时遇到0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0在运算中的特殊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呈现0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0在运算中的特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解决0的加减法、乘除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0的加减法、乘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0在更复杂运算中的特性,如0的混合运算、0在分数中的应用等。
四年级下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运算规则就像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地图。
而在众多的数字中,0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四年级下册第 3 课时有关 0 的运算。
首先,咱们来看看 0 在加法中的表现。
任何数加上 0 都等于原数。
比如说,5 + 0 = 5,100 + 0 = 100。
这就好像 0 是一个安静的小伙伴,它加入加法运算时,不会改变原来数字的大小。
那在减法中呢?一个数减去 0 也等于原数。
例如,8 0 = 8,125 0 = 125。
但是,0 可不能做减数哦。
如果写成 5 5 = 0 可以,但要是 5 0 = 5 ,0 5 可就不行啦,因为这样就没办法计算啦。
接下来看看乘法。
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
这就好比 0 是一个超级大黑洞,把所有乘进来的数字都吸进去变成了 0 。
比如 0 × 3 = 0 ,0 ×1000 = 0 。
而在除法中,0 可就有点特殊啦。
0 不能做除数。
这是为什么呢?咱们来举个例子,如果 6 ÷ 0 ,那到底等于几呢?因为找不到一个数乘以 0 能等于 6 ,所以 0 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再说说混合运算。
如果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法、减法,又有乘法和除法,那就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果有括号,那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比如说,(2 + 3) × 4 ,就要先算括号里的 2 + 3 = 5 ,然后再算 5 × 4 = 20 。
那如果算式里有 0 呢?比如 5 + 0 × 6 ,因为要先算乘法,0 × 6 = 0 ,所以最后就是 5 + 0 = 5 。
咱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吧。
比如:25 + 0 =?答案当然是 25 啦,因为任何数加 0 都等于原数。
那 18 0 呢?还是 18 呀,一个数减去 0 等于原数。
0 × 7 =?这肯定是 0 ,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