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9.53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要求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重点)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课件。
一谈话导入1.教师展示句子。
(出示课件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设计意图:通过有名的文言文语句,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到文言文的学习中。
2.学生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
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同点。
3.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
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出示课件3)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现代文代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它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
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篇幅较长。
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4.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题目:司马光)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5.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6.简介司马光。
(出示课件4)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5)司庭登跌众弃持2.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跌、持”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登、弃”是上下结构的字,“庭”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教师指导写字。
“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第三笔是竖撇,稍长。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优秀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汉字,会写7个汉字。
2.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能按文言文的节奏读好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齐读课题。
你知道司马光吗?听说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请你讲一讲!学生讲故事。
2.了解人物,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陕州夏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
主持编撰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听读感知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但是你知道吗?在《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只有30个字。
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清楚了。
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注意课文朗读的节奏。
2.想一想课文讲的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同?3.跟老师一起读课文,读准文章的节奏。
预设: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在课本上圈画生字,小组交流识字。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给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司、跌、皆、弃、持。
3.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法识字。
预设:用加一加、减一减、分一分、比一比、换一换的方法,分别识字。
如:“司”加一笔变成“同”;“跌”减去变成“失”;“皆”可以分成“比、白”两个汉字;“弃”可以跟汉字“弄”进行比较识字;“持”可以换掉部首“扌”,加“牛”变成“特”。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文本特点篇幅短小:全文仅30个字,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紧张而惊险的场景,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语言简洁: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精准,富有节奏感。
故事性强: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情节紧凑,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地位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选编了《司马光》《掌声》《灰雀》三篇课文。
《司马光》作为第一篇文言文,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文言文的大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教学价值语言学习: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文言文的理解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整体设计思路以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诵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理解文意结合注释、插图和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文言文的简洁之美。
运用讲故事、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感悟品质通过分析司马光的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的品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品质。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文言文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编写文言文故事、表演文言文故事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生词,带着感情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展示课文的插图。
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历史事迹。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官员的分工;2.学生能够知道司马光是谁,以及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贡献;3.学生能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通过阅读理解历史故事;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中国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传承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本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承以及两宋文学的发展。
2.让学生感受到平明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诗词的发展和传承。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和历史长河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1.通过展示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2.激发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爱。
2.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简牍等文物,让学生了解古人们是怎么记录历史和文化的。
第二步、阅读理解1.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抽象和概括总结,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提倡互相学习,表达彼此对于文本内容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步、文化点拨通过展示文物、诗句等,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的热爱。
第四步、带着问题阅读针对文本进行提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第五步、文本分析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于维护民族尊严和自信的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断句。
3、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言学习的乐趣。
2、通过改写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古典气质。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小时候,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宋朝,一个小孩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这个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这个故事就是《司马光砸缸》。
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录在古代史书中。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译成现代语的。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讲述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与我们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体会一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庭、众”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司、持”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庭、跌、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
谜语示例: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有雅士,斜帽站船上。
(庭)三人叠罗汉。
(众)形近字示例:司(司机)——同(相同)持(坚持)——诗(古诗)(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一)激趣导入,释题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
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对了。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
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3.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4.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5.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司马光》。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司马光的人物背景,学习《司马光》一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流利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团结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团结合作的意义。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4. 讲解课文: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生字、词语:略3. 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勇敢、智慧、团结合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并谈谈你对团结合作的看法。
答案:司马光勇敢、智慧、团结合作。
团结合作可以使我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 课后阅读:收集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以歌曲《司马光砸缸》激趣,接着介绍故事出处;复习文言警句,为学文做准备。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字。
3、交流复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明确多音字“没”在文中的读音,并学会根据字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出节奏、韵味。
(1)教师范读,强调停顿,做到“声断气连”。
学生跟读,读出文章的节奏、韵味。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文章内在的逻辑停顿。
(3)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停顿要自然。
三、读懂意思,读出思考1、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1)学生交流总结理解古诗常用的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言文。
2、合作学习,交流解疑。
(1)学生带着理解或疑问,根据学习提示进行合作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
(1)群儿戏于庭①教师提示,“于”可以理解为在。
②学生仿说。
孩子们还会在庭院里干什么呢?可以怎么说?(2)“瓮”与“缸”。
对比区别“瓮”与“缸”。
(3)“跌”与“登”①学生找出这句话中与足有关的动作词。
②运用拆字法理解“跌”。
“跌”是一个“足”加“失”组成的,那怎么理解它呢?(失足)③通过字理识记、理解“登”。
④利用写字歌,指导书写“登”。
⑤指导朗读,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
课题24司马光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冷静机智的司马光身上都闪耀着美好的品质,值得学习。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审美创造: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
【课前解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关注朗读与理解: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
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
关注文字与画面: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关注汉字教学: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
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4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教学重点】1.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7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一佚名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划后丝圆掉流使爬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2、自读第1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
部编版公开课《司马光》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司马光》。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会通过课文细节分析,提炼出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细节的分析,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司马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其身份,激发学生兴趣。
a. 学生分享对司马光的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司马光的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理解。
a. 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书写。
a. 学生跟读生字词。
b. 教师指导书写,强调易错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细节,提炼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
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5. 随堂练习:学生对课文细节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小组讨论:探讨司马光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a. 学生分组讨论。
b.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内容:a. 生字词b. 句子解析c.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c. 查找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与同学分享。
2. 答案:a. (略)b. 司马光在遇到困难时,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勇敢面对危险,拯救伙伴。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内容为《司马光》一文。
该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主要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培养勇敢面对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勇敢面对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勇敢、机智品质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解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用词语造句。
六、板书设计1. 司马光机智勇敢2. 重点词语:砸缸救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述课文《司马光》。
请用下列词语造句:机智、勇敢。
2. 答案:复述课文:《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
造句:在危险面前,司马光展现出了超人的机智和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司马光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勇敢面对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可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让学生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司马光》。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司马光》的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分析,了解司马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3. 培养学生树立勇敢、智慧的品格,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司马光的勇敢与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勇敢与智慧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教师讲述故事,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勇敢与智慧的。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过程:学生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一道例题,进行讲解。
过程: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学生跟随思考。
5. 随堂练习:设计两道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司马光》2. 内容:司马光的勇敢与智慧,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司马光的印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运用勇敢与智慧的。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司马光的勇敢与智慧,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表达。
2. 课后练习:根据本节课所学生字词,用词语造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关于司马光的其他故事,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3、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难点: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教学过程:一、揭题走近人物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三、明白课文大意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教案第【1】篇〗【文本解读】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这个单元都是写人的美好品质的文章。
《司马光》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小古文,古文不同于白话文,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
这篇文言文短短三十余字,记录的故事几乎是每个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爱护同伴、仁义担当的美好品质。
从文化自觉地角度,这个文本设计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和司马光之间的差异,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司马光首先想到的就是救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司马光身上的“义”,仁和义,担当,责任。
可见我们这个民族很早的时候就具备“仁”和“义”这个美德。
【教材解读】在二年级时就学习了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对照本单元的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司马光在小时候发生的故事,体现着他美好的品质,感染着三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也感染着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课文是文言文,仅仅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这一点也对照了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是主要目标之一。
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本单元安排了以下内容:24 司马光25 掌声26 灰雀27 *手术台就是阵地口语交际:请教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文章类型】《司马光》是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统编小学教科书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这篇小文言文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宋史》属于24史,是正史,记载的都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
《司马光传》是正史为司马光这个人物立的传记,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