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 格式:pptx
- 大小:44.11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语文导学案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设计(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修辞技巧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文学作品赏析的技巧与方法作为文学爱好者或者学术研究者,正确地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既可以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又可以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精深的意义。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运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与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文学作品赏析。
一、理解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要深入地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都会对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和作品所处的时代,在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二、解读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深入了解作品中使用的隐喻和象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国的堕落被隐喻为腐朽的花园,这种象征手法可以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无奈与担忧。
因此,在赏析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解读隐喻和象征,挖掘出作品所传递的更加深刻的含义。
三、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是作品情节发展和主题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人性、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在奥威尔的《1984》中,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与女性角色朱莉娅的关系揭示了对权威的反抗和对反抗的渴望。
因此,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角色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深意。
四、审视作品的叙事技巧和结构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运用各种各样的叙事技巧和结构。
审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对于正确理解作品十分重要。
例如,小说《尤利西斯》以一天内发生的事件为线索,采用内心独白和多角度叙述的方式,展示主人公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通过审视作品的叙事技巧和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作品的表达形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和精彩的语言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结构特色鲜明,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灵活多变。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其他方面偶有涉及。
复习时需全方位落实各类艺术手法,掌握品味语言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解读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1.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如两处写〃听〃:一为李小二的妻子在小酒店里有意偷听,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
这两处细节在写法上有何不同?收到了怎样的效果?(6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前一处是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从而造成悬念;后一处是详写,因为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所以听者听得真真切切,从而怒火喷发。
2.说说下面两处细节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6分)(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示(1)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3.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6分)(1)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2)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
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湖北兴山县第一中学彭学植(44371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表达技巧,是对高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深层次考查。
许多考生答题思路混乱、要点不全,导致得分不高。
下面试探讨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解题思路。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文学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阅读文学作品就应该鉴赏其人物形象,探讨其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鉴赏其形象,就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同时,要把握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其答题思路为:1、划——在文章中划出有关对人物语言、行为、神态、动作等描写、叙述的句子;2、析——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划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3、明——把握文章背景,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意义;4、答——答案的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的代表类型。
以2001春季高考题《黄土》为例,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首先划出与“父亲”言行、动作、心理、神态有关的句子,并分析出其表现的性格特征。
即“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我给了他两元零钱让他买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等句子表现“父亲”近于悭吝的节俭;“只知道劳动”、“重病期间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等表现“父亲”勤劳;“从来无是无非”、“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表现“父亲”善良;还有“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精神上贫困”等。
综上,从而整理出标准答案为:父亲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精神贫困的中国老一辈农民代表。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生首先要明确文章表达技巧包括的范畴: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各种语言技巧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烘托氛围等。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并以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探讨。
第一,比喻和象征是常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增添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将阳光和黄河与山和海进行类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事物或符号来代表另一种含义,以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多义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常常通过丹麦王子的草帽来象征他的权力和身份的转变。
第二,排比和对偶也是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
排比是通过使用重复的结构、修辞并列等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明和有力。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研究都是瞎子寻小米,是聋子听雷。
”这种排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印象深刻。
而对偶则是通过将两个对称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并列,以凸显差异和矛盾。
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男女主角的对比对偶,如小龙女和杨过、黄蓉和郭靖等。
第三,隐喻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隐喻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整个故事的构思。
例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通过描述一个虚构的热闹而混乱的城市,暗喻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隐喻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色彩的运用也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通过描述物体的颜色、明暗和光影等,可以烘托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葬礼中的场景描述由明媚的阳光变为昏暗的阴影,通过对比展示了主人公之间的悲剧命运。
色彩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在情感表达上起到强化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技巧古代文学作品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是了解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为了更好地赏析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提升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技巧。
1.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古代文学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创作的,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比如,阅读《红楼梦》时,了解清朝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注重细节描写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细腻的描写为特点,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比如景色描写、人物形象的衣着、表情和动作等,从中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
3.理解典故和修辞手法古代文学作品常常运用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法,理解这些典故和手法对于准确理解和赏析作品至关重要。
当我们遇到不理解的典故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典籍和资料来寻找答案。
同时,也要注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手法常常用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4.重视诗词赏析古代文学作品中诗词的运用非常广泛,诗词是古代文人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
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诗词的赏析上,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
可以从诗词的韵律、格律、意境等方面入手,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5.对比多种版本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通常存在多个版本和解读,每个版本和解读都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多个版本和解读的不同之处,形成自己的独立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参考专家学者的解读,从他们的角度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观点。
6.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是一种个人的体验,但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角。
可以组织读书俱乐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也可以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和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品中的更多亮点和深层次的内涵。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X,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鉴赏表达技巧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答题,答好题。
下面结合高考中现代文的阅读,谈一谈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表达技巧的类别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庄谐,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2001年春季招生卷《黄土》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
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X围内。
纵观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全国卷,横向比较2004年15套试卷,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文学类作品阅读赏析技巧一、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表面含义+深层含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看词语意思,不能孤立的理解,要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文章背景、思想倾向等方面结合起来理解注意揭示词语的指代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思想等的作用。
解题步骤:1、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来分析,如果是收束全文,对文章的文旨揭示有重要作用,那么回答词语是何意义就要与主旨挂钩,以此类推,确定这个词语分析的大致方向。
2、答题时,先答表层含义,理解这个词语在本句话中的意义,然后再回答深层含义,解释与文章中心、情感有关的引申义出来。
重点例题:07江苏卷“鲜亮”与“滋味”的理解步骤:1、鲜亮所在句子是用来收束全文的,所以我们得结合主旨来分析其含义。
2、在本句话中“把农家的日子渲染得鲜鲜亮亮”是指这样的日子是忙碌的、火热的、紧张的、热烈的,“有滋有味”指这样的生活很喜悦,有忙碌有平和,再结合整篇文章的情感分析深层含义,赞美了亲情的和谐、美好。
3、整理答案:火热的劳动,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
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二、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合重点词语分析句子含义+结合中心分析作者情感(备注:如果是分析表达特色一定要将表现手法写出来,如果是分析句子含义,不一定非要写表达特色)遵循原则:1、结构+内容(如果仅分析含义,就不需要从结构入手)2、概括+具体解题方法:1、寻找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色彩对比、点面结合等等2、寻找重点词语:限制语、修饰语、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哲理性的词语、自认为重要的词语等;分析句子含义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或文章中重点语句替换句子中重要的一些词语。
3、找准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结合句子,深入分析解题套话:1、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收束全篇、卒章显志、铺垫、呼应等)作用+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分析2、内容上,①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效果)②用……的语言,揭示了(褒扬了、讽刺了、赞美了、表现了)……的情感或者给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典型例题:07山东卷:“我不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换我归去的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