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基础知识清单)
1、试梳理四大发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总结四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产生的影响。
2、与在欧洲产生巨大影响不同,四大发明在中国并未产生巨大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基础训练p37拓展探究)
3、总结中国古代在数学上有哪些成就。
4、总结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上有哪些成就。
5总结中国古代在农学上有哪些成就。
6、总结中国古代在医学上有哪些成就。
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哪些,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为何未产生近代科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知识清单)1、试找出《诗经》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2、楚辞的基本概念、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3、汉赋的基本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4、唐诗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5、宋代词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6、曲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7、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及表现。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知识清单)
1、梳理汉字发展演变的基本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2、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是什么,基本书体有哪些?
3、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试总结中国绘画艺术在各个时代发展的基本状况。
文人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4、梳理中国戏曲发展的基本历程,京剧形成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历史的学习中,第三单元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主题。
本文将对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们代表了人类社会最早的方方面面。
我们通过对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的学习,了解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埃及以其伟大的金字塔和独特的礼仪文化而闻名;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发源地;而古罗马则以其法律体系和军事实力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同时,这种交流也推动了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通过对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对比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相互影响之处。
三、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此外,在历史第三单元还学习了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如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则标志着古代欧洲的新一轮历史变革。
四、中世纪的黑暗与复兴中世纪是一个激动人心又多变的时期。
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世纪的黑暗与复兴。
黑暗时期的封建制度和宗教专制给欧洲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文化落后。
而文艺复兴则是一股吹散黑暗的清新风,它重新唤醒了人类对艺术和知识的热情,为欧洲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希望。
五、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冲击最后,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冲击。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则让弱势国家陷入了危机和动荡。
通过对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归纳总结,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代表了一段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一)对中国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一)特点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欣赏艺术美,需要知识修养;领略自然美,同样需要知识修养。
修养越深,展现在你眼前的美的疆域就越广阔,你获得的美感也越丰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1、背景:(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业发达;(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因素)黑死病;(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6、影响: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朝代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思路和措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念。
首先是“夏商周时期的组织与治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三代君王的封建制度,以及周朝分封制的建立和运作。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政治组织和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不能忽视。
其次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变革”。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元气复兴的时期,Qin Shi Huang 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朝则以其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而著名。
此时期也见证了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高度发展。
第三是“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和文化氛围”。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著名朝代,都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唐代又以盛行诗词而著名。
宋朝则是中国中国历史上制度最为先进而且最为开放的朝代之一,“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和打造的士人文化是其特征之一。
最后,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变革与挑战”。
在明朝时期,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例如人口增长、战争、饥荒和瘟疫等。
崇祯帝治下社会的混乱和政治的腐败导致了清朝的兴起。
自康熙皇帝以来,清朝帝制化的繁荣和各种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和谐”,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正是建立在这一重要的价值观上。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归纳历史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归纳第三单元是历史必修3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介绍的是近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
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战和冷战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一、西方殖民主义西方殖民主义是近代世界的一大特色。
其主要表现为欧洲列强对非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殖民统治。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始于15世纪初,一直持续到二战后。
该时期,西方列强主要利用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控制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并且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文化习惯、信仰等方便的压制和影响。
二、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可以说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必然结果。
其特点是列强间的竞争和争夺,通过各种方式,扩张领土和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元首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世界体系的形成。
在列强间,通过经济上的竞争,并通过军事手段来实现政治利益的扩张、争夺和权力转移。
三、二战和冷战二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战争。
它是在民族自由、文明进步和正义战争的口号下爆发的。
二战的胜利国主要有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国家。
战后,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二战为冷战打下了基础。
冷战时期,全球主要国家都被美苏两个集团分裂,不断发生较量与博弈。
直到苏联解体,冷战才真正落下了帷幕。
四、总结历史必修3的第三单元是重点内容之一,该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近现代世界的国际关系密不可分。
其中,西方殖民主义、列强扩张和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二战和冷战等方面是该单元的重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向和历史进程,增强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自然哲学(古希腊最早的哲学)1、含义:对自然的探讨和解释。
2、代表人物: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观点:万物皆生于水。
二、智者学派l. 产生背景(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三、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l. 苏格拉底(l) 主张①哲学追求:人认识自己。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l) 思想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l) 思想主张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三单元知识点作为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一部分,第三单元是中国古代的“统一与繁荣”,主要涵盖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而在岳麓版的历史教材中,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和内容更是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展现,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其中的精华吧!一、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集权制度。
他实行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律令制等,使中央集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而汉朝时期,则采取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制度,如郡国制、官僚制、三公九卿制、科举制等等。
岳麓版历史教材对这些制度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阐述,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
二、秦汉两代的经济制度秦汉两代的经济制度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时采用了暴政强制推行经济制度,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而汉朝时期则主要采用了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制度,加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教材对这些制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秦汉两代的经济制度变革。
三、秦汉两代的文化传承秦朝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统一文字、的确立书同文、普及法律等方面,而兴起于汉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则更加深刻和广泛。
汉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文学、艺术、科技、哲学等方面的成果,如《诗经》、《楚辞》、《史记》、汉武帝筑万里长城以及发明硫磺火药等。
岳麓版历史教材不仅介绍了这些成果,还针对这些成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精准的解读和剖析,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秦汉两代的文化成就。
四、秦汉两代的社会结构秦朝时期实行了阶级斗争,推行的是帝国主义的政策,使统治者集中了极大的财富和权力,而百姓则失去了自由和权利。
而汉朝实行的则是封建社会制度,将整个中国社会分为士绅、百姓和奴隶等不同的阶层。
岳麓版历史教材介绍了这些阶层的特点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这些社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和评价。
总之,岳麓版历史教材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涉及了秦汉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领域,对学生们的全面历史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认识深度的加深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主要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东方世界的重新认识”,第二单元是“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第三单元是“宏观调控与中国封建经济的繁荣”。
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东方世界的重新认识1.15世纪后期,欧洲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这一时期的核心是探险、殖民与贸易。
2.哥伦布的航海探险,使欧洲人首次到达了美洲大陆,并且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线,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贸易。
3.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派遣探险家开辟贸易航线,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并利用这些殖民地从事贸易活动。
4.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对于东方世界来说,重新认识了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地位,促进了亚欧大陆的联通。
二、农民起义与明朝的建立1.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运动,意味着农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抵抗。
2.白莲教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之一,提出了“宝树下的约法”并推翻了南宋末年的封建统治。
3.红巾起义是明朝建立的契机,是农民革命的高潮之一,起义领袖朱元璋最终建立了明朝,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4.明朝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民族大一统得以实现,还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宏观调控与中国封建经济的繁荣1.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宏观调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明朝通过实行社会政策和经济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明朝实行了多种税收政策和商业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明朝的繁荣时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艺术的繁荣,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框架1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知识一、欧洲共同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__1、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基本前提:__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__。
③__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①__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②__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__、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__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__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__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__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__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基础解读】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出现的原因:(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1、小说的发展历程:(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一:整体概述《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人民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整本教材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展开。
知识点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交融、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知识点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内容包括:封建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变革、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等。
知识点四: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世界科技的发展与影响、传世文献的重要性、航海事业的发展与影响等。
知识点五: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
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晚清政治体制的危机与变局、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等。
知识点六:第五单元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
内容包括:19世纪末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变化、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反抗、世界战争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建立和冷战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
知识点七:穿插的历史哲学思考教材还穿插了历史哲学思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启迪。
在每个单元末尾都会有历史留言、历史讲座等篇目,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
知识点八:普及的历史常识教材还普及了一些历史常识,如历史年表、历届中国古代思想家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供大家学习参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解读】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基礎解讀】一、四大發明1、概況: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學技術成就。
2、四大發明的產生與傳播:(1)造紙術。
西漢前期,中國已經有了紙。
東漢宦官蔡倫改進造紙術,人稱“蔡侯紙”。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
(2)印刷術。
隋唐之際,中國出現了雕版印刷術。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人們已經使用了彩色套印技術。
北宋平民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3)火藥。
唐末,火藥開始用於軍事。
最早的火藥武器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宋朝為了抵禦遼、西夏和金的進攻,軍事上廣泛使用火藥。
(4)指南針。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是中國在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
後來,人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製成指南針。
北宋時,指南針應用於航海。
(5)傳播。
a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b火藥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展,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d歐洲人還借鑒中國的印刷術,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二、《九章算術》和珠算1、《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標誌著中國古代以計算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珠算珠算運算法編成歌訣流利順口,配合小九九和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運算如飛。
明清時期,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和發展。
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
三、石氏星表和渾儀1、中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2、中國古代天象觀測記錄,是世界公認最悠久最系統的。
3、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座標數據,對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5、為了更好地觀察天象,古代中國創制了許多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如渾儀、簡儀等。
四、《授時曆》和四大農書1、夏朝時,我國就有了曆法《夏小正》,商朝改進為“殷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解读】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解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解读】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
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
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
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