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3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A.思维B.阅读C.理解D.感知参考答案:B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叶圣陶、朱自清提出略读教程包括()四个教段等。
A.读书前指导B.组织学生阅读C.读书中指导D.课内讨论E.考核成绩参考答案:ABDE语文教师讲解技能构成()。
A.对象分布B.语言表达C.使用例证D.过渡和衔接E.进行强调F.获得反馈参考答案:BCDEF6.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新课程改革强调师生在要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示现式提问。
指要求学生对文章中暗含而没有明示的内容或语意不详的内容,通过联想、想象、推理将之明示出来的一种提问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备课是研究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区别。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是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A.动机B.兴趣C.激情D.感知参考答案:B12.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
A.教学规律和原则B.教学目标与任务C.教学内容D.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条件E.教师素质F.学生特点参考答案:ABCDEF1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古代语文教材大致有三种:()A.蒙学教材B.经学教材C.史学教材D.文选教材参考答案:ABD15.语文新课程倡导形成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筵也曼凰.浅谈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孙爽(沈阳市浑南新区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瞒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基础上的,他最重要的特点是把榔正法全面地运用于美擎研究之中,使感性与理性通过广泛的联系和深刻的矛盾冲突的到了-每心主义的统一,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思想集中体觋雇他的著作《;j∈学》第一卷(共四卷)中。
睽键词】自然美;艺术美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是建筑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基础上的,他最重要的特点是把辩证法全面地运用于美学研究之中,使感性与理性通过广泛的联系和深刻的矛盾冲突的到了唯心主义的统一,关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镁学》第—卷(共四卷)中。
我们首先了解黑格尔基本的哲学根据。
首先,黑格尔是一位客观唯心主义理论者,认为“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外在于人主观理念的客观的理念,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结果,美就是绝对理念在艺术阶段的表现,是属于精神、意识的范围,因此自然界根本不可能存在美。
其次,他用了在他以前的理论家们很少用的历史发展的辩证观点,认为艺术美的发展动力不在外部,而在其自身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
他的美学思想中感性可以同时是理性,形象也可以同时是思维。
艺术美发展的途径是正、反、合的辩证三段式,也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
黑格尔认为任何事物辩证发展都是由自身肯定的正到对立面矛盾斗争的反,再到对立面统一的合。
美是经历了概念、自然美、艺术美的三段式。
黑格尔为美下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
美是理念”具体地指感性显现阶段的理念,而“理念的感性显现”显现的结果就是—件艺术品,是理念与感性的直接统一,互相渗透,融为整体,“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t r r诸感官的形象。
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分及其价值反思当下艺术审美有些走向了自然,追求自然美成为当代美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理论之一。
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呢?笔者认为,“自然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审美范畴,与人们对“艺术美”概念的理解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在哲学基础上,“自然美”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从而表现出“自然美”审美形式的主观色彩明显弱于“艺术美”审美形式的主观色彩; 2、在审美标准上,“自然美”更多地指向客观存在本身,无需进行意义判断和价值评价; 3、在审美时间上,“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审美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需要人的观赏,后者则是人的情感活动; 4、在审美过程上,“自然美”需要主体积极参与并积极能动,“艺术美”是被动审美; 5、在审美效果上,“自然美”更加单纯直接,“艺术美”往往带有模糊性,常常借助各种媒介来实现。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首先需要界定“自然”的概念。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自然”已经演变为一个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由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组成。
其次,就自然界而言,“自然美”一般泛指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纯真质朴的事物,如生长在山野里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江河湖泊、白云蓝天、瀑布流泉等,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自然美”事物,“自然美”也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观。
二、艺术美的内涵及其价值特征就自然美而言,“艺术美”主要指那些经过艺术家主观创造和加工的“艺术美”事物,比如画卷、雕塑、音乐、建筑、舞蹈等,它们更具有审美情感的特征,并且具备强烈的时空性、情感性、社会性和艺术性。
由于人类对于宇宙天体所进行的探索,使得人类的思维和目光被投向太阳系以外,即浩瀚无垠的星际空间。
在对自然美的不断探寻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宇宙中各种天体在运动轨迹、光谱特征、时间特点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然而,从艺术美的角度来说,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探索和欣赏也促进了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随着人类精神和智慧的不断提高,“艺术美”逐渐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领域,与此同时,“艺术美”也获得了与自然美迥然不同的审美特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4章自然美一、名词解释1.自然美答: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的人化答:自然的人化是指人通过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使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来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引起实践中自然因素、自然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从本质上讲,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为人的存在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明证。
自然的人化不仅有人化的倾向,还有反人化的倾向。
表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2.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
答:(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是人类生活、劳动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改造的对象。
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不仅对那些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
(2)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
①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②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
(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的文章,通过比较二者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探讨所具有的美的内涵和意义,并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1.特点艺术美和自然美在特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艺术美是人为创造的,而自然美则是自然存在的。
艺术美是人们通过对物质现实的加工和表现,营造出一种新的美感体验,而自然美则是那些自然景观所展现的美丽和奇妙。
艺术美是经过创造性思维和技艺加工后产生的,是一种高度理性的审美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而自然美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美感体验,是由生命力、创造力和宇宙规律共同构成的。
艺术美是有意识地表达和传达的,常常表现为艺术家自我认知、感受与经验的外在表现;而自然美则是无意识地呈现出来的,是我们通过感观、思考和想象力,从其中获得的一种情感和体验。
2.表现方式艺术美和自然美在表现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艺术美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常常具有明确的符号和象征意义;而自然美则表现在自然景观中,如星空、山水、花园等,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体验。
此外,艺术美在形式上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结构,是经过创作者反复思考和构思后的结果;而自然美则不受人工干预和设计,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不规则和多样性。
3.内涵与意义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内涵和意义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艺术美的内涵常常表现为人类对于现实的反映和理解,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超越和升华;而自然美则传递出宇宙生命和力量的智慧与美感。
艺术美的意义在于人类情感和文化繁荣的表达,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自然美则是生命和生存的基础,提供给人类丰富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语文教育中关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教学方法针对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异同,可以在语文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
1.艺术美的教育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开展文艺鉴赏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自然美与艺术美》阅读答案篇一:美学原理练习及参考答案《美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
A.感性认识 B.审美意识 C.审美关系D.知、情、意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A.1725年 B.1735年C.1740年 D.1750年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
A.主要方法 B.具体方法 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D.美的本质问题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
A.自然美与艺术美 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 D.艺术美与现实美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
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 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
A.美在无意识 B.美在愉快 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
A.美是主观的 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
A.以模仿动物为美 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
A.相似联想 B.接近联想 C.再造联想 D.对比联想14.通感是()。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 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
A.感知 B.表象C.情感 D.理解16.想象得之在瞬间()。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
A.直接性 B.突然性 C.专注性 D.透明性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 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19.悲剧性冲突源于()。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 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 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 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 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 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
A.思想内容层 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A.人生B.思想教育 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C.鲁迅 D.毛泽东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 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 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三、名词解释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参考:(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参考答案:(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
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
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
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第 4 页共 4 页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
c.人生的价值。
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参考答案:(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参考答案:(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参考答案:(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篇二:自然美与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
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美高于自然。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
如果我们只是普泛的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是一种表面的分别。
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
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涵在心灵里。
黑格尔认为艺术美比自然美高,就是因为,艺术美是人的作品,是人的精神的显现,自然只有在见出生命意味时才有美可言。
有人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有人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准。
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艺术美与自然美应该拥有同样的高度,站在同样的位置。
艺术美与自然美都存在于人们的知觉或想象这一媒介中,只不过,前者存在于通常心灵的转瞬即逝的一般表象或观念中,后者则存在于天才人物的直觉中。
艺术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根据自然的形象,融合人的思想感情而加以表现的作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