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12.37 MB
- 文档页数:54
一、颅脑正常影像解剖1.头颅CT、MR的正常解剖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分界:大脑镰、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小脑(小脑半球、蚓部、小脑扁桃体) 小脑与大脑间:小脑幕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室系统: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体部、三角区)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硬脑膜窦脑池、脑脊液循环脑脊液循环: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主要是侧脑室,其次是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很少)-----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血液循环大脑镰:硬脑膜内层自颅顶正中线折叠并伸入两大脑半球间形成。
CT:正中部前后走行线状高密度区MRI:中等信号影小脑幕:水平位于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信号与大脑镰相似。
硬脑膜:增强时明显强化。
蛛网膜:正常时不强化,在脑膜炎或有肿瘤浸润时则可强化。
硬脑膜下腔:蛛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潜在性腔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较大腔隙,充满脑脊液。
CT:水样密度MRI:T1低信号,T2高信号2、大脑大脑半球被覆皮质,深部为髓质和神经核团;CT: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T1WI上,皮质为灰黑信号,髓质为灰白信号T2WI上,皮质为灰白信号,髓质为灰黑信号基底节,丘脑,内、外囊CT:基底节和丘脑为皮质密度,内、外囊为髓质密度MRI:T1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黑信号,内、外囊为灰白信号T2WI:基底节和丘脑为灰白信号,内、外囊为灰黑信号脑干由中脑、脑桥与延髓构成CT表现:脑干,其周围脑池为低密度MRI表现:T1WI:神经核团为灰黑信号,白质纤维为灰白信号T2WI:神经核团为灰白信号,白质纤维为灰黑信号小脑(天幕分界)CT表现:双侧小脑半球可分皮质髓质、小脑蚓部和小脑扁桃体密度较高MRI表现:小脑皮、髓质和神经核团的信号与大脑信号相似3. 重要的几个区:基底节区(内囊、外囊、屏状核、脑岛) 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鞍上池、桥小脑角。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一、脑1、大脑(1) 脑皮层:表面光滑,对称,灰白质分界清晰。
(2) 侧脑室:大小对称,形态正常。
(3) 脑室周围白质: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4) 大脑基底神经节:对称,无明显异常。
(5) 大脑半球间沟回:正常走行,无异常扩张或闭塞。
(6) 大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7) 脑脚: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2、小脑(1) 小脑半球:对称,形态规则。
(2) 小脑蚓部:位置居中,无移位或异常变形。
(3) 小脑脑池: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4) 腮下裂:未扩张。
3、脑干(1) 中脑、脑桥、延髓: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
4、脑脊液系统(1) 脑脊液循环通畅。
(2) 蛛网膜下腔、脑室:大小正常,形态规则。
5、血液供应(1) 硬膜外间隙:无异常血肿或积液。
(2) 大脑中动脉及分支:形态正常,无狭窄或闭塞。
(3) 大脑旁脑池:形态正常,无异常。
二、脊髓1、脊髓形态:连续、对称,形态规则。
2、脊髓髓中:信号均匀,无异常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域。
3、脊髓腔:通畅,无异常。
附件:1、脑部MRI扫描影像。
2、脊髓MRI扫描影像。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的光滑灰质层,负责感知、认知和运动控制。
2、侧脑室:大脑内部含有脑室系统,侧脑室位于大脑的中央,负责产生和储存脑脊液。
3、脑室周围白质:脑室周围的白质区域,包含神经纤维束和轴突。
4、大脑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包括伏核、尾状核等,参与运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等功能。
5、大脑半球间沟回:位于大脑半球表面的褶皱结构,增加大脑表面积,与学习和认知能力相关。
6、大脑脑池:大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7、小脑蚓部:小脑中央的结构,负责平衡和协调运动。
8、小脑脑池:小脑表面与脑脊液相连的空隙,有利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
9、腮下裂:一种颅内正常解剖结构,位于脑下部。
10、中脑、脑桥、延髓:脑干的不同部分,负责调节呼吸、心跳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