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22.6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的儿童。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锁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学习障碍:是指在理解和使用口语或书面语言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障碍。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

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

超常儿童:自1978年以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超常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

听觉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它是一种总称,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疾病,其中分为聋和重听两类。

病弱儿童: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脑瘫: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或脑性麻痹,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受到损伤而致的神经症候。哮喘:哮喘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大量痰液的分泌,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

智力落后:智力落后,也称智力残疾、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智力缺陷、弱智等。-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智力落后儿童:是指那些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正常水平,并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

个别化教育:是指根据不同智力落后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订个别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量力性原则:是指对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与训练,要根据其发展水平和身体状况适时、适度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发展其智力、体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整合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形式、方法上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反复性原则:是指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要经常性地、反复地进行,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是美国威斯康星州波特奇市教育机构编制的一套适合于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训练的方案。

家长辅导方案:家长辅导方案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加拿大的一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方案。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期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如四五岁的孩子扔一两三岁的孩子的方式来发音。

流畅度异常:常指说话急促不清,熟称口吃。

发音异常:这些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异常的现象被称作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的速度、程度等低于正常儿童。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社会性注意:是指对周围人、物注意的协调分配,即调整注视点以与他人一起将注意力汇集在同一注意对象上,从而共享周围信息,达到交流的目的。

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行为障碍:所谓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患疾的症状表现。

语言矫治:语言矫治是针对儿童语言障碍采用的一定的干预手段。

代币制: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

简答题:

1、学前特殊儿童的主要类别有哪些?答: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有: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

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

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

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

5、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义表现在:

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

基础;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3、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1,、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3、当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一、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二、

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1、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2、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

三、整合教育的趋向。

4、为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答:第一,法律上保证对特殊儿童早期发

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第二,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第三,围绕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

5、在考虑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时,特殊教育界主张按照特殊儿童的具体程

度分为三种形式:1、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2、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流;3、教学的回归主流。

6、回归主流教育模式:1、资源教室模式2、教育配对模式3、咨询教师模式4、混合服务

模式。

7、全纳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

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也无论他们的残疾程度如何,都必须在正常班级里接受所有的教育;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2、全纳性教育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组成特殊需要儿童的工作小组,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家长等。3、全纳性教育的课程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保证每个儿童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活动,而不会被孤立。

8、整合教育的趋势更多地反映到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者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观念:

1、经验的整合

2、社会的整合

3、知识的整合

4、课程的整合。

9、视觉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什么?1、由于儿童的视觉障碍,视觉刺激不

足,会造成身体运动上的一些特殊动作或行为习惯,儿童往往用这种方式来寻求增加信息的输入量。常见的表现有按揉眼睛、抓弄头发、绕圈子转、手脚不协调、表情呆板等。

2、由于视觉障碍,他们视觉经验缺乏,从而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这样就

会影响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以及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能力。3、通过对视觉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比较发现,视力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有一定差异。4、多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