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和矿物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执教:江南新村第一小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对岩石探究的兴趣。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岩石的花纹、手感、轻重等特征进行观察并加以描述。
3.通过对岩石分类,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合作交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见解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让学生遵循“观察方法—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并能学习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补充自己的观察记录。
2、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岩石、记录表、课件学生准备:每人捡一块岩石带回学校教学过程课前,学生交流自带岩石特征。
(一)哪里有石头1、课前,老师让每位同学收集了一块岩石,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的岩石的最大特征。
2、今天,我们研究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岩石,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岩石放进抽屉里。
3、出示课件,带领同学们领略大自然的神韵。
4、谈话:刚才同学们看到得最多的是什么-----岩石!除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同学们在哪里看到过岩石?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5、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很广,到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活动一:从对比观察中学会观察一块岩石1、(出示岩石观察盘)李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块岩石,同学们想怎样来观察?启发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轻重、光泽、透明度、软硬、花纹等方面进行对比。
2、请每位同学运用这些观察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材料。
3、请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一人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其他人发言)4、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猜岩石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描述他所观察的岩石特征,描述结束后,其他同学来猜他描述的是哪一块岩石。
谁想上来试一试?老师追问猜对的同学:你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呢?刚才他介绍了这块岩石的特征,对他的介绍,同学们有什么评价?还有不同意见吗?继续游戏。
1.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材简析】《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的第一课,即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收集和研究兴趣,然后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和研究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整个单元的内容安排来看,研究岩石的本质特征是整个单元的研究主线,但是本节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并未开始本质特征的研究,而是通过观察,描述岩石和给岩石分类两个活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岩石。
如果简单得从本节课两个活动的难度来说,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如果从这两个活动对学生后续的单元学习的推进来看,则不是简单的观察,描述和分类。
需要教师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活动来深层次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学生对岩石有着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看得多却又关注的少。
所以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美丽的雨花石是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会这么光滑?”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官观察经验,本节课需要通过观察,描述,分类等活动逐步完善和丰富学生对岩石的观察角度和描述,学会运动多种观察方法研究岩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岩石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结果也可能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岩石进行观察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3.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2.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是美丽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及方法,多维度观察岩石,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岩石的特点,用不同的标准给岩石分类。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5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很想和同学们一起实行一堂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你们欢迎吗?那好,咱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岩石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什么地方?(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教师相机揭示岩石)概括:地质学上把这样的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叫做岩石。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抬眼望去,岩石构成了一座座高山,山路在岩石之间蜿蜒,山是岩石的世界;我们在大地上行走,脚下踩着软绵绵的泥土,泥土下面是厚厚的岩层;如果我们潜入海底,就会发现,深深的海底也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
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由此可见,岩石分布广泛。
板书:分布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
请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约2分钟)(学习目标:(1)学会用人体感官观察岩石的方法,了解岩石的基本特点。
(2)学会选择一定的标准给岩石分类。
(3)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
(4)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家乡以及珍视矿产资源的情感。
)三、自主探究,观察发现(约13分钟)1.介绍自己采集来的岩石。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采集一些岩石。
今天带来了吗?你是从哪里采集来的?你采集的岩石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愿意到展示台上来展示并描述一下自己采集来的岩石?(能够请三、四名学生将岩石拿到展示台上边展示边描述)点评过渡:同学们采集的岩石对于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很有协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岩石,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2)一块一块出示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描述岩石特点。
(3)出示砖块、瓦片、水泥块,提问:同学们,它们也是岩石?不是,因为砖、瓦等东西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他们不属于岩石,而岩石是天然形成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岩石》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第四章《岩石与矿物》的第三节《各种各样的岩石》。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2. 岩石的特征:颜色、硬度、纹理等;3. 岩石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地质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难点:岩石的纹理识别、岩石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岩石标本、放大镜、地质锤、多媒体设备;2. 学具:观察记录表、学习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岩石图片,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岩石有什么不同吗?”2. 新课导入:介绍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a. 火成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b. 沉积岩: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压缩形成的岩石;c. 变质岩: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岩石标本,记录岩石的特征,填写观察记录表;4. 例题讲解:讲解岩石纹理的识别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识别岩石纹理,教师指导;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岩石的分类a. 火成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2. 岩石的特征a. 颜色b. 硬度c. 纹理3. 岩石的形成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岩石,记录其特征,并尝试分类;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掌握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实践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观察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岩石标本,了解更多岩石知识,培养探索精神。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岩石》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第九章《地球的皮肤》中的第三节《各种各样的岩石》。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认识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自然物体。
2.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3. 岩石的特点:颜色、硬度、纹理等。
4. 岩石与生活的关系:建筑、工艺品、地质变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岩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岩石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岩石的基本概念、观察与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岩石标本、放大镜、投影仪。
2. 学具:岩石图片、学习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让学生对岩石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1)展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通过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纹理,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成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岩石标本,完成学习单上的观察与分类任务。
6. 课堂拓展:讨论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岩石2. 内容:(1)岩石的基本概念(2)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3)岩石的特点:颜色、硬度、纹理等(4)岩石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岩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岩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特点见课堂笔记。
(2)如:建筑、工艺品、地质变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岩石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各种各样的岩石•科学概念、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2024年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奇妙的岩石”,第一节“认识岩石”和第二节“岩石的分类”;第二章“有用的矿物”,第一节“矿物与我们的生活”和第二节“矿物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掌握岩石的分类及常见矿物;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岩石与矿物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岩石的分类及矿物性质的掌握。
教学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观察与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岩石和矿物标本、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学习单、画笔、纸张、矿物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种类的岩石和矿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新课导入:讲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章“奇妙的岩石”;3. 教学环节一:认识岩石(1)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2)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细节,并完成学习单;(3)进行岩石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4. 教学环节二:岩石的分类(1)介绍岩石的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类岩石的特点;(3)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判断其类别;5. 教学环节三:矿物与我们的生活(1)讲解矿物的作用和常见矿物;(2)让学生触摸和观察矿物标本,了解矿物的性质;(3)进行矿物性质实验,加深学生对矿物性质的理解;6. 教学环节四:矿物的性质(1)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硬度、颜色、光泽等性质;(2)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矿物标本,描述其性质;六、板书设计1. 岩石和矿物的概念;2. 岩石的分类及特点;3. 常见矿物及其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岩石和矿物,描述其特点,并判断其类别;2. 答案: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3单元《岩石与土壤》的第1课时《各种各样的岩石》。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岩石的分类、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岩石的基本分类,掌握各类岩石的特点。
2. 学会观察和分析岩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增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重点:观察和分析岩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岩石标本、图片、PPT、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岩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岩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岩石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展示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岩石观察实验,记录岩石的颜色、硬度、纹理等特征。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道有关岩石特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几道有关岩石分类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岩石,了解岩石在自然资源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见过的三种岩石,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图片1:花岗岩图片2:石灰岩图片3:砂岩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完成。
(2)图片1:花岗岩;图片2:石灰岩;图片3:砂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了解家乡的地质特点,调查岩石资源的应用。
2. 探索岩石在建筑、工艺品制作等方面的用途。
3.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岩石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
四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水、空气、岩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本课将带领学生进入岩石的世界。
本课从学生的经验入手,让他们通过感官观察,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岩石的特点进行描述,然后自己选定标准给岩石分类。
通过观察活动,初步了解组成地壳的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从而更深入本单元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岩石、矿物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由于岩石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岩石还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
岩石和矿物是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启发学生对岩石已有的认识以及观察、分类方面的已有经验。
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各种岩石的特点,激发研究岩石的兴趣,通过自选标准给岩石分类,认识岩石的基本属性,以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不会太陌生,山坡上、小溪边、小路边、海边到处都有岩石。
对于岩石他们也有许多问题,如:这块美丽的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有些石头为什么会闪闪发亮?等,这正是引领学生研究岩石奥秘的兴趣之源。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每人找一块岩石,并把岩石刷洗干净,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观察、比较,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岩石和矿物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轻重)
(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
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
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
(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
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追问:
(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1、学生阅读
2、观看有关“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