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斑鸠调》课件PPT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26
《斑鸠调》教案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
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愉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
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
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教学过程:一、走进江西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
(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念。
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三、学唱民歌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自由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4、出示难点旋律: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高低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第一课斑鸠调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斑鸠调》,能正确体验和把握音乐风格。
初步了解感受动漫音乐,享受动漫音乐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听唱歌曲《斑鸠调》,能用轻快活泼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在吉他旋律伴奏下能鸡排试唱旋律。
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器、钢琴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首先在学习《斑鸠调》这首歌曲时,可以先播放歌曲动画,关掉音乐。
讨论:只有动画没有音乐能表达动画的意境吗?然后播放歌曲《斑鸠调》的音乐,不播放动画。
再讨论:听完这首歌,能想到什么?最后完整的播放动漫音乐《斑鸠调》。
讨论:音乐与动漫视听结合后,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2、听听唱唱(1)教师范唱A乐段,学生找出富有特色的衬词。
教师解释“马格”是什么意思?(2)完整欣赏动漫音乐。
如果学生演唱能力很强,可以唱三段。
如果能力较弱,只唱第一段,其他两段欣赏即可。
3、拓展建议欣赏迪士尼动漫《毛和老师》,再次让学生感受动漫与音乐想结合的魅力。
欣赏不同风格的《斑鸠调》,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后记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歌唱、表演学习各种音乐要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变音记号对于音乐处理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表演的基本元素。
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的:1、在教学中,本节课注意了音乐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维、去理解、去表现、去创造,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要素首先,利用丰富的视听画面让学生全身心的体验音乐舞蹈的魅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和利用文学形式,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第二: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
让学生始终沉浸在音乐的审美愉悦之中。
情不自禁的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2、自主探究讨论,主动获取知识。
第一: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从节奏入手,利用拍手、跺脚等声势,加强学生对主节奏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体会,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学习组合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