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239.73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教案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教学目标:1.以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为例,阐述激素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
2.以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3.概括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调节的一般过程。
4.运用激素调节原理分析与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强调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激素调节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马拉松长跑示意图,引导学生计算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够跑多久(0.7-1.1分钟)。
随后,提问学生:(1)运动员长跑过程中,血糖浓度会大幅下降吗?(2)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血糖正常浓度范围:3.9-6.1mmol/L)讲授新课:1.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概念: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可能还有少量果糖、半乳糖等。
2)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来源)。
②肝糖原的分解(空腹血糖的重要来源)。
③脂肪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3)血糖的去向:①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且释放能量(主要去向)。
②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在骨骼肌中合成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分解成乳酸)。
③转化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
4)血糖的浓度范围:3.9-6.1mmol/L。
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通过展示图3-3,介绍以下两种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约占70%)分泌的蛋白质,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约占20%)分泌的多肽,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3.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通过展示血糖浓度变化曲线,让学生用虚线画出正常人体的血糖范围。
随后,引导学生思考:(1)当早餐经过消化吸收后引起血糖浓度升高,高于正常水平时,机体怎样进行调节来使血糖含量下降?(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改写每段话:1.针对人体血糖平衡调节,通过激素反馈调节的机制,阐述维持机体稳态的过程。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一、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的区别与联系(3)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①血糖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胰岛A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的受体。
③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的受体。
(4)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反馈调节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②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提升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1)①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2)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①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②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③图中“+”“-”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
(2)分级调节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图示如下:下丘脑 内分泌的枢纽――→激素垂体――→激素靶腺体――→激素身体各部分 常见靶腺体包括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
(3)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1)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2)在血糖含量低的情况下,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 ) (3)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4)垂体不但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且能分泌生长激素( ) (5)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 ) (6)所有的反馈调节都会使相关过程趋于平衡( ) 答案 (1)√ (2)× (3)× (4)× (5)× (6)×关键点拨(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一、教学目标(1)以人体血糖的平衡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
(2)以人体甲状腺激素分秘调节为例,说明激素分级调节机制及其意义。
(3)概括出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调节的一般过程。
(4)运用激素调节原理分析与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滥用激素类药物等),说出以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激素调节的过程与特点。
三、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图片展示马拉松长跑示意图:引导学生计算如果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久?(0.7-1.1分钟)提问:(1)运动员长跑过程中,血糖浓度会大幅下降吗?(2)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血糖正常浓度范围:3.9-6.1mmol/L)无论人体处于运动还是安静状态,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那么这是怎样实现的?血糖的相对稳定对机体的稳态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激素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1、激素调节的实例: 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概念: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可能还有少量果糖、半乳糖等)(2)血糖的①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来源)(展示图片)来源:②肝糖原的分解(空腹血糖的重要来源)(展示肝糖原结构图)③脂肪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东北虎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3)血糖的①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且释放能量(主要去向)去向:(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②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在骨骼肌中合成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分解成乳酸)③转化为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北京鸭的食物中都是谷物等糖类)(4)血糖的浓度:3.9-6.1mmol/L。
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课件展示51页图3-3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约占70%)分泌的蛋白质,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的组织细胞。
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约占20%)分泌的多肽,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15第3章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第二课时)【预学案】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部位及作用: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提高,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来进行的。
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到,下丘脑就会分泌,TRH运输到并作用于,促使垂体分泌,TSH随血液运输到,促使甲状腺增加的合成和分泌。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和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使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
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也存在。
(3)分级调节①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
②分级调节轴:,,分泌分泌甲状腺下丘脑垂体性腺促XXX激素释放激素促XXX激素肾上腺皮质③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1.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______运输。
(2)作用于______器官、______细胞。
注;①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不是指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而是运往到全身各处。
②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直接原因:只有靶细胞膜上或膜内有与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③激素只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根本原因:与相应激素结合的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内。
④分泌激素的细胞本身也可能是其分泌激素的靶细胞(如:甲状腺)。
(3)作为______传递信息(4)微量和______。
2.激素间的关系:(1)______作用: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都能提高血糖浓度。
(2)______(抗衡)作用:__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与上述三种激素的升糖效应之间相抗衡。
【探究案】探究一: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阅读课本53页思考•讨论讨论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讨论2: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呢?讨论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图一和图二中表示下丘脑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垂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甲状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其次节对点训练题组一血糖平衡调整1.如图是血糖调整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①②表示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乙分别是肝脏、胰岛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激素b是唯一能够上升血糖的激素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激素a能够降血糖,激素b能够升血糖,二者均由甲分泌,则激素a为胰岛素,激素b为胰高血糖素,甲为胰岛;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则乙为肝脏,A错误;激素a(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即能够促进过程①和过程②,B错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均能够上升血糖,因此激素b(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能够上升血糖的激素,C错误;血糖平衡调整是通过反馈调整来完成的,激素b(胰高血糖素)能上升血糖,当血糖上升到确定范围时,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正确。
2.依据图中人体器官模型,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假如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假如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假如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假如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解析:饭后血糖浓度上升,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合成肝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血糖浓度会降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A正确;饥饿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加强,使血糖浓度上升,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B正确;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削减,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C正确;饭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故A处胰岛素含量应低于B处,D错误。
3.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变更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取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时慢B.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干脆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上升血糖浓度C.早餐后2小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低于B点D.C点时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时的解析:C点时体内的血糖含量高于B点时的,胰岛素有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的作用,血糖高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取葡萄糖的速度比B 点时快,A错误;肌糖原不能干脆分解成葡萄糖上升血糖浓度,B错误;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胰岛素含量低,所以其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高于B点,C错误;C点时由于血糖浓度高,所以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时的,D正确。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A.激素有的是无机分子,有的是有机分子B.激素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从而调节生命活动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激素的作用是影响细胞内原有的生命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激素随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被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平衡。
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但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所以其靶细胞不可能是肌肉细胞;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垂体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
3.下图为血糖的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以及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血糖的去路发生了障碍,导致了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B.人体在进食后4 h左右的时候,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C.在三个血糖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向D.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从而使得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A项正确;进食后4 h左右,主要依赖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补充血糖,B项错误;血糖的三个去路中,糖的氧化分解是主要去路,C项正确;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D项正确。
4.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5.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血糖调节的机制是反馈调节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D.肌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管理甲状腺分泌激素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7.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性激素分泌减少,反馈调节的结果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延长光照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促进雌激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产蛋率;垂体功能受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产热能力降低。
8.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均为蛋白质②均由活细胞产生③均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④均由内分泌腺分泌⑤产生不正常时都可能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A.①②④B.③⑤⑥C.③④⑤D.②⑤⑥;人体内激素只能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活细胞均可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酶有催化作用,而激素只能改变细胞代谢水平以实现调节功能。
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可能患有甲亢,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此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较高;此人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所以此人的血糖含量要高于正常人;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较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由于胰岛素含量低,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减慢。
1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胰岛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由题意可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则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3)据题意可知,胰岛素能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之一。
(4)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机体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当降到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
胞吐协助扩散(2)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是(4)先升高,后降低能力提升1.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人体中的血糖含量先上升,为a曲线,然后胰岛素含量上升,为b曲线,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为c曲线。
2.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C.结构①可通过有关神经,直接调控甲的分泌D.c与b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甲(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促进乙(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调控甲分泌激素;胰岛素(b)降低血糖,肾上腺素(c)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为拮抗作用。
3.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体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根据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图解可判断: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图中只有③→下丘脑、③→垂体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
4.(多选)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
该实验需要完善之处有()A.为使反应现象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一致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D.出现昏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进一步观察,为了使实验更快出现低血糖症状,应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一致,排除实验结果不是由溶剂引起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活性;当给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后,小鼠出现惊厥,为了说明惊厥是由胰岛素降血糖作用引起的,应该对一半的实验动物注射葡萄糖溶液使其血糖恢复正常,而另一半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5.(多选)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机体产热增加B.体重快速增加C.进食量明显减少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因此机体产热增加,对氧气的需求更敏感,进食量加大,体重减轻。
6.回答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问题。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填“葡萄糖浓度差”或“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含量为3.9~6.1 mmol/L,机体长时间运动时,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6.1 mmol/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
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增多,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5)当体内血糖浓度低于3.9 mmol/L时,人会感觉头昏,其原因是。
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不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消耗能量。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则为被动运输,主要靠葡萄糖的浓度差。
(3)机体长时间运动,血糖不断被消耗,导致机体血糖含量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4)当血糖浓度高于6.1 mmol/L时,部分葡萄糖在随尿液排出体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导致尿液增多。
而尿液中的葡萄糖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人体血糖含量低于3.9 mmol/L时,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从而出现头昏现象。
载体主动运输(2)葡萄糖浓度差(3)胰高血糖素肝糖原(4)尿量砖红色(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7.如图表示某种雌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
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