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648.00 KB
- 文档页数:22
[单选题]1.骨筋膜室的构成不包括A.浅筋膜B.(江南博哥)深筋膜C.肌间隔D.骨间膜E.骨骼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浅筋膜位置表浅,结构较疏松,不属于骨筋膜室的构成结构。
[单选题]2.患者男,48岁,既往前列腺癌病史,近几个月来出现全身多处疼痛,以左大腿为重,查×线片提示"左股骨、左侧第3、5、7肋骨、右侧第2、7肋骨溶骨性破坏",病灶穿刺能找到大量异常浆细胞,以下可能的诊断是A.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B.非骨化性纤维瘤C.多发性骨髓瘤D.软骨肉瘤伴全身骨转移E.骨肉瘤伴全身骨转移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骨髓瘤起源于骨髓造血组织,以浆细胞为主的恶性肿瘤,可以是孤立性,由于其产生多发性骨损害,也称多发性骨髓瘤。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好发部位为脊椎、肋骨、颅骨、胸骨等。
×线表现为多个溶骨性破坏和广泛的骨质疏松。
骨髓穿刺能找到大量异常浆细胞即可确诊。
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
答案为C。
[单选题]3.患者,女性,50岁,双侧内踝骨性隆起25年伴疼痛、右足底麻木半年入院。
查体:双侧内踝后下方可触及骨性隆起1cm×1cm,有压痛,左侧足底感觉减退,双侧踝管Tinel征(+)。
诊断:双侧踝管综合征。
该患者左侧受损的结构是A.股神经B.腓浅神经C.坐骨神经损伤D.胫后神经E.胫前神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双侧踝管综合征易引起胫后神经损伤。
[单选题]4.旋前圆肌综合征最容易卡压的神经是A.尺神经B.股神经C.骨间背神经D.骨间掌侧神经E.坐骨神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旋前圆肌综合征最容易卡压骨间掌侧神经。
[单选题]5.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时,远端向内侧移位的目的是?A.减少下肢短缩B.降低股骨头承受的负荷,利于恢复C.防止膝关节外翻畸形D.延长外展肌群的力臂E.恢复下肢力线轴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时,远端向内侧移位的目的是恢复下肢力线轴。
[单选题]6.出现下列体征最支持骨盆骨折的诊断的是A.下肢长度不等B.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C.髋部局部出现瘀斑D.直腿抬高试验阳性E.髂部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周围神经在其行径中,因解剖特点,需经过一些骨-纤维隧道,跨越或穿过腱膜、筋膜,局部空间有一定限制。
当这些隧道、腱膜、筋膜因各种原因产生狭窄或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均致神经被挤压,长此下去便可产生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神经永久性损害。
这种现象称之为神经卡压综合征。
根据神经卡压部位及组成纤维成分的不同,其功能障碍表现各异,如髂前上棘的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仅为感觉功能异常;前臂旋后肌卡压综合征为运动功能障碍;而腕管综合征、跖管综合征等,同时有感觉、运动障碍。
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表现出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应用解剖腕管为腕骨构成底和两侧壁,腕横韧带覆盖其上组成的一个骨-纤维隧道。
腕管内有拇长屈肌腱,2~4指的指深、浅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正中神经最表浅,位于腕横韧带与其他肌腱之间。
拇长屈肌腱被桡侧滑囊包裹,其他肌腱为尺侧滑囊包裹。
当腕关节掌屈时,正中神经受压,同时用力握拳,则受压更剧。
病因1、外源性压迫因腕横韧带坚韧,来自腕管表面的压迫少见。
2、管腔本身变小腕横韧带可因内分泌病变(肢端肥大症、黏液性水肿)或外伤后瘢痕形成而增厚;腕部骨折、脱位(桡骨下端骨折、腕骨骨折和月骨周围脱位等)可使腕管后壁或侧壁突向管腔,使腕管狭窄。
3、管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腕管内腱鞘囊肿、神经鞘膜瘤、脂肪瘤、外伤后血肿机化,以及滑囊炎、屈指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等,都将过多占据管腔内容积,而使腕管内各种结构相互挤压、摩擦,从而刺激或压迫正中神经。
4、职业因素如木工、厨工等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腕管内压力反复出现急剧变化: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的300倍。
这种压力变化也易引起正中神经发生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1、中年女性多见,男性常有职业病史。
双腕发病率可高达30%以上,其中绝经期女性占双腕发病者的90%。
坐骨神经之腓总神经卡压综合症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它发生在腓总神经走行于腘窝至腓骨颈这一段中,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腓总神经受压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
因为常见,故倍受关注。
【相关解剖】(图3-3-43)腓总神经是坐骨部分的一个主要分支,一般在腘窝的上角发出,即在大腿下1/3处自坐骨神经干分出(即坐骨神经可在骶丛的骨盆口处至股后下1/3处的任何一点均可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而后,在腘窝外侧沟内呈直线形或小弧线形走行。
腓总神经的外侧为股二头肌肌腱;前内侧为腓肠肌外侧头;后方为致密的腘筋膜与髂胫束的移行部;腓总神经行走于三者围成的沟内。
腓总神经沿股二头肌腱内侧缘行向外下,与股二头肌一起到达腓骨小头处;然后,穿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由腓骨头后面向前下走行;至腓骨颈外侧,紧贴骨膜绕至腓骨颈的前方,经腓肠肌纤维弓进入腓管,亦称腓骨上管。
腓管由腓骨颈前外侧骨面与腓骨长肌起始部围成,其上端有股二头肌抵止腱的部分纤维参与。
在腓管中,腓总神经大多与腓骨颈骨面相邻,也可穿过腓骨长肌腱。
在腓骨颈前外侧,有时可以触摸到腓总神经在骨面上滚动。
在入腓管前或在腓管内又分出以下分支:腓浅神经运动支支配腓骨长、短肌;余为感觉支,支配足背、趾背的大部分皮肤的感觉。
该神经的背侧皮支,在腓骨远中1/3交界处易损伤,可导致足背麻木。
腓深神经运动支支配胫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长伸肌、趾短伸肌及第一、二骨间背侧肌;皮支支配第一、二趾间背侧的一小块皮肤的感觉。
膝返神经系腓总神经的一个恒定的分支,它可来源于腓总神经(占61.4%)、腓深神经(占35.7%)和腓浅神经(2.9%)。
如膝关节外侧不适,同时有小腿或足外侧麻木感等表现而膝关节本身又无病变者,可考虑与该神经病变有关。
腓总神经的体表投影:自腘窝上角至腓骨头后侧划一直线,此线即为腓总神经行程的投影。
腓管(3-3-44)为部分腘筋膜、腓骨长肌纤维与腓骨颈共同形成的长10~20mm骨纤维管道,位于小腿上1/3,腓骨外侧与腓骨长肌的起点之间。
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卡压综合征症状,尤其是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早期症状,神经卡压综合征有什么表现?得了神经卡压综合征会怎样?以及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哪些并发病症,神经卡压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见症状:感觉障碍、关节疼痛、肩痛、囊肿、麻痹、营养障碍、肌肉萎缩*一、症状1、疼痛和感觉异常:可按神经支配皮节发生感觉缺失或异常。
2、夜间加重又称休息痛。
3、疼痛可向近侧远侧同时放射,需与双重卡压鉴别。
4、肌肉萎缩、无力、运动不协调。
5、交感神经受累征:表现为温度、颜色、发汗及营养障碍。
6、卡压点的局限性压痛、放射。
卡压点远近侧均有压痛称Vallex现象。
7、Tinel征:为卡压点的轻叩痛并有发麻感。
*二、各部位神经卡压综合征1、腕管综合征本病又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
腕管位于掌根部,底部和两侧由腕骨构成,腺横韧带横跨其上,形成一骨-纤维通道。
手和腕长期过度使用引起慢性损伤,腕横韧带及内容肌腱均可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使管腔狭窄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可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
某些全身疾病可通过腕管内容物增大,引起自发性正中神经损害。
好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为男性的5倍,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
起病缓慢,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发胀,常入睡数小时后痛醒,活动后缓解。
正中神经分配区皮肤感觉迟钝,过敏。
大鱼际可有萎缩,拇指笨拙无力。
叩击腕部可出现Tinel征,腕关节极度屈曲60秒,手的感觉异常可加重(Phalen 试验),腕管内压增高。
血压计充气超过收缩压30~60秒可诱发患手疼痛。
过度伸腕与屈腕试验同样引起感觉异常和疼痛加重。
腕管掌侧卡压点压痛放射痛。
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非手术治疗使腕制动于中立位,腕管内注射皮质激素。
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难以缓解者需行手术减压。
有利用内窥镜手术的报道。
临床正中神经作用、解剖学特点、正中神经卡压、正中神经阻滞疗法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方法、阻滞药物及射频技术、并发症、效果评定、评估标准、治疗目标疗程及注意事项正中神经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它是负责前臂旋前的神经,拇指、食指、中指和手腕屈曲的神经,拇指前推和对位的神经,以及前3个手指掌侧的感觉神经。
正中神经阻滞可用于手术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风险较小,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主要用于拇指、扳机指肌腱松解术和腕管综合征松解术,以及手掌拇指、食指及中指的手术麻醉。
应用于手部手术时\正中神经阻滞较臂丛神经阻滞更有助于保护患肢运动功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正中神经阻滞常用于小儿扳机指手术的麻醉,以便更好地保护小儿手运动功能。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是使用药物或物理措施,阻断正中神经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切断“疼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缓解病灶局部血管、肌肉痉挛状态,改善局部血供,消除水肿,促进新陈,分成内侧支和外侧支两个分支,并在屈肌支持带远端分出一条掌侧返支需要注意的是,个别人掌侧返支发生变异,发生于屈肌支持带近端,故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压时可不表现出拇指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症状,需注意鉴别。
内侧支分为指掌侧总神经,进一步分成食指尺侧、中指尺横侧和环指横侧指掌侧固有神经,支配对应皮肤感觉,中指尺侧指掌侧固有神经发出肌支支配中指蚓状肌。
外侧支分出拇指尺侧指掌侧固有神经、食指横侧固有神经,支配对应区域感觉,食指梳侧固有神经发出肌支支配食指蚓状肌。
掌侧返支发出1、2指指掌侧固有神经,收集相应皮肤的感觉,并发出肌支支配拇短展肌、拇对掌肌和拇短屈肌浅头(图5)代谢,松解粘连组织。
通过改善局部组织病理生理学状态,从根本上缓解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症状。
正中神经解剖学特点正中神经的起源与走行正中神经自臂丛发出,经胸大肌、胸小肌与肩胛下肌之间,紧贴腋动脉外侧下行,行至肘管处斜跨肱动脉转至其内侧,在肘部通过肱二头肌肌腱和旋前圆肌下方,贴骨间膜前面伴肱动脉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肘部及前臂部的肌肉和皮区,穿过腕管,发出肌支和感觉支支配手部运动和感觉(图1)。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 [基本概念]:神经系统疾病当中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是针刀治疗的适应症之一。
目前比较统一的周围神经卡压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概念是指周围神经在其行程中任何一处受到卡压而出现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这一定义临床引用较少,但概括全面且恰当。
狭义的概念临床引用较多,但覆盖面不广,是指周围神经经过某些解剖上的特定部位,如经过肌肉的腱性起点,穿过肌肉,绕过骨性隆起,经过骨纤维鞘管及异常纤维束带处,因这些部位较硬韧,神经本身因肢体运动,在这些部位反复摩擦造成局部水肿等炎症反应,使鞘管容积减小,神经在压迫及反复摩擦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脱髓鞘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周围神经卡压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原则上应采取手术治疗,且疗效也较满意。
手术治疗是对卡压神经行松解术,包括单纯松解去除卡压物、神经外膜松解和神经束膜松解等。
针刀治疗能够通过对神经受卡压部位附近的软组织进行有限松解,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神经卡压,从而缓解症状。
并且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显示针刀治疗对于部分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以下举例列举了一些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类的疾病,这些疾病都是经过针刀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的疾病:1.神经根型颈椎病2.腕管综合征3.肘管综合征4.梨状肌综合症5.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6.莫顿跖痛症7.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症8.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9.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之一) [基本概念]: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中发病率最高者,约占60%。
此乃侧后方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所致,主要表现为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临床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其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
桡神经损伤的诊疗体会在常见的上肢神经损伤中,桡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后手术吻合效果较好。
故早期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对桡神经损伤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笔者通过15年的临床观察,结合桡神经的解剖结构和损伤特点,对桡神经损伤的诊疗体会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1 腋部桡神经的损伤临床表现有:①三垂征:即肘、垂腕、垂指畸形(上肢所有伸肌瘫痪)。
由于伸肌瘫痪和重力的作用,患者背侧向上抬臂时产生垂肘畸形(肱三头肌功能丧失,致命前臂不能伸直);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的瘫痪,致使桡腕关节不能背伸,又因重力作用抬前臂时呈现垂腕畸形;指总伸肌为仅有的伸掌指关节的肌肉[1],其瘫痪后可使2~5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而拇肌的瘫痪,可使拇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产生垂指畸形,即拇指及各手指均下垂,不能伸掌指关节。
但是有一种假象值得注意,“如被动维持掌指关节于伸直位,侧手指可伸直,对这种现象不要误诊为桡神经完好。
因为骨间肌和蚓状肌有伸2~5指指间关节的功能,同样拇短展肌和拇收肌有伸拇指指间关节的功能。
②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弱:肱桡肌作用于肱尺关节,为一有力的屈肌。
肱桡肌正常时肌电图显示,只是在肘屈位特别是自旋前位旋后至中间位时电位明显[1]。
因此肱桡肌的瘫痪,致使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量减弱。
③前臂伸直位不能旋后,呈旋前畸形。
有一种假象同样值得注意,即在肘屈时可由于肱二头肌起作用而旋后。
肱二头肌为肌皮神经所支配,主要功能为屈肘,并为前臂强有力的旋后肌,试观察在上紧螺丝钉与拧瓶塞时肱二头肌的作用即不难了解。
旋后肌正常时肌电图显示,“在伸肘位并前臂旋后时,仅旋后肌出现电位活动,而肱二头肌无电位活动”。
因此前臂不能旋后是指在肘关节伸直位不能旋后。
2 肱骨中1/3部桡神经的损伤临床表现为二垂征,即垂腕、垂指畸形(桡神经在肱骨中1/3以上发出肌支支配肱三头肌,故肱三头肌不被累及而伸肘良好);前臂在旋前旋后中立位屈肘力弱(肱桡肌肌支尚未发出);前臂于伸直位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拇指不能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