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4
植树。
(教材第36~37页)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准确计算。
3.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课件、小棒。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同学们在分树苗,要进行植树活动了。
•从图中知道有三个班参加植树,一共有36棵树苗。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境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究的问题做准备。
】师:要把这36棵树苗分给三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同学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先分3捆,每班分到1捆;再分6棵,每班又分到2棵,这样每班一共分到12棵。
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6÷3=2,10+2=12。
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36÷3=12(棵)。
师:如果三(1)班有48人参加植树活动,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试一试看,自己能算对吗?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生1:我们可以在点子图上圈一圈,每4个为一组,最后分成了12组,所以48÷4=12(组)。
生2: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40÷4=10,8÷4=2,10+2=12。
生3:这道题实际是要求我们计算48里面有几个4,或者说48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48÷4=12(组)。
师:自己算一算下面的习题,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三-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2. 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4. 游戏法: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
5.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和减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情景,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演示:通过示例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
5. 应用: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
6.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和减法。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完成练习题。
3.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条理地思考。
2. 在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和减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