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一必修课统一格式教学计划进程表(必修课)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上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本教学计划旨在全面覆盖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上册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一章:力学1. 引言和导入(1课时)2. 运动的描述(3课时)3. 物体力学性质(4课时)4. 牛顿运动定律(5课时)5. 力的合成和分解(3课时)6. 力的做功和机械能(4课时)7. 动能定理和功率(4课时)8. 动量守恒定律(3课时)9. 冲量和动量守恒(4课时)10. 动力学模型(3课时)第二章:物理世界的单位1. 保卡尔通话初探(2课时)2. 单位和国际单位制(2课时)3. 物理量的测量和误差(3课时)4. 物理量的运算和数量关系(3课时)第三章:质量和密度1. 质量的概念和得知(2课时)2. 一般物体质量的测量(2课时)3. 密度的概念和得知(2课时)4. 物质的分层和密度的应用(3课时)第四章:力学之建立1. 高度和距离的概念和得知(2课时)2. 抛体运动及其应用(3课时)3. 空气作用和离心力(3课时)第五章:静电学1. 静电现象和电荷的概念(3课时)2. 导体和绝缘体(2课时)3. 电场和电势(3课时)4. 静电场中的带电粒子(2课时)5. 电容和带电导体(3课时)教学进度表注意:上述教学进度表仅为参考,具体的授课时间和复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上述教学进度表仅为参考,具体的授课时间和复习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以上是《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的内容,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份简明清晰的教学指导。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框架(新教材和教学进度表)教学框架概述本教学框架旨在为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提供一个简单且无法确认的教学进度表。
以下是本框架的主要特点和策略:2. 简单策略: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简明易懂。
简单策略: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教学策略,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
这样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简明易懂。
3. 无法确认的引用:在教学框架中,我们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法确认的引用:在教学框架中,我们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进度表下面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阅读与写作- 1.1 单元导入- 1.2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 1.3 现代文阅读与写作- 1.4 单元小结与复第二单元:古代文学- 2.1 古代文学概述- 2.2 古代诗歌与韵律- 2.3 古代散文与小说- 2.4 单元小结与复第三单元:现代文学- 3.1 现代文学概述- 3.2 现代诗歌与韵律- 3.3 现代散文与小说- 3.4 单元小结与复第四单元:修辞与鉴赏- 4.1 修辞手法- 4.2 修辞手法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4.3 鉴赏文学作品- 4.4 单元小结与复第五单元:文化与思维- 5.1 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5.2 文化与人的成长- 5.3 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 5.4 单元小结与复第六单元:文学与人生- 6.1 文学与人生态度- 6.2 文学与人的价值追求- 6.3 文学与社会关怀- 6.4 单元小结与复总结以上是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教学框架。
希望通过这个简明的框架,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实际教学需求。
2023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A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1. 简介本文档是2023年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A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包含教学进度表。
该教学计划旨在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参考,帮助他们组织教学活动和合理安排研究时间。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研究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国家观、地球观和环境意识。
3.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按照目标要求,将必修一的地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单元一:地球与地图- 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掌握基本地图阅读和制作方法- 认识地球上的各大洲、各大洋及其主要地理特征单元二:宇宙中的地球- 了解宇宙中的地球- 探索地球的宇宙地位、运动及其相关现象- 分析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和星系的基本特征单元三: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 了解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问题单元四:地球人口与城市发展- 了解地球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成因和影响- 探索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问题单元五:地理研究与地理技术-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探索地理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展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4. 教学进度表本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表如下:注意:该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该教学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通过按照目标要求划分教学内容,并提供教学进度表,有助于教师高效教学和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
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灵活安排。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一、本学期教学目标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进度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计划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一语文(上),每周5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80节(其中阅读课50节,写作、口语课16节,复习及月考、其中、期末考试等机动14节)。
三、本期教材处理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型课模。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
“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文言文,新教材的文言文虽是按历史顺序编排的,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
生物必修1教学工作计划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并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掌握典型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4)熟悉生物学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生物学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生物学的发展历程;(2)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4)生物学的基本分类。
2. 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1)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方法;(2)常见的生物学仪器和设备;(3)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巧;(4)生物学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写作。
3. 生物学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1)细胞生物学;(2)遗传学;(3)生态学;(4)进化生物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采用教师讲解、图文并茂、举例说明等方式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3.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讨论、合作实验、集体研究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 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学的知识传授,形象生动,直观易懂。
2. 实验仪器配备实验仪器和设备,开展实验操作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 实验材料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4. 图书资料提供丰富的生物学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阅读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
2、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刊,扩大阅读量。
能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
3、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展加深知识面。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能学会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5、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6、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让学生了解基本现代汉语语法。
7、适当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8、集体讨论,认真备课(备学生),积极听课,提升教学水平。
9、开展有益的语文实践活动,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
着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材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必修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
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三、教学方法:1、落实教学常规。
2、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法。
注重教学的同时随机渗透德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操。
3、研究新教学大纲,把握新形势新动向。
4、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学习和研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6、树立创新意识,在课堂中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应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锻炼机会。
高一数学必修1进度表及教学计划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一数学必修1的进度表及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合理安排研究和教学时间,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
进度表教学计划1. 第1课时:函数及其表示- 研究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基本概念。
- 掌握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第2课时:一次函数- 研究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能够求解一次函数的零点和函数值。
3. 第3课时:二次函数- 研究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掌握求解二次函数相关问题的方法。
4. 第4课时:幂函数和指数函数- 研究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和运算规律。
5. 第5课时:对数函数- 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和与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6. 第6课时:平方根与幂指函数- 研究平方根函数和幂指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理解平方根函数和幂指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7. 第7课时: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 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
-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的性质。
8. 第8课时: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法。
-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解集的性质。
9. 第9课时:绝对值与不等式- 研究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10. 第10课时:矩形中的仿射变换- 研究平行移动、垂直移动、水平翻折和纵轴对称等矩形中的仿射变换。
- 理解矩形中的仿射变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数学必修1的进度表及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统编本新高一上下册教学进度表【最新】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必修上课程的学习。
共计8个单元及四首古诗词背诵。
三、情况分析高一上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
“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
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四、工作重点:1、抓好常规,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让集体备课落得更实。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完整性,打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主要学会哪些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有哪些“干货”,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这种形式有意识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多让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看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量,让学习过程充满思考与探究,领悟与创造,也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
3、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探索“群文教学”“比较教学”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4、从教材的“活动”设计出发,更加注意学习主体往学生转,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不能把“活动”简单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
落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理解与探究语文“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
教学计划进度表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计划进度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完整的课程规划和教学进度安排,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课程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总课程时长为18周,每周5天,每天4小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1.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2.理解并应用数学公式和原理;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周:数学基础1.数学的定义、历史和作用;2.数学的基本概念;3.数学的基本运算;4.数学中的代数基础。
第二周:数学运算1.数学运算的规则和方法;2.数学运算的顺序;3.数学运算的技巧。
第三周:数学公式1.数学公式的定义和作用;2.数学公式的应用;3.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第四周:数学原理1.数学原理的定义和分类;2.数学原理的应用;3.数学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第五周:数学思维1.数学思维的定义和特点;2.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3.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第六周:数学问题解决1.数学问题的定义和类型;2.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3.数学问题的实例分析。
第七周:数学应用1.数学应用的定义和领域;2.数学应用的实例分析;3.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八周:数学建模1.数学建模的定义和步骤;2.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3.数学建模的实例分析。
第九周:数学知识拓展1.高等数学的概述和基本概念;2.高等数学的应用领域和作用;3.高等数学的分支学科介绍。
第十周:数学知识深化1.深入探讨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微积分的计算方法和技巧;3.研究微积分的应用领域和实例分析。
第十一周:数学知识综合应用1.学习线性代数的概念和方法;2.学习线性代数在科学、工程和经济等领域的应用;3.通过实例分析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二周:数学问题研究与探索1.研究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研究现代数学研究的前沿和进展;3.个人探索和研究某个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通过高一一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上册在整个统编教材体系中属于中间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通讯报道、名著阅读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逻辑的力量》学习任务,集中学习古典名著经典。
本册教材仍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五个单元。
全册共编排了1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8篇,自读课文7篇,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革命精神”。
正视历史,才能珍稀当下;尊重历史,才能实事求是;铭记历史,才能开阔未来。
我们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
第三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才成长的精神轨迹,带给人们以审美的愉悦。
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附表1: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课程平台课程结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开课学期与周时数考核形式上课周数讲授实验或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查考试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12004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32 3 ∨1112004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2 32 2 ∨1612004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2 22 2 ∨11120041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2 32 32 2 ∨16120041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二)2 32 32 2 ∨1612004106A~12004106F形势与政策(一)~形势与政策(六)1 60 60第1-6学期,每周2学时,每学期教学周数5周∨5*6*2工具与人文课程03004101 大学英语(一)15.5 24856 4 ∨1403004102 大学英语(二)64 4 ∨1603004103 大学英语(三)64 4 ∨1603004104 大学英语(四)64 4 ∨1601004101 大学语文 2 32 32 2 ∨16110041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6 96 56 40 6 ∨16体育与健康课程14004101 大学体育(一)8 12428 2 ∨1414004102 大学体育(二) 32 2 ∨1614004103 大学体育(三) 32 2 ∨1614004104 大学体育(四) 32 2 ∨16 职业发展课程3500410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16 2 ∨835004102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6 2∨8 国防与安全课程31004102 军事理论 2 36 36 ∨30004101~30004108大学生安全教育(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八)2 32 第1-8学期,每学期4学时,周2学时。
∨ 2合计理论:770学时45.5 学分实践:40学时 2.5学分续附表1: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开课学期与周时数考核形式上课周数讲授实验或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查考试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基础课04004108 高等数学(一) 5 84 84 6 ∨14080542100 素描(一) 2.5 64 16 48 5 ∨14080542101 素描(二) 2.5 64 16 48 5 ∨14080542102 色彩(一) 2.5 64 16 48 4 ∨16080542103 色彩(二) 2.5 64 16 48 5 ∨14080542104 画法几何 3 48 48 4 ∨12080542105 阴影透视 3 48 48 4 ∨14080542106 建筑初步 3.5 56 56 4 ∨14080542107 建筑构造 3 48 48 4 ∨12080542108 工程测量 2.5 48 32 16 4 ∨12080542109 建筑画表现技法 2 48 16 32 4 ∨12080542110 城市建设史 3 48 48 4 ∨12080542111 中外建筑史 3 48 48 4 ∨13080542112 城市规划原理 4 64 64 6 ∨1108054211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一)CAD 2 48 16 32 4 ∨12080542114 计算机辅助设计(二)3D 2 48 16 32 4 ∨12 小计:理论:588学时36.5学分实践:304学时9.5 学分专业核心课080542115 建筑设计(一) 5 80 80 6 ∨14080542116 建筑设计(二) 5 80 80 6 ∨14080542117 城市详细规划(一) 5 80 80 8 ∨10080542118 城市详细规划(二) 5 80 80 8 ∨10080542119 乡镇规划设计 6 112 80 32 8 ∨14续附表1:必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开课学期与周时数考核形式上课周数讲授实验或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查考试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08054212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3.5 56 56 4 ∨14080542121 城市管理与法规 2.5 40 40 3 ∨14080542122 城市生态与环保 2.5 40 40 3 ∨14080542123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3 48 48 4 ∨14080542124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3 48 48 4 ∨12080542125 城市总体规划 6 112 80 32 8 ∨14 小计:理论:712学时44.5 学分实践:64 学时 2 学分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必修课合计:理论:2070学时126.5学分实践:408学时14学分附表2:选修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学时分配开课学期与周时数考核形式上课周数讲授实验或实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考查考试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人文艺术与文化传承16公民素养与社会关怀16自然科学与科学思维16工程技术与资讯应用16合计:128学时8学分(说明: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必须在艺术类课程中选修2个学分,另外在非本专业类别中选修6个学分。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活跃的思维方式和较强能力,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勇于创新,适应力强,受到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技管理初步训练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发展方向有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热心为社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业务方面:较好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顺利地阅读本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查阅文献和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3.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仪器分析、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六、专业特色课程材料化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化学分析、物理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化学生物学导论、高分子基础双语教学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附表一: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材料化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注:1、辅修在必修课、选修课内任意选够25个学分以上即可;2、双专业要求50个学分或以上;双学位要求75个学分或以上,须做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6个学分)。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教学计划含进度表教学计划: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一为了应对高一年级学生自主研究能力较差,解方程、解不等式甚至连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奠定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终身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准备1.深入研究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防止对教材加深加宽,重视数学应用和思想方法的渗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惯。
5.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内容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3.函数概念与性质4.指函数与对数函数5.三角函数四、课时安排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课时分配(13课时)1.集合的概念(2课时)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课时)3.集合的基本运算(2课时)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课时)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课时)6.章末小结与测试(3课时)五、时间安排9月3-4日:集合的概念9月6-7日:集合间的基本关系9月8-9日:集合的基本运算9月10-11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9月14-15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September 16-17: Chapter 2 "Quadratic ns。
ns。
and Inequalities" (12 class hours)2.1 Properties of XXX (3 class hours)September 18-21: 2.2 and 2.3 Basic Inequalities (2 class hours)September 22-23: Quadratic XXX (4 class hours)September 24-27: End of Chapter Summary and Test (3 class hours)September 28-30: Chapter 3 "Concepts and Properties of ns"(15 class hours)3.1 XXX ns (3 class hours)3.2 Basic Properties of ns (3 class hours)3.3 Power ns (3 class hours)3.4 ns of ns (Part 1) (3 class hours)End of Chapter Summary and Test (3 class hours)XXX:October 13-15:October 16-20:October 21-23:October 26-28: Chapter 4 "XXX" (16 class hours) 4.1 Exponents (2 class hours)4.2 XXX (3 class hours)4.3 Logarithms (2 class hours)Midterm Exam (3 class hours)4.4 Logarithmic ns (3 class hours)4.5 ns of ns (Part 2) (3 class hours)End of Chapter Summary and Test (3 class hours)October 29-30:November 2-4:November 5-6:XXX 9-10:November 11-13:XXX 16-18:November 19-23: Chapter 5 "Trigonometric ns" (25 class hours)5.1 Arbitrary Angles and Radian Measure (3 class hours)5.2 XXX (3 class hours)XXX 24-26:XXX 27-December 1:5.3 Induced Formulas (3 class hours)Midterm Exam (3 class hours)5.4 XXX (3 class hours)5.5 Trigonometric Identities (3 class hours)5.6 XXX(ωx+φ)(4 class hours)5.7 XXX (3 class hours)End of Chapter Summary and Test (3 class hours) XXX 23-25:December 28-31: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Test (22 class hours)January 4-6: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apter 1 (3 class hours)January 7-11: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apter 2 (3 class hours)January 12-14: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apter 3 (3 class hours)January 15-19: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apter 4 (3 class hours)January 20-22: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hapter 5 (3 class hours)Final Exam (6 class h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