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简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99.51 KB
- 文档页数:10
孔子弟子简介孔门弟子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
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
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
《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
《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
字仲弓。
品学兼优。
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
后来荀子更敬重他。
《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下面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子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闵损,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
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冉耕,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公西舆如,字子上。
司马耕,名耕,字子牛。
春秋末年宋国人。
生年史料无征。
《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孔子门下的72个徒弟(孔子贤弟子简介)孔子的弟子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孔子讲学图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其中最主要的有: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孔子的母亲的姓氏也是颜,是巧合还是感情因素使颜回成为孔子最得意弟子呢?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