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74.00 KB
- 文档页数:22
人教版2020-2021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 5××100%=4m 5/7,通过分析可知,8m 3/11+8m 4/9+4m 5/7≥m 2 ,正确。
人教版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 B C D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水的量减少,且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使溶质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加入的氧化钙的质量达到一定数值,可以将溶液中的水完全反应,最终溶液的质量为零,错误;B、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所以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量最多的是丙,最少的是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甲,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本来就有水,所以开始水的量大于零,反应过程中因生成水,所以水的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水的量不变,正确;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镁和铁最终都能完全反应,等质量的镁比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错误。
故选C。
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答案】A【解析】【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详解】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设氯离子质量为x,2Cl-~H2↑,71 2x 0.4g7120.4x g=x=14.2g,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14.223.435.5100%58.5gg=⨯。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1初三化学中考二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 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 .8.8g B .12gC .15.7gD .20g【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Ca 元素质量不变。
若将化学式变形转换为,则。
故选B 。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 ,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 .12g B .14.25gC .17.25gD .27g【答案】D 【解析】 【分析】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详解】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 ,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g+10g-209g=1g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23H Al 2273xy273=x yx=9y 2MgH 24210g-x 1g-y242=10g-x 1g-y12y-x=2由x=9y和12y-x=2得,2y=g3,x=6g生成氢氧化铝的质量为276g17.3g78÷≈,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410g-6g9.7g58÷≈,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3g+9.7g=27g故选D。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符合除杂原则;B、 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4.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不纯的氯化钙样品中含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某些物质。
取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8.7克沉淀,则关于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推断正确的是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只有氯化钠、没有氯化镁D.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钠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A.Na2CO3、NH4NO3、Ca(OH)2B.Fe2(SO4)3、Na2SO4、Mg(NO3)2C.AlCl3、Ba(NO3)2、CaCl2D.Na2CO3、AgNO3、BaCl2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5.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6.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 Fe 2O 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 3 = 2FeCl 2+CuCl 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
取适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 ,一定不含Fe②滤液乙中一定含有FeCl 2、CuCl 2,一定不含FeCl 3③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 2,则一定有FeCl 2④若充分反应后Zn 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 2,则可能有FeCl 2⑤若充分反应后Zn 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 2,无CuCl 2,可能有FeCl 2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 .t 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 .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 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滴加Ba (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H2SO4一定有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C.HCl和MgCl2一定有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2.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 N2O2碳粉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B NaOH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氯化钠固体泥沙水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 KC1溶液K2SO4溶液Ba(NO3)2溶液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4.(2012年山东烟台,18题,2分)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6.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7.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和操作A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A.A B.B C.C D.D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分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B分别取少量液体,各加入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C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D分别取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水A.A B.B C.C D.D9.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A、B、E、F一定是氧化物10.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②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Cu(NO3)2和Zn(NO3)2④若溶液甲是无色,则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3、可能有Zn(NO3)2、一定没有Cu(NO3)2⑤向固体乙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11.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A.B物质一定是酸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答案】A【解析】初中化学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主要有两类,①碳酸盐与酸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由于A是复合肥,所以应为硝酸钾,D 应为水。
如果B为酸(或碱),则E为二氧化碳(或氨气);所以H为碱(或酸),F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A、B物质可能是酸或是碱,故错误;B、D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若H是碱,则B为酸,A为碳酸钾,属于钾肥,故正确;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E为二氧化碳,F为氨气,所以H是碱,G是氨态氮肥,故正确。
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答案】B【解析】【分析】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1004410g x10010g44x ↑=解得x=4.4g此时左侧烧杯增加的质量为:10g-4.4g=5.6g。
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右侧烧杯也需要增重5.6g。
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若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一个小于100。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两者都大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