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守则.doc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2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1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施行手术的责任心,达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培养外科医师的目的。
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该制度。
一、分级管理原则1、各科室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2.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相应调整其手术范围。
3.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4.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二、手术分类。
依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手术分为四类: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三、手术审批权限1、普通手术:原则上经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由本科上一级医师审批。
2、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四、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第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
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引言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施行手术的责任心,达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培养手术医师的目的,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1. 手术医师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相关专业学位和临床工作经验。
2. 手术医师应通过医院组织的手术技能培训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和实际手术操作。
3. 手术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4. 手术医师应定期参加手术相关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 手术分级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
手术分级依据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进行划分。
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2.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手术医师根据其专业技术水平、手术经验和能力进行分级授权。
一级手术:可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施行。
二级手术:需由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三级手术:需由具备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四级手术:需由具备教授或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施行。
3.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机制(1)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师手术分级授权工作。
(2)每年由手术医师所在科室根据其手术操作能力、效果、医疗质量等绩效指标评价审核,确定每位手术医师手术分级,上报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3)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根据其手术级别、专业特点、医师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和实际手术技能,对手术医师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审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目的与意义手术医师是医院手术室的重要人力资源,其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对患者手术的安全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为了规范手术医师的资格认定和授权管理,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资格分级根据手术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将其分为三级: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
1.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资格是最高级别的手术医师资格,要求手术医师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高级职称;(2)手术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各类手术的操作技术;(3)在手术室工作时间不少于10年,且有连续五年的独立手术经验。
2.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资格是中级手术医师资格,要求手术医师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副高级职称;(2)手术经验较丰富,能独立完成大部分常见手术;(3)在手术室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且有连续三年的独立手术经验。
3.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资格是初级手术医师资格,要求手术医师具备以下条件:(1)拥有中级职称;(2)具备基本的手术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一些常见手术;(3)在手术室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且有连续一年的独立手术经验。
三、授权管理1.授权原则(1)主任医师对所有手术具有授权权限;(2)副主任医师可以对其下级医师进行授权,但需主任医师同意;(3)主治医师可以对其下级医师进行授权,但需副主任医师同意;(4)手术医师只能接受与其资质相对应的手术授权。
2.授权程序(1)手术医师向上级医师提出授权申请;(2)上级医师审核申请,根据手术医师的资质和实际需求,决定是否进行授权;(3)同意授权的上级医师签署授权书,并将其存档备查。
3.手术授权范围(1)主任医师可对所有手术进行授权;(2)副主任医师可以对本科室的常见手术进行授权;(3)主治医师只能对简单的手术进行授权,如皮肤切割、拆线等。
四、授权使用1.授权医师须在授权范围内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2.授权医师应将手术相关的情况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3.授权医师不得将授权权限滥用于其他医师,否则将撤销其授权资格;4.授权医师需持续学习和提高自身手术技术,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xx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手术医师适用于各级手术医师,包括内镜手术和介入诊疗等有创操作医师。
实施介入诊疗的医师同时需要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医师手术权限认定程序1.医院首次手术医师权限认定工作,遵循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二条“医师手术权限”的原则,由医务科提出,征询科室意见后,提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
2.因手术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承担上一级手术的,填写《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申请审批表》,由科室讨论同意科主任签名后,交医务科审核,再提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授予申请的手术权限。
四、手术医师能力评价1.各级医师均需在各自被授予的手术权限范围内开展手术工作。
医务科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将手术医师每年开展的手术情况记录在案。
2.各级医师不得超权限实施手术,一经发现,按违反医疗核心制度进行处罚,再次发现,暂停手术资格3个月。
3.各级医师申请上一级手术权限前,需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该级别手术10例并效果良好后,才能提出申请。
4.对一年内出现非计划再次手术达到2例者,不得提高手术权限。
对连续2年发生2起以上(含2起)医疗事故的人员降一级执行,直至取消手术资格。
五、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的再授权机制1.被降低、限制、暂停手术权限的医师,由科室进行严格管理、考察,期满后科室再次进行手术权限评估。
2.科室根据评估结果,如认定可以再申请或恢复相应手术权限的,填写《手术医师手术权限申请审批表》,科主任签名后,交医务科审核,再提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再授予申请的手术权限。
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范文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一、背景引言手术医师是医疗机构中承担手术和麻醉操作任务的核心人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手术医师的安全水平和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提高手术医师的工作效率和操作质量,医疗机构需建立和完善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和治疗质量,提高手术医师工作效率。
2. 原则:(1)分类管理原则:根据手术医师的职称、资质、经验和技能,分为不同级别,实行差异化管理。
(2)能力导向原则:鼓励手术医师持续学习和提高,通过考核和培训来提升其技能水平。
(3)安全保障原则:确保手术医师的分级授权符合岗位要求,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4)科学决策原则:根据每位手术医师的实际情况和业务背景,科学确定其分级授权范围。
三、手术医师分级1. 初级手术医师: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手术,如阑尾炎切除、骨折复位等,但对于复杂的手术需要指导医师的陪同。
2. 中级手术医师:在初级手术医师基础上,具备更高的学历和职业资格,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手术,如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并能指导初级手术医师进行操作。
3. 高级手术医师:具备专业的学位和职业资格,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能娴熟,能够独立完成各类手术,包括复杂手术和微创手术,并能指导初级和中级手术医师开展工作。
四、分级授权管理流程1. 申请:手术医师提交申请,包括个人简历、职称证书、培训证明等材料,并填写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申请表。
2. 研究评定:由院内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和审核,包括学历背景、职称水平、培训经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初步评价报告。
3. 面试考核:对初步评价通过的申请人进行面试,考察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经验等,并结合个人发展规划和岗位需求,形成最终评价结果。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文档一、背景信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手术医师承担着手术操作的重要责任。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手术效率,有必要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对手术医师进行分级授权管理。
二、目的该制度旨在确保手术医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手术经验,具备独立执业的能力,并且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服务。
三、管理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手术医师。
根据手术医师的资质和专业背景,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确定各级别手术医师的权力和责任。
四、分级授权标准1.初级手术医师:a.临床经验不足三年的医师。
b.需要在高级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操作手术。
c.不得独立开展高度复杂的手术。
2.中级手术医师:a.至少具有三年临床经验的医师。
b.具备独立执业资质。
c.能够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手术。
d.需要进行高级手术医师的监督和指导。
3.高级手术医师:a.至少具有五年临床经验的医师。
b.手术技术熟练、独立执业。
c.能够处理复杂手术,并指导其他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d.参与手术医师培训和教育。
五、授权程序1.申请: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医疗机构提出手术医师资格授权申请。
2.资质评估:医疗机构将收集申请人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资质评估,包括学历、执业经历、培训经历等。
3.分级确定:医疗机构根据评估结果和手术医师的实际情况,决定其分级,并出具相应的授权证书。
4.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手术医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5.过程监督:医疗机构对不同级别的手术医师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持续提高。
六、授权管理1.授权证书:医疗机构将根据分级结果,为手术医师颁发相应的授权证书,明确其权力和责任。
2.定期复审:手术医师需要定期进行复审,以确保其手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更新。
3.技能培训:医疗机构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
4.外部监督:医疗机构主动接受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手术医师的授权管理符合规定和标准。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规章制度与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手术医生的管理,规范手术医生的操作行为,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手术的医疗机构及其中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手术医生的资格分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第四条手术医生资格分级是指在手术技术、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的评估。
第五条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由医疗机构根据医生的专业背景、学历、资质、临床经验和手术技术水平等综合考虑后确定,需经相关医疗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已获得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的医生,应持相关证件,如期参加培训和考核,保持其资格。
第二章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的范围和要求第七条初级手术医生:具备独立进行基础手术的能力,可以承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工作。
要求具备医学硕士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手术经验,参加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通过评估。
第八条中级手术医生:具备独立进行复杂手术的能力,可以承担较为复杂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工作。
要求具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资格,有5年以上手术经验,参加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通过评估。
第九条高级手术医生:具备独立进行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的能力,可以承担高风险手术与并发症的处理工作。
要求具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资格,有10年以上手术经验,参加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并通过评估。
第十条手术医生在获得资格分级后,应继续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评估,以保持其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章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的授权管理第十一条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的授权管理应严格遵循按级批准、按级授权的原则。
第十二条初级手术医生应在中级以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操作,中级手术医生应在高级以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操作。
第十三条高级手术医生可以独立承担手术操作,并指导初级、中级医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十四条手术医生资格分级的授权管理应建立相关的培训记录和档案,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和改进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和吊销资格分级证书等。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质量,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患者权益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规定。
下面将从制度的目的、原则、程序和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内容超过1200字。
一、制度目的二、制度原则1.技能评估原则:通过严格的手术技能评估,确定医生的手术能力水平,确保医生只能开展其技能范围内的手术。
2.分级授权原则:根据医生的手术经验、学术能力等进行分级授权管理,确保医生在承担手术任务时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经验。
3.信息透明原则: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生的手术资质等级公示,提供给患者作为选择医生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4.激励机制原则:通过合理的分级授权,给予医生相应的奖励和激励,促进医生的职业发展和技术提高。
三、程序1.技能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手术技能评估体系,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手术操作技能考核等。
2.分级授权:根据医生的手术经验、学术能力等进行分级授权,医生需通过对应等级的考核才能获取相应的手术资质等级。
4.授权公示: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生的手术资质等级及其范围公示,通过医院网站、公告栏等渠道向患者和公众公示。
四、具体实施方案1.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复杂性、难度和风险等因素,将手术分为A 级、B级、C级三个等级,医生需按照不同等级的要求进行考核和评估。
2.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手术相关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医疗纪律等,考核时间定期进行,并根据个人医学水平的更新或发展及技能演练情况进行。
3.考核要求:医生需经历一定的临床实践时间,取得一定数量且质量合格的手术操作记录,才能参加对应等级的手术技能评估。
4.授权期限:医生手术资质等级的授权期限一般为一年,医生在授权期满前需重新参加考核和评估,以维持或提高其手术资质等级。
5.激励机制:医疗机构可根据医生的手术资质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如提供更多的手术机会、加薪、晋升等,以激发医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本文档为《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的主体内容,旨在明确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的管理方式与原则,以确保手术医师合理参与手术工作,并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旨在规范手术医师资格准入与分级授权的管理,保障手术医师的专业能力和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包括《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从事手术工作的医师,包括该医疗机构直接雇员、临时医师以及外聘医师(以下统称为“手术医师”)。
第三条定义1.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指手术医师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标准通过资格审核,获得参与手术工作的资格。
2.分级授权:指手术医师根据其专业能力和经验,被授予参与不同等级手术的权利与职责。
第二章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管理第四条资格准入条件1.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医师资格,且相关证书有效。
2.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经过规定的专业培训,并达到相关培训标准。
3.手术医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手术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
4.手术医师需要通过机构内部的资格审核程序,取得手术医师资格准入。
第五条资格准入程序1.手术医师申请资格准入,并提交相关材料。
2.医疗机构组织相关评审专家对申请人进行评审。
3.评审结果由医疗机构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手术医师资格准入需定期复查。
第六条资格准入效期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申请资格准入。
第三章分级授权管理第七条分级标准手术医师的分级标准根据其专业能力、手术经验、学术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依据不同等级手术的难度与风险确定。
第八条授权程序1.手术医师准备向上级医师申请参与一定等级手术。
2.上级医师根据手术医师的资质与实际情况,进行授权决策。
3.授权决策结果由上级医师书面通知手术医师。
第九条授权范围1.一级手术:手术医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及独立操作手术的能力。
(2012最新)手术医师手术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手术医师手术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加强各科室与医师的手术、介入诊疗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及我院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包括普通手术、腔镜、介入和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
一、手术(介入)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难度要求,把手术分为:⒈四级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⒉三级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⒊二级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⒋一级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各科手术(包括腔镜手术)分级详见《各科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介入治疗分级目录另行制定。
二、各级医师手术范围:⒈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四级手术资格,并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⒉副主任医师:具有一、二、三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亲自指导下开展四类手术。
⒊主治医师:具有一、二级手术资格,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三级手术。
⒋住院医师:具有一级手术资格,高年住院医师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二级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资质的评定及授权:⒈各科要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小组,小组至少由3名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本科高级职称医师不足时,可邀请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的医师参加(名单报医务科备案)。
小组具体负责各专科手术医师资质分级评定、考核工作。
⒉各科根据本科室工作实际,参照有关资料,制定手术分级目录(一、二、三、四级)和各级资质医师准入基本要求并报医务科,经医院医疗质量评审专家委员会核审后公布执行,手术分级目录可根据学科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⒊一、二级手术资质评审工作由科室负责,报医务科审核、备案,公布后生效;三、四级手术资质评审工作由科室资质分级评定小组评定,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经医院手术权限评定专家组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生效。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试行)1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二)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四)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依据本科室医疗人员其受聘卫生技术资格、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技术能力、专业特长等,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下,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
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开展二级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文档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手术医师行为,建立健全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最合适、最安全的治疗,同时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和职业尊严。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医师,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
三、制度责任1.全院手术医师应遵守本制度和相关规定,做好各级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的工作,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部门、科室负责对本部门或科室手术医师的分级授权工作质量负责。
四、资格分级授权程序1.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医院专家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的文件。
2.手术医师根据自身实际能力和手术经验,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分别提出分级授权申请。
分级授权申请应包括申请人基本信息、申请人手术经验和自我评估、申请人所需授权的手术种类等内容。
3.分级授权申请经住院医师组织结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等职称评审后,加以审核并形成审核意见。
4.审核意见上报给医院中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决定将有关手术医师授予哪些手术资格,将结果上报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完成分级授权程序。
五、分级授权周期和范围1. 分级授权周期:1年。
2. 分级授权范围:按照授权等级授权手术,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手术种类价值,由专家委员会主持实施。
六、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等级1. 初级手术医师初级手术医师是指累计完成了不少于20例手术,受到主治医师的指导,能够完成常见手术的诊治工作。
2. 中级手术医师中级手术医师是指累计完成了不少于50例手术,能够独立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手术、较高风险的手术。
3. 高级手术医师高级手术医师是指累计完成了不少于100例手术,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手术和较高风险的手术。
七、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1. 手术医师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手术记录,以供评定手术的水平和能力。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资料,经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的 2 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小面积清创缝合、如: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
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
是住院治疗较多的一种类型。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
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l、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2 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历、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 2 年以上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者。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持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当地患者对医疗技术需求、术者对手术熟练程度及卫生部门的审批资格)主持四级手术,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主持四级手术,主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四、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施行的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 常规手术①一级手术: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及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手术通知单报科主任签字。
②二类手术:科主任审批,急诊二级手术的审批由二线医师负审批时,主治医师、二线班医师应认真检查病人,审核诊断是否明确,术前相关准备是否完成,并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参术人员及分工安排作出决定。
凡进入手术室的择期手术及正常上班期间的急诊手术需由科主任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以便统一安排,非正常上班期间急诊手术由有权限的二线医师负责安排,特殊情况应向科主任报告。
③三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科主任应会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对病情进行核查,组织术前讨论,决定手术方案等项目,必要时报院长或业务副院长。
④四类手术、危险性大手术、诊断未确定且病情危重又必须行探查手术时,科主任应报告医务科,由业务院长批准。
医院以前从未开展的手术,要报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经院办会研究通过后方能进行,术前报医务科备案。
⑤手术通知单和麻醉科审核:凡进入手术室的择期手术及正常上班期间的急诊手术需由科主任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以便统一安排,非正常上班期间急诊手术由有权限的二线医师负责安排,特殊情况应向科主任报告。
择期手术应在手术前一天上午12时前由科主任开具手术通知单送到麻醉科,麻醉科执行术前查房并做好病历记录。
⑥手术室应对手术决定者权限及参术人员资格进行审核,不符合规定者有权不安排手术,并向医务科报告。
对麻醉方式经检查病人后如有不同意见,应与手术医师协商讨论或提出暂缓手术意见,以确保手术质量与安全。
(二)高度风险手术:高度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质控小组及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度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
须经科内讨论,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科长决定自行审批或提交业务副院长或必要时报院长审批,获准后,手术科室科主任负责签发手术通知单。
(三)急诊手术:预期手术的级别在值班医生手术权限级别内时,可通知并施行手术。
若属高风险手术或预期手术超出自己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紧急报责任规定的上级医师审批,需要时再逐级上报。
原则上应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
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生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
(四)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1、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重大手术、致残手术须经科内讨论,在科主任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同意意见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审批。
2、高风险的新技术、新项目、科研手术应提交院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对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和社会环境的手术项目还需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五、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手术,或本院医师应邀到外院会诊手术根据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暂行规定》执行。
六、医务科负责监督检查,发现违反以上规定者,有权停止手术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全1商河县人民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为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别审批的除外。
各级医师按照其技术职称和行医年限分为如下级别:(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8、对于卫生行政部门有特殊资格准入规定的手术,除符合上述规定外,手术医师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9、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医院的手术权限。
四、手术审批权限手术审批权限是指对拟实行不同级别手术以及不同情况、不同类别手术的审批权限。
(一)常规手术:1、四级手术:科主任主持进行术前讨论,需填写《手术审批单》签署意见后报医务科审核,分管副院长审批,医务科备案,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2、三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3、二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4、一级手术:科主任审批,由低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签发手术通知单。
各级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遇到未预测的特殊情况,需实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由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按照急诊手术规定处理。
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二)特殊手术: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按照四级手术审批、管理。
1、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2、被手术者系特殊保健对象者如高级干部、著名作家、学者、知名人士及民主党派负责人;3、各种原因导致毁容或致残手术的;4、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5、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的;6、高风险手术;(是指手术科室经科主任认定的存在高风险的任何级别的手术)7、外院专家来院手术的;(异地行医必须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执行)8、器官移植;9、属于科室本年度新技术、新项目及科研项目手术;10、年龄大于80岁的三级及以上的手术。
(三)急诊手术:原则上应有具备实施手术的相应级别的医师主持手术,但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师暂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医生在不违背上级医师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救时机,术后24小时内完善相应的手术审批手续。
(四)外出会诊手术:执业医师被邀请外出会诊手术,必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业医师法》的规定执行,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医务科备案,手术医师所主持的手术不得超出本规定相应手术级别,不得应邀主持不具备开展相应手术级别的医疗机构开展超范围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