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人口问题分析-人文地理.doc文库.ppt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3
人文地理人口问题
教案主题:人文地理人口问题
引言:
人类是地球上最为活跃的物种之一,人口增长和分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了解人口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本教案将从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是指某一特定地区的在册居民的总人数。
人口数量的变化涉及到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趋势,如1950年至今的全球人口增长情况,重点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差异。
通过地图或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世界各地人口的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探讨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分析人口结构的
变化对社会、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结语: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的人口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以寻求解决方案。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当密切关注人口问题的动态变化,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共同努力为人类创造更加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热点01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和问题热点指引热点概述——中国人口现状——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中国人口转变的问题名师解读热点集训(40分钟)【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已经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新常态背景下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而在人口总量仍然较大的背景之下,人口发展新形势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在变局中孕育着机遇。
人口情况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之一,中央已经明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正在陆续出台包括生育支持、人力资本提升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在内的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转变的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受到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初婚初育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当前,我国处在“生育政策转制、生育观念转型、生育率发生结构性与交错性变化”的时期,因婚育年龄的大幅推迟,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窄峰型”向“宽峰型”转变,加之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近一段时期内保持着较低水平。
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死亡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和平稳上升的死亡率叠加影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规模将呈现持续萎缩态势。
预测结果如图2所示:在中方案下,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5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023-2050年我国人口总量仍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人口增长率保持“零”以下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6.1.2 我国的人口与发展(同步分层作业)1.2021年5月13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发布。
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B.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8%C.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D.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A【解析】读图,现今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A正确;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总量为141178-113368=27810万人,199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810/30/141178≈0.66%,B错误;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有中国和印度,C错误;人口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D错误;排除BCD,选A。
2.读图“2011年以来中国人口净增长折线图”,2011~2018年,我国人口()A.总量持续增长B.2016年人口总量最大C.净增长量持续减少D.2011年人口增量最少【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2011~2018年,我国人口的总量持续增长,只是有的年份增长更多,有的年份增长更少,2016年是人口净增最多,但不是人口总量最大,净增长量在2016年增长较快,增长最少的年份是2018年,但净增长量不是持续减少,2018年人口增量最少。
A正确,BCD错误。
所以选A。
3.读“四国人口统计图表”, 2010年人口数量最多的是()A.中国B.印度C.法国D.美国【答案】A【解析】从柱状图中的信息来看,四个国家中中国人口数最多,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故选:A。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之一是()A.人口基数小B.实行计划生育C.人口素质下降D.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快速增长,D正确;我国人口的基数大,A错误;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B错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口的素质在上升,也不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