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消息的含义❖消息,又叫新闻。
❖国外最早的新闻是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手抄小报。
❖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
❖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正式出版。
❖世界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3、现代(1)新鲜事儿(2)新闻体裁(3)新闻报道❖(二)定义❖1、国内通用的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反映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洁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3、新闻广义:指广播、电视、报纸中常见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
❖狭义:专指消息,就是报纸上那些用黑体字的“本报讯”、“新华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广播电台以“本台消息”开头的那些文稿。
它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报道价值的事实作迅速及时的报道。
它是广播、电视、报纸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消息的作用❖1、消息是报纸的第一文体。
是报纸的主角,是“立报之本”。
❖2、消息的写作技能是新闻工作者的“看家本领。
”❖3、写好消息是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个着力点。
❖三、消息的特点(一)内容新鲜——新——新闻的内在特质(二)迅速及时——快——新闻生存的外部条件(三)事实真实——真——新闻的生命(四)篇幅短小——短——新闻的外形特征❖消息在新闻体裁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种文体。
(五)用事实说话——实——新闻写作的基本❖作者不直接发表意见,表明观点,而是通过事实的选择和阐述本身表露出来。
只是客观地、忠实地叙述作者所见所闻的事实。
❖1953年3月12日,吴冷西在新华社一次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对新闻写作提出八条要求,第一条就是“用事实说话。
”(六)生动活泼——活四、消息的种类❖从写作和报道角度划分,消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深度报道。
❖(一) 动态消息含义:指能够迅速及时地反映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新闻报道。
《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第七章结构一、问答题:1、文章结构的原则是什么?2、谈谈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3、谈谈层次与段落的区别。
4、安排文章的层次应注意什么?5、划分段落的要求有哪些?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哪些?7、怎样使文势波澜起伏、曲曲折折?8、如何理解段落的“单一性”、“完整性”?二、名词解释1、文章的结构2、思路3、层次4、段落5、过渡6、照应7、开头8、结尾三、判断题1、结构有构成文章、突出主题、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2、没有结构,便没有文章。
3、思路清晰,文章的结构才清晰条理。
4、文章的结构完整:指文章的结构有头、有身、有尾,不残缺。
5、文体不同,安排层次的方式也不同。
6、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7、“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开头方法;“曲径通幽”是记叙文的开头方法。
8、文章的组织结构与主题的变化无关。
9、“文无定法”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原则。
10、“文如看山不喜平”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应灵活多变,错综见意。
11、过渡照应是使文章篇章结构严密,中心突出的重要环节。
第八章表达方式一、问答题1、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不同?2、说说细描的特点。
3、说说白描的特点。
4、抒情的作用有哪些?5、抒情的要求是什么?6、为什么抒情要有真情实感?7、说明的要求是什么?二、名词解释1、叙述2、倒叙3、描写4、直接描写5、间接描写6、细描7、白描三、判断题1、叙述的本质是交代过程。
2、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开卷兴波、引人入胜,所以写作中应多用倒叙。
3、抓住特征,粗笔勾勒是细描的特征。
4、议论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5、心理描写是打开人物心灵奥秘的钥匙。
6、驳斥论据比驳斥论点更重要,因为它可以釜底抽薪。
7、抒写情怀是从文章写作方面认识抒情的作用。
8、论证的基本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
9、解说性是说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10、在说理中,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对居室处所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怎么进行消息的写作文消息和一般的记叙文都有相同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对所记叙的人事要做深入的刻画和描写,对细节描写不可少;而消息侧重于事实的客观介绍,不需铺开来写,禁绝抒情、议论。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内容上,一是讲究真实性,它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写真事、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二是讲究时效性,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三是讲究社会性,它所报道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生活。
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学生:是不是每则消息的结构都必须具备这五要素呢?老师:不是。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里面,没有明显的标志。
学生:这些我们明白了,那么,消息的写法是不是固定的呢?老师:显然不是,消息的写法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倒金字塔”式,也有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的写法。
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学生:怎样才能写好一则消息呢?老师:要写好一则消息,通常按照以下六步进行。
一、确定恰当合理的写法。
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对“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的写法有所了解。
这里补充悬念式和并列式写法。
悬念式写法,开头写带有悬念的导语,主体部分仍然采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写,如下面这则导语:遗传病都是上代遗传的吗?湖南医学院遗传研究室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自身的遗传素质。
并列式写法,开头是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其余各段的内容都是并列关系。
二、制作准确、凝练、新颖的标题。
根据课本上说的四种形式灵活选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则盼星星,盼月亮;盼西瓜,盼饼干.终于把第四届读书节盼来了,也想来了. 这次的读书节,不仅开幕式隆重,活动也多样化,而且闭幕式也为精彩!第四届的读书节,果真是比前三届都good呀!多样式的活动中,还要属“红领巾”书市最为精彩,最为热闹了!这一次的“红领巾”书市,变了花样,是由六年级的大学生来卖书,由我们四到五年级的学生来买书.一听到广播里面喊到五年级下来买书,班级里面的同学都兴奋地不得了,揣着兜里的一张张钞票,就飞奔下楼,我也不落后,尾随其后.楼下可真热闹啊,既有了前几届的经验,一遇到自己中意的书就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就是和卖家讨价还价了. 这次我买的书是从六年级三班贾琪那买的—《兵候》. 当时买书时,正当我要交钱拿书时,班里边的另外两名同学还和我抢书哩,我把书搂在怀里,死也不松手,终于,在一场激烈的抢夺大战中,凭借我的优先权和大力,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本好书落到了我的手中,嘻嘻!买好书后去一年级一班门前盖上了“淘书宝”的章.之后,拿好自己手里那本金灿灿的书,心中不由得一悦,就像是拾得了一堆金子!听班长说带有书的可以拿自己的书去卖,我在教室里卖出去了一本书,还赚了两元小钞呢,嘿嘿!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在大家的嬉闹中,“红领巾”书市结束了,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也在收获中度过了本届的读书节!终于在欢乐和收获中结束了读书节,好期待下一届的读书节呀。
消息如何“用事实说话”消息如何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
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
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下面介绍些基本的方法。
一、用客观真实的事实说话消息写作源于客观真实的事实,这是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不仅是消息写作的根本意义,而且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
任何带有人为成分的虚假、臆造的消息,都不是在用客观事实说话,并且还会损害该消息写作的合理性、必要性,以至引发人们对新闻工作的质疑。
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时期,为安抚民众,臆造了美军特种部队秘密营救被伊军捕获的19岁女兵林奇的消息,后经报道,被揭穿是一次假的新闻报道,其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用典型的事实说话生活中客观真实的事实是繁多、芜杂的,具有相同社会意义的真实事实,常常是一类,而非一件。
即消息素材是相对丰富的。
比如,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消息,可以是李素丽,可以是徐虎,还可以是张三或者李四。
但为什么最后在新闻报道中,竞相以李素丽和徐虎为新闻消息建构的对象。
这是因为在众多能够体现平凡人的非凡意义的事实中,李素丽和徐虎身上,更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岗位平凡、人物普通,但就是在她(他)对平凡和平常的坚守中,凸显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让整个社会认知到所谓非凡和伟岸,都是平常人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
这种事实与人物故事的遴选,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
于是,李素丽和徐虎的故事也才能从众多素材中被发现和提炼,进而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题材。
三、用事实的细节说话如何在消息写作中让事实说话,还应该是让真实的事实和典型的事实在消息中真实和典型起来。
在2008年4月1日北京晨报一组圣火到来的时刻的报道中,有一则看,运送圣火的飞机来了的消息:伴随着首都机场等待人群的阵阵欢呼,运载着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奥运圣火号专机从万里晴空中划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近,徐徐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
第一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一、名解·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是记者把采访中收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
宏观上讲,新闻作品主要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大类。
因此,广义上的新闻写作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平路的写作。
狭义的新闻写作一般仅指新闻报道方面各种题材的写作。
随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两种文体之间逐步呈现出某种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趋势。
·功夫在笔外所谓的功夫在笔外,讲的是有关记者自身素质的问题,要加强新闻记者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想修养的提高。
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其次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新闻写作涉及生活各个领域,需要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加强思想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简答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新闻写作的重要性由三方面因素决定:一是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2)新闻写作时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新闻写作不仅决定着新闻信息能否传播出去,也直接影响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简述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做“七分采,三分写”,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1)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新闻写作。
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在前,写作在后,这是由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决定的。
同时采访的质量决定写作的质量只有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采访,才能为记者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2)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消息的写作方法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上上互联网,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了解点新闻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写作新闻、阅读新闻都是有所帮助的。
平面媒体的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故事、现场新闻、言论、新闻图片等等,但最主要、应用最多的还是消息。
一、消息的涵义消息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
狭义新闻即指消息。
二、消息的文体特征消息作为新闻体之一,也具备新闻体最基本的特征,即事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性。
除此,还有自己的‚个性‛:1、用事实说话。
是消息的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是客观的,新闻才有可信性。
当然,消息也要表达观点和倾向,是作者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间接流露出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
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
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处的‚点晴‛之笔。
初写消息常忽略这一特征。
急不可待地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白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难以让受众接受。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很多,如以小寓大、对比衬托、不偏不倚、再现场景、细节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等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借口说话。
即借他人之口说自己想说的话。
此法常用引述,故又称引述法。
具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假托,即作者假托他人之言,实际上均是记者之语。
如西方记者常用‚此间观察家‛说什么什么,观察家其实就是记者自己。
二是实引,即实实在在引用别人的话。
话虽是别人的,但却经过记者选择,别人话中的观点也是记者想表达的观点。
全面、平衡。
即要把构成该消息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都报道。
当社会各方面对某一事实(事件)有不同的意见,报道应让各种见解都有同等的表达机会。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公司机关陈萌萌一、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
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指的是:1、确有其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基本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指的是: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二、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一)用典型事实说话。
“坡大不如场大,场大不如仓大”,意思是满坡的庄稼经过收割、打场后,其“精华”全浓缩在仓里.这句谚语很有哲理,它启示我们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
在新闻写作时,要学会使用这些“精华"说话.典型事实的特点: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未知的事实;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二)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自然就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三)用背景材料说话。
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要善于联想、善于对比、用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以及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八章新闻写作第一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用事实说话(一)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律,最重要的要求。
第一,从新闻的特点来看。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基础。
第二,从读者的心理来看,读者看新闻,主要是想了解新鲜事,而不大愿意听记者的说教。
要学会发表无形的意见,这是新闻工作的一种艺术。
(二)怎样用事实说话?第一,新闻要五要素俱全。
五要素指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为什么,它是新闻写作基本的、起码的要求。
第二,要有全局性的概括材料,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给读者一个总体的印象。
第三,善于选择和运用典型事实。
第四,尽可能描写现场情景,给读者真实感、现场感。
第五,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新闻,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二、迅速及时新闻是瞬息万变的客观现实的及时记录,贵在迅速及时,新闻要讲究时效,有些重大的事件,要发今日新闻,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要抢发新闻。
三、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个性,也就是事物的特点来写新闻,才能给读者新鲜。
四、主题集中突出主题越集中,越有力量。
贪大求全,面面俱到,把真正的新闻淹没在一般化的材料之中,是写新闻的大忌。
五、简短生动新闻要用最简练的文字,写清楚最重要的事实。
首先要集中写最重要的事实,事实要精干,不能堆砌;其次,文字要简洁,不能罗唆。
新闻要吸引读者,就要生动活泼。
因此记者在采访时,就要努力捕捉生动的事实,在写作时,要用生动的表现力强的语言来再现事实。
第二节消息的写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译作、新闻图片的统称。
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是以简洁具体的文字迅速传播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报刊和广播电视最常用的一种新闻文体。
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分组成。
一、新闻标题(一)标题标题在新闻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
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是最容易打动人的精采新闻”,“标题是报纸吸引人的广告”。
消息写作ABC一、消息的特点:1、真实性:以事实为本源,事实是新闻的生命。
2、时效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社会价值性:要报道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分类一般分可分为四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和简讯。
(一)动态消息.它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以事实本身的意义来表现作者的观点。
一般五个要素须齐全(即:何是、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例:1、新闻出版学院隆重举行《弟子规》颂读大赛2、兄弟院校领导莅临我院参观考察(二)综合消息.它综全反映国际国内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和动向,报道面广、声势大。
例:1、西印新闻被网络媒体频频转载2、西安印刷科技学院迎来莘莘学子看校热潮(三)述评性消息.它是介乎消息和评论之间的新闻体裁,兼有消息和评论两种作用。
例:1、我院0731班学生下工地实习受欢迎2后勤工作要为西印腾飞提供坚强保障(四) 简讯。
三、消息写作的要求1、真。
消息的事实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根本原则。
2、短。
消息要求短。
例:喜讯:我院勇拔陕西省09年成人高考头筹(89字)本网讯 11月14日,记者从学院权威人士处获悉:西安印刷科技学院勇拔陕西省09年成人高考头筹,进入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为应考人数的91.7%,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录取49.1%的比率。
宣传处江华3、快。
消息的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迅速及时地报道事实,这是时效性。
二是报道的事实要新。
例:西安印刷科技学院庆元旦系列报(一组五篇隔日上网。
洋洋洒洒近万字,配图片数十幅,全散文化)4、活。
就是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例:(正题)西印师生踊跃向西南旱灾灾区捐款献爱心(副题)西安红十字会官员称:我院开展的募捐活动为西安市首举本网讯 (导语)3月25日,心系西南旱灾灾区的西安印刷科技学院师生,自发地开展了一次《向西南旱灾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共收到爱心捐款3389元。
(背景)本次向西南旱灾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是由该院印刷信息工程学院09113班学生霍杰率先发起的。
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
简要地说,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不是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
例1、1953年2月间,新华社曾编发过一条题为《我国空军和高射炮部队击落侵入我国东北凌空美机5架》。
全文不足300字,分为3段。
第一段是导语,约40余字。
第二段叙述美机侵入我领空和被击落的经过,约160字。
最后是结束语,约70字。
这段写道:“中国人民对于美国侵略者派遣军用飞机侵犯我国领空,并进行轰炸扫射的挑衅行为,极为愤慨;对于美帝国主义者扩大战争的阴谋已予以密切注视和警惕。
”显然,这段话是记者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后来送审时,这段话被全部删掉了。
当时主管我国新闻事业并审阅这稿子的胡乔木同志,将它称之为“废话”。
他说:“东北打下美国飞机,在消息发布以前,除当地人民之外,‘中国人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更无从‘愤慨’和‘警惕’。
敌机入境扫射轰炸,不用说就是‘挑衅’‘阴谋’,新闻里所讲的事实本身足以引起全国人民的警惕,不必记者在新闻里说什么全国人民‘密切注视和警惕’等等。
这是写新闻的一个原则问题。
希望消灭新闻中的废话。
”
例2、1982年,江苏某新闻单位报道了徐州一女工因工伤事故断了肢,省委知道后马上跟空军联系,用飞机将女工送到上海去治疗。
消息的最后记者写道这件事“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说:“最好把最后一句勾掉。
就是写到上海去了,进医院治疗了,原原本本地讲这个过程,讲完了就完了,结论让听众去下。
”他还说:“新闻之所以有力量,就因为它是靠事实说话。
”因为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事实才最符合受众的心理、愿望和兴趣。
那么,如何用事实说话?
一、选准事实。
选准事实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新闻价值”,另一个是“宣传价值”。
新闻价值前面一说过。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符合新闻传播者的思想、观点和意图的素质。
比方西方有不少驻北京记者,中国每天也发生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中国的伟大成就他们很少报道,但一有什么恶性事件,他们就大张旗鼓,主要是他们的宣传价值不同。
再如美伊战争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也很多,但交战双方的报道却截然不同,美国一下说萨达姆被炸死了,一下说哪里哪里被攻陷了。
而伊拉克就说美军被打死好多好多,还不停地展示被击落的美机残骸。
这就是宣传价值。
二、善于对比。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消息在用事实说话时,如能将两个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更能体现观点,发表意见,使人感到报道的客观公正。
例1、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部长会议主席谢胡由于“精神失常”自杀身亡。
当时,很多人对这个死因有怀疑,但不便直说,新华社有一篇消息写道:[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据阿通社报道,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12月18日自杀身亡。
这一消息是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在18日晚发布的一项公报公布的。
这项公报说,谢胡是在“精神失常“时自杀的。
在这之前,阿通社在12月17日曾经发表16日谢胡在地拉那接见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消息。
谢胡自1948年起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起任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
消息用对比告诉人们,谢胡自杀前两天还接见了外国代表团,言外之意,“精神失常”自杀的说法是可疑的。
三、再现场景。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场景具体地描写出来。
这不但使消息的内容生动活泼,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好方法,它使人仿佛亲眼所见,更具可信性和说服力。
例1、1994年5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披露四川泸洲市招生办原副主任石仁富以权谋私,大肆索要收受考生巨额钱物的消息。
其中有一段具体生动的事实:据群众举报查证,在每年高考发放录取通知书的那些天里,石仁富家中的来访者,高峰时就像医生坐诊一样,家门外、院子里都站满了等候的人。
石仁富一次放入10多人进客厅,自己在套间小屋里叫名字,一次叫一个人。
考生家长一手交钱,石仁富一手发给通知书。
在石仁富收受现金的400多名考生中,有220名家住农村。
有些考生家庭经济困难,被迫到处借钱甚至在银行贷款给石仁富送礼。
其中送礼在千元以上的有146人,最多的达9000元。
少数考生家长实在弄不到钱,石仁富连鸡蛋、菜子油、猪肉等土特产品也收。
收的东西吃不完,就让其妻子到集贸市场出售。
某报在选登新华社的这条消息时,却把这段给删掉了,代之以如下笼统的叙述:
现年60岁的石仁富,原任泸洲市大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1990年至1993年,石仁富利用主管招生工作之便,在为考生提供信息、联系学校、解决委培名额过程中,借口跑路要差旅费、找人帮忙要招待费、活动费向考生家长“借钱”买房子为名,先后向400多名考生家长索要和收受现金达41万余元,此外,石仁富还有33万余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两相比较,前一则消息更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性,因为它再现了当时石仁富的丑恶行径。
消息写作中不用事实说话的现象有这些:一是用空洞的议论淹没事实。
如: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
×××副总理在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齐抓共管,深化改革,把今年的棉花生产、收购和供应工作做好。
划线的句子是记者从会议概括出来的空洞的议论,如果把棉花换成别的东西,这些议论也适用。
其次,是用笼统的叙述代替事实。
如前面举的石仁富受贿案的报道。
第三,是用突然的转折略去事实。
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话:“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取得了共识”、“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奋战,完成了任务”等等,这就是突然转折而把究竟怎样学习讨论取得共识的事实和艰苦奋战的事实给略去了,而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恰恰要求要把这些事实简要、具体地写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可信,更感人。
另外,是用概念加例子玩弄事实。
如有篇报道说某公司无论风雨交加,还是霜雪飞扬,都坚持升国旗仪式。
礼仪小姐说通过升旗仪式每天受到教育。
领导说通过升旗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焕发了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这条消息明显是虚假的。
“风雨交加、霜雪飞扬”过于夸张,升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不可能像该公司领导所说的那种效果,不然的话只要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升国旗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做其他的思想政治工作了。
由于消息所叙述和描写的事实不能确切有效地说明记者所要宣传的观点,读者都会产生被玩弄事实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