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20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4.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5.“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6.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7.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8.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9.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1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12.《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学语文题库及答案详解# 大学语文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诗经》中的篇章?- A.《关雎》- B.《蒹葭》- C.《离骚》- D.《桃夭》答案:C 解析:《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属于楚辞,而非《诗经》。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王维答案:C 解析:此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哪一部作品?- A. 第一部现代小说- B. 第一部现代诗歌- C. 第一部现代戏剧- D. 第一部现代散文答案:A 解析:《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
二、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曹雪芹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所著。
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答案:孟浩然解析:此句出自孟浩然的《春晓》。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答案:司马迁(约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6年),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 请解释“文以载道”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答案:“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一种理念,意指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承载和传达道德、哲理等深层次的思想内容。
这一理念强调文学不仅是审美的,还应具有教化功能,对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一理念被广泛接受和实践,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00题)一、《大同》(选择题11题,判断题5题,共16题)(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C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2.孔子所认为“大同”、“小康”,其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 )。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最早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 B )。
A.庄子B.孔子C.梁启超D.孙中山5.“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其中“三代之英”指的是( C )A.尧、舜、禹 B.夏、商、周C.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 D.舜、禹和商汤6.汉代时有“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之说,其中的“礼经”指的是( A )A.《仪礼》 B.《周礼》 C.《小戴礼记》 D.《大戴礼记》7.“大同”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A)A.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社会安定8.“小康”社会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D)A.天下为家 B.各亲其亲 C.职位世及 D.礼义为纪9.“大同”“小康”社会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不同是(D)A.道德品质 B.生产力水平C.礼法制度 D.物质水平与精神追求的统一10.儒家的“大同”思想与墨家的“尚同”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C)A.社会和谐程度不同 B.人们的道德水平不同C.社会管理方式不同 D.文字表述的方式不同1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C)A.这六位君主都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的杰出人才B.这六位君主是超拔杰出的人才C.这六位君主都是谨遵礼法的杰出人才D.这六位君主是通过选举而产生的人才(二)判断题1.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
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没有强迫的礼义制约。
《大学语语文》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16.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17.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18.《吃饭》中,作者在谈到音乐和烹调时,所倡导的社会理念是【】A.以民为本B.完美人格C.中庸之道D.和而不同19.《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20.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21.下列作品,属于寓言性传记文的是【】A.《秋水》B.《张中丞传后叙.》C.《马伶传》D.《种树郭橐驼传》22.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志》23.《种树郭橐驼传》所揭露的社会弊端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2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A.苏子本人B.吹洞箫者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2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26.《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27.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28.《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29.《断魂枪》中下列人物,属于“东方的大梦不得不醒”的“醒者”是【】A.沙子龙B.王三胜C.孙老者D.小顺子30.《麦琪的礼物>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主要方法是【】A.直接心理刻画B.自然环境烘托C.肖像和对话呈示D.行为和表情显现二、多项选择题。
一、作家作品知识1、下列作家中,被列为明代“后七子”之一得就是(C)A、xxB、xxC、xxD、xx2、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就是朱颜改”得言外之意就是(D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D、江山易主,物就是人非3、《马伶传》得“马伶”在《鸣凤记》中扮演得就是(A )A、xxB、xxC、xxD、xx4、《马伶传》在叙述“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得方法就是(A )A、倒叙B、顺序C、插叙D、分叙5、《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得诗句就是(B)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xxxx,将登太行雪xxC、闲来垂钓xx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xxxx6、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得词句就是(D)A、对潇潇暮雨洒xx,一番洗清秋B、惟有xx水,无语东流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7、“宝玉挨打”得多种因素中,最终激怒贾政痛打宝玉得直接原因就是(D )A、xx得进谗B、xx投井C、xx得挑唆D、忠顺xx索人8、《报刘一丈书》中得“权者”暗指(C )A、刘一丈B、宗臣C、顾秉谦D、严嵩9、苏轼《前赤壁赋》行文叙述得外显过程就是(A)A、时间得推移B、感情得变化C、事理得逻辑D、想象得展开10、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得诗句就是(B)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xxxx,将登太行雪xxC、闲来垂钓xx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xxxx11、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写作主张得就是(B)A、xxB、xxC、xxD、xx1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主张得就是(B )A、王安石B、白居易C、韩愈D、欧阳修14、警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出于欧阳修得(C )A、《朋党论》B、《xx》C、《五代史xx官传序》D、《xx》15、有“一代文宗”之美誉得文学家就是(D )A、xxB、xxC、韩愈D、xx16、被誉为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得标志性作品就是(C )A、《西游记》B、《水浒传》C、《红楼梦》D、《金瓶梅》17、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与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得作家就是(B )A、辛弃疾B、李清照C、柳永D、苏轼18、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一首(D)A、送别诗B、怀古诗C、讽谏诗D、爱情诗19、文学史上,“三苏”指得就是(B )A、苏洵、苏轼、苏舜钦B、苏洵、苏轼、苏辙C、苏洵、苏辙、苏舜钦D、苏辙、苏轼、苏舜钦20、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D )A、套曲B、杂剧C、慢词D、小令21、《报刘一丈书》中“权者”得形象特征就是(B )A、狐假虎威B、贪婪虚伪C、奴颜婢膝D、才德称位22、李清照《声声慢》融贯全词得情感内容就是(A )A、国破家亡之痛B、丈夫新丧之哀C、人老珠黄之愁D、孤苦无依之2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一首(B )A、乐府古题诗B、新题乐府诗C、新乐府诗D、七言律诗24、柳永《八声甘州》着力抒写得主要情感内容就是(B )A、两地相思之哀B、羁旅行役之苦C、国破家亡之痛D、报国无门之愤25、《西厢记·长亭送别》下列曲词中化用古人诗句得句子就是(D )A、泪添九曲xx溢B、xx、黄花地C、昨宵今日,消减了小蛮腰D、伯劳东去燕西飞26、下列人物属于“战国四君子”得就是(D )A、xxB、xxC、xxD、xxC、《论快乐》D、《论毅力》28、《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参国之一”得意思就是(B)A、三个国家中得一个B、国都得三分之一C、参加国之一D、三个国都中得一个29、“陌上桑”就是(D )A、新题乐府诗B、词牌名C、曲牌名D、汉乐府诗3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得问题就是(B)A、五十步笑百步B、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C、如何养生丧死无憾D、如何以xx与如何使民加多31、赞美《史记》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得文学家就是(C)A、xxB、闻一多C、xxD、周作人32、下列语句中,论述“小康社会”特点得语句就是(C)A、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C、刑仁讲让,示民有常D、男有份,女有归33、《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B)A、“魏策”B、“齐策”C、“赵策”D、“秦策”34、《xx》得作者就是(B )A、xxB、xxC、朱自清D、xx35、“均无贫,与无寡,安无倾”一语出自(A )A、《论语》B、《孟子》C、《左传》D、《战国策》36、xx《饮酒》就是一首(D )A、五言律诗B、乐府诗C、五言绝句D、五言古诗37、先秦人物颖考叔“食舍肉”得故事出自(B )A、xx将伐xxB、xxxxC、寡人之于国也D、xx38、“茕茕孓立,形影相吊”一语出自(A )A、《陈情表》B、《秋水》C、《行路难》D、《兵车行》39、《谏逐客书》论述得中心论点就是(B )A、逐客正确B、逐客错误C、逐客利于秦D、客有负于秦40、《陌上桑》第三段得主要内容就是( D)A、刺史调戏xxB、xx美貌并热爱劳动A、隐喻B、寓言C、典故D、排比42、曹操《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诗句得就是(B)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论证得基本特点就是(D )A、比较论证B、连锁推理C、对比论证与连锁推理D、类比论证与连锁推理44、xx得《谏逐客书》选自(B )A、《左传》B、《史记》C、《战国策》D、《国语》45、《陈情表》中作者化解了自己所陷入得矛盾危机,就是由于(D )A、xx得同情B、表现了不合作得态度C、自己远离中央xxD、抓住了“圣朝以xx天下”这一特点46、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得就是(D )A、《大同》B、《寡人之于国也》C、《论毅力》D、《xx》47、下列语句中,论述“大同世界”特点得语句就是(D)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B、以正君臣,以笃父子C、刑仁讲让,示民有常D、男有份,女有归48、《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得含义就是(A )A、祭奠为楚国捐躯得将士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得衰败C、鼓舞为楚国捐躯得将士D、感伤楚国国势得衰败49、《谏逐客书》贯穿始终得论证方法就是(C)A、归纳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0、陶渊明现存诗歌作品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得就是(C )A、咏怀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咏史诗51、《炉中煤》中“我年轻得女郎”指得就是(C )A、心中得恋人B、xx得妻子C、心目中得得祖国D、未实现得梦想5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得长篇小说就是茅盾创作发表得(B)A、《林家铺子》B、《子夜》C、《残冬》D、《秋收》53、《断魂枪》中,人物性格之间得主要关系就是(C )A、铺垫B、象征C、对比D、类比55、《箱子xx》一文叙述得就是(B )A、军旅生活B、边地湘西生活C、都市生活D、市井生活56、《断魂枪》得中心事件就是(C )A、王三胜卖艺B、孙老者求艺C、沙子龙不传断魂枪D、孙老者打败王三胜57、《断魂枪》中得人物,属于“东方得大梦不得不醒”得“醒者”就是(A )A、沙子龙B、王三胜C、小顺子D、孙老者58、1946年7月,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C )A、xxB、xxC、xxD、xx59、xx得主要美学论著有(C)A、《xx得历程》B、《xx学散步》C、《西方美学史》D、《七缀集》60、、小说《风波》得线索就是(B )A、九斤老太得八十大寿事件B、辫子事件C、xx复辟事件D、六斤裹脚事件61、1921年7月,在日本发起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得除郭沫若外,还有(D )A、xxB、xxC、闻一多D、xx62、称艾青为“吹芦笛得诗人”得就是(A)A、xxB、xxC、xxD、xx63、诗句“我轻轻得招手,作别西天得云彩”出于诗集(A )A、《猛虎集》B、《志摩得诗》C、《翡冷翠得一夜》D、《云游集》64、《论毅力》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所用得逻辑论证方法就是(D )A、演绎、对比B、归纳、对比C、类比、归纳D、类比、对比65、“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得人”这句话出自(C )A、《围城》B、《洗澡》C、《论快乐》D、《谈时间》66、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自成一家,被读者誉为(B )A、工笔美文B、“冰心体”C、西化白话文D、“新文艺腔”67、《故都得秋》就是一篇(B )A、抒情散文B、叙事散文C、议论散文D、游记散文68、“知识就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B )A、富兰克林B、培根C、黑格尔D、伏尔泰69、小说《麦琪得礼物》得象征含义就是(D )A、指西方圣诞节圣诞老人馈赠得礼物70、xx得著名戏剧作品就是(A )A、《xx舅舅》B、《xx》C、《胖子与瘦子》D、《皆大欢喜》71、“姚纳”就是下列哪部作品中得主人翁(D)A、《断魂枪》B、《日出》C、《羊脂球》D、《苦恼》72、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得莫泊桑就是(C)A、xx19世纪自然主义作家B、xx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C、xx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xx19世纪现代主义作家73、《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得特点就是(B )A、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B、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C、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D、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74、在下列小说中,以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得就是(C)A、《风波》B、《苦恼》C、《xxxx》D、《xx得礼物》75、xx·亨利就是19世纪(C )A、法国著名得小说家B、德国著名得小说家C、美国著名得小说家D、英国著名得小说家二、阅读辨析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凤紧,北雁南飞。
大学语文复习题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套大学语文复习题,供学生复习使用:一、选择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成书时间大约在: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2.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一箭双雕C. 刻舟求剑D. 亡羊补牢3.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首次发表于:A. 《新青年》杂志B. 《文学》杂志C. 《小说月报》D. 《晨报副刊》二、填空题4.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作以_________和_________著称。
5.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主要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_________。
三、简答题6. 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7. 阐述《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8.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塑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9. 分析《边城》中沈从文如何通过翠翠的形象展现湘西的风土人情。
五、作文题10. 以“我眼中的大学语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这些复习题,学生可以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中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复习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大学语文练习题第一篇《大同》一、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C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D)。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 B )。
A.庄子B.孔子C.梁启超D.孙中山二、填空题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guan_。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句中“与”读音ju,意思是推荐;“蜡”读音zha,意思是古代天子诸侯举行的年终祭祀。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中“矜”的意思是同“guan ”,是无妻的人。
“独”的意思是无子女的老人。
4.“城郭沟池以为固。
”中“固”的意思是坚固的军事工事。
三、翻译题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四、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大学语文一、选择题(单项选择):1. 在古代书信中,“表”用于:[ ] A.人臣上书给皇后 B.人臣上书给太子 C.人臣上书给皇帝 D.朋友之间往来2. 《诗经》所收诗歌数量为:[ ] A.300 B.205 C.305 D.4053. 屈原的代表作是:[ ] A.《橘颂》 B.《离骚》 C《湘夫人》 D.《九歌》4.《子虚赋》是谁的作品?[ ] A. 司马相如 B.班固 C.张衡 D.赵壹5.《郑伯克段于鄢》出自:[ ]A.《左传》B.《战国策》C.《汉书》D.《史记》6.枚乘的哪部作品标志着骚体赋向汉大赋转化 A.《七发》 B.《归田赋》 C.《三都赋》 D.《长门赋》7.“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典故是: A. 庄周梦蝶 B.杜宇啼血 C.鲛人泣珠 D.良玉生烟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于[ ] A.《饮酒》 B.《短歌行》 C.《行路难》 D.《从军行》9.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李商隐 D.欧阳修10. 关汉卿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他的:[ ] A. 南戏 B. 散曲 C.杂剧 D.传奇11.“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中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夸张12.标志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是:[ ] A.魏晋志人小说 B.唐传奇 C.宋话本 D.明清章回体小说13.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 A.山水 B.边塞 C.婉约 D.豪放14.杜牧哪篇作品是最早的文赋?[ ] A.《�f鸟赋》 B.《滕王阁序》 C.《阿房宫赋》 D.《上林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的作者是: [ ] A.苏轼 B.李煜 C.欧阳修 D.辛弃疾16. 关汉卿《单刀会》的主角是: A.刘备 B.张飞 C.关羽 D.赵云17. 中国通俗白话小说开端于宋代的:[ ] A.传奇 B.话本 C.志怪 D.志人18. 散曲包括小令和用小令连结起来的:[ ] A.套数 B.长调 C.中调 D.杂曲19. 明代最负盛名的传奇作家是A.孔尚任B.汤显祖C.洪升D.白朴20.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1[ ][ ] [ ] [ ] [ ]A.五绝B.五律C.七绝D.七律21.王国维的词学论著代表作是[ ]A.《人间词话》B.《闲情偶记》C.《观堂集》D.《蕙风词话》2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诗派是:[ ] A.山水 B.田园 C.隐逸 D.边塞23.宋代最杰出的女性词人是:[ ] A.朱淑真 B.李清照 C.魏夫人 D.严蕊24.李白生活的时期应当属于:[ ]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25.在文学史上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郭沫若B.李白C.杜甫D.白居易26.杜甫的《月夜》是一首: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2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借代 B.比喻、借代 C.比喻、夸张 D.比拟、夸张28. 著名词人李煜的朝代是: A.唐代 B.唐五代 C.北宋 D.南宋29.关汉卿的《单刀会》在戏曲体裁上属于:[ ] A.杂剧 B.传奇 C.南戏 D.小令30.下面不属于议论文的有:[ ] A. 韩愈《进学解》B. 韩愈《师说》C.贾谊《过秦论》D.王羲之《兰亭集序》31.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与谁同游而作?[ ] A.杨绛 B.钱钟书 C.冰心 D.俞平伯32.《故乡的野菜》的作者是:[ ] A.余光中 B.余秋雨 C.周作人 D.贾平凹33.曹禺《日出》的女主人公是:[ ] A.陈白露 B.伊雪艳 C.梅 D.四凤34.钱钟书的幽默文风最突出地表现在:[ ] A.虚字 B. 叠字 C.比喻 D.排比《巍巍中山陵》的说明顺序主要是[ ]A.方位顺序B.时间顺序C.情感流程D.先主后次36.同一般科普说明文相比,科普小品文具有下列特点:[ ] A.科学而严肃 B.亦小亦新,亦俗亦雅 C.活泼随意 D.客观37.贾平凹的小说有[ ] A.《月迹》 B.《心迹》 C.《浮躁》 D.《白鹿原》 38.《傅雷家书》中大多为傅雷写给谁的书信? [ ] A.儿子傅聪B.妻子朱梅馥C.儿子傅敏D.家中老人闻一多和徐志摩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诗人?[ ]A.怀旧B.新月C.复古D.七月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选自[ ]A.《雨天的书》B.《瓜豆集》C.《自己的园地》D.《知堂回想录》41.《雨巷》的作者是 A.戴望舒B. 徐志摩 C.余光中 D. 艾青42.《子夜》的作者是[ ]2[ ] [ ] [ ][ ] 35. 39. 40A.巴金B.老舍C.郭沫若D.茅盾43.从戏剧的容量来看,曹禺的《日出》属于:[ ] A.独幕剧 B.重幕剧 C.多幕剧 D.话剧44.下列作品不属于鲁迅的是:[ ] A.《阿Q正传》 B.《茶馆》 C.《狂人日记》 D.《祝福》45.戏剧《雷雨》的作者是:[ ] A. 曹禺 B. 老舍 C.高行健 D.周作人46. 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与运用的表现手法,曹禺的《日出》属于:[ ] A. 喜剧 B. 悲剧 C. 正剧 D. 悲喜剧周作人的散文格调可以概括为[ ]A. 热烈B. 冷淡C. 平和冲淡D. 生动活泼48.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隐括了一首蒋捷的词,这首词是[ A.一剪梅 B. 浣溪纱 C.虞美人 D.清平乐4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A.爱情 B.亲情 C.乡愁 D.伤春50.《废墟》选自散文集:[ ]A.《文化苦旅》B.《山居笔记》C.《文明的碎片》D.《霜冷长河》51.钱钟书《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洗涤灵魂B.教人学会休息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D.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诗歌《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A.戴望舒B.舒婷C.刘半农D.徐志摩53.根据议论方式划分的是[ ]A.短评和专论B.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C.政论和书评D. 立论文和驳论文54.下列样式不属于记叙文的是[ A.科学小品 B.通讯 C.日记 D.回忆录55.《米龙老爹》中的主人公是[ A.将军 B.米龙老爹 C.约翰 D.普鲁士人《论美》的作者培根除了作家还是[ ]A.哲学家B.天文学家C.数学家D.音乐家57. 卡夫卡是的国籍是[ A.美国 B.英国 C.奥地利 D.德国《项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A.卡夫卡B.欧・亨利C.福楼拜D.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的是[ ]A.契诃夫B.欧・亨利C.莫泊桑D.卡夫卡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是[ ]A.欧・亨利B.莫泊桑C.屠格涅夫D.契诃夫泰戈尔是哪国的作家?[ ]A.英国B.美国C.法国D.印度《米龙老爹》的作者还创作了[ ]A.《羊脂球》B.《警察与赞美诗》C.《眼泪》D.《变形记》培根的议论文《论美》的最终结论是:[ ]A.才能美才是美B.美与形貌有关C.行为美才是美D.形貌美与德行美相结合才是美3]]]]]47. 52. 56. 58. 59. 60. 61. 62. 63. 二、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_。
大学语文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7题,每题1分,共47分)1.根据“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
”这句话,理解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和成年时阅读的区别,下列哪个答案最确切?A、青少年时代的阅读更注重情感的体验,故事的经历,相对比较感性。
而成年时的阅读更会注重精神哲理,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理性。
B、青少年时代的阅读不值一提,成年时的阅读才有价值。
C、青年时代的阅读仅仅只是一种经验,而成年时的阅读更讲究实际的功用。
D、青年时代的阅读不需要太多重视,成年时代多阅读就行。
正确答案:A2.陶渊明写道,“抚孤松而盘桓”,他喜欢松树的原因为:()A、松树材质好B、松树有劲节C、夏天可以在其下乘凉D、松树隐喻故乡正确答案:B3.裴多菲奠定了()的基石,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
A、奥地利民族文学B、匈牙利民族文学C、俄罗斯民族文学D、启蒙运动文学正确答案:B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下一句是A、众人夸B、极奢华C、极富华D、竟豪奢正确答案:D5.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在()年。
A、1955B、1953C、1952D、1954正确答案:D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读了四十多年的书,当摄猎的范围也相当地广泛。
摄猎改为涉猎B、这中间,我非常喜欢读诗,但父亲不准读,因为当时科举虽然早费了,但父亲似乎还以为会恢复的。
“早费了”改为“早废了”。
C、受到老先生不断的锤练,才逐渐使我从人人的肤浅中挣扎出来。
锤练改为锤炼D、我当时虽然读了不少的线装书,但回想起来,并没有得到做学问的门径正确答案:D7.陶渊明思想主要综合了哪两家?A、道家道教B、佛教墨家C、儒家道家D、儒家佛教正确答案:C8.“长干里”在今天的()。
A、扬州B、宣州C、杭州D、南京正确答案:D9.根据教学视频,诗人席慕蓉的祖籍为()。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2012年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17题,每题1分)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C: 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2.“求!无乃尔是过与?”中,“是”可以解释为()A: 判断动词; B: 代词,这; C: 复指“尔”; D: 没意义3.“不义不昵,厚将崩”出自()A: 《论语》; B: 《左传》; C: 《礼记》; D: 《战国策》4.先秦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的是()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韩非子5.下列成语出自于《庄子·秋水》的是()A: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B: 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 贻笑大方、分崩离析; D: 祸起萧墙、分崩离析6.《冯谖客孟尝君》通过“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孟尝君的言行描写在这里主要是()A: 衬托; B: 反讽; C: 隐喻; D: 类比7.《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句中“过”的意义是()A: 经过; B;责备; C;拜访; D;炫耀8.秦王下令驱逐所有的来自异国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为李斯是()A: 楚国人; B: 韩国人; C: 赵国人; D: 魏国人9.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仗书》10.《大同》选自()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左传》11.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A: 冯谖; B: 孟尝君; C: 李广; D: 程不识12.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A: 书信; B: 小说; C: 词赋; D: 奏疏13.李密的《陈情表》选自()A: 《蜀书》; B: 《文选》; C: 《玉台新咏》;D: 《花间集》14.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弃官归隐并赞美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是()1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化用了“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之意,原句出自()A: 《老子》; B: 《论语》; C: 《孟子》; D:《庄子》16.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A:飘逸; B: 慷慨悲凉; C: 自然平淡; D: 沉郁顿挫17.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A: 司马迁; B: 韩愈; C: 柳宗元; D: 欧阳修18.《种树郭橐驼传》主要的创作意图是()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B: 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C: 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D: 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19.李煜的《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千古名句,这一句成功地运用了()A: 借景抒情的手法; B: 象征的手法; C: 比喻的手法; D: 拟人的手法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A: 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B: 南朝故国宫苑中的美丽宫女C: 昔日宫廷中的王公贵族; D: 暗指昔日身为皇帝的自己21.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 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 江山易主,物是人非2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词句是()A: 春花秋月何时了;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3.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A: 爱情的失意;B: 羁旅行役之苦; C: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D: 伤春惜时24.《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者所总结的王朝是()A: 后梁; B: 后晋; C: 后唐; D: 后周2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出自()A: 《旧五代史》; B: 《新五代史》 C: 《五代史志》; D: 《资治通鉴》26.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驳论角度是()A: 驳斥论点; B: 驳斥论据; C: 驳斥论证; D: 驳斥态度27.《乐章集》的作者是()A: 李煜; B: 李清照; C: 柳永; D: 欧阳修28.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A: 欧阳修; B: 辛弃疾; C: 柳永; D: 苏轼2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 悼亡词;B: 中秋词; C: 端午词; D: 爱情词3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积极入世思想的词句是()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中具有转折作用的一句是()A: 把酒问青天; B: 今昔是何年; C: 高处不胜寒; D: 起舞弄清影3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富有哲理的词句是()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4.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大学语文复习备考题库2012年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117题,每题1分)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C: 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2.“求!无乃尔是过与?”中,“是”可以解释为()A: 判断动词; B: 代词,这; C: 复指“尔”; D: 没意义3.“不义不昵,厚将崩”出自()A: 《论语》; B: 《左传》; C: 《礼记》; D: 《战国策》4.先秦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的是()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韩非子5.下列成语出自于《庄子·秋水》的是()A: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B: 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 贻笑大方、分崩离析; D: 祸起萧墙、分崩离析6.《冯谖客孟尝君》通过“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对孟尝君的言行描写在这里主要是()A: 衬托; B: 反讽; C: 隐喻; D: 类比7.《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句中“过”的意义是()A: 经过; B;责备; C;拜访; D;炫耀8.秦王下令驱逐所有的来自异国的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因为李斯是()A: 楚国人; B: 韩国人; C: 赵国人; D: 魏国人9.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仗书》10.《大同》选自()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左传》11.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A: 冯谖; B: 孟尝君; C: 李广; D: 程不识12.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A: 书信; B: 小说; C: 词赋; D: 奏疏13.李密的《陈情表》选自()A: 《蜀书》; B: 《文选》; C: 《玉台新咏》;D: 《花间集》14.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弃官归隐并赞美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是()A: 陶渊明;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李商隐1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化用了“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之意,原句出自()A: 《老子》; B: 《论语》; C: 《孟子》; D:《庄子》16.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主要是()A:飘逸; B: 慷慨悲凉; C: 自然平淡; D: 沉郁顿挫17.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A: 司马迁; B: 韩愈; C: 柳宗元; D: 欧阳修18.《种树郭橐驼传》主要的创作意图是()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 B: 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C: 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 D: 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19.李煜的《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千古名句,这一句成功地运用了()A: 借景抒情的手法; B: 象征的手法; C: 比喻的手法; D: 拟人的手法2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含义是()A: 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B: 南朝故国宫苑中的美丽宫女C: 昔日宫廷中的王公贵族; D: 暗指昔日身为皇帝的自己21.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A: 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 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 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 江山易主,物是人非2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表现“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词句是()A: 春花秋月何时了;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3.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A: 爱情的失意;B: 羁旅行役之苦; C: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D: 伤春惜时24.《五代史伶官传序》总结了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作者所总结的王朝是()A: 后梁; B: 后晋; C: 后唐; D: 后周2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出自()A: 《旧五代史》; B: 《新五代史》 C: 《五代史志》; D: 《资治通鉴》26.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驳论角度是()A: 驳斥论点; B: 驳斥论据; C: 驳斥论证; D: 驳斥态度27.《乐章集》的作者是()A: 李煜; B: 李清照; C: 柳永; D: 欧阳修28.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A: 欧阳修; B: 辛弃疾; C: 柳永; D: 苏轼2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A: 悼亡词;B: 中秋词; C: 端午词; D: 爱情词3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积极入世思想的词句是()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中具有转折作用的一句是()A: 把酒问青天; B: 今昔是何年; C: 高处不胜寒; D: 起舞弄清影3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富有哲理的词句是()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4.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A: 父亲; B: 哥哥; C: 儿子; D: 弟弟3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6.苏轼《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景物是()A: 清风、明月、江水; B: 明月、山川、湖泊C: 江水、孤舟、晚霞; D: 小岛、孤舟、清风37.苏轼的《前赤壁赋》中以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从而抒发了作者()A: 超越人间烦恼的心志; B: 对造物主的恩赐的感激之情C: 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愤懑; D: 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38.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采用的手法有答案()A: 比喻、对偶; B: 对比、比喻; C: 对偶、对比; D: 拟人、对比39.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对偶; B: 排比、比喻; C: 对偶、拟人; D: 拟人、对比40.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线索是()A: 时间的推移; B: 感情的变化C: 事理的逻辑; D: 想象的展开41.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A: 辛弃疾;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苏轼42.号为“易安居士”的作家是()A: 李煜; B: 李璟; C: 辛弃疾; D: 李清照43.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A: 采用典故; B: 采用口语 C: 用经史语; D: 化用前人诗词成句44.李清照的词集是()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 D: 《稼轩词》45.《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最能和首句前后照应,表现作者孤寂的忧郁情绪和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句子是()A: 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46.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歌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陆游47.辛弃疾的词集是()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 D: 《稼轩词》48.辛弃疾《水龙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A: 比喻; B: 象征; C: 夸张; D: 用典49.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 尽西风、季鹰归未C: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50.下列词句,表示作者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的是()A: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B: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51.辛弃疾对宋词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A: 以诗为词; B: 开创豪放词派; C: 采用口语; D: 以文为词52.曲兴盛于()A: 唐; B: 宋; C: 金; D: 元53.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张养浩; D: 王实甫54.人称“曲状元”的元代著名的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集是()A: 《静修集》; B: 《东篱乐府》; C: 《雁门集》; D: 《乐章集》5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秋日黄昏行旅图的中心画面是()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夕阳西下5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 B: 排比; C: 鼎足对; D: 拟人57.《长亭送别》中,体现莺莺执着爱情、鄙弃功名的语句是()A: 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B: 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C: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D: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58.《长亭送别》中莺莺最深沉的愁情忧虑是()A: 张生的金榜题名; B: 今宵的离愁别恨C: 母亲的干涉; D: 他日的被弃掷59.《报刘一丈书》的作者是()A: 马致远; B: 柳宗元; C: 宗臣; D: 李密60.《报刘一丈书》是一篇()A: 书信体记叙文; B: 书信体议论文C: 书信体抒情文; D: 奏章61.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A: 与小旦琪官交往; B: 淫辱母婢金钏; C: 贾环的拨弄是非; D: 背离封建礼教62.《宝玉挨打》中描写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个人物是()A: 黛玉; B: 宝钗; C: 王熙风; D: 袭人63.宝玉挨打后,两个眼睛肿得桃一般,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的人是()A: 黛玉; B: 宝钗; C: 王熙风; D: 袭人64.《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C:1917年张勋复辟; D:1915年袁世凯称帝65.小说《风波》的线索是()A: 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事件; B:辫子事件; C:张勋复辟事件; D:六斤裹脚事件66.《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A: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B: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C: 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D: 夏天吃饭不点灯67.《风波》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A: 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B: 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C: 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 D: 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68.《风波》中:“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