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用史论阐释:专题四 知识点一 4.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下)1937—1949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4
会议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背景:1阶级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2大革命失败后的教训3要纠正过去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内容:1瞿秋白《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2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思想意义: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遵义会议1935·1 遵义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 陕北瓦窑堡内容: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之后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中共七大1945年春延安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
内容:a.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大会指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大会确立毛泽东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高中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介绍【导语】在政治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识点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期特点①近代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④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⑤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气力登上历史舞台,由悠闲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气力。
⑥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①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
②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阵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③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④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并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①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全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在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
2021高考历史考前押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取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解析:选B 此题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社会基础普遍性的明白得。
从五四学生游行进程看,支持者有人民、西洋人,还有巡警等各方面的力量。
应选B。
2.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奋斗方向B.确信了近期的革命目标是统一中国C.确立了“联俄、联共、帮助农工”的政策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解析:选A 中共“一大”确立了中共党纲,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成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为我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之前近代革命的目标都是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因此A项正确。
“一大”纲领中没有提出统一中国,因此B项不正确;三大政策是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因此C项不正确;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中共“三大”上确信的,因此D项不正确。
3.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形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取得了庞大的成绩。
”其中“庞大的成绩”取得的要紧缘故是(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B.国民革命军的成立C.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D.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解析:选D 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明白得能力。
从材料“一九二四年”能够判定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国民革命运动能取得庞大成绩的要紧缘故是国共合作,成立革命统一战线。
4.以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功效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信武装招架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讨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解析:选C 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明白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考知识点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纲,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为目标。
它基本上照搬苏联经验,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后来被称为党的“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制定出“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
它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②“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键是革命任务是一致的。
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④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⑤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知识点一、五四运动:1.原因:(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2.爆发:(1)时间:1919年5月4日(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021年高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总复习高考命题的根本和依据是课本,也是学生答题的前提,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2021年高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总复习,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2021年高考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总复习1、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初步成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①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2、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
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概况: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意义: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国民革命(1924——1927)(1)国共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兴起(标志——国民党一大)合作原因:必要性:工人运动受挫教训可能性: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2)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高潮(1926年):目的: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中国。
结果: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国民革命的失败标志: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原因: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主观(主要原因):中共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析·史论阐释
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14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思想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为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2.组织上: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3.战略上: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4.精神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三、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
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
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2019·全国卷Ⅰ·T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解析】选C。
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即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应联合资产阶级完成这一革命任务。
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故C正确。
2.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而且,为了保卫这个目标,他将同任何敌人……进行殊死拼搏。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解析】选A。
农民世代遭受欺凌,突然获得了很多自由和权利,自然会激发热情。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抗日根据地”,得出A正确;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不是改变土地所有关系,B不符合历史事实;国民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1949年才实现,C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下的根据地地方政府实行三三制原则,是不能排除国民党的影响的,D过于绝对,错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