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DNA倍体分析技术在妇科检测中应用(齐齐哈尔)
- 格式:pptx
- 大小:10.53 MB
- 文档页数:60
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 深度评估与分析导语: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ThinPrep®细胞学试验)诊断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DNA倍体异常细胞通常显示为细胞核染色体数量的异常增加或减少,这种异常现象与一些恶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TBS则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检查方法,可帮助医生进行细胞学诊断。
本文将对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进行深入评估与分析,以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诊断结果的意义与应用。
1. DNA倍体异常细胞:引起疾病的无形凶手DNA倍体异常细胞指的是其细胞核染色体数量的异常增加或减少,这种异常现象可能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
DNA倍体异常细胞承载着染色体遗传信息的改变,会导致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异常,从而引发肿瘤、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
2. TBS:细胞学领域的得力助手TBS全称ThinPrep®细胞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学检查方法。
其主要通过采用特殊的细胞采集和处理技术,使得细胞在玻片上均匀分布,细胞形态得以保留,减少了伪阴性和伪阳性的发生。
TBS还能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增强对细胞核形态和细胞器结构的观察,为细胞学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诊断意义与应用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是指在TBS检查中可见到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这一结果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的存在。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对这一结果的深度评估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3.1 诊断意义可见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结合TBS诊断结果意味着患者的细胞核染色体数量存在异常,这可能与一些恶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这一结果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通过对DNA倍体异常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的详细评估与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病变的程度、类型和可能的预后。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检测与诊断■149表2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时的假性检测结果[份(%)]影响因素假阳性假阴性草酸钙结晶63(11.6)0(0)酵母样真菌22(4.05)0(0)影红细胞0(0)63(8.19)合计85(15.65)63(8.19)2.3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时的假性检测结果采用显微镜镜检法对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检出的639份阳性标本进行复检的结果显示,其中假阳性标本有175份(占27.39%)。
采用显微镜镜检法对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检出的673份阴性标本进行复检的结果显示,其中假阴性标本有57份(占&47%)。
详见表3。
表3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时的假性检测结果[份(%)]影响因素假阳性假阴性细菌175(27.39)0(0)维生素C0(0)30(4.46)红细胞未被破坏0(0)27(4.01)合计175(27.39)57(8.47)2.4用两种仪器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的准确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为88.72%,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对这1312份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为82.32%。
3讨论采用显微镜镜检法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测的准确率最高,但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且对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
近年来,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采用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时,若标本中含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如某种细菌、肌红蛋白等),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若标本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或未被破坏的红细胞,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3]。
在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进行红细胞检测时,若标本中含有草酸钙结晶、酵母样真菌、细菌等,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若标本中含有影红细胞,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4]。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是一种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通过对子宫颈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筛查出潜在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
TCT在筛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提高筛查的准确率。
近年来,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逐渐受到关注,可以提高子宫颈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效果。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细胞DNA含量进行测量和分析,判断细胞的DNA倍体情况,来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
研究表明,子宫颈癌细胞的DNA含量与细胞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DNA多倍体细胞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潜在的癌症细胞存在。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以作为TCT的补充,起到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癌前病变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还具有更为灵敏的特点。
对于一些难以观察和诊断的早期子宫颈癌病变,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异常情况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以通过细胞标本或组织活检标本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方便,且对患者无创伤。
而阴道镜检查也只需在外阴进行观察,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多影响,同时也能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前景。
遗憾的是,目前这种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程度仍然比较有限,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在进行该项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合法权益,加强对技术的合理应用和规范管理。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一定会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发挥更加重要和有效的作用,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2023届黑龙江省市齐齐哈尔市市高三三模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类和能量的重要结构。
中性脂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形成脂滴。
脂滴生成后,内质网定位蛋白DFCP1会定位在脂滴的表面,标记新生脂滴结构,脂滴通过融合进一步变大,生成成熟脂滴。
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包裹在脂滴表面的膜最可能具有两层磷脂分子B.脂滴表面若附有蛋白质,则其表面张力会降低C.脂滴通过融合变大,生成成熟脂滴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甘油三酯等,使细胞免受高脂的影响2.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降温时,催化糖酵解的酶活性可被抑制B.糖酵解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C.糖酵解过程产生的NADH可利用氧气产生大量ATPD.仅依赖糖酵解途径供应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牛成熟的红细胞等3.蜜蜂中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雄蜂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能形成8个四分体D.雌性幼虫发育过程中,蜂王浆可能降低其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4.苏木杰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后,反射性出现的清晨高血糖,常见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之后机体会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代偿性增加,从而导致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出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B.夜间3:00后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有可能增加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此时胰岛素分泌量达到最大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苏木杰现象5.科研人员对某湿地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DNA倍体分析在临床病理中的应用详细讲解DNA倍体分析在临床病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DNA倍体即指细胞中DNA的含量及分布情况,可以用来评估细胞的发育程度、活跃程度以及细胞的异常情况。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DNA倍体分析可以用来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在识别肿瘤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NA倍体分析主要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
流式细胞仪能够对细胞进行流式分析,可以快速测量细胞的DNA含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将细胞与多种荧光染料共染,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将不同染料的荧光信号分离并测量,从而获得DNA含量和分布的数据。
根据细胞在荧光强度上的分布情况,可以将细胞分为DNA倍体整倍性和非整倍性。
DNA倍体分析在临床病理中的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估。
首先是肿瘤诊断。
DNA倍体分析可以通过测量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和分布,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在正常组织中,细胞的DNA含量是相对固定的,称为二倍体。
而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由于基因突变或异常,细胞的DNA含量会发生改变,出现多倍体现象。
通过测量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及其变异程度,可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一般来说,DNA倍体的分布越不均匀,恶性程度越高。
因此,DNA倍体分析可用于协助肿瘤的诊断和鉴别。
例如,可以用于进一步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区分早期癌变和晚期癌变,以及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等。
其次是肿瘤预后评估。
DNA倍体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
研究发现,DNA倍体的非整倍性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即非整倍性的肿瘤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转化倾向。
通过测量肿瘤细胞的DNA倍体分布,并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肿瘤大小、脉管侵犯等,可以对肿瘤的预后进行评估。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非整倍性的肿瘤与肿瘤的复发风险和预后相关。
因此,DNA倍体分析可以作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可辅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DNA倍体分析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病因学研究和药物研发。
DNA倍体分析彭晓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大量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已经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方法,广泛地用于临床,为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科研中也越来越多地用于细胞动力学、细胞调亡等观察。
正常人静止期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相当于7X10-12pg DNA/细胞核,我们称之为二倍体细胞,而正常增殖期细胞则有着不同的DNA含量。
在细胞周期(静止期G0,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有丝分裂期M)的各个时期,DNA含量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在G1期,细胞开始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DNA含量仍保持二倍体;进入S期后,DNA的含量逐渐增加,介于G1和G2期之间;当DNA复制结束成为四倍体时,细胞进入G2期。
G2期细胞继续合成RNA 及蛋白质,直到进入M期。
单纯从DNA含量无法区分G2和M期;一旦有丝分裂发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两个细胞或者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或者进入G0期,而G0期从DNA含量上同样无法与G1期区分。
因此,从细胞的DNA含量上,整个复制周期可以描述为G0/G1,S,G2/M1期。
G0/G1 S G2/M亚二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八倍体DNA分析图例,横坐标为荧光强度,纵坐标为细胞数DNA指数(DNA index ,DI)是肿瘤样本G0/G1期细胞荧光值的强度(以“channel 道数”为单位)与正常人二倍体G0/G1期的荧光强度的比值。
DI为1意味着二倍体,四倍体细胞的DI为2,亚二倍体细胞的DI〈1,而超二倍体细胞的DI>1。
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外的统称为异倍体。
在恶性肿瘤,会出现多倍体(四倍体或八倍体)、超二倍体。
当细胞出现调亡时,会出现亚二倍体峰(调亡峰),其比例反映了细胞凋亡的程度。
S期细胞百分比反映了细胞的增殖状态,肿瘤组织的S期较高,化疗后S期的下降提示治疗有效。
有较高多倍体和异倍体存在的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
肿瘤治疗中也可能出现DNA含量的增加。
DNA倍体分析在宫颈细胞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宫颈癌也称子宫颈癌,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二位。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
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
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
经临床追踪观察显示,从一般的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
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
关键词:DNA倍体分析;细胞周期;宫颈癌细胞检查1.什么是DNA倍体分析技术1.1什么是倍体分析DNA倍体是指遗传物质DNA的倍数。
正常人静止期的体细胞都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都有一个同样的备份,即等位基因。
也就是说,正常人的体细胞在非分裂情况下都是二倍体。
在一些疾病状态下,例如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DNA含量出现异常,会导致超二倍体、三倍体,甚至四倍体、八倍体等多倍体的出现,就是DNA倍体的异常。
在几乎所有的癌症中正常细胞仍然是“整倍体”,而肿瘤细胞是“非整倍体”。
关键的一点是,非整倍体是一般癌细胞的特征,在子宫颈癌的例子中,非整倍体出现“癌前病变”的阶段以及后来的浸润癌。
一般来说,检测非整倍体细胞就是检测癌细胞。
1.2 DNA倍体检测技术DNA倍体测量的是细胞核的总DNA含量,不能识别或计数单个染色体,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DNA或基因检测。
测量到的每个细胞核的DNA含量与测量到的正常细胞群体的平均DNA含量进行比较,DNA含量是正常细胞2.5倍的细胞可靠地确定为非整倍体,虽然不能说细胞有115条染色体。
DNA倍体检测的核心理论就是比尔定律,与分光光度计测量DNA浓度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
DNA倍体分析展开全文前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死亡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
目前由于癌症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大部分人发现患病时已经是中期或者晚期。
如果癌症可以在早期及时的准确的诊断出,那么许多癌症的治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的负担。
背景介绍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失控性增殖,而细胞失控性增殖的生物学基础是细胞周期调控紊乱。
细胞周期调控是一个精细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了多个基因和蛋白的参与,进而形成了复杂的信号分子网络系统。
正常人静止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我们称之为二倍体细胞,而正常增殖期细胞则有不同的DNA含量。
在细胞周期(静止期G0,DNA合成前期G1,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有丝分裂期M)的各个时期,DNA的含量随各时相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细胞开始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但DNA含量仍保持二倍体;进入S期后,DNA开始合成,这时细胞核内DNA的含量介于G1和G2期之间;当DNA复制结束成为4倍体时,细胞进入G2期,G2期细胞继续合成RNA及蛋白质,直到进入M期,因此,单纯从DNA含量无法区分G2期和M期;一旦有丝分裂发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或者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或者进入静止期(G0期),而G0期从DNA含量上同样无法与G1期区分。
因此,整个复制周期可以描述为G0/G1,S,G2/M期。
人体正常细胞均具有比较稳定的DNA二倍体含量,当细胞发生癌变和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病变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伴随着细胞DNA含量的异常改变,有资料证实,DNA非整倍体出现是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良性肿瘤细胞表现为以四倍体增多,而恶性肿瘤细胞则表现为非整倍体增多。
实体恶性肿瘤的非整倍体出现率>70%,淋巴瘤和白血病以亚二倍体居多,出现率达50%。
交界性肿瘤形态学介于良恶性之间,难于鉴别。
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个体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变异。
DNA倍体是指生物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倍数,通常通过染色体数目的分析来确定。
本文将介绍DNA倍体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讨论其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DNA倍体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细胞核的染色体数目。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会复制并分散到新的细胞中,从而形成相同数量的染色体。
通常情况下,动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偶数,称为二倍体,而植物细胞则可能存在多倍体状态,称为多倍体。
DNA倍体分析通过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来确定倍数状态。
DNA倍体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细胞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来确定细胞的倍数。
科学家将细胞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根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以判断细胞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
除了细胞计数方法,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流式细胞术,也可以用于DNA倍体分析。
DNA倍体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物种鉴定和进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或不同个体之间的染色体数目,可以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
例如,通过DNA倍体分析,科学家可以确定某个物种是二倍体还是多倍体,并进一步研究其形成的机制和演化的影响。
其次,DNA倍体分析在植物育种和农业科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的倍体性质与其生长发育、抗病性和产量等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DNA倍体分析,育种学家可以筛选出具有高产量和抗病性的多倍体植株,并利用其进行育种改良。
此外,DNA倍体分析还可以用于检测植物中的多倍体异常现象,如染色体畸变和多倍体性别失调等,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DNA倍体分析也在医学诊断和人类遗传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某些疾病,如某些癌症和先天性疾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通过DNA倍体分析,可以检测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并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摘要】子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已成为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TCT能够及时发现细胞异常,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则能检测细胞DNA变异情况,结合可提高筛查准确性。
阴道镜检查则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
综合应用这三种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可发现潜在病变,提高早期诊断率。
TCT与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未来推广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阴道镜、子宫颈癌、筛查、结合应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原理、作用、优势、研究方法、结果、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推广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现有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阴道镜检查。
TCT是一种通过检测子宫颈上皮细胞变化的方法,可以准确筛查出患有早期子宫颈癌或前癌病变的女性,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TCT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提高筛查准确率。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胞DNA含量变化来评估细胞增殖状态和恶性程度的方法。
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可以帮助鉴别恶性细胞与良性细胞,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而阴道镜检查则可以直接观察子宫颈表面的病变情况,对于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利用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子宫颈病变情况,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研究TCT与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性是迫切需要的,有望为提高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二O二三年齐齐哈尔市初中学业考试生物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2.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群鸟争鸣。
构成花、鸟这两种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2.下列细胞结构与其功能不相符的是()A.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B.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C.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D.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3.吃橘子时剥去外皮,会看到里面有一些“丝络”,橘肉里有很多汁水。
橘皮、“丝络”、橘肉分别对应的主要组织是()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B.上皮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C.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机械组织、结缔组织4.新疆吐鲁番气候干旱,葡萄因适应能力强而被广泛种植。
葡萄属于()A.裸子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5.西瓜甘甜多汁,深受人们喜爱。
下列关于西瓜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皮由子房发育成B.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雌蕊和雄蕊C.西瓜籽由胚珠发育成D.花经历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6.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A.农田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B.冷藏蔬果——抑制蔬果的呼吸作用C.田间松土——抑制农作物的呼吸作用D.晾晒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7.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A.子宫B.输卵管C.卵巢D.胎盘8.关于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四个步骤:①放置黑暗处一昼夜:②叶片部分遮光处理;③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④滴加碘液后观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①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B.步骤②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C.步骤③中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D.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9.如图所示,曲线代表人体所需的三种有机物的消化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X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曲线Y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C.器官D中含有胃液、肠液、胰液D.器官C是胃,蛋白质在此初步消化10.自然界日新月异,万物更迭。
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是一种现代化的医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筛查女性生殖道疾病。
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中,并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步骤地介绍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的检测过程和其所带来的好处。
1.收集样本首先,病人需要到医院进行收集样本。
这个过程通常比较快速和简单,病人只需要进行一个基本的生殖道清洁,然后用一种称为“宫颈刷”的工具收集样本。
这个刷子会擦过病人的宫颈区域,采集到一个小样本。
这个样本被放在一个液体管中,并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2.检测样本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是一种基于微生物学技术的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检测到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对女性健康的威胁。
这个检测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测,以及通过对细胞中DNA倍体的测量来识别细胞的基因异常。
3.获得检测结果一旦检测完成,医生会为病人提供一个详细的报告,说明病人是否患有任何疾病或其他问题。
在这个报告中,医生会解释试验的结果,包括检测到的病原体的类型,以及任何发现的不规则细胞。
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或治疗,医生也会向病人提出推荐意见。
4. 推荐治疗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些治疗病人的指导意见。
对于那些被诊断出患有疾病的病人,医生可以根据这个诊断推荐一种合适的治疗。
对于那些被诊断出存在异常细胞的病人,这项报告也可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选项,以防止疾病发生和进一步发展。
总结DNA倍体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报告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女性疾病筛查方法,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好的生殖健康保护。
这项检测可以诊断出宫颈癌、宫颈病变、病原体感染等疾病,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它不仅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可以提供及早预防和治疗的机会。
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1. 肌细胞上存在运输Ca2+和K+的转运蛋白,其中钙泵是细胞膜上参与Ca2+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a2+通过钙泵泵出肌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钙泵运输Ca2+的过程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C. 运输K+的通道蛋白也可将水运出肌细胞且不消耗细胞膜能量D. 钙泵的磷酸化会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完成Ca2+的转运2. 某农科站选用株型紧凑的棉花和耐荫的矮生绿豆品种间作种植,通过扩大棉花带和绿豆带间的距离,缩小株距,实现了棉花、绿豆双丰收。
研究人员选取来自该地区植株冠层的棉花、绿豆两种叶片,分别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乙c点时叶片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B. 据图推测图乙叶片最可能是绿豆的冠层叶,图甲最可能是棉花的冠层叶C. 图甲中a、b点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不相同D. 要比较两种植物新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用95%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提取色素3. 水螅是一种多细胞腔肠动物。
研究表明,水螅身体的大部分由未分化的干细胞组成,干细胞有持续分裂的能力,因此水螅的身体处在不断更新的状态;水螅的触角和足内的分化细胞被不断剔除(凋亡),被从体内“游”来的新细胞代替。
神奇的是,将水螅切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将重新长成与母体相同的新个体,该现象称为再生。
下列相关推测中错误的是( )A. 水螅的触角和足内不同细胞的产生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若分离出水螅的细胞并去除细胞核,该细胞可能不会立即失去活性C. 水螅中已分化细胞的剔除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 水螅再生时,细胞中遗传物质分至子细胞中,会导致遗传物质越来越少4. 野鸡体型较小、细长,能短距离飞行。
人们对野鸡进行长期的人工选择后,逐渐得到了体型更大、更臃肿的家鸡,但家鸡只能扑腾几下而不能飞行。
[随堂检测] 1.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分别是()A.核酸、糖类B.核酸、蛋白质C.核糖核酸、蛋白质D.脱氧核糖核酸、有机物解析:选B。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和RNA;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体现者)是蛋白质。
2.“观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试验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试验的操作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染色→酒精去浮色→晾干→观看B.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C.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D.与甲基绿结合的核酸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解析:选D。
“观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试验步骤中,染色后直接观看,A项错误。
染色所用的试剂是吡罗红和甲基绿的混合染液,而且要现用现配,B项错误。
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10 s,然后再染色,C项错误。
甲基绿与DNA结合呈现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中,D项正确。
3.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图中连接正确的是()解析:选C。
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中的磷酸与含氮碱基均连接在同一个脱氧核糖上,碱基与脱氧核糖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连接,磷酸与脱氧核糖第五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连接。
4.(2022·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将硝化细菌体内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A.C、H、O、N、P等元素B.5种含氮碱基C.4种核苷酸D.8种核苷酸解析:选B。
硝化细菌体内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1种磷酸、5种含氮碱基(A、T、C、G、U)、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
5.如图为酵母菌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的①表示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PV-DNA检测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分析徐凤娟;黄珊珊;李爱琴;郭红玲【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24【摘要】目的探讨HPV-DNA检测结合TCT在官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31例行TCT和HPV-DNA检查的患者,其中678例行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有病理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31例TCT中检出阳性率为15.51%,与病理结果比较,TCT中检出LSIL 29例(与病理为CIN Ⅰ的符合率35.80%),HSIL 27例(与CINⅡ和CINⅢ的符合率90.00%),宫颈癌4例(符合率100%).2)2231例HPV-DNA筛查中,阳性率35.45%,HPV-DNA与病理结果一致率为62.62%,其中TCT 结果为ASC- US病例中,HPV- DNA阳性,病理结果阳性者占73.87%;HPV-DNA 阴性,病理结果阴性者占83.58%,一致率为77.52%,均具有较高的一致率(P<0.05).3)TCT用于评价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Youden值分别为:58.92%,71.69%,65.04%,69.33%,61.64%,0.3042,0.3061;HPV- DNA检测分别为:90.65%,41.23%,66.96%,62.62%,80.24%,0.3251,0.3188; TCT联合HPV 分别为:96.30%,69.44%,86.53%,84.65%,91.46%,0.6932,0.6574.结论联合采用HPV-DNA及TCT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总页数】4页(P3948-3951)【作者】徐凤娟;黄珊珊;李爱琴;郭红玲【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15400;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154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液基细胞学与高危型HPV-DNA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J], 喻垚;郭变琴;罗光丽;赖年钰2.液基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结合用于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探析 [J], 罗秋兰;张仁超;金燕3.液基细胞学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J], 钟蓉;冯春艳;罗标;郑宝文4.液基细胞学和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陈海燕;王燕5.福州地区健康体检女性HPV-DNA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分析 [J], 樊长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