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知识说课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2.51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说课稿汇总1. 说教材本学期,我们将使用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说教学目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通过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技巧和自信心。
3. 说教学内容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欣赏: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 音乐创作:通过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创意思维。
- 音乐表达:通过演唱和表演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4. 说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听力训练:通过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
- 创作实践: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共同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 说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听力、创作和表达表现,评价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进步情况。
- 听力评测: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 创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6. 说教学规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快乐、展现才华。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音版课程介绍本教案适用于八年级下册音乐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习如何欣赏音乐,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音乐风格: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
•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等。
•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器家的特点。
•通过选修选手们的表演,深化对音乐的喜爱。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音乐风格与基本要素•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何谓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它们有何不同之处?•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和声,以及它们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表现。
第二部分:音乐鉴赏与乐器,乐器家•音乐鉴赏的方法:介绍音乐鉴赏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器家的特点:介绍各种乐器和乐器家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选修选手表演:让学生欣赏选定的演奏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音乐风格与基本要素•向学生介绍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要素。
•播放不同音乐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节奏、旋律和和声。
步骤二: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分别在黑板上划分为节奏、旋律和和声三个方面,向学生讲解各自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更好地理解各要素的运用和表现。
步骤三:学习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向学生介绍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音乐的感受方式、分析与比较等。
•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种类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步骤四:了解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器家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乐器和乐器家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如小提琴、钢琴等。
•播放不同乐器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和表现方式。
步骤五:选修选手表演•为学生安排选修选手的表演,并让学生观看和欣赏。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
课后作业•根据老师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一篇古典音乐鉴赏的文献。
•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或乐器家,进行深入研究,写出一篇小论文。
八年级下册名师精品音乐说课稿初中音乐的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板书:课题),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歌曲《》选自出版社年级册单元。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整首歌曲以贯穿其中,主要描述了内容,抒发了情感。
(这条基本上通用)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
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声音/情绪)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歌曲演唱,深入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及欣赏并演唱歌曲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在音乐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歌曲/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掌握歌曲节奏/感受歌曲基本情绪、风格、特点,表现歌曲内容/处理好某一乐句/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三、学情分析()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所以本课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兴趣,接着辅助,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上台表演层层深入。
《卡门》序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卡门》序曲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序曲”和“回旋曲”。
3.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感受、体验各部分主题的音乐情绪。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欣赏《卡门序曲》感受情绪,变化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难点:感受《卡门序曲》中三个音乐主题和它们的情绪对比。
(一)分段聆听一、1.师:今天我给大家来一段音乐,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感受这段音乐。
(师生一起来跟着图形谱感受音乐)提问: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师:音乐是怎么表现热闹的场面的呢?(节奏、顿音、乐器)师:用了哪件乐器呢?在哪里加入?再次听音乐感受作品。
2.唱本段的旋律(出示简谱)师生哼唱旋律。
加入(打击乐器)律动一起表现旋律。
好,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热烈的气氛。
二、师:我们来看主题B,这部分的情绪是如何呢?(师生一起来跟着图形谱感受音乐)2.是什么让音乐这么欢快、跳跃?出示主题B旋律简谱一起哼唱一下。
3.它又运用了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同时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播放音乐B)三、1.师:主题C的情绪如何,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呢?(播放音乐C)2.主题C演奏了几遍?有变化吗?你觉得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吗?(弦乐组奏主旋律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
它抒情细腻、感情真挚。
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
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重复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3.我们一起跟着旋律哼唱一下,(师弹琴生唱旋律)去感受一下斗牛士的那种威武的英勇的形象。
(点击大屏幕)师:大家唱的非常不错,你觉得这段适合在什么场景播放?4.师:下面我请大家一起来一起唱一唱。
(四)总体欣赏——体验师: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请学生的填写演奏顺序:(放音乐)A B A C A师:什么样的结构称为回旋曲式结构。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大海啊故乡》说课稿《大海啊故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大海啊故乡》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
歌曲为F 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
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
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
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
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
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朗诵经典的以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欣赏《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主要内容涉及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
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们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旋律与节奏的基本概念,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2. 掌握如何演唱或演奏简单旋律;3. 理解节奏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4. 能够准确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采用听、说、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互相研究;3. 运用示范、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2. 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兴趣;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旋律与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基本的演唱与演奏技巧。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培养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示范与互动结合的方式。
通过示范具体的演唱和演奏技巧,让学生能够模仿和练。
同时,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以促进他们的研究和自我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音乐知识,并通过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研究旋律步骤一:介绍旋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旋律的含义,让他们能够听、说出旋律,同时了解旋律由音高、音长和音序等要素组成。
步骤二:研究演唱简单旋律示范演唱一段简单旋律,让学生跟随演唱,并进行多次练,以达到掌握的效果。
3. 研究节奏步骤一:介绍节奏的概念和表现形式通过简单的打拍子示范和研究,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存在,并了解不同节拍的表现形式。
步骤二:研究演奏简单节奏示范演奏一段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演奏,并进行多次练,以达到准确演奏的效果。
4. 巩固与评价通过学生展示演唱和演奏成果,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巩固与评价。
初中音乐八年级说课稿【7篇】篇一:初中音乐说课稿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
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
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
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
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
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导语】它是⼀⾸欢快、热情洋溢的民族管弦乐曲。
⼩编整理了⼈⾳版⼋年级⾳乐下册《瑶族舞曲》说课稿【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说教材 1、教材分析:《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根据民间歌曲《长⿎歌舞》为素材⽽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感情丰富、⾳乐形象鲜明,⽣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在节⽇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民对幸福⽣活的赞美之情。
2、说课内容: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乐⼋年级第⼗六册,根据第⼆单元《西南情韵》为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的作⽤和意义: 教学⼤纲中明确提出“了解全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乐,培养学⽣对祖国⾳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豪感、⾃信⼼。
”的教学⽬标。
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乐是⾳乐教学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培养学⽣理解⾳乐的能⼒,对今后学⽣学习民族⾳乐,热爱民族⾳乐有⼀定的导向和推动作⽤。
4、教学⽬标: A、体验瑶族⼈民在节⽇欢歌漫舞的热烈⽓氛,培养学⽣热爱中国民族⾳乐的爱国主义情感。
B、采⽤多种形式引导学⽣联想、想象让学⽣体会⾳乐表现⼿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
C、通过欣赏《瑶族舞曲》辨别演奏乐器的⾳⾊,从情感体验⼊⼿,分析⾳乐要素、分析⾳乐进⾏的特点,提⾼学⽣理解⾳乐的能⼒。
5、教学重点: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6、教学难点: A、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B、感受乐曲中不同情绪的对⽐。
⼆、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法会促进学⽣学习⾳乐的兴趣。
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
⼋年级学⽣通过⼏年的学习,⾳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乐要素的分析能⼒不断增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实际⽔平,采⽤了听赏法、讨论法、对⽐法和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段的教学⽅法,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通过⼤量的图形、图象、⾳频、视频等媒体,让学⽣从多⽅⾯、多⾓度去感知⾳乐,更加了解⾳乐作品及⾳乐形象。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说课稿一、教材解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八年级学生,学习目标为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瑶族文化、了解瑶族音乐构成、了解瑶族舞蹈特征。
《瑶族舞曲》是一首充满异域风情的少数民族舞曲。
乐曲整体节奏快速,充满活力和节奏感。
同时,其美妙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曲调也是鲜明的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研究舞曲的节奏特征、鲜明的旋律变化和舞蹈的特点。
同时,我们也在本节课中注重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为学生对瑶族舞曲的鲜明特征理解和其舞蹈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素材:人音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多媒体教室、相关音乐CD。
•教学工具:计算机、计算机音响系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开学前,教师将播放一段瑶族舞蹈视频。
整个舞蹈动感十足,优美激昂,热情奔放。
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的观赏快速了解瑶族音乐舞蹈的美妙和鲜明的风格。
(二)正式上课1. 预习部分教师让学生预习《瑶族舞曲》的内容,并通过音乐CD播放给予了学生一个概览性的了解。
学生需要在预习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知识、了解瑶族的基本特征等。
2. 学习部分(1)节奏学习这首瑶族舞曲的整体节奏快速,充满活力和节奏感。
音乐中的鼓、哨、管等乐器的齐奏声,让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节奏感。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室放映相关音乐视频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其特点。
(2)旋律和韵律的学习瑶族舞曲的旋律变化是其鲜明特征之一。
从音乐中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演奏手法和旋律变化,同时该曲也具备朗朗上口的曲调,令人难以忘怀。
教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然后让学生模仿节奏和韵律的表现,进行唱跳练习。
(3)舞蹈特点的学习瑶族的舞蹈充满活力,动作规范、舞姿优美。
在学习舞蹈的时候,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基本的舞蹈动作,并让学生运用这些基本动作进行拼接和创新,创造出符合自己理解的舞蹈动作。
(4)瑶族文化的传承在学习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教师也会让学生了解瑶族文化。
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舞曲和舞蹈,对瑶族文化进行一定的传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知识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阳关三叠》是以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唱词的一首著名古代琴歌。
叠:是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
三叠是指演唱(变奏)了三次。
《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演奏,钱兆熹作曲。
《哀郢》埙独奏,龚国富作曲。
《楚商》编钟曲,王原平作曲。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早期编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流水》古琴曲,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演奏谱。
《杏花天影》宋代歌曲,姜夔词曲。
姜夔:宋代文学家、音乐家,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
《广陵散》——嵇康。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梨园:原是唐代宫廷歌舞艺人集中习艺的地方。
后人加以引申,把梨园一词作为戏曲的代名词,称演员为“梨园弟子”,演出剧本为“梨园传本”。
京剧:是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
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
以皮黄腔为主,兼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南梆子以及众多的丝弦曲牌和锣鼓经。
皮黄腔包括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
主
要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以及二六、流水、快板等。
2006年,京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传统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梅兰芳演唱。
梅兰芳: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传统京剧《空城计》,马连良演唱。
马连良: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
代表剧目《空城计》等。
《儿行千里母担忧》选自传统京剧《三家店》,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是1/4节拍的形式,有板无眼,中快速节奏。
住头:是锣鼓点的一种,通常用于:1、唱段的终止;2、念白的段落或加强语气;3、配合台上的小动作。
《游园惊梦》选自昆曲《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昆曲:原名“昆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
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2001年,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智斗》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
《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是杨子荣奉命乔装打入座山雕大本营威虎山途中抒发豪情壮志的一段唱腔。
传统京剧的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
文场乐器: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等。
武场乐器:板鼓、大鼓、小鼓、铙钹等。
四击头:是锣鼓经的一种节奏型名称,一般在京剧表演中用于伴衬亮相。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这一封书信来的巧》选自《定军山》
《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第三单元西乐撷英(一)
《英雄凯旋歌》选自清唱剧《犹太·麦卡白》,(德)亨德尔作曲。
《哈利路亚》是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选段。
亨德尔:德国作曲家,在欧洲音乐史上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代表作品有清唱剧《弥赛
亚》、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等。
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和大合唱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
《G弦上的咏叹调》小提琴独奏,(德)巴赫作曲。
巴赫: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
欧洲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欧洲近现代音乐之父”。
代表作品有声乐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小夜曲》弦乐四重奏,(奥)海顿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括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声乐、器乐各个领域。
代表作品有《皇帝四重奏》、12部《伦敦交响曲》以及大型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德)贝多芬作曲。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9部交
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等。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奥)莫扎特作曲。
《小步舞曲》(德)巴赫作曲。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
《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王洛宾作词编曲。
王洛宾:著名音乐家,有“西部歌王”之称,代表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
《大漠之夜》混声合唱,邵永强作词,尚德义作曲。
《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
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族人民酷爱唱歌,谚语中有“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之说。
哈萨克族民歌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奔放热情的音乐风格,包括牧歌、颂歌、情歌、婚礼歌等音乐体裁。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小提琴独奏,陈刚作曲。
《牧歌》蒙古族民歌。
蒙古族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
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
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独特的大型古典音乐,有十二套之多,所以又称为十二木卡姆。
乌夏克木卡姆是其中的第八套。
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半个月两爬上来》无伴奏合唱,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记谱填词。
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一)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何占豪、陈钢作曲。
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协奏曲:是指一件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协同演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化蝶》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阎肃填词。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古曲。
《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缥缈间》均选自清唱剧《长恨歌》,韦翰章作词,黄自作曲。
第六单元夏日情怀
《夏日泛舟海上》(意)威尔第作曲。
《夏夜》小提琴独奏,杨善乐作曲。
《六月——船歌》选自钢琴组曲《四季》,(俄)柴可夫斯基作曲。
组曲:又称“连曲”,是器乐套曲体裁之一,由各具相对独立性的若干乐曲或乐章组成,可分为古典组曲和现代组曲。
《彩云追月》民乐合奏,任光作曲。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爱尔兰民歌。
《美丽的梦神》(美)福斯特作曲。
音阶:音乐作品中的音,按一定的数目及音程关系在八度之内排列起来的序列,叫做音阶。
音阶中相邻音之间的高低距离有半音和全音两种,一个全音相当于两个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