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二课时)教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28.51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_学习方法网---------------------------------------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设计理念: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时间:5课时1---3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1.纬度位置:地球上的不同纬度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2.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它们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不同。
海洋调节气候的能力较强,使得沿海地区气候较为稳定;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使得内陆地区气候变化较大。
3.地形地势: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势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导致气候差异;高原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平原地势低平,气候较为温暖。
4.洋流:洋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它们可以携带热量和湿度,影响全球气候分布。
例如,北大西洋洋流使得欧洲西部气候较为温和。
5.大气环流: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
这些大气环流带来了热量和水汽的传输,影响气候分布。
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包括工业排放、燃烧化石燃料、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些活动改变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
7.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基本能量来源,它的强度和变化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的强度受到地球运动、太阳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8.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9.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它们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10.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因素对气候产生短期影响,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影响大气成分和气候状况。
以上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地球上的气候多样性。
习题及方法:1.习题: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即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答案: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是决定气候的基本格局,纬度较低的地区气候温暖,纬度较高的地区气候寒冷。
【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项目式学习《打造青岛旅游品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及应用》一、项目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查阅地图、气象资料、不同城市的开花时间等,理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2.通过查阅地图、气象资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3.通过查阅地形图、气象资料,实地测量气温,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原理。
4.通过查阅资料,简要了解青岛的历史文化。
(二)学科能力目标、1.通过查阅气象数据并制作图表,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通过测量崂山气温、采访崂山景区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掌握气温测量、地理调查的技能。
3.能运用已获得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基本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4.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三)素养目标1. 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在搜集资料和设计旅游品牌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和创造能力,深切体会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3. 在参与汇报展示作品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前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完成任务清单,能彼此交流沟通,分工合作,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增强。
二、项目教学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学习难点:结合地区特色设计旅游品牌三、项目教学策略和方法1.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项目教学过程【项目引导】2018年9月,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旅游峰会在青岛举办,继上合峰会后青岛再一次成为焦点。
我们的家乡青岛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如何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阐释?如何结合青岛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游客设计多彩的旅游品牌和旅游路线呢?(二)项目分解课下任务详情请参见课前任务工作单。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延续和补充,是从宏观角度到微观角度对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的深入分析。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但求知欲强。
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特点,广泛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四、教学目标:
1.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通过学习,增强对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并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的基本理念。
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通过实验、视频动画、图片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在探索、思考中学。
在情境创设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 经过“观察、类比、发现、归纳”的过程, 实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
师生互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观察不同纬度地区人们的不同生活,复习影
响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师生互动
观察现象,积极回顾
学生活动
从不同纬度的视
角到同纬度的视
角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探究同纬度地区
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
【1】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思考】沙子和水的性质是如此,那么地球
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师生共同分析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气
温差异
走进生活
【1】引导学生分析青岛被称为避暑胜地的
原因
【2】师生共同订正,规范
观看实验视频,分析实验现
象。
列举“洗海澡”生活实例,
探究海陆气温的差异
学生运用济南和青岛的气
温数据表格分析
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思
考的能力。
走进生活,
发掘身边的地理
现象进行分析
增进理解,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
程
教学过程(承接)除了气温的差异,海陆位置的不同
也会导致降水的差异
“探究同纬度地区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1】回顾世界降水规律中,中纬度沿海地
区与内陆地区降水的差异
【2】在地图上分析三地植被的差异,与相
应的位置连线
【3】“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引出济南和
青岛沿海居民夏季使用空调的习惯不同
【规律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分布因素对气候的整体
影响
(设问)是否所有的沿海地区都会降水偏
多?
“探究同纬度地区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结合所给地理图像分析安第斯山脉两
侧差异的原因
【2】设问:除了背风坡迎风坡降水的不同,
同一座山脉的阳坡和阴坡气温有没有差
异?
【3】设问:家中南北卧室的温度有没有差
异?
【纵向比较】引出生活实例:青岛崂顶迎来
今年首场雪
【规律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整体
影响
【挑战自我,学以致用】设问:海拔为6000
米的山脉,山顶会有积雪么?
继续设问:假如该山脉在赤道附近呢?
(过渡)这座山不仅仅有积雪,随着海拔的
学生分析海陆位置对降水
的影响
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学生分析现象,联系生活实
际
及时回顾,适时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并质疑
学生读图回答,
小组探究,
得出结论
结合所给图像明确阳坡阴
坡的气温差异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读图得出结论
分析得出崂顶海拔高,气温
低
及时回顾,适时归纳总结
组内讨论,结合所给材料进
行分析
学生观察并思考,加深理解
加深地形地势对气候以及
植被的影响
温故知新
结合实例,激发
学习动机
知识迁移
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归纳能
力
大胆质疑
在小组内合作探
究,增强读图用
图能力
走进生活
发现地理现象,
解决地理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能
力
层层递进,锻炼
学生运用地理图
表解决地理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
生地理空间思维
升高,在垂直角度上,同一座山地的景观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出示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垂直变化图,引发学生思考原因
(本节内容总结)
本节课我们在同纬度地区分析了影响气候的两个客观因素,实际上主观上我们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知识深化,类比归纳
提炼知识
引发课后思考和
探究,
为后面知识做铺
垫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及板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二)
海陆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同纬度地区
地形地势导致气温、降水及植被的差异
课堂检测
知识巩固
【走进生活,快乐学习】达标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表格,影响ABCD四个地区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分布 D历史文化
【2】班里某同学雪后爬崂山时发现,山南坡的雪化得快,而绕到同一高度的山北坡却发现,雪几乎没融化,这与()因素影响有关。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3】读右图,山东青岛和江西庐山夏季都是我国避暑胜地,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纬度因素、海陆分布
B地形因素、历史文化
C海陆分布、地形因素
地点年降水量(毫米)
A地400mm-800mm
B地200mm-400mm
C地100mm-200mm
D地<50mm
D .. ..A
C B
D历史文化、海陆分布
青岛
庐山
南
二、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三地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判断理由是。
【2】A、B、D三地年降水量哪处最少? ;判断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