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天气与气候(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01 KB
- 文档页数:1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9322;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9323;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9324;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知识点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测量气温的设备是百叶箱,一天测量四次,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2、什么是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P5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P52、53)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雨量器。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的分布特点(P56)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想要获取更多详细知识点请点击gt;gt;gt;gt;gt;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一地理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
初一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描述。
天气具有变化多端和地域差异性的特点。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是通过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等环节来预测未来一日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气温、降水概率和风向风力等。
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通过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制成。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候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般用℃表示。
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测试气温的仪器是放在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分别是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当月天数和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一天当中气温的高低变化,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陆上北半球的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南半球在1月;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气温日较差是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1.等温线是指连接气温相同点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当等温线密集时,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时,气温差别小。
3.如果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且中心气温比周围低,则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则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多变。
(风和日丽、阴转多云)气候的特点:多年、相对稳定。
(四季如春)2、卫星云图: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可能下雨)黄色—沙尘暴。
3、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越新鲜。
4、天气符号见P68二、气温和降水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
用℃表示2、气温的测量:仪器:百叶箱或温度计测量的方法: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3、日平均气温的测量:测4次,分别是2时、8时、14时、20时,算出平均值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从低纬度地区(赤道)向高纬度地区(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高海深,冬季陆低海高)(海陆因素)(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形因素)5、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最炎热的大洲—非洲,最寒冷的大洲—南极洲。
6、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
原因:南半球大部分面积是海洋。
7、北半球的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夏季),最冷月出现在1月(冬季)。
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最冷月出现在7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2)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3)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降水的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
10、降水的测量仪器:雨量器,单位:毫米mm11、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的差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地球的形状(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2)当太阳光直射赤道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从赤道向两极,纬度越来越高,太阳辐射越来越弱,所以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重点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图)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
3、降水概率是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气温是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
4、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5.掌握P49天气预报符号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有关,可以用表示。
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
熟记P51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午后二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是2、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陆地_七_月最高,_一_月最低;海洋上_八月最高_二月最低,南半球_相反;气温年较差指一年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运用等温线图表示_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_密集_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_ 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呈_闭合_ 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低温_中心。
4、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5、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则相反。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逐渐降低。
据观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世界最热的地方在_非洲,最冷的地方在_南极洲。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图)(1)、通常用_等降水量线图_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_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_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2000_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差别是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印度的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重难点知识归纳复习班级:姓名:一、天气和气候1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层,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见课本)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
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西北风六级)(北风六级)(东北风八级)二、气温和降水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 1月最低;海洋上 8月气温最高, 2月最低。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1月气温最高, 7月最低;海洋上 2月气温最高, 8月最低。
②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③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5):①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降低;②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③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0.6 ℃。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24℃4、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教材):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
原因: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大陆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是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智利)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天气与气候(人教版)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