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23.44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旧城区的改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传统的旧城区往往充满了历史韵味,但也存在着老旧、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居住环境,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然而,过去对于旧城区改造的思考往往过于简单,仅仅是推倒重建或者简单翻新。
如今,我们需要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新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在旧城改造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旧城区往往充满了历史的沉淀,是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的瑰宝。
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和风貌,重塑旧城区的独特氛围。
可以通过修复老建筑、改造废弃厂房、利用老街区等方式来保留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
旧城改造不应该仅仅是追求功能性的更新,而应该是一种保护、传承和创新的结合。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旧城区的人文关怀。
旧城区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因此其改造需要关注周边居民的权益和利益。
在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老旧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环境,尽量减少对他们的影响。
可以通过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等方式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参与到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让他们成为改造的主体和受益者,形成共建共享的局面。
再次,我们需要在旧城改造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旧城区往往存在着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环境整治和绿化提升。
可以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垃圾处理、提高绿地率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环境。
同时,在旧城改造中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
可以引入可再生能源、推广绿色建筑、提升交通便捷度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需要在旧城改造中注重社区建设和社会融合。
旧城区往往存在着社会区隔和社会矛盾的问题,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社区建设和社会融合。
可以通过规划合理的社区空间、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组织和自治等方式来促进社区的融洽和和谐。
关于旧城改造的新思考旧城改造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旧城改造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创新。
首先,需要注重历史文化传承。
旧城改造是将历史城区进行更新和改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拆除旧城区的历史文化建筑。
相反,应该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可以通过修缮历史建筑、保留传统风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等方式,打造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游客和居民,促进旧城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旧城改造不能只依靠房地产开发来推动,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旧城区的发展。
可以引入文创产业、创意设计、旅游业等产业,打造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同时,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私合作、社会资本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金进入旧城区,推动其发展。
另外,要注重社区参与和居民保障。
旧城改造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居民的利益和需求,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安居乐业的环境。
可以通过开展居民参与的公众磋商、听取居民意见、提供相关保障等方式,确保旧城改造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要注重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为居民提供相应的岗位机会和社会福利,提高其获得感和幸福感。
再次,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治理。
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管理机制进行规划和实施。
可以建立旧城改造办公室或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项目管理等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旧城区的管理和维护,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秩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最后,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旧城改造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可以通过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节能减排等方式,提高旧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下的旧城改造思考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旧城改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旧城改造旨在提升城市的功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振兴经济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城改造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旧城改造的思考。
旧城改造应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许多老城区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城市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应当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保留历史风貌,并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中。
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破坏和重建,以减少对历史遗产的破坏。
通过旧城改造,可以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和谐统一。
旧城改造应注重提升居住品质。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老城区的建筑老化,居住环境差,交通拥堵,缺乏基础设施等问题严重。
在旧城改造中,应加大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应注重保护和改造老城区的传统文化街区和胡同,提升旧城区的人文气息和功能,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旧城改造应注重振兴经济。
许多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落后,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
在旧城改造中,应注重引进新的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老城区的经济发展。
可以考虑引入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提升老城区的产业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推动老城区的旅游业发展。
旧城改造应注重环境保护。
许多老城区由于建筑老化、交通拥堵等原因,存在环境问题,如噪音、污染等。
在旧城改造中,应注重改善老城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可以通过推行节能环保措施,改善城市交通,减少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
要注重保护老城区的绿地和水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居住品质、经济振兴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与居民积极沟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旧城改造,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14-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量在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如何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是一个需要认真思量的问题。
本文将就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个关键点展开讨论。
一、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1.1 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1.2 需要充分调查研究老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确定哪些建造、街区需要保留,哪些可以适度改造或者拆除。
1.3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老城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通过规划设计体现老城区的独特韵味。
二、功能优化与公共空间规划2.1 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老城区的居住、商业、文化等功能。
2.2 需要规划合理的公共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步行街等,提升老城区的居住品质和城市形象。
2.3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老城区的交通组织和停车设施,提升老城区的交通便利性和可达性。
三、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3.1 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促进老城区的产业转型,引入新的产业和业态,提升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2 需要规划老城区的产业布局,确定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配套设施,促进老城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3.3 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老城区的商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辟,提升老城区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四、社会保障与居民安置4.1 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保障老城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合理安置因改造而需搬迁的居民。
4.2 需要规划老城区的社会保障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老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3 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老城区居民的参预和共享,促进老城区的社会和谐发展。
五、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5.1 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保护老城区的生态环境,提升老城区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5.2 需要规划老城区的绿化和环境管理措施,改善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14-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引言概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老城区的规划和改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老城区改造规划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老城区改造规划的思考。
一、老城区改造规划的背景和意义1.1 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1.2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老城区通常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改造规划需要在保护这些遗产的前提下进行,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
1.3 提升城市形象:老城区改造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原则和目标2.1 综合规划:老城区改造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包括交通、环境、居住等方面。
2.2 保护与利用并重:在改造规划中要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充分利用这些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2.3 参与与共享:老城区改造规划需要广泛征求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实现参与和共享的目标。
三、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具体措施3.1 保护历史建筑:老城区改造规划需要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复,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3.2 改善基础设施:老城区改造规划需要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3 优化居住环境:老城区改造规划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吸引更多的人口回流老城区。
四、老城区改造规划的挑战和对策4.1 资金问题:老城区改造规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筹集资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解决。
4.2 利益调整:老城区改造规划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的协调和引导。
4.3 社会影响:老城区改造规划可能会对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和解决社会问题。
五、老城区改造规划的成功案例5.1 北京胡同改造:北京胡同改造规划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了老城区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心得体会旧城改造拆迁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社会稳定。
通过我参与的一些旧城改造拆迁项目,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旧城改造拆迁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各方的利益。
在拆迁过程中,我发现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需要明确合理的规划和目标,并与开发商密切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权益,积极与他们沟通协商,并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使他们能够顺利过渡到新的居住环境。
其次,旧城改造拆迁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稳定因素。
在拆迁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居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出现群体性事件。
因此,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关切和诉求,积极引导和疏导,尽量减少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同时,要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以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旧城改造拆迁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旧城区往往存在一些老旧的建筑和设施,其中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在拆迁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法,确保无害化处理,并对土壤和水源进行污染治理,以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第四,旧城改造拆迁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长远发展。
拆迁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旧城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市民的居住条件。
在拆迁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使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生活。
最后,旧城改造拆迁需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保护因素。
旧城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资源。
在拆迁过程中,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尽量减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同时,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建设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符号。
总之,旧城改造拆迁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充分考虑不同利益关系、关注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注重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旧城改造工作,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活。
14-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考引言概述:老城区改造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城市历史保护、环境改善、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对老城区改造规划进行几点思考。
一、城市历史保护1.1 保护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老城区是城市的历史见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改造规划中,应注重保护老城区的历史建筑、街道布局等,保留历史的痕迹,传承城市的记忆。
1.2 修复老城区的传统建筑:老城区的传统建筑代表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应该进行修复和保护。
修复要尊重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结构,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和设施,提升其功能和可持续性。
1.3 引入历史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历史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等,使老城区焕发新的活力。
这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可以提升当地居民对老城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环境改善2.1 改善老城区的交通状况:老城区通常存在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问题。
改造规划应考虑引入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同时,优化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提升交通效率。
2.2 提升老城区的绿化水系:老城区通常缺乏绿化和水系,改造规划应注重增加绿地、公园和水体,提升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同时,要注重保护和修复老城区现有的自然环境,如湖泊、河流等。
2.3 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卫生:老城区的环境卫生问题常常受到关注。
改造规划应注重提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老城区的环境卫生状况符合标准。
三、社区参与3.1 增加社区参与的机会:老城区改造规划应该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增加社区参与的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3.2 建立社区组织和合作机制: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可以建立社区组织和合作机制,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通过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14-城市规划中老城区改造规划的几点思量引言概述:老城区改造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老城区改造规划进行思量:历史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升级、环境改善、社区参预和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文化保护1.1 保护与修复历史建造:老城区的建造物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应制定相应政策,保护和修复这些建造物,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
1.2 建立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将具有相似历史文化背景的建造物和街区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并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1.3 加强历史文化教育:在老城区改造规划中,应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基础设施升级2.1 道路交通改善:老城区通常面临道路拥堵和交通不便的问题,改造规划应重点解决交通问题,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2.2 水电气供应升级:老城区的水电气供应系统通常老化且不够稳定,改造规划应考虑升级供应设施,确保居民正常使用。
2.3 建设公共设施:老城区改造规划中应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环境改善3.1 绿化和景观提升:老城区改造规划应注重绿化和景观提升,增加绿地和公园,改善居民的生态环境。
3.2 河流和湖泊管理:老城区通常面临河流和湖泊污染问题,改造规划应加强水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水体质量。
3.3 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老城区改造规划中应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
四、社区参预4.1 居民参预决策:老城区改造规划应充分倾听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鼓励居民参预决策过程,增加改造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4.2 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改造规划中应鼓励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加强社区凝结力,提升居民的社会参预感。
4.3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改造规划中应注重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改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作为一名参与旧城改造拆改工作的基层工作者,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感慨良多。
首先,旧城改造拆改工作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民生工程。
旧城改造旨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深知,旧城改造拆改工作虽然会给部分居民带来一时的不便,但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旧城改造拆改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居民抵触情绪较大。
部分居民对旧城改造抱有抵触情绪,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
为此,我们深入居民家中,耐心讲解政策,倾听他们的诉求,积极化解矛盾。
其次是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安置等问题。
我们要在确保居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拆迁和安置工作,确保改造顺利进行。
在旧城改造拆改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旧城改造拆改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们要尊重居民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是要加强沟通协调。
旧城改造拆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改造工作。
三是要注重细节。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细节,确保改造质量。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要强化责任担当。
旧城改造拆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改造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总之,旧城改造拆改工作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旧城改造拆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旧城改造拆改任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既要注重旧城城市文脉的延续障和完整性,又要适应现代化结构调整,是规划部门与政府所面临的难题,如要做到两者兼顾,则需要一方面錾清楚地认识城市结构与形志之间的关系,另n而叉费形成切|=自效的具体办法。
现状的城市形态是小同历史阶段城市形态的积累.其变化总足以原有的形态为基础,井在窄间L对其存在依附的现象。
因此,城市形态具有连续性.历史上形成的形态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牛深远的影响.然而.今火许多l目城富有历业・意义的半廊结构,城『仃意向正被破坏.这种破坏的原因丰耍是在=一足蛳删展望未捌溉击岳.缺蒯篇i的燃放尊重,二是经济热潮cl-盲目求|臭求大,缺乏深入细致的1一作.导致旧城建设平庸精糙。
三是过分迁就经济发展需求,缺乏历史文化与急功近利之岫j的价值衡量比较。
木人就汩城更新过程中淡一些精浅的看法、一、通过城市规划手段.从城市和区域的角度.宏观地、整体地、全面地进行旧城更新改造问题城市的深层结构发生了根本降的变化,r}{此产生的许多问题已很难在城市局部地艟得眦解决,需噩“全局的观忠.以区域的观念,充分认阻衬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内在动,』优化一m结_|旬和人口构成,合理婀查城市用地布局,并存此基础卜,埔定传统风貌保护范围、保护重点和听史保护地段近『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止向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而临n人调整,从而【}【特动城市结构的巨大变化.老城Ⅸ内太规模的拆当代建设DANGDAIJIANSHE建、新建,唯利是周的商业开发,已经给老城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因此.旧城的结构调整首先应从城市总体结构及区域范罔进行。
二、更新需要城市设计的观念和思想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必须滁划把握城市空间的内在质晕和文化内涵,以城市设计的手法创造和保护城市的空问特征和景脱特征.规划人员小仅需要高超的城l“规划和布局技巧,具存丰富的历史文化知暇以及对历史充分理解与尊重的情感,同叫需耍强烈的城市避ir意谚{和精湛的城r|『设计水甲,将旧城保护思想渗适到旧城更新的整个过程-h在I阿城改造的城市设汁层次上,应着蓖对以下儿方面把握:1、旧城更新中生活结构的维护与桶整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成的旧城社会组织结构.对J:居住区安全和居民区的精神依托具有不可1占昔的作用。
第10卷第58期2009年1月
建镏建朋装饷
BuildingMaterialsandDecorations
V01.10,N058
January,2009
文章编号:1674—3024(2009)01—0045-02
关于旧城改造的几点思
J■■■J■;■
丛士刚1,刘卫锋2,韦海余2,张建福3
(1.日照亨泰房产有限公司.山东日照276826;
2.日照市城乡建设勘察测绘院,山东日照276826;
3.日照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日照276826)
考
摘要:旧城改造为城『ff建设提供了巨大商机.该政策利国利民,是“构建和谐,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应认真规划,使规划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要真正把旧城改造落到实处,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旧城改造利凶利民;因地制宜作规划;让利于民;配套政策完善机制
Abstract:oldcityalterationhasprovidedgreatbusinessopportunitiestotheurbanconstruction,thepolicyisbothben—eficialtothecountryandbeneficialtothepeople,it’Sasignificantlyimportantmeasureof“constructingharmonyandconcerningthepeople’slivelihood”,itshallbecarefullyplanned,8,0astomaketheplanninghuman—oriented,withthemaximumbenefitstothepeople,andtheoldcityalterationshallbepracticallyimplemented,SOastoconstructtheharmonioussocietytogether.
KeyWords:oldcityalterationisbothbeneficialtothe
countryandbeneficialtothepeople;planninginaccordingto
actualsituationsandconditions;supportingpolicyperfectionmechanism
1引言
笔者所柄居的海滨小城从1992年升格为地级市以来,几乎每年一个大变样,城市日新月异,基建投资更是以天文数字递增。
近几年由于地价飙升以及同家出台耕地保护政策,政府把莺点转向旧城改造、城中村拆迁,一时间拆迁成了重头戏。
“构建和谐,关注民生”是我flid'城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关键词。
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品位,更好地节约土地,为城市的发展拓展空间,提供商机,给老百姓一个干净舒心的牛活环境,解决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促进城市伞而和谐发展。
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房地产业构成巨大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实现旧城改造呢?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有些城市的某
收稿日期:2009—0l一08
作者简介:丛士刚(1976一),男,山东滨州人,东北大学学士.
刘卫锋(1978一),男,陕西富平人,工程师.
韦海余(1975一),男,山东莒县人,高级I:程师.
张建福(1980一),男,山东潍坊人,助理工程师.些旧城改造项目已经大规模的拆迁完毕,需要回迁的居民数以万计,长时间在外租房等将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社会压力。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把已经开建的旧城改造项目尽快地完成,以真正实践“构建和谐,关注民生”。
2不搞大规划,实事求是地调整规划,实施规划,先解决回迁问题,再逐步图发展
要从现实做起,先解决动迁户问题,把动迁户的居住场所首先安排好,使他们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局面,然后再逐步加大改造力度。
那种一次性的拆迁并建设近二三十万平米的大手笔不适合当前的形势。
3旧城改造要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城中村的改造是政府造福于民的一大举措,因此要让广大村民首先受益。
在体现党和政府这一关怀的过程中,要注意让老百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让老百姓彻底地感到自己是旧城改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推动旧城改造的步伐。
建筑建粗装饷
4尽快出台旧城改造的相关配套政策,
宣传力度,完善证件手续办理机制
提高5结语
旧城改造中,老百姓原来居住的平房是经过国
家批准建设的,既有土地证又有合法的房产证明。
随着(键筑法》灶地法》等法律的实施,置换出
来的土地要进入土地储备需要经过拍卖才能上市。
村民的合法安置房不经过拍卖,便不能办理土地
证,有些地方甚至连房产证明也办理不了,使得安
置房的过户交易等成为难点。
这一政策的盲点已成
为当前IH城改造的一个瓶颈。
笔者认为,安置房给了拆迁户以后,拆迁户即
已经享受拆迁政策,相关各单位要上下一盘棋密切
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办理相关证件,给拆迁户
最大的自主权,让拆迁户自由处理自己的安置房,
政府不再进行干涉或者设置障碍。
不应该让土地证
和房产证明拖旧城改造、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过程
中的后腿。
第lo卷
旧城改造是一个牵涉到国计民生的既系统又综
合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任何急于求成、
贪大求全的想法和作法都是错误的,只有结合本地
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适度开展,才能把这项丁作
落实到实处。
笔者近年来参与旧城改造,有些观点
是有感而发,限于能力和见识,有不当之处望不吝
赐教。
参考文献:
【1】王春光,孙晖冲国城市化之路【M】.北京:er南A.E出版社,
1997(1).
[2】刘茂松.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战略思考【J】.经济学动态,
2000(8).
、!多乱!多虱蝓!乡乱!多乱!乡乱!多玉!多乱!多齐!;孓竺多斗!乒》!多乱!乒乱!多乱!多a!多乱!乡乱!乒乱!多乱!多乱!乡乱!乒o!乡乱!乒乱±多玉蝓!多昏!多孓!多孓!多}
(上接第44页)
居室,提高了热舒适性。
空调设施的节能技术尽可能采用太阳能技术、变频技术、冷热能利用回收等技术节约能源。
如空调系统的冷凝器的热量回收供应卫生热水等节能技术,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居民用电节能技术对建筑节能有效保证。
建筑用荧光类节能灯已十分普及,但目前电能消耗还是比较大。
新研究的高效LED光源的应用,节能效果比目前的节能灯更明显。
在居民的厨房中应用电磁加热,微波加热,光波加热的节能厨具,节约了电能。
冰箱也要采用变频技术节能。
利用太阳能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
研究利用太阳光导入技术,研究利用采光建材,使北向房间等地方的房间有太阳光直接照射采光代替电灯照明,开发低成本的清洁能源。
研究利用太阳光导入技术,如太阳能做饭、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等。
2节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经验来看,如果缺乏对建设节能刑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农户和开发商的自发行为及建设工程质量标准的强制执行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手段,采取一系列经济鼓励措施来促进建设节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f1】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f2】GB501782—1994建筑气候区划标.
【3】郭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2):46_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