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92.92 KB
- 文档页数:83
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专题一——中国的地理差异】一、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代表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代表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降水量小于800mm大于800mm干湿地区半湿润湿润河流水量较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水量大、汛期长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农业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两年三熟(华北地区)一年二熟至三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糖料作物甜菜甘蔗(产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经济作物棉花棉花、蚕丝主要水果苹果(产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柑橘住宅特点土坯垒墙,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注意防寒保暖。
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注意通风散热。
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区域特征干旱高寒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河湖稀少,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中华水塔,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最大的湖泊——青海湖。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也是初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地理知识,本文提供了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和形状地理位置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位于地球的哪个位置,包括东、西、南、北方位,以及纬度和经度的具体数值。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熟知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各个省份的位置关系。
形状指的是地球和各大洲的形状,了解各大洲的形状特点,以及中国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地表特征地表特征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了解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山脉、高原、盆地等,以及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盆地等。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如温带气候、季风气候等。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气象是指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和城市人口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数量。
了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城市,以及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情况。
城市指的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
了解一些世界著名的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
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特点。
了解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经济中心和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3. 文化地理文化地理包括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遗产等。
了解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及中国的主要文化风俗和传统。
三、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地图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地图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地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比例尺、图例、经纬线等。
并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地图阅读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展示地理信息。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1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_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_°W和_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_.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_.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_.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_.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_.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_.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_.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_.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_.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_.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_.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21.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2.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3.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5.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6.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相对稳定7.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_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8.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_米气温下降0.6℃.9.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洋流因素._.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峰-珠穆平原-亚马孙平原平原-刚果盆地朗玛峰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高原-巴西高原高原-青藏高原_.红海面积扩大: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地中海面积缩小: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台湾和日本多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挤压隆起处._.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_-_度大陆中西部分布在雨林两侧,非洲分布最广.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南北纬_-30度大陆中西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分布最广.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季风:北纬_-30度大陆东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南北纬30-40度大陆东岸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地中海: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南北纬40-60度大陆东岸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南北纬40-60度大陆内陆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少温带海洋性: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欧洲西部终年温和湿润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3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峰;青藏高原—世界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各种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8.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9.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亚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加发展出口加工工业._.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 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 )。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⑷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_初中地理必备知识点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中的图)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纬线和经线(中的图)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第一篇: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所在的星球。
它是一个球体,因为有大气层的保护,所以我们可以在地表上生活。
地球有北半球和南半球,两个半球被赤道划分开来。
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圈,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我们平时使用的地图是二维的,而地球是三维的。
所以地图上会出现一些形变,比如船舶航行时需要考虑航线的实际与地图上的差异。
地图上用经线和纬线来表示地点。
经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的线,也叫子午线;纬线是从东到西的线,也叫纬度线。
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地方就是一个点,我们可以通过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其中既有大片的大陆,也有孤立的岛屿。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
陆地和海洋的不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类型、动植物分布以及人类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图上还可以标注一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
自然地理现象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人文地理现象包括城市、交通网络、人口密度等。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总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图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球。
通过学习地图的使用和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地球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有着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的时间为24小时,这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地球的自转还会导致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差异,比如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分布等。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时间为365.25天,这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因为地轴倾斜的原因,太阳直射线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初中地理会考模拟试题&答案(时间:50 分钟满分:100 分)题号1—20 21 22 23 24 总分分数题号123456789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 40 分。
请同学们认真答题,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1.北京市城市绿化部门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质花木,来自哪个国家的花木最易成活( ) A.巴西B.美国C.印度D.加拿大2.跨经度、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内蒙古、新疆B.新疆、海南C.甘肃、新疆D.内蒙古、海南3.关于下图四个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是我国位置最偏南的省,曾母暗沙位于该省B.②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行政中心是武汉市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相邻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C.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目前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200 多万,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高B.死亡率低C.人口基数大D.自然条件好,生活水平高6.我国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各省的( )A.丘陵 B 盆地 C.高原 D.平原7.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以汉族为主体,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东南、东北和西北B.西南、西北和东北C.西南、东南和东北D.东南、东北和西北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
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云南 B 新疆 C.广西 D.内蒙古9.下列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A.黎族—云南哈萨克族—南疆 B 朝鲜族—吉林高山族—台湾C.回族—甘肃傣族—广西 D.维吾尔族—新疆满族—宁夏10.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 月0℃等温线②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11.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兰州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广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12.下面是小红同学跟好朋友小英的聊天内容,你认为可信的是()A.国庆节期间的江淮地区呈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B.暑假去吐鲁番旅游一定要带上雨具C.春节期间广州可以举办花卉展览会D.哈尔滨学校的寒假时间比长沙学校的寒假时间短13.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其中能开着汽车追黄羊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4.某山脉以东是平坦开阔的黄淮海平原,以西是千沟万壑的高原,该山脉是()A.横断山脉B.太行山脉C.大兴安岭D.巫山15.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原因是()A.气温越高,瓜果越甜B.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C.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D.天气干旱晴朗,越吸引游客16.黄河的地上河河堤一旦溃决,直接受害的是()A.鲁豫两省B 冀豫两省 C.鲁冀两省 D.苏鲁两省17.长江水量丰富的原因()A.长江流程长B.长江流域面积大C.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D.长江流域内植被覆盖好18.下列山脉位于两大高原之间的是()A.祁连山脉B.太行山C.天山山脉D.巫山山脉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初中地理会考重点知识归纳(精彩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会考考点必背初中地理会考重点知识归纳(精彩6篇)学习地理要积极思考,重在理解。
初中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安徽1、热带气候: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全年高温,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湿季(6月—10月)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大陆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澳大利亚中部2、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3、温带气候: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热同期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及附近地区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冬暖夏凉,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如: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多,夏季多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耐寒的针叶林冬长而严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较少俄罗斯和加拿大4、寒带气候: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
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安徽地理会考知识点(二)1、比较亚洲和欧洲:亚洲欧洲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海陆位置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中部高、四周低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②地面起伏较小;③南北高、中间低。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地球的面貌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知识清单】人教版初中地理四册全(内容太多,下载使用)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3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为球体2、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3、经纬线(1)能准确指出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分布位置(2)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 ,160E)为东西半球分界线4、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3)A 海拔高度为1000米,B 海拔高度为500,米,A 与B 的相对高度为米。
20°160°E东半球20°W160°西半球 1000023.5秋分9.23东至 12.22 春分3.21 夏至6.22 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图一、比例尺和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2、没有指向标,但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既没有指向标有没有经纬网,一般默认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比例尺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1、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为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较活跃,日本多火山地震是由于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4、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河流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20°N 30°N 40°N80°E 90°E 100°EAB(1)A 点经纬度为: (20°N,90°E )(2)点A 在点B 的东南方向。
1:10000001:1000小比例尺大比例尺相同图幅表示的范围大相同图幅表示的范围小地图信息详细地图信息简略图幅相同新科地图世界地图北美洲 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洋洲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南美洲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亚洲 欧洲 非洲 太平洋北冰洋八年级上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 1、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第3大国家。
地球与地图(约15%)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二、地球的运动分自转和公转。
1、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周)是一天。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周)是大约是一年。
其特点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66°34′)。
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A二分二至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B四季的划分(南北半球相反):3、4、5月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秋季;12、1、2月冬季。
三、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1)纬线:以赤道(0°纬线)为界把地球分为南纬(用S表示)和北纬(用N表示),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
(2)经线:以0°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为界把地球分为东经(用E表示)和西经(用W表示),而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界限是以 20 °W和160°E 。
(3)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形状为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形状是圆(极点除外),长度是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东西方向2、、请在右图中合适位置填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赤道、五带五带中,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北温带和南温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3、、特殊的经纬线:赤道(即0°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我国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拉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4.我国四至点: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最北—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
辽宁、山东两省濒临渤海、黄海。
我国的两个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
6.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台湾岛西侧的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我国东西端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端约为5500千米。
7.我国采用的行政区划共分为三级——省、县、乡。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8.熟记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省会。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单位:人/平方千米;3.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我国采取放宽二胎的政策去缓解老龄化问题。
【活动】P121.晚婚晚育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人口增长的速度减缓,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种有效办法。
2.少生可以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水平。
第三节 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人教版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西经)(东经)41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⑸产生的现象: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⑶图例和注记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铁路国界山峰2、地形图的判读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⑵海陆分布大势: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注意: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P37中的图)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P51中的图)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⑵年变化(P51中的图)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与生活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⑷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⑷世界气候的分布(P58中的图)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⑵人口的增长速度: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