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处理(傅宝华)
- 格式:ppt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63
1、根据核辐射事故的特征、规模、后果及严重程度,将核电厂核事故的应急状态分为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紧急防护措施A、隐蔽B、撤离C、建筑物和土地去污D、服用稳定性碘E、个人防护3、核辐射事故发生时产生社会心理影响的原因不包括A、认知程度低,存在误区,大多是负面的认知B、辐射专业性强,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害怕辐射危害诱发癌症和遗传效应C、媒体宣传混乱,自相矛盾,公众无所适从D、采取的干预措施不当E、能及时获得官方权威信息4、服用稳定性碘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推荐服用量成年人为A、25毫克B、50毫克C、100毫克D、200毫克E、250毫克5、普鲁士蓝能阻止( )从肠道吸收,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A、铯B、镭C、碘D、钍E、锶6、应急防护装备不包括A、数字式个人剂量计B、个人剂量报警仪C、防护服D、带滤膜的防护口罩E、现场辐射剂量检测设备7、碘化钾是属于A、催吐药B、祛痰药C、阻吸收药D、腹泻药E、促排药8、核电厂核事故场外应急状态是指A、事故后果已经或预期可能超越场区边界B、事故的辐射后果已经或可能蔓延至整个场区,但场区边界处辐射水平没有或预期不会达到应急干预水平C、事故后果仅限于核电厂的局部区域D、出现可能导致危及核电厂安全的某些特定情况或者外部事件E、以上叙述均不对9、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止( )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A、25%B、50%C、60%D、90%E、100%10、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在A、1983年1月6日B、1986年4月26日C、1980年10月17日D、1979年3月28日E、1961年1月3日1、以下哪项不是应急干预的基本原则A、应尽所有可能的努力来防止严重的确定性健康效应B、干预应是正当的C、应对引入干预和后来撤消干预所依据的水平进行最优化,以使防护措施产生最大的净利益D、干预水平有着与用于正常操作的剂量限值和剂量限制完全不同的基础E、引入防护措施应使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有害方面2、外照射是由烟羽中的气载放射性核素、烟羽沉积到地面上的放射性核素、以及沉积在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A、水中和食物中B、人们衣服和皮肤上C、食物中和皮肤上D、衣服和帽子上E、衣服和食物中3、来自设施、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内照射;衣服和皮肤上的沉积物引起的照射的防护措施是A、隐蔽或紧急撤离B、服用稳定碘、碘化合物C、进出通道控制D、土地、建筑物和道路去污E、人体和衣物去污4、服用稳定性碘的时间对防护效果有明显影响,若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内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果几乎是完全的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E、10小时5、以下哪项不是控制进出口通道的目的A、防止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的扩散B、避免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受照射C、减少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的扩散D、减少交通事故E、减少来自地面沉积的外照射6、对体内污染者要进行放射性核素A、阻吸收B、促排C、治疗D、分析E、心理咨询7、以下哪项不是应急人员在应急救援现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A、在放射环境中滞留的时间要减至最少B、尽量保持与放射源的最大距离C、只要有可能,就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D、对皮肤污染进行现场去污E、根据放射防护的三要素进行防护8、对于执行抢救生命任务的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以下正确的是哪项A、剂量应小于10mSvB、剂量应小于50mSvC、剂量应小于100mSvD、剂量应小于500mSvE、剂量应小于1000mSv9、核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应配备药箱、防护设备和A、现场通讯设备B、现场洗消帐篷C、现场救援设备D、现场运输工具E、现场辐射剂量检测仪器10、以下属于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的是A、普鲁士蓝B、尼尔雌醇C、贯新克D、恩丹西酮E、双氢克尿噻1、下列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A、淋巴细胞B、精细胞C、骨髓细胞D、骨细胞E、肝细胞2、穿透能力最差的是A、β射线B、α射线C、γ射线D、χ射线E、中子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按剂量-效应关系分类,应分为A、随机性和确定性效应B、躯体效应和局部效应C、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D、随机性效应和远期效应E、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4、属于电磁辐射的是A、α粒子B、β粒子C、中子D、γ射线E、质子5、局部照射时身体各部位的敏感性依次为A、腹部>盆腔>胸部>头部>四肢B、盆腔>腹部>胸部>四肢>头部C、胸部>盆腔>腹部>头部>四肢D、腹部>胸部>头部>四肢>盆腔E、头部>腹部>盆腔>四肢>胸部6、不属于随机性效应的特点包括A、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B、没有阈值C、表现是诱发癌症D、发生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E、有阈值7、关于辐射生效应影响因素的叙述,描述错误的是A、(和(射线穿透力强,易造成皮肤和深部组织或器官的损伤B、绝大多数放射事故导致的放射损伤是(射线照射引起的C、(射线、(射线因其穿透力较弱,是内照射中主要应当考虑的射线种类D、中子射线不带电荷,穿透力也很强,可引起严重的生物效应E、从生物效应的作用:(和(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8、属于电离辐射不敏感组织A、角膜B、晶状体C、结膜D、内皮细胞E、肌肉组织9、当吸收剂量达到1~10Gy,易引起何种放射病A、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肠型急性放射病C、脑型急性放射病D、内照射急性放射病E、慢性放射病10、判断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标志之一A、初期B、假愈期C、极期D、恢复期E、都不是1、下列属于核与辐射事故现场救援的措施有A、将受照人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确定就地观察治疗或后送B、受照人员必要时酌情给予稳定性碘和(或)放射损伤防治药物C、对人员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估计沾染范围以及沾染程度,并初步去污染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D、初步判断伤员有无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E、以上都是2、我国对事故受照人员的分级救治实行( )医疗救治体系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3、服用稳定性碘措施的有效性随时间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用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降低( )左右A、10%B、30%C、50%D、70%E、90%4、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 )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果最佳,几乎是完全的A、3B、4C、5D、6E、85、成年人推荐的稳定性碘服用量为( )毫克碘A、100B、150C、180D、200E、2206、3岁以下儿童推荐的稳定性碘服用量量为( )毫克A、15B、20C、25D、30E、357、以下情况需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A、甲状腺有结节者B、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C、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D、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E、以上都是8、照后2~3小时呕吐,照后12~24小时早期红斑。
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及时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第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医院研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条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具体组成如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工作职责:(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具体组成如下: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工作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根据核辐射事故的特征、规模、后果及严重程度,将核电厂核事故的应急状态分为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紧急防护措施A、隐蔽B、撤离C、建筑物和土地去污D、服用稳定性碘E、个人防护3、核辐射事故发生时产生社会心理影响的原因不包括A、认知程度低,存在误区,大多是负面的认知B、辐射专业性强,射线看不见摸不着,害怕辐射危害诱发癌症和遗传效应C、媒体宣传混乱,自相矛盾,公众无所适从D、采取的干预措施不当E、能及时获得官方权威信息4、服用稳定性碘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推荐服用量成年人为A、25毫克B、50毫克C、100毫克D、200毫克E、250毫克5、普鲁士蓝能阻止( )从肠道吸收,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A、铯B、镭C、碘D、钍E、锶6、应急防护装备不包括A、数字式个人剂量计B、个人剂量报警仪C、防护服D、带滤膜的防护口罩E、现场辐射剂量检测设备7、碘化钾是属于A、催吐药B、祛痰药C、阻吸收药D、腹泻药E、促排药8、核电厂核事故场外应急状态是指A、事故后果已经或预期可能超越场区边界B、事故的辐射后果已经或可能蔓延至整个场区,但场区边界处辐射水平没有或预期不会达到应急干预水平C、事故后果仅限于核电厂的局部区域D、出现可能导致危及核电厂安全的某些特定情况或者外部事件E、以上叙述均不对9、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止( )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A、25%B、50%C、60%D、90%E、100%10、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在A、1983年1月6日B、1986年4月26日C、1980年10月17日D、1979年3月28日E、1961年1月3日1、以下哪项不是应急干预的基本原则A、应尽所有可能的努力来防止严重的确定性健康效应B、干预应是正当的C、应对引入干预和后来撤消干预所依据的水平进行最优化,以使防护措施产生最大的净利益D、干预水平有着与用于正常操作的剂量限值和剂量限制完全不同的基础E、引入防护措施应使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有害方面2、外照射是由烟羽中的气载放射性核素、烟羽沉积到地面上的放射性核素、以及沉积在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A、水中和食物中B、人们衣服和皮肤上C、食物中和皮肤上D、衣服和帽子上E、衣服和食物中3、来自设施、烟羽和地面沉积的外照射;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内照射;衣服和皮肤上的沉积物引起的照射的防护措施是A、隐蔽或紧急撤离B、服用稳定碘、碘化合物C、进出通道控制D、土地、建筑物和道路去污E、人体和衣物去污4、服用稳定性碘的时间对防护效果有明显影响,若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内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果几乎是完全的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E、10小时5、以下哪项不是控制进出口通道的目的A、防止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的扩散B、避免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受照射C、减少放射性物质由污染区向外的扩散D、减少交通事故E、减少来自地面沉积的外照射6、对体内污染者要进行放射性核素A、阻吸收B、促排C、治疗D、分析E、心理咨询7、以下哪项不是应急人员在应急救援现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A、在放射环境中滞留的时间要减至最少B、尽量保持与放射源的最大距离C、只要有可能,就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D、对皮肤污染进行现场去污E、根据放射防护的三要素进行防护8、对于执行抢救生命任务的应急人员的剂量控制,以下正确的是哪项A、剂量应小于10mSvB、剂量应小于50mSvC、剂量应小于100mSvD、剂量应小于500mSvE、剂量应小于1000mSv9、核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应配备药箱、防护设备和A、现场通讯设备B、现场洗消帐篷C、现场救援设备D、现场运输工具E、现场辐射剂量检测仪器10、以下属于放射性核素阻吸收药的是A、普鲁士蓝B、尼尔雌醇C、贯新克D、恩丹西酮E、双氢克尿噻1、下列细胞中,对电离辐射最敏感的是A、淋巴细胞B、精细胞C、骨髓细胞D、骨细胞E、肝细胞2、穿透能力最差的是A、β射线B、α射线C、γ射线D、χ射线E、中子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按剂量-效应关系分类,应分为A、随机性和确定性效应B、躯体效应和局部效应C、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D、随机性效应和远期效应E、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4、属于电磁辐射的是A、α粒子B、β粒子C、中子D、γ射线E、质子5、局部照射时身体各部位的敏感性依次为A、腹部>盆腔>胸部>头部>四肢B、盆腔>腹部>胸部>四肢>头部C、胸部>盆腔>腹部>头部>四肢D、腹部>胸部>头部>四肢>盆腔E、头部>腹部>盆腔>四肢>胸部6、不属于随机性效应的特点包括A、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B、没有阈值C、表现是诱发癌症D、发生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E、有阈值7、关于辐射生效应影响因素的叙述,描述错误的是A、(和(射线穿透力强,易造成皮肤和深部组织或器官的损伤B、绝大多数放射事故导致的放射损伤是(射线照射引起的C、(射线、(射线因其穿透力较弱,是内照射中主要应当考虑的射线种类D、中子射线不带电荷,穿透力也很强,可引起严重的生物效应E、从生物效应的作用:(和(射线>(射线>(射线和中子8、属于电离辐射不敏感组织A、角膜B、晶状体C、结膜D、内皮细胞E、肌肉组织9、当吸收剂量达到1~10Gy,易引起何种放射病A、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肠型急性放射病C、脑型急性放射病D、内照射急性放射病E、慢性放射病10、判断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标志之一A、初期B、假愈期C、极期D、恢复期E、都不是1、下列属于核与辐射事故现场救援的措施有A、将受照人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确定就地观察治疗或后送B、受照人员必要时酌情给予稳定性碘和(或)放射损伤防治药物C、对人员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估计沾染范围以及沾染程度,并初步去污染处理,并注意防止污染扩散D、初步判断伤员有无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吸收和促排措施E、以上都是2、我国对事故受照人员的分级救治实行( )医疗救治体系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3、服用稳定性碘措施的有效性随时间的拖延而降低,但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用甲状腺吸收的放射性碘降低( )左右A、10%B、30%C、50%D、70%E、90%4、在摄入放射性碘以前( )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防护效果最佳,几乎是完全的A、3B、4C、5D、6E、85、成年人推荐的稳定性碘服用量为( )毫克碘A、100B、150C、180D、200E、2206、3岁以下儿童推荐的稳定性碘服用量量为( )毫克A、15B、20C、25D、30E、357、以下情况需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A、甲状腺有结节者B、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C、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D、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E、以上都是8、照后2~3小时呕吐,照后12~24小时早期红斑。
医院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要点所谓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指为应付应急照射情况所制定并实施的一份经审批的文件,它描述了该文件的编制与实施单位的应急响应功能、组织、设施和设备,以及和外部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关系,该文件还必须有专门的执行程序加以补充[12]。
为了有效应对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使受照射和受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人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救治,同时保障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份好的医学应急预案是做好医学应急响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1 背景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以下通称核辐射突发事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危害程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往往危害人数多,波及面广,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会引起人们严峻的心理恐慌和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国家已经将核辐射突发事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范畴,给予高度重视。
医学应急是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至关重要的环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提出,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承担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包括现场医疗救援、伤员转送和医院救治[34]。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25-9],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参考有关标准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10-14],提出医院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预案内容、要点和格式方面的初步建议,供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响应和制定医学应急预案负有责任的医疗机构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时,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卫生部详解核与辐射事故后如何进行医学应急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近期,日本地震灾区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险情引起我国民众对于核辐射问题的关注。
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
问答指出,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
但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据介绍,核事故指的是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
核事故后烟云飘浮的距离,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条件。
问答指出,通常情况下,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
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
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
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并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
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
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
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问答强调,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根据问答,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及时控制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医院研究,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核与辐射污染,影响我院甚至全市、全省、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紧急事件。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院发生的所有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高效”的原则,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的力量,建立我院防范有力、指挥有序、机动灵活、协调一致的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规范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妥善处理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医院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与各科室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根据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性质,由院务会研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条任何科室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具体组成如下: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工作职责:(一)研究部署全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二)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重大和特大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相关情况;(四)统一对外发布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有关信息;(五)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具体组成如下:主任:副主任:成员:、秘书:工作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医院突发性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内外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刘豪;常旺;张雷;谢泰;刘晓荣【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发现关于核与辐射事件的概念、分类、分级以及应急救治体系等概念界定不统一,文章围绕这些不足问题,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论述美军核武器事故的组织指挥体系,阐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的行动要点,为我国救治体系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年(卷),期】2018(025)005【总页数】4页(P494-497)【关键词】核与辐射事件;医学救援;组织体系【作者】刘豪;常旺;张雷;谢泰;刘晓荣【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2004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200433;解放军第313医院,葫芦岛125000;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200433;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相关概念1.1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及类型区分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是一类意外发生的涉及核与辐射,对公众健康和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并且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经济损失等方面的突发事件[1-2],主要包括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恐怖袭击、核武器、放射性武器袭击、军事装备放射性物质泄漏等6类事件[3]。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阶段性、辐射途径,以及来源复杂、社会心理影响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及救援力量需求大等特点,救援难度和危险性较大。
由于大量放射性物质在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放射性物质可获得性不断提高、核爆炸原理技术逐渐趋向成熟和普及、核电设施的广泛建立、核垄断技术逐渐突破等多方面原因,直接导致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形式状态、风险程度、危害范围不断变得复杂、多变、高危,对开展应急医学救援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核应急医学救援作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抢救伤员、保护公众健康的核心职能必须不断强化[4]。
建华区核与辐射泄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1 总那么目的为了及时有效操纵和处置并减轻核与辐射泄露重大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辐射污染,致使国家、公民财产重大损失,最大限度减少社会阻碍,制定本预案。
工作原那么在市环境爱惜局的统一指挥下,按辐射监管职能分工,彼此支援配合,有效地采取行动。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方法》《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安大体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建华区辖区内从事生产、进出口、销售、利用、运输、贮存和处置放射源的所有环节失窃(控)特大、重大放射事故;辖区外核与辐射泄露重大突发事件致使放射性物质向辖区内环境的释放造成污染;恐怖攻击城市放射性废物贮存库或放射源集中应用单位造成放射性物质大量泄露事件。
发生放射源失窃(控)按表1确信事故品级。
表1 放射源失窃(控)事故品级划分放射性污染事故,依照需要采取去污方法区域大小按表2确信事故品级。
表2 放射性污染事故品级划分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依照受照剂量大小按表3的规定确信事故品级。
表3 人员受超挤量照射事故品级划分2 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1 应急组织机构建华区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家咨询组、市辐射环境治理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领导小组是应急事件运行治理机构,负责全面指挥。
组长:周春培副组长:李俊伟成员:区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
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环境监察大队。
专家咨询组:市环保局核与辐射泄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由具有核与辐射防护实践体会的高级专家组成。
现场指挥救援机构:建华区监察大队。
2.1.2 各机构职责区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核与辐射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订建华区核与辐射泄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指挥、部署、组织、调配环保局及时开展核与辐射泄露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准确、如实向区政府和市环保部门报告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和较大环境污染事故,提供可能受应急事件阻碍程度的初期信息。
一、预案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在使用放射性设备、核医学等领域涉及辐射的场所越来越多。
为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提高医院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处理辐射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 提高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工作人员及公众生命安全。
3. 依法依规开展辐射事故调查处理,维护社会稳定。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指挥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
2. 设立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辐射事故:发现辐射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响应办公室,并采取初步应急措施。
2. 报告上级部门:应急响应办公室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上报上级相关部门。
3. 启动预案: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4. 应急处置: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1)现场勘查:了解事故原因、范围和影响。
(2)人员救治:对受辐射人员实施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3)隔离与疏散: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疏散无关人员。
(4)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原因,查找问题,追究责任。
5. 信息发布: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6. 恢复与重建:事故处理后,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开展事故调查和整改工作。
五、应急响应措施1. 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储备: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开展。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4. 事故报告:建立健全辐射事故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核与放射事故一旦发生,它将造成环境(大气、水、地面、生态系统)的放射性污染,对公众产生辐射照射。
随着受照剂量增大,受照人数增加,癌症发病率会有所增加。
在剂量较高时,可能出现某些急性损伤效应,在高剂量情况下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甚至死亡。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我市发生的核与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因核与放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促进我市核能和平利用和放射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为了科学、规范、有力、有序、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核辐射危害事件,快速有效地做好对受害人员的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核辐射事件的危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GBZ/T170-2006)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
二、事件分类和预警分级(一)核事故分级核电厂的应急状态分为四级,即: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和场外应急(总体应急)。
其他核设施的应急状态一般分为三级,即: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
潜在危险较大的核设施可实施场外应急(总体应急)。
(二)放射事故分级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辐射事故的卫生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受到全身照射剂量大于8戈瑞。
突发放射事件医学应急处理流程
佚名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08(006)031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28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1年中国(国际)应急救援装备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第9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研讨会 [J],
2.水面漂浮污染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设计r——分布式消息机制在应急处理流程中的应用 [J], 高祥兰
3.预防医学图书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医学信息服务探讨 [J], 王晓娟;吴珞华
4.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J], 胡露红;汪晖;黄素芳;崔金锐;刘俊雅;刘雪晴;肖欢;戚春霞
5.四川省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救援人员现况调查 [J], 何玲;赵晓波;杜飞平;熊小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衡卫应急〔2010〕2号衡水市卫生局关于印发《衡水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的通知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为进一步做好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不断提高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能力,根据《河北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市卫生局组织制定了《衡水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主题词:核事故和辐射事故预案通知衡水市卫生局办公室2010年4月23日印(共印15份)衡水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规范地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核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河北省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3使用范围本预案主要使用于全市卫生部门开展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工作。
其他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参照本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急结合、常备不懈;资源整合、公众参与。
2组织体系及其职责2.1组织体系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核事故核辐射事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2.1.1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市卫生局成立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卫生局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有卫生局有关科室和单位共同组成(成员见附表1),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省、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应急工作方针和应急预案;(2)审查市级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预案及相关工作规范;(3)指挥协调全市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和响应工作;(4)指导各县市区卫生部门核事故和辐射事故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核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平安医学所(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2020年3月目录目录i一、放射防护基础知识 (1)1.什么是放射性? (1)2.什么是电离辐射? (1)3.什么是非电离辐射? (1)4.什么是天然放射性? (2)5.什么是人工放射性? (2)6.什么是环境放射性? (2)7.什么是外照射? (2)8.什么是内照射? (3)9.对外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3)10.对内照射如何进行防护? (4)11.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接触到哪些电离辐射? (4)12.α、β、γ三种射线各有何特性? (5)13.α射线如何防护? (5)14.β射线如何防护? (5)15.γ射线如何防护? (6)16.中子射线有什么特点? (6)17.X射线有什么特点? (6)18.放射性能够测量吗? (7)19.个人受照剂量怎么测量? (7)20.防护服有几种,能防辐射吗? (7)二、核事故医学应急 (9)21.什么是核电站? (9)22.什么是“核事故”? (9)23.核事故(核事件)按严峻程度分为几个品级? (9)24.什么是核事故应急? (11)25.与核应急有关的要紧国际组织 (11)26.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设在哪里? (12)27.发生核电站事故时,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辐射照射? (12)28.辐射如何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3)29.受到照射后对健康造成的阻碍有哪些? (13)30.辐射暴露估量可带来哪些长期阻碍? (14)31.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多大范围内的公众可能会受到阻碍? (14)32.需要采取哪些重要的公共卫生行动? (15)33.一旦显现了核事故,周边地域公众应该如何办? (15)34.什么情形下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方法? (15)35.如何进行自我爱惜? (16)36.当被告知留在室内时,这意味着什么? (16)37.什么是碘化钾药片? (16)38.什么情形下服用稳固性碘? (17)39.碘盐等含碘食物可否替代碘片? (17)40.妊妇能够服用碘化钾药片吗? (18)41.什么情形下应操纵食物与饮水? (18)42.放射性物质是怎么污染食物的? (18)43.低于多少剂量能够以为对健康没有阻碍? (19)44.不同组织器官的辐射灵敏性是不是不同? (19)45.不同的辐射剂量对人体健康有什么阻碍? (19)46.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操纵情绪和维持良好的心态? (20)47.在核事故中,什么缘故要对儿童、老人、残疾人妊妇和年轻妇女采取专门爱惜? (22)48.雨雪天气对放射性烟羽扩散漂移有何阻碍? (23)一、放射防护基础知识1.什么是放射性?某些核素自发地放出粒子或γ射线,或在发生轨道电子俘获以后放出X射线,或发生自发裂变的性质称为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