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_C++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18
安卓课程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安卓应用开发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安卓应用的基本开发流程,培养学生运用安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安卓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2)掌握安卓应用开发环境及工具的使用;(3)学习安卓界面布局和控件使用;(4)了解安卓应用的生命周期和存储机制;(5)熟悉安卓开发中的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
2.技能目标:(1)能够搭建安卓开发环境,编写简单的安卓应用;(2)能够使用安卓 Studio 等工具进行应用开发;(3)能够独立完成安卓界面设计和布局;(4)能够实现安卓应用的基本功能,如用户输入、数据显示等;(5)能够进行安卓应用的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安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遵循编程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安卓应用开发为核心,共分为七个章节。
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安卓概述第2章:安卓开发环境搭建第3章:安卓界面布局与控件使用第4章:安卓应用的生命周期与存储机制第5章:安卓网络通信与数据存储第6章:安卓应用实战第7章:安卓项目优化与发布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1.讲授法:讲解安卓基本原理、技术和实战技巧;2.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安卓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安卓开发教材;2.参考书:提供安卓开发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4.实验设备:提供安卓开发所需的电脑、手机等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2.作业:占课程总评的30%,包括课后练习、实战项目等;3.考试:占课程总评的40%,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课程知识点;4.项目实践:占课程总评的10%,学生需完成一个安卓应用项目,展示自己的实战能力。
课表制作 c 语言课表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规划了学生一周的学习安排和课程内容。
C语言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份关于C语言课程的课表,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一、C语言课程简介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领域。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帮助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
二、课程安排1. 课程名称:C语言基础上课时间:周一上午8:00-10:00授课教师:王老师上课地点:教学楼101室2. 课程名称:C语言实践上课时间:周二下午2:00-4:00授课教师:李老师上课地点:实验室B3023.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与算法上课时间:周三上午10:00-12:00授课教师:张老师上课地点:教学楼201室4. 课程名称:C语言项目实践上课时间:周四下午4:00-6:00授课教师:刘老师上课地点:实验室B3015.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上课时间:周五上午9:00-11:00授课教师:陈老师上课地点:教学楼301室三、课程内容1. C语言基础课程将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内容。
学生将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编程技巧。
2. C语言实践课程将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帮助学生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通过编写代码,实现简单的程序功能,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将介绍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包括栈、队列、链表、树、图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 C语言项目实践课程将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开发,学生将运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并进行演示和评审。
5.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
学生将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c 课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对XX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
3.XX学科的方法与应用:介绍XX学科的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科发展历程与趋势:概述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适量的参考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实用型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厚基础,宽口径,能胜任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科学研究、教育、经营管理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基本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五、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理学学士
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单位:周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理论教学计划安排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上课程每生至少选(工程类)157.5(师范类)学分。
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课程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课程表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熟悉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课程表数据库系统。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如MySQL、Access等)进行数据库的操作。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数据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的认识。
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编程基础,对数据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据库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和功能。
2.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实体、属性、关系的表示方法。
3. 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SQL语言基础,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4.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
5. 课程表数据库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课程表数据库的表结构,确定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体和关系的映射。
6. 数据库操作:运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如MySQL、Access等),进行课程表数据库的创建、数据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超级课程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表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学习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表上各个学科的关系,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3.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表,回顾和总结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课程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表,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课程表,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习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表的制定和执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从课程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年级中段,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但尚需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以课程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表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介绍课程表的定义、功能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学会使用课程表》- 内容列举:课程表的定义、作用;如何读懂课程表。
2. 课程表的制作与调整:指导学生如何独立制作和调整课程表,以适应学习需求。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课程表的制作与调整》- 内容列举:课程表的制作方法;如何根据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课程表。
3. 课程表的执行与评估:教授学生如何按照课程表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课程表的执行与评估》- 内容列举:课程表的执行方法;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
4. 课程表与时间管理:探讨如何利用课程表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组成元素及功能。
2. 学会运用课程表进行时间管理和课程安排,了解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3. 掌握课程表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整理和呈现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表规划学习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2. 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优化课程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分享和交流课程安排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按计划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时间,遵循课程安排,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习计划性和自律性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解课程表的基本概念:介绍课程表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课程表在学习生活中的必要性。
2. 课程表的组成元素:讲解课程表的各个部分,如时间、科目、教室等,分析各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3. 课程表的制作方法:教授如何使用教材、网络资源等制作课程表,包括设计、排版和优化等步骤。
4. 课程表的运用与时间管理:介绍如何利用课程表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5. 课程表制作实践: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表制作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理解课程表的基本概念,介绍课程表的组成元素。
第二课时:讲解课程表的制作方法,分析优秀课程表案例。
第三课时:课程表的运用与时间管理,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024学年第一学期幼儿园课程表亲爱的家长们,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为小朋友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让你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本学期的课程安排吧!一、周一至周五上午课程1.晨间活动(8:00-8:30)早晨,老师们会在幼儿园门口热情地迎接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晨间活动,天气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哦!2.主题活动(8:30-9:30)本周主题:认识春天。
通过观察春天的植物、动物变化,让小朋友们了解春天的特点。
3.课堂教学(9:30-10:30)本周课程:数学《数数春天里的花朵》,语言《春天里的故事》,绘画《春天的风景》。
4.户外活动(10:30-11:30)春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户外玩游戏吧!本周户外活动:春天里的接力赛、捉迷藏等。
5.水果时间(11:30-12:00)补充能量,享受美味水果时光。
二、周一至周五下午课程1.课堂教学(14:30-15:30)本周课程:数学《比较春天的大小》,语言《春天里的诗歌》,手工《制作春天的小饰品》。
2.主题活动(15:30-16:30)本周主题:春天里的动物。
通过观察春天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户外活动(16:30-17:30)本周户外活动:春天里的动物运动会、丢沙包等。
4.动画片时间(17:30-18:00)观看春天主题的动画片,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周六、周日课程1.亲子活动(9:00-11:00)春天里,我们一起和爸爸妈妈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活动内容:春天里的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等。
2.户外游玩(11:00-12:00)利用周末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户外游玩,感受春天的气息。
3.动画片时间(14:00-15:00)观看春天主题的动画片,感受春天的美好。
4.主题活动(15:00-17:00)本周主题:春天里的艺术。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现春天的美好。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根据季节变化和小朋友们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
幼儿园课程表特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课程表的基本构成,明白课程表的意义与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基本认知,掌握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点。
3. 引导幼儿理解课程表中的时间安排,培养时间观念。
技能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课程表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与沟通技巧。
3. 培养幼儿根据课程表进行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热爱,增强幼儿对特色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3. 培养幼儿遵守课程纪律,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园特色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课程表的认识与应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互动和游戏。
教学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爱。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表的基本构成与意义:介绍课程表的组成部分,包括时间、课程名称、教师等,让幼儿理解课程表的作用,培养时间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
2. 特色课程介绍:根据幼儿园教学大纲,介绍特色课程的内容、目标及学习方法,如绘画、音乐、体育、科学等,使幼儿对各类课程产生兴趣。
3. 课程活动设计:制定详细的课程活动计划,包括课程导入、主体活动、总结评价等环节,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明确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难度。
- 绘画课程:学习基本的颜色、形状认知,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创造力。
- 音乐课程:学习基本的音阶、节奏,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协调能力。
表格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本年级所学的基础表格知识,包括表格的构成元素、排版规则和基本操作。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表格在整理、呈现数据中的优势,例如对比、排序等。
3. 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课程表、活动安排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基本的表格制作、编辑和格式设置。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格制作,培养信息整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在表格制作中沟通、分享和互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表格制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表格制作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表格的制作和应用,培养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表格基础知识:包括表格的组成元素(标题、表头、行、列、单元格)、表格的分类(简单表格、跨页表格、数据表格)以及表格的排版原则(清晰、简洁、规范)。
2. 表格制作与编辑: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学习如何创建新表格、输入数据、调整行列、设置单元格格式、使用公式和函数等基本操作。
3. 表格美化与优化:学习表格的美化技巧,如设置字体、颜色、边框样式;掌握表格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课程表课程设计⼀、需求分析由于⼤学上课教室分散,学⽣经常会忘记⾃⼰的课程或是上课的教室。
这在⼀定程度上促进学⽣课表软件的开发。
使其可以帮助学⽣记录⾃⼰的课程和对⾃⼰课程的掌握。
因为⼿机相对笔记本电脑更加具有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并使⽤它。
相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开机并打开软件所⽤的时间,其需要的时间更短,所以⼿机端的学⽣课表备受学⽣⽤户的青睐。
通过⼿机管理课表也是⽬前⽐较流⾏的⽅式,该款软件是基于Android Studio平台与SQLite数据库开发的⼀款学⽣课表软件。
UML需求⽤例图⼆、系统设计通过对Android技术的相关研究,了解Android源码实现原理以及过程,从⽽设计出⼀款能够使⽤的课程表。
这款课程表实现的相关内容如下:简洁、实⽤的操作界⾯课程的增加课程的删除课程的修改课程的查看三、系统测试1、课程的增加添加课程时,数据由⽤户输⼊,点击确定按钮,判断数据是否合法(及⽤户名是否为空),合法则插⼊到数据库;不合法,提⽰课程信息有误,让⽤户重新输⼊。
2、课程的删除当⽤户选定⼀个课程时,单击课程菜单,点击删除按钮,则从数据库中删除此条记录。
数据删除流程3、课程的修改编辑课程时,输⼊修改后的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判断数据是否合法,合法,则更新数据库;不合法,则返回错误信息。
4、课程的查看四、系统实现连⽴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表⽤来存储课程数据,其中包括课程名,星期⼏,课程开始结束时间,教师和教室。
数据库有关代码//从数据库加载数据private void loadData() {//ArrayList<Course> coursesList = new ArrayList<>(); //课程列表DbHelper helper = new DbHelper(this);try {Dao<Course,Integer> sdao = helper.getDao(Course.class);List<Course> sl = sdao.queryForAll();//使⽤从数据库读取出来的课程信息来加载课程表视图for (Course course : sl) {createCourseView(course);}}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保存数据到数据库private void saveData(Course course) {try {Dao<Course,Integer> sdao = helper.getDao(Course.class);sdao.create(course);}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更新数据到数据库private void updataData(Course course) {try {Dao<Course,Integer> sdao = helper.getDao(Course.class);sdao.updateId(course,Integer.valueOf(course.getId()));}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删除数据到数据库private void delData(Course course) {try {Dao<Course,Integer> sdao = helper.getDao(Course.class);sdao.deleteById(Integer.valueOf(course.getId()));} catch (SQL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五、总结对于安卓,由于平时对⼿机这⽅⾯很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带着兴趣去学习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机电工程学院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08级交通运输班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0 年 6 月 18 日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班级: 08交通运输地点: K1-CAD3 一、课程设计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因此,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要求:(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规定时间上机,不得无故缺席和调换;(2)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保质保量做完任务书规定的分析、设计任务;(3) 课程设计期间,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外必须广泛查阅参考书籍,编写好各种程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课题一:库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库房管理既是日常处理业务,也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因此,做好库房信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要求完成如下功能:(1)能输入入库单、出库单,在输入过程中,能自动显示其名称、规格、单价,并自动计算金额,有出错提示。
(2)屏幕可显示物品明细台帐。
(3)能输出物品的超储或欠储报警。
(4)能显示目前的库存情况。
课题二:学校选课系统的设计随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的情况下,考虑建立一个方便、快速、公平和符合学分制管理制度的选课平台和应用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在学生选课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它提高了信息的开放性,大大地改善了学生、教师对其最新信息查询的准确性。
要求完成如下功能:(1)学生可以选修规定范围内的课程,查看已修学分总数,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
课程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具备积极探索和学习的热情,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热情,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基本技能的培养等。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和进度,每个章节都会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
2.第二章:课程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基本技能的培养。
3.第三章:实际问题的解决案例,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将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与教材紧密相关,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践和应用能力,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的选择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c 课程设计课程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常用算法和编程思想。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编程的重要性,培养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控制结构和函数。
3.数组、字符串和指针。
4.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5.常用算法和编程技巧。
6.实践项目:使用C语言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和常用算法。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编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程序设计语言》。
2.参考书:《C Primer Plus》、《C和指针》。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
5.在线资源:编程、开源项目、论坛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50%。
4.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完成的实践项目质量,占总评的10%。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
电子课程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课程表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电子课程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子课程表的时间管理和课程安排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课程表进行课程查询、管理和调整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利用电子课程表进行时间规划、课程预习和复习的效率。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和交流课程安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态度。
2. 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信息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电子课程表,进行课程查询和管理。
2. 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课程表进行时间规划和课程预习、复习。
3.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课程安排,提出改进建议。
4.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课程表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珍惜时间、合理规划的良好习惯。
5. 学生能够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课程表概述:介绍电子课程表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种类,使学生了解电子课程表的基本信息。
2. 电子课程表的功能与操作:详细讲解电子课程表的主要功能,如课程查询、管理、调整等,并结合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课程表的使用。
3. 时间管理与课程安排: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电子课程表进行时间管理,合理规划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4. 课程预习与复习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电子课程表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5. 电子课程表的协同应用:探讨电子课程表在团队协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电子课程表概述(1课时)2. 电子课程表的功能与操作(2课时)3. 时间管理与课程安排(2课时)4. 课程预习与复习策略(2课时)5. 电子课程表的协同应用(1课时)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电子课程表概述1.1 电子课程表的概念1.2 电子课程表的发展历程1.3 电子课程表的种类第二章:电子课程表的功能与操作2.1 电子课程表的主要功能2.2 电子课程表的安装与使用2.3 电子课程表的操作演示第三章:时间管理与课程安排3.1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2 电子课程表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3.3 课程安排策略第四章:课程预习与复习策略4.1 课程预习的方法4.2 课程复习的技巧4.3 电子课程表在预习与复习中的应用第五章:电子课程表的协同应用5.1 团队协作中的电子课程表应用5.2 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5.3 电子课程表在协同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电子课程表概述、功能与操作等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高校课程表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的题目:高校课程表设计二、功能说明:学生课表建立系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型小工具,它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帮助作用。
便于操作、显示精确、短小实用就是它的明显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目的:通过一个课程表建立系统,使学生的学业及其他事物的时间安排更加合理,从而达到提高日常工作、学习效率。
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学会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
系统的基本模块: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课程表建立系统可以分为课程信息的输入,课程表的处理及建立等模块。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该软件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学生课程名称显示总学周时间显示教师显示地点显示星期显示一天中具体时间显示其中本次课程设计实现的档案模块又分为如下子模块:登陆界面:主要是增加系统的人性化,使用户舒心信息录入:主要是将课程相关信息录入信息处理显示项目:对学生课程信息进行处理、列表、显示。
系统结构图1如下:图1 系统结构图三、类的.设计:各类的具体说明及描述kecheng类的设计为了实现管理系统的各功能首先定义了一个kecheng类,用来定义各种数据成员,声明这些功能函数。
比如: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setvalue(),showke()等,同时声明一些私有成员。
class kecheng{public:void setvalue();void showke();string ming[16];string jiao[16];string di[16];int qi[16];int jie[16];int xing[16];int tang[16];};关键功能的实现(1)信息的输入setvalue()函数用来输入相关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教师名称、教室地点、课程起始周、课程结束周、上课的星期、上课的具体时间。
输入一次信息之后可选择是否继续添加新的课程。
此函数代码如下:1.基本信息输入void kecheng::setvalue(){for(int i=0;i<16;i++){cout<<"*请输入课程名称(请简写不要超过6个字)"<<endl;cin>>ming[i];cout<<"*请输入课程教师"<<endl;cin>>jiao[i];cout<<"*请输入教室"<<endl;cin>>di[i];cout<<"*请输入课程的起始周"<<endl;cin>>qi[i];2.如果输入错误,系统会自检,提示错误cout<<"*请输入课程的结束周"<<endl;cin>>jie[i];if(jie[i]>20){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jie[i];}3.程序会对一课程多节课的现象进行处理cout<<"*请输入课程一周有几天有"<<endl;int s;cin>>s;{for(int u=0;u<s;u++){ming[i+u]=ming[i];jiao[i+u]=jiao[i];di[i+u]=di[i];qi[i+u]=qi[i];jie[i+u]=jie[i];cout<<"*请输入第"<<u+1<<"次课是星期几"<<endl;cin>>xing[i+u];if(xing[i+u]>7){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xing[i+u];}cout<<"*请输入课程是第几堂"<<endl;cin>>tang[i+u];if(tang[i+u]>5){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tang[i+u];}}}i=i+s;4.输完一门课程之后,系统会自动提示是否进行下一课程的输入cout<<"*请问是否继续下一个课程?(Y/N)"<<endl;char num;cin>>num;if(num=='Y'||num=='y') continue;else break;}}(2)信息的处理与输出showke()函数,此部分用来实现课程相关信息的排序,包括表格的建立与信息的对应输出,此函数用来显示课程表的界面,用了一些“——”号建立表格,在程序重的最后,通过for 来实现整个程序的循环,并且使用了switch选择分支结构,使功能更容易实现。
1.基本课表表头的输出此函数代码如下:void kecheng::showke(){cout<<"////////////////////////////////"<<endl;cout<<" //课程表//"<<endl;cout<<"////////////////////////////////"<<endl;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cout<<"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endl;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2.对一天时间(1~10节)的格式输出此函数代码如下:for(int i=1;i<6;i++){int l;switch(i){case 1:cout<<"一(1-2) |";break;case 2:cout<<"二(3-4) |";break;case 3:cout<<"三(5-6) |";break;case 4:cout<<"四(7-8) |";break;case 5:cout<<"五(9-10) |";break;}3.循环输出课程信息,这里采用双循环,用于控制表格位置的对号输出及信息的循环输出此函数代码如下:for(int j=1;j<8;j++){l=0;for(int n=0;n<16;n++){if(tang[n]==i&&xing[n]==j){cout<<setw(12)<<ming[n]<<"|";l=1;}}if(l==0){cout<<" |";}}cout<<endl;cout<<" | ";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软件测试与调试进入本程序如图2所示图2登陆界面系统会提示输入相关信息,课程是星期几、第几堂是必须输入的,输入一次信息之后可选择是否继续添加新的课程如图3所示。
图3显示输入界面如果选择不继续系统就会显示结果如图4所示图4显示输出界面程序在执行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设计期望的异常情况(如数值过大),一些大型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提出,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由应用程序自身来处理一般性的程序运行错误。
C++语言异常处理由三个部分构成。
异常检测的触发、异常检测的捕获和异常检测的处理。
在这里我通过添加检测函数来确保程序的正常运行代码如下:if(xing[i+u]>7){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xing[i+u];}结束语经过1周多的设计和开发,学生课程表建立基本开发完毕。
其功能基本符合用户需求,能够完成信息完整输入以及各类报表的打印。
对于数据的一致性的问题也通过程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
但是由于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系统维护功能,还不能让用户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用户界面不够美观;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附录: 要注释源程序清单#include<iostream>#include<string>#include<iomanip>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kecheng //模块一{public: //公有数据void setvalue(); //输入函数void showke(); //处理、输出函数string ming[16]; //课程名string jiao[16]; //教师名string di[16]; //教室地点int qi[16]; //课程起始周int jie[16]; //课程结束周int xing[16]; //星期int tang[16]; //第几堂};void kecheng::setvalue() //模块二{for(int i=0;i<16;i++) //for循环控制输入{cout<<"*请输入课程名称(请简写不要超过6个字)"<<endl;cin>>ming[i];cout<<"*请输入课程教师"<<endl;cin>>jiao[i];cout<<"*请输入教室"<<endl;cin>>di[i];cout<<"*请输入课程的起始周"<<endl;cin>>qi[i];if(qi[i]>20){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 //错误判断cin>>qi[i]; //重新输入}cout<<"*请输入课程的结束周"<<endl;cin>>jie[i];if(jie[i]>20) //错误判断{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jie[i]; //重新输入}cout<<"*请输入课程一周有几天有"<<endl; //一门课一周几节的处理int s;cin>>s; //输入节数{for(int u=0;u<s;u++) //for循环控制多节输入{ming[i+u]=ming[i];jiao[i+u]=jiao[i];di[i+u]=di[i];qi[i+u]=qi[i];jie[i+u]=jie[i];cout<<"*请输入第"<<u+1<<"次课是星期几"<<endl;cin>>xing[i+u];if(xing[i+u]>7){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xing[i+u];}cout<<"*请输入课程是第几堂"<<endl;cin>>tang[i+u];if(tang[i+u]>5){cout<<"输入错误! 请重新输入"<<endl;cin>>tang[i+u];}}}i=i+s;cout<<"*请问是否继续下一个课程?(Y/N)"<<endl; //是否继续输入char num;cin>>num;if(num=='Y'||num=='y') continue; //继续下一个else break; //结束输入}}void kecheng::showke() //模块三{cout<<"////////////////////////////////"<<endl; //课表的页眉cout<<" //课程表//"<<endl;cout<<"////////////////////////////////"<<endl;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cout<<"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endl;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for(int i=1;i<6;i++){int l; //用l来检测此项是否有内容输出switch(i) //课表的一天节数输出{case 1:cout<<"一(1-2) |";break;case 2:cout<<"二(3-4) |";break;case 3:cout<<"三(5-6) |";break;case 4:cout<<"四(7-8) |";break;case 5:cout<<"五(9-10) |";break;}for(int j=1;j<8;j++){l=0;for(int n=0;n<16;n++){if(tang[n]==i&&xing[n]==j){cout<<setw(12)<<ming[n]<<"|"; //课名输出l=1;}}if(l==0){cout<<" |"; //若没有则输出空格}}cout<<endl;cout<<" | ";for( j=1;j<8;j++){l=0;for(int n=0;n<16;n++){if(tang[n]==i&&xing[n]==j){cout<<setw(10)<<jiao[n]<<" | "; //教师输出l=1;}}if(l==0){cout<<" | "; //若没有则输出空格}}cout<<endl;cout<<" | ";for( j=1;j<8;j++){l=0;for(int n=0;n<16;n++){if(tang[n]==i&&xing[n]==j){cout<<setw(11)<<di[n]<<"| "; //地点输出l=1;}}if(l==0){cout<<" | "; //若没有则输出空格}}cout<<endl;cout<<" |";for( j=1;j<8;j++){l=0;for(int n=0;n<16;n++){if(tang[n]==i&&xing[n]==j){cout<<" ("<<setw(2)<<qi[n]<<" -"<<setw(2)<<jie[n]<<")周"; //总周数输出cout<<"|";l=1;}}if(l==0){cout<<setw(12)<<" "; //若没有则输出空格cout<<"|";}}cout<<endl;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int main() //模块四{cout<<"***************欢迎使用课程表建立系统^-^***************"<<endl<<endl;; //系统进入kecheng ke;cout<<" *************** 请输入相关课程信息***************"<<endl<<endl;;ke.setvalue(); //若没有则输出空格用ke.showke();retur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