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23
第21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
(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3)原因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③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①“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行动的推动。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原因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
②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
③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的致命打击。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苛捐杂税。
(2)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2.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中外反动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
这注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民国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总趋势:曲折发展发展状况:民国时期:初期(1912——1919)短暂的春天;1919——1927年走向萧条;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又获得短暂的发展;国民政府后期步入萧条破产。
2、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原因有哪些?发展最大和第二的工业分别是什么?给你什么启示?答: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工业启示:发展经济要善于利用国际的有利时机;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氛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爱国心。
3、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答: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1)国民党统治前期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是什么?答(1)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3)币制改革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