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片的临床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4.49 KB
- 文档页数:1
利胆排石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利胆排石丸是一种通过传统中医配方制备而成的药物。
它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病和肝功能不佳相关的疾病,例如黄疸和肝脾肿大。
利胆排石丸的临床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成为了很多医生和病人的首选药物。
利胆排石丸具有许多传统的中药成分,包括龙胆草、仙灵漆、金钱草、青黛等。
这些草药被挑选出来,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最佳效果。
利胆排石丸的制备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种草药的数量和处理方式。
首先,草药应该进行清洗,除去泥土和杂质。
然后,它们应该仔细研磨成粉末,并混合在一起。
在混合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不同草药的比例和使用量。
制备出来的混合粉末应该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压缩并制成小丸,方便服用。
利胆排石丸的主要功效是促进胆汁的分泌,加速肝脏和胆囊中的胆石的分解和排出。
除了治疗胆石和肝功能不佳的疾病外,利胆排石丸还可以用于缓解胃部不适、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根据多年来对利胆排石丸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虽然利胆排石丸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腹泻或腹胀,但这些症状大多数是轻微的,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然而,在使用利胆排石丸之前,我们必须建议您咨询医生,以确保您的适宜。
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人,使用利胆排石丸需要更加注意。
同时,在服用利胆排石丸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
总之,利胆排石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对治疗胆石和肝功能不佳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服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023年利胆排石片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利胆排石片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它主要用于治疗胆结石和肾结石等疾病。
利胆排石片丸具有清热利湿、通窍除石的功效,能够加速结石的溶解和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利胆排石片丸市场主要包括医院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方面。
在医院市场上,利胆排石片丸通常用于医生的处方,患者可以在医院的药房购买到该药品。
在零售市场上,利胆排石片丸可以在一些药店、保健品店等地方买到。
根据相关数据,利胆排石片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结石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同时患者对于中药治疗的接受度也在提高。
此外,利胆排石片丸的疗效得到了一些临床研究的支持,也增加了人们对于该药品的信任。
然而,利胆排石片丸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出现,这可能对利胆排石片丸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压力。
其次,一些患者对于中药治疗持怀疑态度,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西药治疗,这也可能影响利胆排石片丸的销售情况。
目前,利胆排石片丸市场上存在着一些竞争对手。
一些公司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与利胆排石片丸存在竞争关系。
这就需要利胆排石片丸的生产商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利胆排石片丸的市场份额,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只有产品具备优秀的质量和疗效,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其次,加强市场推广。
利胆排石片丸的广告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此外,还可以与医院和药店合作,将产品推荐给更多的患者。
总结起来,利胆排石片丸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推广等措施,可以提升利胆排石片丸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利胆排石片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92-01【摘要】:目的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据其临床疗效进行应用研究,并得出结论。
方法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根据其病情缓急给予不同剂量的利胆排石片药剂进行治疗,其中11例结合手术治疗。
结果124例患者中有81位痊愈,32例病症有所缓解,11例结合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本组总排石率为65.3%。
结论临床治疗表明,利胆排石片对于湿热郁滞、气机郁阻者疗效较好,可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等病症。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中药治疗;临床应用利胆排石片是我国中医消化科用于治疗胆道结石的传统药物,此种药物全国药厂都有生产,各大中医院基本有售,价格在30元/瓶。
自我院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以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治疗经验积累。
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介绍。
1、一般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平均年龄65.1岁。
其中男60例,女84例,经过初步检测所有患者均无不良禁忌症,都能采取利胆排石片治疗。
适应症和禁忌人群利胆排石片主治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常见右上腹痛、黄疸,寒战发热,口苦,舌红舌苔厚腻发黄,大便不通,脉弦滑;可用于治疗肋痛,由急性胆道感染或胆石症所致,患者常有剧烈的肋痛甚至蔓延至肩胛骨,发热打寒战,苦口发干,大便干;还可治疗黄疸,患者皮肤常发黄,眼睛也浊黄,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口干腹部胀痛,小便亦黄,心中憋闷。
禁忌人群: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1。
“利胆排石片”药物成分茵陈250g、金钱草250g、郁金75g、厚朴(姜制)50g、黄岑75g、木香75g、枳实50g、槟榔125g、大黄125g、芒硝(精制)25g。
利胆排石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片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及薄层色谱法完成利胆排石片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
结果:大黄、延胡索及甘草等成分含量可通过定性检测确定,方中黄芩测定以黄芩苷含量≥10.0mg/g为准。
结论:规范使用高效液相法及薄层色谱法可便捷、准确、稳定检测出利胆排石片中各种成分含量,此两种方法可作为利胆排石片质量控制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质量标准高效液相法薄层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86-01利胆排石片是由大黄、延胡索、黄芩等重要依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中成药,主要可用于胆管结石、胆管炎症、肝结石等肝胆疾病的临床治疗控制。
方中各药含量多少及占比直接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因而对药物质量的检测分析至关重要[1],本文主要运用高效液相法及薄层色谱法完成利胆排石片中各成分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此两种方法用于利胆排石片质量控制中简便可行。
1 研究准备准备利胆排石片(山西省恒山中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14021390),对照药物为大黄素、黄芩苷、延胡索乙素,均由山西省恒山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硅胶G(由上海谷研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紫外分析仪(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杭州汇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2.1 大黄测定取样品药物5g,与90ml的甲醇混合后超声处理25min、滤过、蒸干滤液,将70ml蒸馏水加入残渣中充分溶解后,加入20ml盐酸溶液,水浴加热处理25min后静置冷却,冷却后使用乙醚摇晃反复提取,单次提取量为45ml,将乙醚液体与提取液混合保存后晾干[2],将残渣与3ml醋酸乙酯混合溶解保存。
对照检测时,将2ml甲醇溶液与大黄素混合制液;制备阴性液时,制备方式同样品测定过程,所有药量均为样品组10%。
使用薄层层析法完成测定:将制成的各组液体各吸取8μl并点放在相同的硅胶G薄板处,50℃环境下石油醚150ml+50ml甲酸甲酯+10ml甲酸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并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测定。
利胆排石药促进胆囊收缩和排石近年来,胆结石问题愈发严重,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寻找利胆排石药以促进胆囊收缩和排石。
本文将探讨利胆排石药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对胆囊收缩和排石的促进作用。
胆囊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起到储存胆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胆囊内的胆汁会长时间停留,逐渐变得浓稠,逐渐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的形成不仅会引起胆囊炎症,还会导致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因此,寻找切实有效的利胆排石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一、天然药物的利胆排石作用1. 人参:人参被广泛用于中医中作为强壮药物,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还具有一定的利胆排石作用。
人参能够促进胆囊收缩,加快胆汁的排出,从而减少胆囊内胆汁的滞留时间,降低形成胆结石的风险。
2. 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
同时,研究发现金钱草还能够促进胆囊收缩,刺激胆汁排出,从而起到利胆排石的作用。
3. 姜黄素: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的药物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最近的研究发现,姜黄素还可以促进胆囊收缩,改善胆囊功能,加速胆汁的排出,有望成为利胆排石药物的新的研发方向。
二、化学药物的利胆排石作用1. 口服草酸钙:草酸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尿结石治疗的药物,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口服草酸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利胆排石作用。
草酸钙可以刺激胆囊壁的收缩,促进胆汁的排出,从而减少胆汁在胆囊内的滞留时间,阻止胆结石的形成。
2. 利福平:利福平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胆石症等疾病。
利福平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和吸收,降低胆囊内胆固醇水平,减少胆结石的形成。
三、利胆排石药的前景和挑战利胆排石药的研究为胆结石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利胆排石药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利胆排石片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作者:陈子雄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92-01【摘要】:目的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据其临床疗效进行应用研究,并得出结论。
方法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根据其病情缓急给予不同剂量的利胆排石片药剂进行治疗,其中11例结合手术治疗。
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81位痊愈,32例病症有所缓解,11例结合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本组总排石率为65.3%。
结论临床治疗表明,利胆排石片对于湿热郁滞、气机郁阻者疗效较好,可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等病症。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中药治疗;临床应用利胆排石片是我国中医消化科用于治疗胆道结石的传统药物,此种药物全国药厂都有生产,各大中医院基本有售,价格在30元/瓶。
自我院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胆石病以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治疗经验积累。
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介绍。
1、一般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选取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排石治疗的124位患者,平均年龄65.1岁。
其中男60例,女84例,经过初步检测所有患者均无不良禁忌症,都能采取利胆排石片治疗。
适应症和禁忌人群利胆排石片主治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患者常见右上腹痛、黄疸,寒战发热,口苦,舌红舌苔厚腻发黄,大便不通,脉弦滑;可用于治疗肋痛,由急性胆道感染或胆石症所致,患者常有剧烈的肋痛甚至蔓延至肩胛骨,发热打寒战,苦口发干,大便干;还可治疗黄疸,患者皮肤常发黄,眼睛也浊黄,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口干腹部胀痛,小便亦黄,心中憋闷。
禁忌人群: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1。
“利胆排石片”药物成分茵陈250g、金钱草250g、郁金75g、厚朴(姜制)50g、黄岑75g、木香75g、枳实50g、槟榔125g、大黄125g、芒硝(精制)25g。
浅谈【摘要】目的阐述利胆排石片的药理作用并观察溶利胆排石片治疗胆道结石及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给予利胆排石片进行治疗的胆道结石及感染病例69例,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
结果痊愈38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治愈率55.07%,好转36.23%,总有效率91.30%。
结论利胆排石片治疗胆道结石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胆汁的淤积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结石的主要原因,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结石。
结石病症状一般为突发性的绞痛现象,但许多患者因症状消失后,就不去管它,还有的患者检查出结石而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的也不去治它。
因为大多数结石患者,特别是胆结石患者大概有七成症状不明显,但研究发现,六成无症状胆结石患者最终会发生胆结石的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胆囊坏死、胆囊穿孔等,专家建议,无症状者应及时治疗,防止恶变。
西医多采用手术或介入方法治疗,认为手术切除一劳永逸,但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手术切除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胆囊切除后诱发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人数逐年上升。
这是因为,胆汁长期储存在肝内胆管和胆总管所致。
胆结石是胆汁沉淀成不溶于胆汁的结晶物,而胆汁是由肝内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在肝内胆管、胆囊、胆囊管内流动,也就是说,胆囊不是真正形成结石的根源,只要有胆汁流动的地方就会有结石发生的可能。
中医则运用辨证治疗机制标本兼治,利胆排石片通治胆道结石及胆道感染、胆囊炎等胆经湿热之证,成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医院就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胆囊炎11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结石最大2.8cm,最小为沙粒状。
全部病例均有影像学(b超)诊断。
1.2 诊断标准[1]①突然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可有恶寒发热,黄疸等。
常因油餐、劳累所诱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利胆排石药在胆石症中的应用概况
金桂娴;孙建光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00)019
【摘要】目的:总结大剂量利胆排石药在胆石症中的应用。
方法:查阅中医药在胆石症中的临床报道,归纳并总结大剂量中药在胆石症的应用。
结果:在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大剂量中药在胆结石中的应用,常用的药物有:金钱草、茵陈、蒲公英、郁金、青皮、威灵仙、赤芍等。
结论:大剂量利胆排石药的应用能促进胆石症的治疗,使中药的效果更加明显。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金桂娴;孙建光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山东济南 2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6+2
【相关文献】
1.核素胆囊排空显像在探讨"利胆汤"治疗胆石症机理方面的应用
2.疏肝利胆汤在老年胆囊炎并发胆石症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3.疏肝利胆排石方在胆石症术后的应用
4.联合应用利胆排石药物治疗胆总管细小结石可行性分析
5.消炎利胆片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镜碎石取石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5第17卷 第4期 2015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4 Apr .,2015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姜凯1,黄立秋2(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省女子监狱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5)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胆排石汤的临床疗效,以探究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磺胺脒、熊去氧胆酸、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排石汤(柴胡10 g,枳实10 g,青皮10 g,陈皮10 g,虎杖根30 g,银花30 g,生大黄12 g,金钱草30 g,茵陈30 g,郁金12 g,川楝子12 g,元胡10 g,白芍12 g),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分析(胆红素代谢、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 及血清铁与铜的含量)、影像学(B 超)检查(胆囊内结石数量及大小)以及中医症状(包括腹部痛甚、心下痞满、憋闷气短)等参数。
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中1 min 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有所下降,且实验组(35%)优于对照组(47%);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有所下降,且实验组(37 U/L)优于对照组(45 U/L);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有所上升,且实验组(0.8)优于对照组(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②治疗后两组胆囊内结石数量及大小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9个、0.5 cm)优于对照组(21个、1.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腹部痛甚、心下痞满、憋闷气短等中医症状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利胆排石片的功能主治1. 引言利胆排石片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多种草药配制而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并在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利胆排石片的功能主治和作用机制。
2. 功能主治利胆排石片具有以下功能主治:2.1 利胆利胆是指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固醇代谢,减少胆汁淤积和胆固醇结晶的形成,保持胆囊的正常功能。
利胆排石片中的草药成分具有刺激胆汁分泌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胆汁的流动性,减少胆汁淤积。
2.2 排石排石是指通过促进尿液的产生和排泄,减少结石形成和积聚,促进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利胆排石片中的成分能够增加尿液分泌量,同时具有促进尿液酸碱平衡和溶解结石的作用,帮助排除体内的结石。
2.3 抗炎利胆排石片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胆道和肾脏的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疾病的症状。
2.4 解毒利胆排石片中的部分草药成分具有解毒作用,能够减轻胆道和肾脏的毒素引起的损伤,有助于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2.5 改善消化功能利胆排石片中的草药成分还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胃肠道不适和胀气等症状。
3. 作用机制利胆排石片的功能主治与其成分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以下是利胆排石片常见成分的作用机制:3.1 茵陈蒿茵陈蒿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刺激胆汁分泌的作用,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的排出,从而实现利胆的效果。
3.2 槲皮素槲皮素是利胆排石片中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减轻胆道和肾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症状。
3.3 橙皮苷橙皮苷是一种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它能够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胃肠道症状。
3.4 褐藻酸钙褐藻酸钙是一种天然多糖类物质,具有解毒和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胆道和肾脏的毒素损伤,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3.5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增加尿液分泌量和促进结石溶解的作用。
【药品名称】利胆排石片【通用名】利胆排石片【其它】性状: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褐色;味苦、咸【用法用量】口服。
排石:一次6-10片,一日2次;炎症:一次4-6片,一日2次【利胆排石片功效】利胆排石片;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简述】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胆结石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溶解结石)、外科手术(取出结石)或饮食疗法(控制胆结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
利胆排石片主用于湿热蕴毒,腹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胆癌的用药。
【利胆排石片药理作用】利胆排石片主要成份是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郁金、大黄、槟榔、枳实、芒硝、厚朴,方中柴胡、石菖蒲、郁金能疏肝利胆;金钱草、茵陈、黄芩、大黄清热化湿,利胆排石;厚朴、莱菔子理气通腑;桃仁、红花、赤芍、大黄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柔肝通络;黄芪益气健脾;麦芽、神曲、山楂健脾消积,调和肠胃;甘草调和诸药。
纵观全方,共奏益气护肝、清热祛湿、利胆排石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使胆红素、胆汁酸含量增加,并可松弛奥狄氏括约肌,降低胆道压力;大黄、柴胡、黄芩、茵陈、黄芪等有广谱的抗炎作用,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黄芪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茵陈能促进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本次观察表明,利胆排石汤在围手术期,有较好的消炎、利胆、排石、护肝、调节胆汁成分等功效,有效预防术后结石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胆排石片临床疗效】利胆排石片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临床应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
能活血行气、消积止痛,有利于缓解腹胀、腹痛症状。
在手术期,有较好的消炎、利胆、排石、护肝、调节胆汁成分等功效,有效预防术后结石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胆排石片不良反应】尚不明确【注意】休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生产商】山西省恒山中药厂【规格】 0.3g*12片*9板【单位】盒。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54例临床分析目的观察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胆石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
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
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胆石症;利胆排石汤;消炎利胆片;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常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108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或隐痛、恶心、厌食等临床表现,并经B 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精神病史、过敏体质、未成年人、高龄、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25~64岁,平均(42.58±10.24)岁;病程0.5~10年,平均(5.36±2.01)年;其中胆囊结石32例、胆总管结石6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混合结石11例;结石直径1.0 cm以下者21例、1.0 cm以上者33例;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胆湿热型34例、肝郁气滞型10例、肝郁脾虚型7例、瘀血内阻型3例。
观察组患者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42.25±11.12)岁;病程1~10年,平均(5.58±1.89)年;其中胆囊结石31例、胆总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混合结石12例;结石直径1.0 cm以下者22例、1.0 cm以上者32例;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肝胆湿热型35例、肝郁气滞型9例、肝郁脾虚型6例、瘀血内阻型4例。
利胆排石片与金钱草片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后对大鼠尿液、胆汁排出量的影响研究作者:李飞艳赵月珍刘群群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研究利膽排石片、金钱草片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或聚花过路黄后对大鼠尿液、胆汁排出量的影响。
方法以广金钱草、聚花过路黄替代利胆排石片、金钱草片中的金钱草,制备成相应的药物,给大鼠一次性灌胃给药,采用大鼠代谢笼法,分别记录给药后动物在1、2、3、4、5、6 h的尿液量及6 h内尿液总量;采用胆汁引流法,于动物一次性灌胃给药后,每30 min收集并记录1次胆汁排出量,连续收集3 h,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尿液与胆汁排出量的差异性。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在6 h内排出的尿液总量明显增加(P<0.01),但尿液明显增加的具体时间各异;与LDPS组比较,LDPS-G组、LDPS-JH组在6 h内尿液总量无明显变化,LDPS-G组尿液量第1 h明显减少(P<0.01),第5、6 h明显增加(P<0.05);与JQC组比较,GJQC组、JHGLH组在6 h内尿液总量无明显变化,GJQC组在第1 h尿液排出量明显增加、第5 h尿液排出量明显减少(P<0.01)。
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组在用药30 min 后至3 h内的各时间段胆汁排出量都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LDPS组比较,LDPS-G组在给药后的第5、6个30 min胆汁排出量明显减少(P<0.05);与JQC组比较,JHGLH组在给药后30 min内胆汁排出量明显增加(P<0.05)。
结论利胆排石片、金钱草片及其组方中金钱草替以广金钱草与聚花过路黄后都呈现出明显的利尿、利胆作用;以金钱草为君药,以防治胆石症为主要疗效的复方中,以广金钱草代替金钱草会降低其疗效,但是以防治尿石症为主要疗效的,用广金钱草替代后可能通过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强其疗效;广金钱草利尿作用显效较快,但维持时间较短;聚花过路黄利尿、利胆作用与金钱草类似,可以进一步在临床开展小范围的对照研究,为后期开发提供临床资料。
利胆排石片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09-09-30T09:59:0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作者:赵沛然段国霞[导读] 阐述利胆排石片的药理作用并观察溶利胆排石片治疗胆道结石及感染的临床疗效
(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虎林 158417)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247-02
【摘要】目的阐述利胆排石片的药理作用并观察溶利胆排石片治疗胆道结石及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给予利胆排石片进行治疗的胆道结石及感染病例69例,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
结果痊愈38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治愈率55.07%,好转36.23%,总有效率91.30%。
结论利胆排石片治疗胆道结石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关键词】利胆排石片
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胆汁的淤积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结石的主要原因,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结石。
结石病症状一般为突发性的绞痛现象,但许多患者因症状消失后,就不去管它,还有的患者检查出结石而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的也不去治它。
因为大多数结石患者,特别是胆结石患者大概有七成症状不明显,但研究发现,六成无症状胆结石患者最终会发生胆结石的一种或数种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胆囊坏死、胆囊穿孔等,专家建议,无症状者应及时治疗,防止恶变。
西医多采用手术或介入方法治疗,认为手术切除一劳永逸,但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手术切除的复发率很高,尤其是胆囊切除后诱发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人数逐年上升。
这是因为,胆汁长期储存在肝内胆管和胆总管所致。
胆结石是胆汁沉淀成不溶于胆汁的结晶物,而胆汁是由肝内细胞源源不断地产生,在肝内胆管、胆囊、胆囊管内流动,也就是说,胆囊不是真正形成结石的根源,只要有胆汁流动的地方就会有结石发生的可能。
中医则运用辨证治疗机制标本兼治,利胆排石片通治胆道结石及胆道感染、胆囊炎等胆经湿热之证,成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就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23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35例,胆囊炎11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结石最大2.8cm,最小为沙粒状。
全部病例均有影像学(B超)诊断。
1.2 诊断标准[1]①突然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可有恶寒发热,黄疸等。
常因油餐、劳累所诱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②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有时触及肿大之胆囊。
③超声检查可示胆囊增大,壁厚,胆道有胆石光团或蛔虫阴影。
④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
1.3方法口服利胆排石片,排石:一次6~10片,一日2 次;炎症:一次4~6片,一日2次。
利胆排石片是由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郁金、大黄、槟榔、枳实、芒硝、厚朴组成的中成药,并以金钱草、茵陈、黄芩清胆热,排胆石为君药,以木香,枳实,厚朴行三焦气为臣,以大黄,芒硝为佐,全方清肝胆湿热,并助以行气泻实.共凑清热利湿,利胆排石之功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结石全部排出;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体温和白细胞计数下降,B超检查结石排出一部分(约1/3),结石缩小1/3;无效:症状、体征、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者,结石性状大小无变化。
2.2治疗结果口服利胆排石片后,痊愈38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治愈率55.07%,好转36.23%,总有效率91.30%。
3 讨论
3.1中医辩证观点看胆道结石病因
利胆排石片所主治的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可以归属于中医的胆经湿热证。
中医的主证有:胁肋满闷或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寒热往来,多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肝胆所致,郁久积结为胆石。
其机理为湿热相蒸,蕴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常,故胁肋满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胆气上溢则口苦;湿热郁阻,脾胃升降失司,故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湿热薰蒸肝胆,胆液外泻而发黄疸,邪居少阳,故见寒热往来;以上症状可全有,也可只有部分。
利胆排石片的药理主要是清热、疏肝、利胆、理气、通里攻下。
3.2利胆排石片的药理及临应用现状
利胆排石片是由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郁金、大黄、槟榔、枳实、芒硝、厚朴组成的中成药,并以金钱草、茵陈、黄芩清胆热,排胆石为君药,以木香,枳实,厚朴行三焦气为臣,以大黄,芒硝为佐,全方清肝胆湿热,并助以行气泻实.共凑清热利湿,利胆排石之功效。
富含的活性功能因子,首先能迅速亲和胆汁中的促成核因子,破坏掉其脂链,降低其活性,恢复胆汁中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活性平衡状态,阻断结石的生长与再生成,并能高密度吸附在结石表面并沿结石骨架强力渗透入结石核心,对构成结石的多种矿物质结晶体和脂质分泌物及胆色素、胆固醇进行强效解析、加以软化和剥离,使其还原成可溶状态。
能够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小管内胆汁的瘀积,并增加胆管舒缩功能,还能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具有抗脂肪肝作用。
并能迅速激活机体免疫细胞,靶向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等致病菌,控制住胆系感染,达到治疗目的。
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抗炎、利尿作用,可使尿量明显增加,并可增加尿中Na+,K+,C1+的排出量,有效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渗出和炎症后期的结缔组织增生。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炎,胆道感染,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症。
经过临床观察,此药有能使肝胆液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舒张及抑菌等作用,使肝胆管内结石松动而排石。
参考文献
[1]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36-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