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问题及改进策略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41.01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二、体现儿童味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感动是年终岁末一段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段蓬勃的力量。说起感动,我经历过许多,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一次······

“哗哗哗”,那原本清澈的水早已被我流出的鼻血染成鲜红色,可血珠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络绎不绝地往鼻子外面跳。唉,我怎么那么倒霉,偏偏在这么重要的语文课上流鼻血。我心急如焚,一个人站在卫生间里边想边往鼻子上泼水。就在这时,我身后传来一个关切的声音:“同学,你没事吧?”转过身去看,我看到一位身穿休闲装,肩挎蓝色挎包的阿姨,她从挎包里拿出一袋纸巾,抽出了一张沾了点水,“来,孩子,别动。”说着,她用一只手扶住我的下巴,另一只手轻轻的擦拭着我脸上的血渍。她的动作是那么的轻柔,好像生怕弄疼了我似的。一股纸巾的凉意浸入了我皮肤,但心底那股暖意却自心间涌出。“好多了吧。”阿姨一边安慰我,一边又随手抽出一张纸巾,撕下一小块,卷成一个小纸棒,“来,抬头。”像刚才一样,她依然托起我的下巴,将小纸棒慢慢塞进我的鼻孔里,“疼不疼?”阿姨轻声地问,“不疼”我小声说。阿姨让我仰起头,让我就这样坚持五分钟,低下头来,谁知血还是止不住地流。这下阿姨声音重了,只见她皱起眉头,目光迅速地扫视着四周。突然,只见她眼睛一亮,快速地向操场一角跑去。“怎么,她是去捡小石子?”我正站着纳闷,阿姨已跑了回来,仿佛解决了一件大事一样的幸福分明写在脸上。“土办法,试试。”说着,她将两颗小石子放在我耳根后。她让我用两手把石子紧紧摁住。接着,她把我带到门卫室,让我仰头坐在床上,闭上眼睛。血止得有方,细心,得当。大约过了十分钟,我的鼻血果然不流了。与阿姨道了谢,我一溜烟地跑回了教室。后来,我从门卫大爷口中我得知,那位阿姨正是学校的卫生老师。亚当桑德勒曾说过:感动就是生活。阿姨虽已调离了许久,但每每想起,她曾经的音容笑貌都会豁然呈现在我眼前。

至今,阿姨那天放在我手中的那包小小纸巾我还依然保留,不知为什么,看到它,我心底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涩涩的,甜甜的,我想那可能就是感动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问题及改进策略

乌拉盖管理区第二学边明贤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反馈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研究往往聚焦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上,而忽视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反馈,很多现象令人担忧。现就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反馈策略的现状和改进作些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用“成功感”和“善意期待”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参与。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教案和教材内容,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维成果,缺乏热情和鼓励。因此.要注意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反馈矫正中的情感把握。善意期望和热情激励是取得良好反馈效果的保证。在充满热情鼓励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乐于反馈表露学情,乐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教师的热情鼓励将使学生树立自信,学会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中我请一位学生朗读补充的阅读材料,该生读到“十四亿株”时,突然卡壳而无法继续读下去,面红耳赤地站在座位上。同桌告诉老师:“她结巴。”老师却平静地微笑着对她说:“课文中有拗口的地方这很正常,来,我们一起来读!”在老师热情鼓励、带读下,一遍,二遍……只听该生越读越流利,声音越来越响亮。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研读、思考的

空间。

课堂上,教师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而是以教参上的一大堆的问题和知识点为内容进行灌输,过于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忽视学生丰富的情感积累,最终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讨论交流的时间,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思考空间和体验。

《鸟的天堂》一课,教师问“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感受是多样的:“榕树大”、“鸟多”、“榕树枝繁叶茂”、“河面很平静”……结果教师一锤定音:“你们都回答了,但都不够完整。”课后问该教师为什么这样说,原来因为教师心里的最佳答案是:“大榕树长得枝繁叶茂,上面的鸟非常多。”,并计划好就此回答引入文章第一段的学习。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研读、思考的空间。斯霞老师曾说:“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创造始于问题,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一个问题,恐怕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学生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就是他们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参与质疑问难设契机、“开绿灯”。

(三)切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重视个体差异,随机调控教学进程。

原有教学反馈缺乏灵活机动的个体差异性,标准化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