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基础知识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22.17 MB
- 文档页数:33
一、固定资产投资概述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购置、建造、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所投入的资金。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目的和意义1. 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分布,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我国固定资产的总量、增长速度和在各行业、各地区的分布情况,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2.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监测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3.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还是国家编制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指标1. 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
2. 固定资产增加量: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净增加的额度。
3.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包括房地产、设备、道路、桥梁等各类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
4. 固定资产投资分布情况:按行业、地区划分,统计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分析方法和应用1. 同比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年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趋势和速度。
2. 环比分析:以季度或月度为单位,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季节变动和周期规律。
3. 结构分析: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比较,揭示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特点。
4. 动态分析:跟踪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防范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五、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的局限性1. 统计口径和标准的不一致性,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可比性。
2. 统计数据的滞后性,会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监测和核查,避免数据造假和误差。
六、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发展趋势1. 向数字化、实时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精准度和实用性。
2.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挖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内在规律,提高统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相关知识点一、何为“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在一个会计年度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包括各种经济组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从建设准备开始,经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成投产,到投产后投资回收的全过程。
二、统计原则和组织实施采用“先入库,后有数”的管理模式,规范项目单位和项目入库管理,投资专业负责报表统一布置、催报、审核、验收和汇总。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解和反映全社会规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的主要手段和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以下简称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农村农户投资。
三、“三个不统”(1)不属于固定资产的。
①流动资产。
无论是否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均不能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②消耗品,如办公耗材(低值易耗品)等。
③投资品,如股票(或股权)、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古玩字画、文艺作品等。
④消耗性生物资产,如农作物、花卉、存栏待售的牲畜(非种畜、役畜)等。
⑤发放给农户的货币补贴,如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中的补贴。
⑥投资统计制度规定的其他不应纳入投资统计范围的内容。
(2)相关支出在会计上作为成本费用处理的建设活动。
一般包括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维修、建筑物翻修和加固、单纯装饰装修、农田水利工程(堤防、水库)维修、铁路大修、道路日常资产,属于生产范畴,不属于投资活动。
(3)会造成重复统计的。
一般包括单纯购置的旧建筑物和旧设备、临时性租赁租入(融资租赁除外)的固定资产、单位购置的商品房(包括主管部门购置商品房转换为保障性住房)、单纯土地平整、土地一级开发、围海造地等。
这类建设项目虽然符合固定资产投资属性,但由于其相关支出已经在前期统计或将在后期建设时进行统计,为避免重复统计,上述内容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本知识讲解2014年04月22日第一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概念和原则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概念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价的标准,只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有形资产即为固定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具体应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
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
它的承担物表现为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属于实物投资的一部分,区别于资本和证券(金融)投资。
包括各种经济组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从建设准备开始,经过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建成投产,到投产后投资回收的全过程。
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不包括:流动资产、单纯装修、村容整治、道路日常养护、单纯购置旧房屋和旧设备、单纯土地平整等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按构成可分为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为了全面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情况不论列入何种计划,也不论使用何种资金,只要是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的项目或工程,都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2)建设项目不可分割的原则: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情况下,为了观察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貌并反映其投资效果必须坚持项目不可分割的原则,即把一个建设项目完整地放在一类投资统计报表中。
如跨市州的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项目必须作为一个项目整体由项目单位直接向省统计局投资处直接报送。
固定资产投资专业系列小知识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建造或改进生产设备、厂房、土地和其他固定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这种投资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相关的小知识,并提供适合的排版格式。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规模、增加产能和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资本性支出。
它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投资购买更新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 扩大规模:通过投资扩大产能,企业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开拓新的市场份额。
3. 创造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通常是长期的,通过增加固定资产的规模和产能,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途,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厂房及土地投资:包括企业购买或租赁厂房和土地的资本性支出。
2. 设备及机器投资:企业为了生产需要而购买的各种设备和机器的资本性支出。
3. 车辆投资:企业购买各类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的资本性支出。
4. 无形资产投资:包括购买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资本性支出。
5. 技术改造投资: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而进行的资本性支出。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备案程序购买或建设固定资产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备案程序,以确保投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一般来说,备案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出申请:企业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交固定资产投资的申请报告,明确投资的目的、规模和预期效益等。
2. 环境评估:涉及到环境影响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以评估投资对环境的影响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经济评审:有关部门会对投资项目进行经济评审,评估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确定投资的规模和资金来源等。
4. 批准备案:投资项目经过评审通过后,有关部门会发布批准备案文件,确认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给予备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