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6
庐江城的今生(上)1、县治变迁及建置演变庐江县的前身为秦汉时期古舒县。
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始设庐江县,舒县废。
舒县在历史上存在了700余年。
自秦朝起,舒县一直作为庐江郡治,郡县治均在县西南大城畈(在今庐江县柯坦镇)。
今县治庐城镇,曾名潜城、集成镇、城关镇,历史悠久,为千年古城。
南北朝时,改舒为潜,南宋罗泌著《路史》:“庐江南二里有濡城,即灊(古灊县为今霍山县上元街村)所迁居,今庐江之灊也”。
又《大清一统志》:潜城在庐江城南二里。
《左传》: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即此,故邑名潜川。
考故潜城在今县河(潜川)西南荷碧塘一带。
清光绪《庐江县志》:“今县治大概始于六朝,南北分争,邑为戎马之冲,因徙于偏隅以避之。
”据《太平寰宇记》: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县治移至今所(县西北今方店一带)。
唐光化年间(898—901年),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在此建紫芝坊宅第,后舍为光化寺(即今庐城镇金刚寺)。
按宋祝况《重建县治记》:晋宋以还,为庐郡,隋大业中改为县。
周世祖时,陈留谢公为令,“遂因农隙,爰徙公衙于县南百余步崇明馆而创之。
所建大厅、门楼、更楼、两廊、柱廊、夹厅、暖室、厨屋、西房、曹房、马苑及主簙衙室,共约一百余间。
”盖自后周(951-960年)以前,已邑于此。
此后,县城逐年向东、南延伸近水,明清以后城区大约范围为:东至环碧公园,南至护城河(即潜河,今潜川路),西至柳树埂、绣溪(西大河),北至军二路。
民国期间,庐江城关置为集成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安徽省民政厅土地测量队派一二分队到庐城施测,绘制1:10000庐城略图,测得城区面积2.72平方千米。
新中国成立后,城区逐年向四周扩展,至1985年城区总面积4.5平方千米。
2005年城区总面积13.5平方千米,城区范围:东至外环路与军二路交叉口、南至外环路、西至合铜路、北至开发区,南北宽3.8千米,东西长4千米。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紧邻省会合肥,辖17个镇,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117.94万,庐城城区人口23万。
2011年,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十一五”末“保九争十”目标,由3.2亿元增长到15亿元,翻了2.2番,年均增长36.5%;固定资产投资由23.6亿元增长到90亿元,翻了1.9番,年均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2亿元增长到49亿元,翻了1.2番,年均增长18.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34万元增长到3.15万元,年均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39元增长到6900元,年均增长18.6%。
2008年荣获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荣获原巢湖市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第一名,2011年荣获皖江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庐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县以来,2100多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庐江六张“名片”:两汉文明之地。
庐江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
西汉文翁以教育闻名,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是治理都江堰的第一人,政绩卓著;东汉黄禳高举义旗,为后人称道;三国王蕃通晓天文、数学,贡献突出;三国名将周瑜火烧赤壁,千古留名。
爱国将领故里。
涌现了抗法名将刘秉璋、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援朝统帅吴长庆、抗日名将孙立人等诸多将领。
勤耕好学之乡。
庐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油生产百强县,全省茶叶生产、家禽生猪饲养、水产养殖重点县。
庐江人历来注重耕读,勤奋好学,历史上以科甲起家和以著书立说名垂于世者络绎不绝,经史子集多达138部。
现在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生源5000人以上。
矿产资源大县。
庐江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已探明矿藏33种,铁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3和1/2以上,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于全国第二,尤其是最近发现的泥河铁矿,矿层和品位属全国罕见。
休闲旅游宝地。
素有“温泉之都、风情小镇”之美誉的汤池镇,其温泉闻名遐迩,堪称“华东第一泉”,4A级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已逐步成为华东著名的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庐江旅游市场分析一、背景庐江是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长江流域东部,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
近年来,庐江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触宝。
本文将对庐江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庐江旅游资源庐江县地处江淮平原与南岳山地的过渡地带,自然风光优美。
境内有潺潺的泰山河、郭家湾湿地等各具特色的景点。
此外,庐江县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东南战国楚墓群、海昏楼汉宫等著名景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选择。
三、庐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3.1 客源分析庐江旅游市场的客源主要来自周边省市,例如江苏、浙江等,也有部分外地游客前来旅游。
另外,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的经济快速发展,本地居民的出游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3.2 竞争格局庐江县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周边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例如黄山、九华山等。
这些景区在景点数量、设施设备、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对庐江旅游市场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3.3 政策环境合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为庐江旅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为庐江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四、庐江旅游市场发展趋势4.1 旅游产品多样化未来,庐江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创新亮点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
4.2 智慧旅游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旅游模式将逐渐在庐江旅游市场中得到应用。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游客体验和管理效率。
4.3 生态环境保护庐江县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庐江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关从业者和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希望未来庐江旅游业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一、安徽省概况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
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庐江旅游景点
庐江是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庐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以下是庐江旅游景点的一些介绍:
1. 白湖风景区:白湖风景区是庐江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县城北部。
景区内有湖泊、丛林、山川等自然景观,是休闲、观光和游玩的好地方。
2. 木皮山风景区:木皮山是合肥市的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位于庐江境内。
这里有峰峦叠嶂的山峰,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同时还有庙宇、古树等人文景观。
3. 南丰湖:南丰湖位于庐江县城南部,是合肥市最大的淡水湖。
湖水清澈,湖中有多个小岛和荷花,景色宜人,经常有游客前来游玩、观鸟。
4. 龙泉山:龙泉山位于庐江县城西南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名山。
山上有古建筑、古碑石、寺庙等景观,同时还可以观赏到壮丽的山水风光。
5. 竹海湖景区:竹海湖位于庐江县城东北部,是一个以湖泊和竹林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湖光山色、竹林茂密的自然景观,还有农家乐、观光游船等游玩项目供游客选择。
以上是庐江旅游景点的一些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但由于信息有可能发生变化,建议你在出行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确认。
庐城镇园林绿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状;可持续发展;庐城镇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075-01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1.1园林绿化现状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1)规划标准高。
庐江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庐江发展历程
庐江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县级市,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庐江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土范围,楚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
在楚国的影响下,庐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庐江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庐江位于长江中游地区,交通十分便利。
同时,庐江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优势为庐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代以来,庐江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庐江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和投资。
庐江的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了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区。
现如今,庐江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投资和创新,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庐江逐渐兴起了一些新兴产业,比如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等。
同时,庐江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庐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庐江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现如今,庐江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庐江县概况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3个园区(经济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龙桥工业园),人口120万,是合肥“南大门”。
庐江,古名潜川,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建江北庐江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称庐江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积聚,是华夏何氏发源地,2100多年的深厚历史孕育了庐江三张靓丽“名片”。
周瑜故里,人文荟萃。
庐江大地孕育了治理都江堰第一人西汉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抗法名将刘秉章、抗日名将孙立人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和爱国将领。
温泉之乡,风光旖旎。
南有群山环保的青山湖,碧波荡漾;北有八百里巢湖、佛教圣地冶父山,湖光山色;东有27平方公里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黄陂胡,生态原味;西有誉满华东的“人间瑶池”——汤池温泉,令人叫绝。
矿业大县,物华天宝。
庐江自古是“鱼米之乡”,是安徽第一矿产资源大县,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
已探明矿藏33种,铁矿、硫铁矿储量分别占全省的1/3和1/2以上,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列全国第二。
庐江区位优势独特,以位于华中腹地的庐江为中心画圆,半径500公里内,覆盖着中国东、中部7省1市,面积近102万平方公里,人口5亿,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最足的区域之一。
庐江交通便捷。
境内有合九铁路、沪蓉高速、京台高速、合铜黄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
与骆岗机场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
兆河、西河与规划中的“引江济巢”工程形成“两纵一横”水路格局,可实现全面通江达海。
庐江劳动力资源充足。
每年外出劳务人员约30万,每年向全国各类高校输送学子10000多人,每年有2000多名大学生毕业回乡,服务庐江经济建设。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北融南接”,抢抓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合庐铜”黄金发展线,重点推进庐南矿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及滨湖开发六区建设。
浅谈庐江县各级文物资源保护状况及利用庐江县是安徽省阜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
庐江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是庐江县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存。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庐江县目前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皖南会馆、宋蒙古官厅、九华山石窟。
皖南会馆是清代皖南会馆的总堂之一,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是全国范围内保存得最为完整的皖南会馆,是研究皖南文化和乡土社会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宋蒙古官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位于庐江县城南5公里处,是一处集农耕、渔猎、行政管理和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宋代官厅遗址,也是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和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九华山石窟位于庐江县西北20公里处的九华山上,是安徽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年代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我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上3处文物保护单位,是庐江县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级保护,有效保护了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庐江县目前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宝塔寺、义烈为民祠、文昌书院、罗坝冢群、土坑冢群、古渐山墓群、董氏宗祠、大安文庙。
庐江县目前有2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牌楼、玄武塔、苕溪桥、桥墩集群、江口城墙、红桥、梅墩庄园、香麓庄园、龙潭鱼塘、玉泉古井、井仓、石堆冢、土坪冢、荷叶岭石窟、鸡笼山石窟、葡萄山岩画、后梵岩、桂北岩画、苇塘岩画、西华影壁、小堆冢、陈鼎家庄园、叶家园、曹家园、曲家园、王家园、胡家村。
二、利用文物资源:庐江县的文物资源丰富、珍贵,而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庐江县在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介绍庐江,作文
标题:探寻魅力庐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中国安徽省中部,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庐江县。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北依长江,南濒巢湖,山水相依,人杰地灵,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驻足。
庐江县历史悠久,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气息。
其中,以周瑜故里、矾山镇诸多古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诉说着庐江千年的沧桑变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韵味。
庐江县的自然景观同样引人入胜。
境内峰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尤以冶父山、汤池温泉等景点最为知名。
冶父山青翠欲滴,山势峻峭,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而汤池温泉则是大自然赐予庐江的一份瑰宝,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不仅是休闲疗养的理想去处,更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绝佳选择。
此外,庐江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稻香四溢的田野、碧波荡漾的鱼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使得庐江在保持传统农耕文化的同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的来说,庐江县是一个集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与现代发展于一体的魅力之地。
它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这种独特的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是庐江的魅力所在。
让我们共同走进庐江,感受这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盎然生机的交融,体验这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与无限魅力。
安徽-巢湖市-无为县概况无为县总面积2449平方千米。
总人口139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
2005年底,无为县辖19个镇、4个乡。
2000年,无为县辖23个镇、12个乡。
总人口1252081人.各乡镇人口:无城镇126002 襄安镇54026 二坝镇31725 汤沟镇23715 陡沟镇30947 石涧镇42219 严桥镇35456 开城镇36105 蜀山镇29946 土桥镇24640 牛埠镇33012 刘渡镇39521 姚沟镇34622 泥汊镇61586 仓头镇29703 白茆镇67314 河坝镇26302 福渡镇24051 泉塘镇36201 雍南镇19746 赫唐镇38475 百胜镇25820 尚札镇29218 太平乡25872 红庙乡38286 六店乡21398 鹤毛乡22530 十里墩乡35402 黑抄洲乡13708 建国乡20915 昆山乡32740 洪巷乡41681 高沟乡43697 三汊河乡31622 凤凰桥乡238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安徽-巢湖市-庐江县安徽—巢湖市/庐江县概况庐江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总人口119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庐城镇,邮编:231500。
代码:341421。
区号:0565。
拼音:Lujiang Xian。
行政区划2005年底,庐江县辖17个镇:庐城镇、冶父山镇、汤池镇、金牛镇、石头镇、白山镇、盛桥镇、白湖镇、龙桥镇、矾山镇、罗河镇、泥河镇、乐桥镇、柯坦镇、万山镇、郭河镇、同大镇。
(一)庐城镇:将原罗埠乡整建制并入。
调整后的庐城镇辖12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14.36万人。
镇政府驻城关(原庐城镇政府驻地)。
(二)冶父山镇:将原石山乡整建制并入。
调整后的冶父山镇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5.68万人。
镇政府驻胡家院(原冶父山镇政府驻地)。
(三)石头镇:将原戴桥乡的钱渡村、白河村并入。
我的家乡庐江作文说起我的家乡庐江,那真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细腻,但在我心中,它却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庐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位于安徽省的中部。
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生活得简单而快乐。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爷爷去田间地头玩耍。
春天,田地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爷爷挽起裤脚,下到水田里,熟练地插着秧苗,而我则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捉着蝴蝶,偶尔还会不小心摔个跟头,弄得一身泥巴,惹得爷爷哈哈大笑。
夏天,是庐江最热闹的季节。
村头的小河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一群小伙伴整天泡在河里,打水仗、捉鱼虾,欢乐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子。
河边的柳树上,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仿佛在为我们的快乐歌唱。
傍晚时分,大人们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乘凉,手中的蒲扇轻轻摇动,驱赶着蚊虫。
大家唠着家常,谈论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庐江的秋天是金色的。
稻田里的稻子成熟了,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风吹过,稻穗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丰收的赞歌。
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着收割稻谷,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丰收的喜悦。
果园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小孩子会跟着大人一起去果园采摘,一边吃着香甜的水果,一边享受着劳动的乐趣。
冬天的庐江,别有一番风味。
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都变得银装素裹。
我们会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小手和脸蛋冻得通红,但心里却热乎乎的。
过年的时候,更是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红红的春联,挂上喜庆的灯笼。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美的鸡汤、软糯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温馨而又快乐。
庐江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城中的周瑜墓,见证了三国时期的那段风云历史;汤池的温泉,更是闻名遐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泡汤放松。
安徽省概况简称皖,省会合肥市。
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全省南北长约570千米,东西宽约450千米,总面积13.96万平方千米。
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461万人;常住人口62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86万人。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
长江和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
淮河以北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著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
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导航】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1949年以后区划沿革安徽省概况合肥市: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蚌埠市:蚌山区龙子湖禹会区淮上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淮南市:田家庵大通区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凤台县马鞍山市:雨山区金家庄花山区当涂县淮北市: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铜陵市:铜官山狮子山郊区铜陵县安庆市:迎江大观宜秀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宿州市:埇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巢湖市:居巢区庐江县无为县含山县和县六安市:金安区裕安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池州市: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宣城市: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合肥市面积6911平方千米,人口445万人(2004年)。
辖4个市辖区、3个县。
庐阳区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40万。
辖11个街道、1个镇、1个乡,瑶海区面积189平方千米,人口40万。
庐江县情简介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
全县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下辖17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园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常住人口88.8万,是合肥“南大门”,也是合肥市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县。
近年来,庐江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旅富民、大美庐江”三大战略,获得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省旅游强县等殊荣。
总体来看,我们庐江县一是经济总量逐年提升,位居全省第一位。
近些年,我县聚焦“两新一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两城、三区、四园”,初步形成以国轩高科(百亿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以大地熊、龙磁、万磁等为代表的磁性材料产业,以德科电气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
二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我们等高对接合肥中心城区,城区围合面积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26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5%提升到54.7%,城区的公共供水覆盖率已达到了100%,平均路网密度4.51km/km2,道路面积率15.17%,建成区绿地率超过40%,2三是交通建设日益改善。
区划调整后,庐江县交通发生巨大变化,庐铜铁路、合安高铁、合安高速“四改八”等建成通车,高铁庐江西站开通运营,引江济淮工程庐江段、岳武高速东延、徽州大道南延等加快建设,拉近了我们与合肥主城的距离。
四是农旅事业如火如荼。
我县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以粮食生产为主,果蔬茶和畜禽水产全面发展的典型农业大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还先后被列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粮食、家禽、水产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旅富民”战略,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分类实施、梯次推进,打造了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如“十里长冲”)。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120万,曾属于巢湖市!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
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安徽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
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截至2015年年底,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
其中,就庐江县来说,人口超120万,历史超2000年,曾属于地级巢湖市。
一首先,庐江县,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
在地理位置上,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
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以枞阳县、桐城市为邻,西靠舒城县,北抵肥西县。
介于东纬117°01′—117°34′、北纬30°57′—31°33′之间,总面积2348平方千米。
庐江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春秋时期,今庐江县一带属舒国。
战国时期,该地区成为楚国的疆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今庐江县一带先属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二汉朝建立后,该地区为舒县。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时,分衡山东部、九江郡南部置新庐江郡,舒县属庐江郡。
由此,对于庐江这一地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今庐江县一带先属孙权建立的东吴,后成为魏国的疆域。
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该地区的建置和归属变化较大。
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始置庐江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唐朝建立后,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
宋朝时期,析庐江、巢县地设无为县。
三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庐江县属直隶庐州府。
清朝初期,庐江县属江南省庐州府。
公元1667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分江南省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庐江县属安徽省。
1912年,也即清朝灭亡后,庐江县直属于安徽省。
1914年,庐江县属安徽省安庆道。
1999年7月9日,设立地级巢湖市,庐江县属之。
2011年8月,撤销地级巢湖市,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
基本概况庐江县汤池镇位于皖中地区巢湖南部,大别山东部余脉丘陵地区,与安庆市的桐城、六安市的舒城接壤,是巢湖市庐江县的西大门。
全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251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
汤池因温泉得名,素有“温泉古镇,名茶之乡”美誉,历史悠久。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始建庐江国,就有“东坑泉”之说,因与舒城的汤池区别,故又称“东汤池”。
汤池交通便捷,319省道横贯全镇东西,合安公路、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合铜黄高速均临镇两侧纵贯南北,距省城合肥仅40分钟车程,距上海、南京、黄山、武汉也分别只有3.5小时、2.5小时、2小时和4小时车程,与首都通过公路、铁路转乘也可实现夕发朝至。
汤池是省会合肥和皖北地区通往渐、鄂、赣和黄山、九华山的途经之地,也是理想的中转休息场所。
汤池区位优越。
地处江淮中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阳光充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在1180㎜,十分适宜人居和植物生长。
汤池特产丰富,主要有茶叶、大米和多种农作物,名茶“白云春毫”为省优部优产品。
汤池生物各类较多,植物达1000余种,且不乏珍贵名木,如银杏、山茶、海滨、金钱松等;野生动物有獐、兔、松鼠、野鸡等。
汤池镇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重点中心建制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省最佳旅游镇等。
汤池镇在安徽省确定的三大旅游板块中,是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一城三泉”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汤池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1、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其水温稳定、水质稳定、水量稳定堪称华东一绝。
水温63℃,水质达国际开发利用标准。
宋代王安石曾来濯足,并留下“寒泉时所涌,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2、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湖光、山色、翠林、田园、村野”。
金汤湖碧波潋滟,青山环抱;马果山连绵起伏,瀑飞崖奇;相思林翠绿欲滴,溪水漫流;更有山中古树名花,山外平畴河渠,相互映衬,多姿多彩。
庐江市场概况
一、庐江县概况
●地理区位: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居江淮之间,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
大县。
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
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
境内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属长江水系。
庐江县是国家级首个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成员和合肥市南
部副中心。
●交通状况: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
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
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
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
合肥骆岗机场离庐城70公里。
●地域概况:全县面积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其中常驻人口为97.4万。
2012
年庐江城区人口27万,建成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
下辖庐城镇(县城)、冶父山
镇等共17个镇,。
●经济概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
突破10亿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
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
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8.3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1.16万元。
财政收入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9
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6.87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
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达34.02、144.49、57.95和20.25亿元,分
别增长26%、68.2%、17.4%和35%,分别高于全市8.6、44.5、0.7和23.7个百分点,
分别位居全市(四县一市)第3、1、4和2位。
2012年,全县财政支出27亿元,增长
12.7%。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7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74
元,增长16.1%。
●产业概况:是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县、全国水产基地县、全
国重点产茶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俗称“十强县”)、皖江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二、庐江县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核、二轴、多极
“一核”:以县城庐城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发展成为皖中陆地交通、商贸和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工业次级中心。
“二轴”:以合铜公路为县域城镇发展一级轴线和主要的产业发展轴线,以无长、庐巢公路的为二级轴线和旅游发展轴线,二条发展轴线组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的主骨架。
“多极”:做大做强汤池镇、泥河镇、石头镇、盛桥镇、龙桥镇、白山镇等六个中心镇功能,承担辅助中心功能,并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三、相关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
在本县投资兴办各类工业、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可以按出让、划拨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其中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凡符合《划拨供地项目目录》的外来投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可按划拨方式供地。
外来投资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庐城规划区范围内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为12万元/亩,县内其他地区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为10万元/亩。
经济开发区、龙桥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1亿元的工业项目、台湾农民创业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投资奖励政策
外来投资者独资新办项目或企业(开采原矿或矿产品初加工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自企业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前二年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第三年至第五年,按县级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
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年纳营业税额在4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除外),自企业纳税年度起,五年内按其所纳营业税额的一定比例分段予以奖励,标准为:超过4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30%;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40%;超过20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50%。
四、庐江县房地产市场
21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3亿元,增长84.1%,比上年加快77.6个百分点。
从建设情况看,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81.37万平方米,增长104.9%,房屋竣工面积27.63万平方米,增长23.0%。
从销售情况看,房屋销售面积35.93万平方米,增长40.7%,销售额15.53亿元,增长43.0%。
庐江城区楼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