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61 MB
- 文档页数:35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宝藏引言: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库,记录了中国历史悠久、独特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保护、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正文:第一部分: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类1. 京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戏曲之一,京剧凭借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讲述了许多经典故事,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独特魅力。
2. 豫剧:源自豫剧坛,以其激情四溢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传承了河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
3. 苏州评弹:作为苏州地区的地方音乐艺术,评弹融合了唱、说、弹、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
4. 皮影戏:借助光线透过剪纸人偶的影子来表演故事,皮影戏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戏剧形式,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赏。
5. 辽剧: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辽剧以其豪放热情和粗犷表演风格而著名,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戏曲表演艺术。
第二部分:社会风俗、历史事件和节日类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代表着新的开始、团圆和祝福。
2. 传统婚礼习俗:不同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3. 粤剧(广东梆子):以广东地区为代表的粤剧,在古老的音乐和表演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表达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情感。
4. 农民画:农民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代表之一,它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农民生活和民间故事。
5. 龙舟竞渡: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渡是中国古老而激动人心的体育传统,寓意着驱邪和预祝。
结语: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录了中国丰富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能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中国30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序号名称类别省份时间备注1 昆曲表演艺术江苏2 古琴艺术传统音乐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传统音乐新疆4 蒙古族长调民歌传统音乐内蒙中国、蒙古跨国项目5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传统艺术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仅限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仅限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6 汉字书法传统艺术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 中国剪纸传统艺术8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传统艺术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东阳木雕、徽州三雕(婺源三雕)、潮州木雕等11项;对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
9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表演艺术东北三省农乐舞分为十二部分,已经入选非遗保护项目。
10 格萨(斯)尔传统艺术西藏等17世纪11 侗族大歌传统音乐贵州春秋战国时期12 花儿传统音乐甘肃等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玛纳斯14 蒙古族呼麦15 南音16 热贡艺术17 中国蚕桑丝织对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蚕丝织造技艺(余杭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蚕桑习俗(含山轧蚕花、扫蚕花地);保护级别不详非物质文化遗产:种桑养蚕传统技艺。
18 妈祖信俗19 金石篆刻2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1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22 宣纸制作技艺23 藏戏24 西安鼓乐25 粤剧26 中医针灸27 京剧28 中国皮影戏29 端午节2009.1030 珠算2013.12目前我国有30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6项列入稀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
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
“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
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曹雪芹传说:梁祝传说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孟姜女传说(4张)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
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
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
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清明节,也叫跋涉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末之交,即冬至后的第104天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始于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风筝是汉族传统民间游戏之一,是清明节的节日习俗。
风筝又叫风琴、纸风筝、风筝、纸风筝。
起源于中国,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交流工具。
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在皇宫里只发现了纸风筝。
在闽南,风吹。
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产品,可以借助风在空气中漂浮。
晚唐时,人们在风筝上加了竹笛。
风筝飞上天后,被风吹起,发出“呜”的一声,就像郑的演奏声。
所以人们把“风筝”改名为“风筝”。
今天风筝和风琴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风筝。
太热了,不能出去的时候,在教室里画画很有趣!孩子画出好的形状,是因为受自己直观感受的控制。
所以,孩子的形象往往离实物很远,时而夸张,时而弱化,时而强烈,时而优雅。
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观上追求身体的透视和比例,夸张到极点,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儿童画造型时有一些独特的创作。
比如头很难往上画,成年画师很难处理,孩子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处理。
8月份暑期班开始报名,40节课798元。
请注意以下二维码或电话号码:0592-。
【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2、缂丝简介:缂(kè,同:刻)丝(英文:K’o-ssu、Kesi或Chinesesilktapestry),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
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
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3、全聚德简介: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
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全聚德烤鸭肉质鲜美,适合许多人吃。
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4、苏绣简介: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
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57个非物质遗产名录以下是中国目前的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皮影戏2. 木偶戏3. 象棋4. 中国象棋5. 文化大宗师信件遗漏6. 渔鼓7. 故宫8. 北京皇城根遗址9. 昆曲10. 京剧11. 武术12. 太极拳13. 凤凰古城14. 布袋戏15. 宜兴紫砂陶瓷16. 京剧人物脸谱画17. 溯源臣宣纸18. 水墨画19. 珠玑20. 广西壮族织锦21. 丝绸22. 手工绣球23. 乌拉尔傣族文化24. 五台山庙会25. 哈尼族传统节日百人规模庆典26. 云南传统村寨蓝族社27. 彝良竹木手工艺28. 黄绢长鸣山(宜良)彩扎绣29. 东祥纸扇30. 四川熊猫文化31. 青岩古镇与百岁养生文化32. 瑶山树绒墨花绣33. 上海传统美食市井文化34. 挨西北大辣椒文化35. 中国茶文化保护与发展36. 成都火锅37. 宝鸡手工剪纸38. 新疆维吾尔族玛依塔斯科尔克加工技艺39. 青岛烧太大40. 古运河中脉文化41. 大连市保护与展示后山文化42. 九华山文化43. 中华养生文化44. 西藏珠宝文化45. 三门峡神农故里文化46. 中国传统舞蹈大拿融合技术和表演47. 壮锦技艺48. 博斯腊木雕49. 贵州侗族芦笙表演技艺50. 湖南大裂谷瓦窑51. 云南纳西族三期营文化52. 矿泉泡脚53. 滇西/M543腊排子编制技艺54. 广东粤剧55. 福建土楼56. 闽北露天剧场57. 古稻种保护与传承。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请列举十项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语称其为乌日汀道,意即长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其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
3、藏戏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
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4、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的民间合唱形式。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
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
5、甘肃花儿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
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
曲调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6、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7、《格萨尔》史诗《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
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
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解读中国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邮票过往邮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2016-13《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中国邮政定于2016年6月11日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1套2枚。
两枚邮票采取连印形式,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
第一枚邮票,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基本涵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中的几大分类。
第二枚邮票,文化遗产表现项目为: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
截至目前,中国有哪些项目入选这一国际认证的“非遗名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当选理由: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10-14《昆曲》特种邮票在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中国邮政将推出全球首套多媒体(视频)邮票《昆曲》。
全套3枚。
邮票图案分别选取了《昆曲》发展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剧目:《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2006-22《古琴与钢琴》国家邮政局2006年9月26日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1套2枚(与奥地利联合发行)。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
我国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皮影戏: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
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二十四节气: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书法: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
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2003年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时间:2005年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入选时间:2009年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入选时间:2009年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入选时间:2009年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入选时间:2009年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入选时间:2009年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
13、《格萨尔》史诗入选时间:2009年关于藏族古代民族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入选时间:2009年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入选时间:2009年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