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教育17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文字号:主席令第55号发布日期: 2016.11.07实施日期: 2017.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法律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本法变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1228]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含草原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煤炭法、动物防疫法、证券法、种子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201306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3修正)[2013062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2016)[20161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修正)[201611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第五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八章变更与终止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
我国民办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的民办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公办教育相比,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不同需求。
随着民办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包括资金来源不明、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将就我国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资金来源不明在我国,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存在资金来源不明的情况。
一方面是由于私立学校的经营性质,存在课程收费不规范、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由于政府对民办教育监管不严,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可能通过不法手段获取资金,导致资源不公平配置,影响了教育公平。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民办教育的市场竞争性质,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一些民办教育机构可能降低教育质量,忽视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
这样一来,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受损。
3. 管理不规范多年来,一些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混乱,存在违规招生、违规收费、违规扩招等问题。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形象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应当完善民办教育的监管机制,明确民办教育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严格规范民办教育的招生、收费和管理行为,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民办教育的公平与规范发展。
2. 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当加大对民办教育的质量评估力度,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加大教学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持,鼓励教育机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为民办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向民办教育倾斜,推动民办教育机构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适用范围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资料扩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律。
法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九条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及部分省市民办教育行业相关政策推进民办教育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民办教育,又名私立教育(privateeducation),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国家层面民办教育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民办教育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民办教育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将民办学校的法人登记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年度检查信息、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示,强化信用约束。
国家层面民办教育行业相关政策
地方层面民办教育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民办教育行业发展,如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健全民办学校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年检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探索建立民办学校清单式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当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学生人数、机构数量、市场规模、政策支持、监管力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学生人数与机构数量根据教育部及相关权威机构的数据,民办学校的学生人数和机构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
截至最近年份(如2022年),民办学校的学生总数已超过1200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约为8.5%。
全国范围内共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约6万所,其中民办高校数量超过1000所(具体为764所)。
这些数据表明,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民办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报告,民办教育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已达到相当规模,并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一定水平。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市场规模尤为显著,为民办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政策支持与监管力度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旨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特别是在校外培训市场方面,以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办学质量。
这些政策措施为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发展现状与挑战当前,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部分民办学校存在学费高昂、专业设置不实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报考意愿和家长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性价比和长远效益更加重视,这也对民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民办教育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不断增强,对高质量、特色化教育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将继续加大,相关政策法规将更加完善,为民办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11.0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施行日期】2017.09.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民办教育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第五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八章变更与终止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入与审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获得教育部门的准入批准才能正式设立。
审批机构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招生计划等进行审核。
2. 经费支持:民办高校可以享受与公办高校相同的政府奖励、资助政策,包括国家级、地方级及社会捐赠等各种奖励和资助。
3.高职高专政策: 中国政府对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的政策更加
倾斜。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政府提供的支持主要包括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实训场所的提供等。
4.专业设置: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教育部门的要求,按
照国家规定的分类目录进行设置,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开设。
5. 教学质量保障: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进行全面监管。
民办高校需要定期接受教育部门和相关专家的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达到标准。
6. 招生政策:民办高校的招生政策需要符合国家和教育部门的招生政策,不得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民办高校在一些政策上与公办高校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教育资源、科研支持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政府
也一直在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争取使其逐步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第五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八章变更与终止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九条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
第二章设立第十条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