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6
高三材料专题作文写作:“守塔人”作文写作指导【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60分)花鸟山灯塔是一座位于中国长江口至太平洋航线上的特大型灯塔。
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且具有国际影响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这座灯塔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守塔人已经是五代相传。
从清朝光绪年间,叶家第一代就上岛守灯塔,直到今天,横跨一个多世纪,叶家祖孙五代人,一直坚持在灯塔工这个枯燥寂寞的行业中,视岛为家,视灯塔如生命,成就了一段佳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定位】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审题立意】一般立意①叶家人具有可贵的奉献精神;默默奉献的的精神最可贵②平凡中的伟大;平凡者默默奉献的精神最伟大较佳立意①坚守平凡的精神最可贵②从敬业爱业中体现难能和伟大③坚守者(精神)的传承堪称伟大④敬业爱业精神的传承无比可贵【批改总结】主要问题:立意偏离:没有抓住关键语句“一直坚持在灯塔工这个枯燥寂寞的行业中”,来立意,只是看见材料中的小部分词语或过于拔高立意主题,如写“家乡美”“生命的意义”“中国脊梁”“叶落归根”“传承传统”“梦想”“责任”等。
命题与构思:好的标题有《坚持是一种信仰》《坚守心中的那座灯塔》《小灯塔,大世界》《坚持只为更好的绽放》《伟大的平凡》《坚持铸就佳话》《灯塔下的世纪坚守》等这些标题清晰明了,特别是包含“坚持”这一原材料中的关键词;但《人该不该安分》《情结》《因为历史所以我们》《无私》《舍己为人》《叶落归根》《一粒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灯塔引导家的方向》《态度决定人生》等命题有偏离题意的嫌疑,还有些命题不知所云。
材料作文如何引题,特别是开头的写作,结尾的收束,一部分作文绕题比较严重或原抄袭材料,堆砌材料,点题不明。
具有“深刻、丰富、文采、创意”性的比较少。
在论述中“假、大、空”的素材和表达影响了中心的生动和深刻,如“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接班人…生活在这片辽阔的黄土地上,不能忘记自己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等这些表达不准确也不严密;当然也有一些含蓄隽永的表达,如开头“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兼爱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
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
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我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
”材料二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材料三世人不情愿吃自己兼爱的亏,却情愿享别人兼爱的福。
这真是墨学进行上一重不可解免的难关。
——钱穆材料四职业歌手丛飞出名之后,把自己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生们,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11年的时间里,累计捐款多达300多万元,资助了200多人完成学业。
可是,他被确诊晚期胃癌后,他之前资助过的那些家庭,没有一个人关心过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丛飞妻子邢丹接到的电话,永远都是只关心下一笔善款何时到账,甚至还有已经工作的人,也打来电话说他生活困难,让丛飞帮忙想办法解决。
材料五巴黎圣母院之殇,世界为之耸动。
这是一场骤至的大火,一场文明的劫难。
就在人们一连串“心碎”的表达声中,有些不一样的声音却多了起来。
有人说“巴黎圣母院大火是圆明园被烧的‘果报’”,有人说“这样的灾难活该”。
材料六2020年,人类面临着种种灾难:澳大利亚大火、非洲蝗灾、新冠病毒,暴雨洪灾等等,这里有天灾,也有人祸。
多位专家提出,“后疫情时代,命运共同体建设更显重要。
”学完《兼爱》,班级举行墨子读书会,围绕“兼爱”思想展开讨论,同学们谈到以上六则材料。
请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到三则进行组合立意,结合你的见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在这个作文题的六则材料中,有三则语录,有三则事例。
材料一是巫马子对墨子说的话,也反映了绝大部分人的真实思想。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学会正确审题。
二、学习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做到思路开阔,立意出新。
三、掌握确立论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观点正确、深刻、新颖,有针对性。
教学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1、纠正作文中的偏题现象。
2、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确立论点的能力。
教学方法:问答式、讨论式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讲评资料。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何为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
 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 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3、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1)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主确立文体”。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少则得,多则惑”写作指导姚振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杭州、舟山高三质量检测)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古人曾言:“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作文题紧扣现实,引导同学们反思:当下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创造人生的过程,选什么、舍什么,考验能力,更体现智慧。
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是“选择”,但这个“选择”不是真空语境下选A还是B的简易判断,而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的前提下的“选择”。
所以,写作时要明确主旨是“在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可以从选择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的原则、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方法等多方面展开论说。
如果没有明确指出“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但是字里行间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提到上网购物时面对海量商品茫然无措,隐含了科技发展、物质丰富这个背景,也是可以的。
题目没有指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文体必须明确,切忌文体模糊、不伦不类。
【评分标准】50—60分:切合题意,文体鲜明,对“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有独到深刻的理解。
论述文的论证手法丰富,论据新颖生动,论说有层次,语言理性、简练、流畅、有文化底蕴和个性风采。
记叙文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巧的构思、深远的意境和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
46—49分:审题准确,文体明确,对“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有较深的认识。
论述文能讲究论证方法,举出恰当的例子进行论说,有一定的思辨深度,语言简洁、清晰、通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
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分清故事的主客体,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
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入手,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拓展和联想,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材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淡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
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很多纵横交织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
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一定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计,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
大体每年 10 月至 11 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多数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兴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品。
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枯被晒成鱼干。
此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分的时机,迅速向前游动,最后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请依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许多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剽窃;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切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要安不忘危此刻人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一些人也的确富饶起来了,特别是有财产收入的一些人,能够说是衣食住行无所担忧了。
于是他们便坐收渔利,无所作为,就像漫画中的左起第一只猫,吃得脑满肠肥,玩得天昏地暗。
他们真的不问有没有老鼠,更不想去捉老鼠了。
“有鱼吃还捉老鼠?”这是今世社会中另一部分人的心理。
在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中,有一些人的确是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想法。
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步,只想守成,不想事业了。
但是他们对另一些不知足现状,努力找寻时机抓住时机去谋求发展的人却又指指点点,总认为人家不本分。
这就像漫画中左起第二只、第三只猫,它们不吃鱼,也看不惯其他猫去捉老鼠。
而我更欣赏的是左起第四只猫,它固然有鱼吃,可也不放过从它身旁经过的老鼠。
坐收渔利无所作为,违反自然和人的生计法例,终将自毙;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也将毁于一旦;而安不忘危,防患未然才是人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公司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一个人买彩票中了 500 万,一夜之间成了富裕者。
一夜之间成为富裕者的他,便坐收渔利无所作为了。
他买了房,有了车,于是就进出于豪华酒店,出没在地下赌场。
在这死海里他还没有游上几圈,就淹没在死海中了。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题目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解析】此题的核心在于“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
在材料中,这句话是陈述北斗卫星的运行状态,而在写作中我们则应将这句话迁移到人生、社会层面,进行哲理性的阐释。
我们应从理解“北斗卫星如何运行”,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完成从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的跃升。
因此,我们下笔之前应回到材料本身,认真分析这句话的内涵。
材料有两句话,包含着由点到面的两层:第一层,讲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的标志性意义;第二层则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整体介绍,强调55颗卫星的作用。
如此可以抓住材料中的一对关系:单颗卫星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因此所谓“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应是针对全体而言的。
由此,我们应思考的是在社会中个体之于全体的价值。
个体之于全体,其数目是极少的,力量是极微弱的。
但是全体由个体组成,因而个体———无论是英雄还是凡人,都有他的功用与价值。
这让我们想到从古到今一系列宏大的历史变迁,其间既有名世者,也有无名者,他们同样“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在所谓“每一颗”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到最不闪光的那一颗。
所以,就此题的语境而言,我们应格外注重思考平凡者、渺小者的价值。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我们既应看到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这样的专家学者,也应看到那些无名的平凡英雄,譬如默默在一线工作的普通医生、护士,在基层社区从事防疫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有那些奔波在街头的快递小哥……他们无不为中国的“抗疫”事业发挥了自己的功用。
高三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作文写作结构指导作文写作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写作结构指导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理论指导在进行作文写作结构指导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
要熟悉作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如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写作结构形式。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对作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展开。
二、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写作结构。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与学生一起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对范文中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作文写作的套路和技巧。
三、实践演练作文写作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结构进行实践演练。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个性指导每个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风格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写作习惯和问题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的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特的写作风格。
总之,高三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写作结构指导时要注重理论指导、实例分析、实践演练和个性指导。
只有通过多维度的指导,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通过有效的结构指导,学生可以写出通顺、连贯且具有逻辑性的作文,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023届高三联考作文“定力活力魅力”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材料二:2022年11月29日,年过半百的费俊龙时隔17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出发前往中国空间站。
出征前,费俊龙说:“我们乘组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飞行本领依然保持青春。
”有人认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拼颜值”“吃青春饭”的社会。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定力·活力·魅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纵览全文:抓关键词——“吃青春饭”“拼颜值”+ “定力·活力·魅力”+辩驳叙述段一:带着关键词,审视材料一,颜回在陋巷中不改其乐,在此可以得出颜回是青春的代表人物,而他身上拥有“定力”的品质,让孔子对他赞不绝口,拥有极大的人格魅力。
叙述段二:再带着关键词,审视材料二,费俊龙年过半百却能依旧保持青春的飞行本领,在此可以得出费俊龙不再是青春的年龄,却具有青春的精神,即“活力”的品质,因此他能“时隔17年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神舟十五号”,成为非常有魅力的代表人物。
注意:两个叙述段很好帮助我们理解“定力·活力·魅力”之间的关系——定力能让人坚守君子德行,沉稳,有人格魅力;活力能让人永远保持拼搏的精神,不放弃,有人格魅力。
同时,帮助我们理解“定力·活力·魅力”与“拼颜值”“吃青春饭”之间的关系,青春而有定力是一种魅力;不再青春却能保持活力也是一种魅力。
青春不应只是一段时间,更应是一种精神。
任务段:1.“吃青春饭”“拼颜值”;2.“定力·活力·魅力”;3.辩驳(指出对方的观点,然后进行批驳,树立自己的观点)【优秀片段】1摒弃颜值焦虑,彰显青春魅力活力,是昂扬向上的青春姿态,活力四射,青春如火。
高三模考作文写作指导:低调于衣食高贵在心灵等(附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4篇)一: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
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时有耳闻。
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材料关注当今时代下的“品德修养”这一话题,力求唤醒考生作为时代青年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的思考,引导考生对传统美德的反思与坚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树立大志,提升品德,追求真理。
这是一道典型任务驱动型情境作文。
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把握该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衣食与修养”的二者关系。
“衣食”指向的是物质层面,“修养”很显然是我们的精神道德层面,这次作文要求考生思考的正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是以班级讨论会的形式,写一个发言稿,既有现实情境要求,又彰显个性思辨色彩。
材料一共由四句话构成。
第一句话为第一层,“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引出讨论主题的关键词之一:衣食。
第二、三两句话为第二层,先总说“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然后第三句话具体列举管子和孔子的话,管子的话“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足”是“知荣辱”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因此“衣食足”只是“知荣辱”前提和基础,即衣食足用是追求修养的前提条件;后一句孔子的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其意思是“士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强调的是追求真理的仁人志士应看淡衣食享受。
第四句话为第三层,它指向引导考试关注现实生活,这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大背景是不谋而合的。
2023届浙南名校联盟高三一联作文“对临、背临和意临”名师解析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认为书法临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对临、背临和意临。
对临就是将字帖摆在眼前,照着帖上的运笔和结构写,追求形似;背临意谓脱离碑帖而临,是靠记忆来书写,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而意临指在继承古人用笔与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发创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风格特点。
“临书画固贵逼真,尤贵能避其熟。
”临摹书画的过程中做到对临,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临的基础上走向意临,在学习古人法度的过程中不被习惯和法度束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仿造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红楼梦”结构命制,虽然是老题新写,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文学素养较弱的考生来说依旧无从下手,目前是大家一轮复习阶段,务必在语文课上关注老师额外补充的一些“鉴赏”话题知识,它们在关键时候是高分的必备储存(1)对临:书法的起点,学会模仿(侧重学习观摩阶段)引申:“有字之书”里有着前人的智慧,我们读书学习是知识层面的厚积沉淀,掌握基础策略:海纳百川,读万卷书(2)背临:依靠记忆书写,形神兼具,是一种客观的进步(侧重独立运用)引申;“无字之书”在我们心里,默写的能力开始提升,知识的熟练运用是一种能力素养的进步。
策略:熟读深知子自知(3)意临:基础之上独立阐述,假如自己的风格自成一派引申:“心灵之书”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我们大胆求索小心验证提炼升华观点,有了自己的思想(少数人,最高境界)策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语文书里的教材哦,你对于课本文言文掌握是否熟练?)什么关系?(起承转合)对临——起,背临——承接,意临——转合重要事情提示:研读2019-2022高考语文教学大纲参考,高分作文或是想要追求进步的作文务必体现策略,不要泛泛而谈,把作文做成一个理解题而不是一个无脑演讲,注意连接词和逻辑性,不要自说自话自我感动。
【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富含哲理,启人深思。
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旨解读】本题重点考查审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能够引导考生更好的认识自我,领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鲁藜的《泥土》通俗易懂,但富含哲理,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材料、审题立意、表达个人认识与体验等能力。
从现实生活来说,很多人之所以生活的并不幸福快乐,不是因为贫穷,大多因为自我定位,以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能够提升考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表达生活的能力。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既有利于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也便于引导考生做形而上的思考。
诗歌本身就是当下语文欠缺的内容,诗歌教学也是当下语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如此考查便于引导语文教学进一步重视诗歌的教学,而不是让过于实用的思想使语文庸俗化。
语文应该有自己的高度,更应该承担起引领作用,而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
【写作导引】鲁藜的《泥土》主要表达一种人生的自我定位,一种切入生活的态度,及由此体会到的不同人生感受。
当然还有更多的立意角度,比如泥土的平凡与伟大、泥土的奉献精神、泥土对万事万物的意义……打开思路,海阔天空。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这样构思谋篇:单从“泥土”的字面意思分析,可以联想到“土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联系我们生存的大地,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而结合环保问题,关注生态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实焦点,适合写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普文、文艺小品文、调查报告等。
从“泥土”还可引申出家乡、故土、土地、家园等多个含义。
泥土之上,生活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每天做着各种各样的事。
材料作文”传家宝”作文导写及例文(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了提高我省2016年考生对全国课标卷的适应能力,试题参照全国课标卷作文“任务驱动型”的模式,以材料、导语和要求构建试题的任务驱动。
“材料”呈现具体的人与事,设置情境,其目的是让考生明确写作对象,又有所感触,有话想说。
“导语”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对考生作进一步的启发和提示,引导考生“评人议事”“因事说理”,既指明思考方向,又限制写作的内容。
“要求”则对应作文材料,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同时也暗含对写作条件限制。
纵观历年全国课标卷的作文试题,三个要素中,导语和要求比较稳定(这也是所谓“任务驱动型”的模式),变化的只是材料。
对此,考生必须注意的有两点:一、明确写作对象仔细揣摩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从中选择自己的写作对象。
此次作文试题与全国课标卷一样,提供三种“传家宝”,要求考生选择“更有价值”的传家宝来写。
这三种传家宝,有属于物质形态的,有关于思想精神层面的,也有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点的。
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一种来写自己所认定的“更有价值”的传家宝即可。
如果写作中转换到其他话题,如这次作文中有些考生写“厚积薄发”“诚信”“孝心”“坚持”“勤俭”“价值”“财富”“恒心”,则属于离题。
二、明确写作的任务读完试题,考生必须明确试题的要求,也就是试题给了我们什么具体任务,即要求我们做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
在这次单科质检中,有些考生就是忽视了这一点,没有针对“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展开阐述、论证,也未能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而是根据原来福建卷的写作思维,对我们为什么要有传家宝或传家宝有什么意义进行论述,导致作文被判为偏离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