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

人之生老病死,乃大自然之规律。殡葬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行业,“殡”是指殡殓,它包括对遗体的运送、防腐、整容、化妆、换衣等一系列处置过程。“葬”就是遗体的最终处置形式,即安葬。它可分为土葬、水葬、天葬、火葬等多种形式。殡葬改革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并积极实施的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然而对于殡葬业几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种种陈规陋习,想在短短的几十年甚至几年内加以改变,其难度可想而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殡葬改革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其难度比曾号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有过之无不及,计划生育上有党委政府的基本国策做保障,下有强大的专业工作队伍可依靠,这些优势都是殡葬改革工作无法比拟的。农村殡葬改革问题永远都是中国殡葬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死人与活人争粮”现象依然存在,“二次装棺再葬”越演越烈,殡葬行业暴利加重了农民负担以及某些地区为完成火葬指标引发的买卖尸体、杀人卖尸等犯罪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的实质是:我国殡葬改革制度的实施在许多方面已被异化,并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从人文科学领域展开,立足人性化改革思路,旨在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上,通过关注农村殡葬问题,深思已行改革,对当前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引导为主,强制为辅,兼行奖励,改革为民”的农村殡葬改革思路和推行绿色殡葬,探索殡葬“生态化”操作途径,同时也为国家修改《殡葬管理条例》及进一步制定《殡葬管理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文抛砖引玉以期待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终探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使得绿色殡葬得以普及实施,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殡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死者得以真正善终,殡葬丑行销声匿迹。善待死者,造福生者,长此以往,福祉终在人间。

现状:

事件一

邸瑛琪——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据统计,2008年,我国全年死亡人数为935万人,火化遗体448万具,土葬遗体487万具,土葬率仍超过50%。

河南省某个县的北河村,全村人口4100人,2006年死亡38人,无一例火化,全部是交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罚款后进行了土葬。邸瑛琪举了这个村作为例子,他认为,目前我国殡葬改革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

邸瑛琪在调研中发现的情况让他很忧心:“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要么完全放弃土葬,实行火葬;要么放任自流,基本不管。”邸瑛琪在调查中发现,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火葬政策的实施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殡葬改革形势不容乐观。“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丧葬习俗,在新时期对农村的丧葬活动仍然持续地产生着影响。”邸瑛琪说。

“传统土葬的弊端有目共睹。”邸瑛琪说,从实际情况来看,火葬虽被广泛认可,但也非人类遗体处置的最理想方式。火葬的负作用主要有,建火化场需要大量土地,一般一个县级火化场占地在50亩~60亩;投资建设费用大,一些火化炉还需要进口;费用高、消耗能

源、污染环境,火化一具尸体需要柴油15公斤,需要用电25千瓦时左右;骨灰保管量逐年增加,大量用砖块、水泥、大理石等材料建造的墓地、墓园、骨灰堂、骨灰亭、骨灰廊等长年永存,并且越建越多,青山白化已经成了人类社会的永久之害。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修墓至少占用10万亩地,年均消耗建材1100万立方米,其中天然石材占50%以上

事件二:

双牌县殡葬改革的现状

近几年来,双牌县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殡葬法规和文件精神,加大了丧葬改革的力度。在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殡葬陋习,提倡文明办丧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总的来看,双牌县殡葬改革还任重道远。

一是火化率达不到上级要求。双牌县虽不是全面火化区,但对于上级分配的火化尸体任务数,由于管理难度大,每年火化率难以达到上级的要求,2006年仅火化尸体36具,完成上级分配的火化尸体任务数(56具)的64.3%,双牌县城镇人口3.8万人,按千分之六的正常死亡比例,该县2006年城镇死亡人口火化率仅为15.8%,比全市平均水平低近54个百分点。

二是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1993年,南岭化工厂爆炸案发生后,为安葬死亡人员,南岭化工厂在边近的泷泊镇江西村购置了10亩荒山作为该厂公益性公墓,每年入葬10具左右死亡尸体。除此之外,双牌县殡葬基础设施可以说是空白,没有殡仪馆,没有火葬场,也没有全县性公墓。为选址修建全县第一个公益性公墓,双牌县民政局四处勘察选址,前后历经10年,在县城周边乡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要么是不适合建公墓,要么是老百姓不同意,一直到2006年,终于在五里牌镇人民洞村泷泊林场柑橘场选了一块荒山作为公墓区并上报了省市立项建设,县财政投入启动资金10万元,经过一年来的紧张施工,共投入资金200万元,今年内可以竣工投入使用。为选址修建殡仪馆,县民政局派人在县城范围内四处考察,选择了好几处地方,每选择一个地方,都因周边居民怕影响他们居住环境意见大不果而终,导致殡仪馆选址无法进行。

三是乱建坟墓造成青山“白化”现象严重。由于政府不能提供公共墓地和殡葬服务,县城周边村组垄断了县城丧葬市场,他们三五成群,各自为政,擅自向死者家属提供殡葬用地谋利,价格3000-5000元一个不等。由于缺乏监管,县城后面及周围的万亩青山“白化”现象十分严重,到处是乱葬滥埋的死人坟墓,严重影响。

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殡葬改革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对殡葬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往往只顾及城区,忽略了农村,没有让绝大多数公民对殡葬改革有充分明确的了解,致使殡葬改革推行起来困难多,难度大,难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殡葬改革进展缓慢。由于对殡葬改革宣传教育不到位,人们对尸体火化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非正常死亡人员家属偷运尸体回乡土葬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死者家属自发自觉对尸体进行火化的微乎其微,火化率上不去。

二是有关部门对实施殡葬改革的行为协调和配合不力。

各级公安、工商、国土、卫生、城市规划、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按各自的职责,做好有关殡葬事务的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对单位的干部、职工和村(居)民非法买卖墓地,乱设灵堂、搞封建迷信活动不闻不问,不加制止,甚至帮助推脱责任,造成民政部门管理难度大。

三是大的舆论氛围不利于殡葬改革工作的开展。

部分人大代表或者由于对殡葬改革工作的不了解,或者出于一己私利,提出了不利于殡葬改革的建议或议案,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社会舆论,给殡葬改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四是殡葬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个别群众认为殡葬改革工作放松了,不抓了,于是违规进行偷埋土葬五是火葬虽被广泛认可,但也非人类遗体处置的最理想方式。

1、与《宪法》相抵触